1949年10月1日,蔣介石在幹什麼?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1949年10月1日,是蔣介石最為難過的一天。

  眼看著自己的對手站在象徵中華民族形象的天安門城樓之上,用湖南味十足的鄉土話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蔣介石心中當然不是滋味。

  其實,當時已經下野的蔣介石就在廣州,住在廣州東山梅花村32號陳濟棠公館。這是蔣介石在廣州常住的居所。這一天,蔣介石或閉門沉思,或長籲短嘆,或敷衍來客,或收聽新聞,打發這難奈的時光。蔣介石究竟在想什麼,至今恐怕也只能是一個猜不透的謎。

  一個時期以來,儘管美國政府對日薄西山的蔣介石政權的鄙棄和公開的侮辱言論使蔣介石大失所望,但在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這一天,蔣介石還是寄希望於美國政府對他的支持和對新中國政府的遏制。


  蔣介石通過總機好不容易要通了美國的電話,話筒裡傳來宋美齡熟悉的聲音,蔣介石心中一陣興奮。

  當宋美齡講到美國政府決定繼續承認蔣介石政權,而不承認北京政權時,蔣介石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連聲說:「好!好!好!」

  其實,蔣介石深知美國方面的這種支持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
  早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反攻以後,美國人就越來越認為蔣介石政權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挽回國民黨的威信,爭取美國更多的援助,蔣介石決定派夫人宋美齡前往美國遊說。

  1948年11月28日,蔣夫人飛往美國。直到1950年1月才回到臺灣與蔣介石相聚,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大陸。

  蔣夫人到達美國後,國務卿馬歇爾只「願意」以「私人朋友」身份會見第一夫人,而不是以政府的名義,使蔣介石感到十分失望。美國禮賓司對第一夫人的到來沒有表示出特別的熱情,迎接蔣夫人的儘是一些二流官員。宋美齡發回國內的第一封電報極為簡短:「沒有人對我們感興趣。」

  蔣夫人苦等了九天之後,杜魯門總統才同意接見。接見不過半小時,杜魯門總統表現得彬彬有禮,也有幾分冷淡,他強調了中美友誼的意義並表示歉意說:「美國不能向中國提供比計劃中的4億美元更多的援助。」

  蔣夫人的訪問,目的有三個:讓美國方面明確表態繼續支持國民黨政府;得到一大批物質援助;請一位高級軍事家赴華考察中國局勢,人選是麥克阿瑟將軍。

  爭取的一點援助經費,早已被蔣夫人一年的遊說花費一空,只是經過中央銀行轉手後又重新流入到美國。請麥克阿瑟將軍赴華考察的意見被否決。但蔣夫人不負眾望,說動美國政府表示繼續支持國民黨政府,實現了一個重要的政治目的。

  蔣介石當然應感到欣慰了。

  蔣介石的日子終究不好過。

  第二天,蘇聯宣布正式承認中國共產黨政權,無異於是給蔣介石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蔣介石憂慮地說:「俄帝之承認共黨偽政權,實乃既定之事,且為必有之事;而其所以如此急速,蓋以我在聯大控俄案通過,彼乃不能不出此一著,以作為報復之行動耳。今後俄帝必與共黨訂立軍事同盟,助共黨建立空軍與海軍,則我為勢更劣,處境更艱,此為最大之顧慮。」

  這一天,下野八個多月的蔣介石在園子裡踱著方步,臉上沒有一絲笑容。雖然剛才留聲機中共產黨新聞稱他為「蔣賊介石」,使他聽了非常生氣,用蔣介石之罵「娘希匹、娘希匹」罵著共產黨,罵著毛澤東,以解心中之恨。

  其實,蔣介石此時也知道,對於如日之升的共產黨、毛澤東,已是無可奈何;對北京共產黨政權的成立,也只能聽之任之。目前,惟一要做的事情,是儘快復職就任總統,依靠廣州或臺灣,與共產黨、解放軍一決高下。可是代總統李宗仁就是不交權,把個蔣介石氣得肺都要炸了。

  更讓蔣介石不可思議的是,李宗仁竟然還以代總統名義,當面數落蔣介石的過錯。窩裡鬥使得蔣介石內外交困,心力交瘁。

  那還是9月中旬的一天,國民黨面臨全國軍事大潰敗,廣東全境失守已經成為定局。自代行總統以來,李宗仁在部署長江、西南防務上,由於蔣介石暗中指揮控制軍隊,導致部署屢遭失敗。李宗仁早就積了一肚子的火,要找蔣介石好好對質一番,以抒胸中的積憤。

