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角和任角村戰鬥(十三)最後的突圍和肉搏戰

2020-12-15 陳天刑

因為日軍在中午時分,開始把主力轉到任角村。而我守軍因為還要掩護道溝裡的群眾,導致戰線拉得過長,防禦火力比較薄弱,因此抵擋不住絕對優勢敵人的四面圍攻,不久以後,多處陣地就被突破。

雖然我軍戰士們英勇無比,在多處地段的敵人打起了肉搏戰,張俊峰主任還組建了突擊隊,把一處處的敵人反擊了出去,但是由於敵人實在太多,村子已經守不住了。

在此情況下,迫於無奈的我軍,只能開始了悲壯的突圍戰鬥。

一、突圍還是反衝鋒

因為任角村一戰,我軍並無現場倖存者,所謂的戰鬥過程,都來自於戰後老百姓和臨近李家角守軍的回憶。但是老百姓缺乏軍事知識,而李家角我軍部隊又沒有親眼目睹,因此雖然一些關鍵點是對的,但是對於細節和作戰目的,有的時候並不準確。比如對這個所謂的下午的「五次突圍」,小編個人在仔細進行了戰場還原以後,就發現了情況並沒有如此簡單。

五分區部隊的這次所謂的突圍,並沒有一味往前衝,或者是四散突圍。他們是在任角村東的道溝裡面,反覆向沿著道溝兩頭,向著村子北面和東面,往來衝殺!

這樣的行動,其實在軍事上看來,是為了保持陣地的完整性,防止敵人把我壓縮成一團,然後輕易用炮火消滅。在王家鋪一戰中,我軍也多次組織了對日軍的鐵血衝鋒,就是為了搶回失去的陣地,保持防禦的彈性。在日軍出動坦克後,我軍又有兩個英勇的戰士,一個姓楊、一個姓曹,抱著集束手榴彈,和日軍坦克同歸於盡。

同樣的一幕,其實也發生在任角村,我軍為了保證防禦縱深,面對日軍出動的絕對優勢兵力和坦克,他們不停在道溝裡前後衝殺,一方面把衝進來的敵人反擊出去,另一方面儘可能擴大防禦陣地。

而我軍的主要前進方向,也沒有選擇朝西北向李家角靠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兩村之間隔著一塊1000米左右的開闊地,然後還有一條河,河上唯一的橋梁,不用說這時候也被日軍佔領。往這個方向突圍,無疑是不可能的。當時我軍的前進方向,是向著東邊,沿著道溝向前衝鋒的。

二、八路軍的不斷衝鋒,拿自己的命去換老百姓的命

當時的道溝有大約一人深,寬度能容納老百姓的小推車,就像天然的戰壕一樣。沿著這裡面向前衝殺,可以儘量避免暴露在平原開闊地上被日軍絕對優勢火力殺傷,可以說是當時最優的選擇。沿著道溝打開口子後,就可以讓道溝裡藏著的老百姓趕緊逃走,增加一些生存的希望!

所以在當時任角村東北,出現了感人的一幕:八路軍戰士們向東打開口子以後,自己並沒有突圍,而是一直在道溝裡堅守,不斷把敵人反擊出去,同時掩護老鄉們突圍。等日軍好不容易合上口子,我軍就再次發動衝鋒打開,繼續讓老百姓趕緊跑!這樣的反覆突圍,發生了五次!八路軍戰士們其實是五次把生存的希望,都讓給了老百姓!

八路軍戰士們用身體和血肉反覆打開突破口,然後咬著牙堅守住口子,老百姓們含著淚悶著頭往前跑。這軍民如兄弟父子一樣,以生命相託的畫面,想起來就讓人悲慟不已!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是最艱苦的,任角村口的戰鬥的意義,已經不能用單純軍事觀點來評價了。在相持、對峙的苦熬中,我軍不僅技戰術水平上有巨大的進步,思想上也有了質的升華。而人民子弟兵在關鍵時刻,把生存的希望讓給了老百姓,既是自身高尚情操的體現,也深刻地教育和動員的人民。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對他們好都是知道的。任角村戰鬥一直沒有被當地人民遺忘,甚至多次投入巨資修建烈士陵園和紀念館,最本質也最樸素的原因,就是這一千多老百姓的命,是人家八路軍救的,他們的命是300多八路軍戰士,拿自己的命換來的啊。

八路軍烈士永垂不朽! 任角村戰鬥犧牲的英勇們,永垂不朽!

三、下午三點張俊峰同志犧牲

戰至下午3時左右,形勢已經愈發不利,而且群眾都已經跑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我們英勇的戰士們,也決定立即全軍突圍。

但是這個時候,最讓人擔心的情況發生了:日軍已經完成了合圍,並且搞清楚了我軍的突圍方向。敵人在佔領了道溝西北邊的任角村以後,他們在道溝北邊架起了多挺重機槍,沿著道溝向我軍掃射!我軍戰士們在道溝裡毫無掩護,開始一片片被日軍重機槍打倒!

在此情況下我軍仍然沒有屈服,張俊峰副主任身先士卒,帶著突擊隊對敵人的重機槍陣地,發起了英勇的衝鋒。據烈士紀念館中的介紹:

在最後一次突圍中,為了消滅交通溝北側的日軍火力點,他脫掉上衣,一隻手託著集束手榴彈,一隻手端著衝鋒鎗,從戰壕裡一躍而起,率領20多名戰士向著敵人的火力點衝去,成片的敵人倒在他面前。張俊峰和戰士們吸引了敵人的火力,群眾和機關人員成功突圍。進攻中張俊峰同志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僅30歲。

1942年5月23號這一天,是悲壯慘烈的一天,僅在冀中大地上,我軍就犧牲了四位團級指揮員,隕落了四顆未來的將星。他們是:

警備旅一團政委陳德仁烈士!

六分區宣傳部長張仁槐烈士!

警備旅一團副團長郭慕汾烈士!

五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張俊峰烈士!

我就想問問,在烈士們的英靈們面前,究竟有誰還敢說八路軍遊而不擊?究竟有誰還敢污衊敵後戰場的戰鬥?

四、我軍用繳獲的子彈堅持戰鬥

在張俊峰烈士犧牲以後,我軍仍然沒有屈服,他們仍然在堅持戰鬥!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我軍27團和武邑縣大隊二中隊的剩餘戰士們,仍然在連排長的帶領下,奮勇拼殺!

但是不久以後,我軍反擊的槍聲,就逐漸稀疏了下來。那是因為經過了八個多小時的苦戰,我軍的子彈打光了!這時候我們也沒有一味等死,更沒有如某些活絡部隊一樣,屈辱地放下武器投降,我們仍然在盡一切可能抵抗!我軍英勇的戰士們,除了拿起大刀和紅纓槍,甚至是石頭磚塊抵抗以外,我們還有戰士冒著生危險,爬到開闊地的敵人屍體上,想解下日軍的子彈袋來用。

日軍的射擊是非常精準的,另外還有大量輕重機槍上的瞄準鏡做輔助,所以在兩軍之間的開闊地撿子彈的工作,幾乎就是有去無回。我一個個英勇的戰士,很多還沒有爬到日軍屍體附近,就被敵人打中。少數幾個拿到子彈的,也在回程的路上,被日軍一一打中。他們奮起最後的力量,把手裡的日