  「今天我是以國家元首的地位來對你談話。」李宗仁一開口就擲地有聲,蔣介石頓感來者不善。

  李宗仁接著說:「因為國事已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不得不暢所欲言。你過去每把事弄糟後,便把責任和過失推到別人身上,例如東北剿共的失敗,徐蚌會戰的全軍覆沒,你說是軍隊不聽你指揮;又如發行金元券,引起全國經濟恐慌,人民破產,自殺成群,你不反躬自省,反責備人民不擁護你的經濟政策;再如你縱容特務,濫捕學生及愛國人士,引起輿論指責,你不自疚,反說是本黨同志不聽你的話使然……凡此種種,真不勝枚舉!」

  李宗仁歷數蔣介石在政治上造成的過失,說:「你主政二十年,貪贓枉法之風甚於北洋政府時代。輿論曾譏評我們為『軍事北伐,政治南伐』。其實,這種評語尚是恕辭,因為北洋官僚政客對輿論抨擊尚有所畏忌,而我國民政府則以革命旗幟為護符,凡譏評時政的,即誣為『反動分子』,以致人人鉗口,不敢因片言惹禍。你對此情形竟亦熟視無睹,明知故縱!」

  「記得在南京時,魏德邁特使曾在國府餞行席上痛詆中國官員貪汙無能。他以一個外國官員公開侮辱我政府,實在不成體統,當時與會眾人中,竟有當場掉淚的,不知你亦有所聞否?究作何感想?」

  李宗仁歷數蔣介石在他代行總統後進行幕後掣肘的情形,說:「你此番已是第三次引退,你當時曾對張治中、居正、閻錫山、吳忠信各人一再聲明,五年之內決不過問政治。此話無非暗示我可放手去做,改弦更張,不受你的牽制。但事實上,你所作所為卻完全相反,不僅在溪口架設七座無線電臺,擅自指揮軍隊,而且密令京滬衛戍司令湯恩伯親至杭州逮捕浙江省主席陳儀,並擅自派人接替。後到臺灣,又命湯恩伯到福建挾持福建省主席朱紹良離閩,並擅自派湯代理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綏靖主任。凡此皆屬自毀諾言、目無政府的荒唐行為!」

  然後又數說蔣介石用人不當,並舉例說:「像湯恩伯這樣暴戾和任性的人,你也倚為心腹,能不壞事!」

  蔣介石默坐著聽李宗仁歷數其過失時,面色極為尷尬。當李宗仁有所責問時,蔣介石只是唔唔喏喏,訥訥不能出口。

  李宗仁見蔣介石低頭靜聽如此嚴厲的詰責尚能容忍,而沒有咆哮和反唇置辯,遂不再多說,起身告辭。蔣介石一直把李宗仁送到樓下,看著李宗仁登車而去。

  忍了又忍,反身上樓的蔣介石氣得面色鐵青,咆哮道:「娘希匹,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李宗仁是個什麼東西,也來教訓我,我叫你立刻滾蛋。」


  年底,蔣介石的親信多次暗示李宗仁交權給蔣,後又公開擁蔣復職,遭到李宗仁拒絕。次年李宗仁以「胃疾劇重」,赴美就醫,3月1日,蔣介石宣布繼續擔任「中華民國總統」職務。

  蔣介石守在收音機旁一直收聽著中共的新聞,每當聽到他的許多老部下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慶典的消息時,蔣介石都憤然站起,破口大罵:「娘希匹,一群混蛋,老蔣待你們不薄,一群賣身求榮的王八蛋!」

  至此,一個下午,蔣介石很少說話。

  據美國人易勞逸著《毀滅的種子》一書講,蔣介石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許多部隊倒戈投向共產黨。書中說:「自日本投降後,國民黨部隊投向共產黨的第一次重大倒戈,發生於1945年10月31日,高樹勳將軍與他的整個部隊一起投向了河北的共產黨。此後,倒戈部隊的數目迅速增長。共產黨宣稱在1946年7月至1949年1月間抓獲了370萬俘虜,這些俘虜中的許多人實際上是倒戈過去的。」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國民黨高級將領率部起義投向共產黨已成為一種時尚。

  2月25日,國民黨海軍最大的軍艦「重慶」號巡洋艦在吳淞口宣布起義,給國民黨長江防線以沉重的打擊。4月27日,在南京即將解放前夕,人民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在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的率領下,25艘艦艇1200多名官兵起義,加入到人民解放軍的行列。

  8月4日,程潛、陳明仁這對黃埔師生在長沙宣布起義,受毛澤東邀請同遊天壇公園,受到很高禮遇。被蔣介石稱為「創造了人世間的奇蹟,不愧為難得將才」的陳明仁將軍在9月19日政協大會發言道:「我起義了,這既是對白崇禧實行兵諫,也是我對蔣介石的大義滅親……」當時,蔣介石聽到陳明仁的公開講話,頭一下子大了起來,不得不服降壓藥。

  9月19日,國民黨駐綏遠中將軍長董其武,不顧蔣介石電報勸告,拒絕蔣介石派來的前軍令部長徐永昌和空軍副司令王叔銘的勸說,毅然在起義通電上第一個籤上了自己的名字,起義通電迅速傳向北平,傳向全國。

  9月25日,國民黨駐新疆的近十萬部隊由陶峙嶽領銜宣布起義。第二天,包爾漢代表省政府通電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領導。

  據了解,在1949年9月23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北京舉行宴會,專門宴請了程潛、張治中、傅作義、鄧寶珊、黃紹竑、李書城、李明灝、劉斐、陳明仁、孫蘭峰、李任仁、吳奇偉、高樹勳、張軫、曾澤生、何基灃、劉善本、林遵、鄧兆祥、左協中、廖運周、李明揚、張醁村、黃琪翔、周北峰、程星齡等26名國民黨起義將領,應邀作陪的有李濟深、陳銘樞、蔡廷鍇、蔣光鼐、周恩來、劉伯承、粟裕、黃克誠、聶榮臻、羅瑞卿等。席間,毛澤東幾次舉杯慶祝到會的原國民黨軍將領舉行起義和響應人民和平運動的功績。毛澤東說:「由於國民黨軍中一部分愛國軍人舉行起義,不但加速了國民黨殘餘軍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們有了迅速增強的空軍和海軍。」

  1949年10月1日,國民黨元老、高級官員和起義人員如李濟深、蔡廷鍇、陳明仁、宋慶齡、李書城、李明灝、張治中、邵力子、程潛、傅作義、鄧寶珊、董其武、林遵、鄧兆祥、劉善本等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慶典。

  10月1日晚上,蔣介石久久不能入睡,反覆調換著收音機頻率,儘管收音機裡雜音很大,但他還是耐著性子聽著,這時收音機裡的一則北京破獲了一起國民黨特務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盛典的消息,使蔣介石屏住呼吸,仔細聽著。

  新華社消息說:「陰謀搗亂破壞人民政協,匪特木劍青被我捕獲。北京訊,陰謀在人民政協開會期間進行搗亂活動的國民黨反動派特務分子木劍青,於20日為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逮捕。該犯為國民黨中統局特務,化名王建坤,於9月2日來京,企圖於人民政協開會期間,進行搗亂破壞活動,市公安局偵悉後,即於20日於長安飯店內將該犯逮捕,當場並搜獲偽造書信、文件等多件,現正嚴加審訊中。又訊,特務木劍青陰謀於人民政協開會期間進行搗亂破壞案,經北京市公安局連日偵審,特務匪犯木劍青已初步供出該案為國民黨中統局有計劃之搗亂活動……」

  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一股無名火直竄上腦門,不由得大發雷霆。

  「一群廢物!」

  罵得身邊的人半天沒敢吱聲。 (摘自《往事:1949寫真》 吳輔佐著)

    (人民網)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最是倉皇辭廟日:蔣介石1949年日記(組圖)
    (李黎攝)  資料圖:遊客參觀臺北「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 中新社發 杜洋 攝  中新網9月23日電最新一期美國《世界周刊》刊發署名作家李黎的文章《最是倉皇辭廟日─—蔣介石1949年日記》,解密蔣介石在1949年前後一些關鍵時刻的所思所記。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從成都遷往臺北。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從成都遷往臺北。蔣介石曾經對孫子說:我們終究要回大陸去的。就算爺爺回不去,你也要回去的。
  • 1949年,吳國楨逃到臺灣,四年後被蔣介石追殺,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月,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在浙江溪口老家居住一段時間後,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殘部逃到臺灣。剛到臺灣之際,蔣介石迫切希望得到美國的援助,開始重用與美方關係較好的兩個人:一個是孫立人,另一個便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吳國楨。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 1949年,蔣介石是如何從成都離開大陸去臺灣的?
    1949年12月12日凌晨,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的起義通電傳入黃埔樓。通電如雷貫頂,驚得蔣介石從床上跳了起來。晨曦中,已聞遠處傳來隆隆解放炮聲,蔣介石癱倒在床上。蔣介石及其侍從人員不得不作出了馬上離蓉的決定,著手在選定具體時間等技術細節上絞盡腦汁。
  • 1949年8月,蔣介石執行天字特號暗殺計劃,目標人物到底是誰?
    1949年5月27日,原定要堅守上海數年的國軍一敗塗地,被解放軍全線擊潰,最終迎來上海的解放,國軍的上海成為了人民的上海,指揮官陳毅元帥多次發表講話,為上海現狀發言,並開始著重上海的戰後恢復和後續建設。
  • 1949年,蕭毅肅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晚年結局怎麼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投降,14年的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取勝而告終。日本宣布投降後,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作為投降代表在湖南省芷江縣正式向中國投降,史稱「芷江受降」;中國方面,主持芷江受降典禮的受降官名叫蕭毅肅。
  • 1949年一位歷史地理學家的建議讓蔣介石痛下決心
    蔣介石1949年對於蔣介石來說是不堪回首的一年。新年伊始,在內外交困的情勢下,他不得不於1月21日發布了第三次下野的文告:中正畢生從事國民革命,服膺三民主義,自民國十五年,由廣東北伐,以至完成統一,無時不以保全民族,實現民主,康濟民生為職志……現戰爭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達到……身先引退,以冀彌戰消兵,解人民倒懸於萬一。
  •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紀實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紀實 2011-09-14 11:06 來源:www.mingrenmingyan.org 作者:
  • 1949年,蔣介石在大陸最後一次閱兵,一個徵兆預示國民黨氣數已盡
    蔣介石喜歡搞閱兵式,一則可以壯觀瞻,振軍威,鼓士氣,二則可以凸顯領袖地位,有利於搞個人崇拜,所以,從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到病逝臺灣的漫長歲月裡,擔任閱兵式的大閱官一直是蔣介石生活的一部分
  • 1949年,解放軍進入蔣介石故裡,主席的一道命令讓蔣經國很感激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塹,直搗蔣家王朝的老巢——南京。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勝利進佔南京,衝進蔣介石的總統府,降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宣告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覆滅。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鄧文儀出生於1905年,湖南人,黃埔一期畢業。 失寵後的鄧文儀被逐漸放到一些無關緊要的崗位上,曾經的風光已經不復存在,要是換成其他人,遭遇這樣的變故多半都會悶悶不樂,可是鄧文儀卻覺得自己能力本來就有不足,正適合幹這種清閒的活,因此他並不在意外人對自己的看法。
  • 蔣介石秘書憶:1949年時臺灣人曾熱盼中共來解放
    早在1948年元旦,「國防部」一個重要官員曾經在迎新酒席上大放厥詞:抗戰勝利一年半之後,士兵的信心全部打垮;勝利兩年之後,連統帥部的信心都打垮了。事後蔣介石聽說此言,發過大脾氣,認為是沒有志氣的背時話。那時候,就是他本人也不認為此言有多少準確性,形勢就這麼糟糕。然而,過去的1949年更是慘不忍睹:1月10日,徐蚌會戰結束,國民黨56個師55萬大軍在淮海大地灰飛煙滅。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在歷史的描述中,蔣介石是一個容易猜忌和多疑的人,他雖然惜才卻把忠誠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面對這樣一個幾次三番變卦的部下,蔣介石卻數次原諒張發奎,並且也有過對他委以重任的經歷,足見張發奎的手段不一般
  • 歷史上的4月18日發生了什麼,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1906年4月18日,舊金山發生大地震舊金山發生8.25級大地震,導致煤氣管道爆裂,舊金山被震動和火焰吞噬。火焰"寵幸"了舊金山整整3天,地震也"愛撫"著它。1927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京國民政府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的最高行政機關,以蔣介石為核心的國民黨建立,寧漢合流後成為國民黨政權,1928年成為中國的合法政府。統一中國之後,南京政府展開一系列恢復國民經濟措施,重工業、修建公路、開展科學技術等達到了近代較高的水平。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1)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者按: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裡程碑,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 1949此人守住金門,蔣介石知道後激動流淚
    1949年就在新的政權誕生後不到一個月,一場後來被看做是劃定臺海格局的戰役爆發了。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軍成功佔領該地。
  • 4月5日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逝世 蔣介石去世時的臺灣
    蔣介石遺容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心臟病突發,在臺北市郊草山(蔣介石改名陽明山)官邸內病逝,時年88歲。   據當時的臺灣政府新聞局發布公報,稱蔣介石病逝為「崩殂」,並明令從4月6日起歷時一個月為「國喪」期。蔣介石遺體停放在臺北市「國文紀念館」5天,供人們瞻吊。   蔣介石,1887年生,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讀保定軍官學校。後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蔣表示擁護,取得孫中山信任,被派往蘇聯學習軍事。
  • 「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前幾天我們說了蔣介石在大陸的「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客觀來說,桂永清是蔣介石的「問題學生」,因為何應欽與陳誠的照顧,桂永清官至「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基本上沒打什麼大勝仗,他更類似於紙上談兵的趙括。其實,當時蔣介石的海陸空部隊配置齊全,不僅有「海軍總司令」與「陸軍總司令」,而且還有「空軍總司令」。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蔣介石的「空軍總司令」。蔣介石的「空軍總司令」名叫周至柔。周至柔出生於1899年,是浙江臨海人。周至柔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雖然成長於這樣的家庭,但周至柔的母親並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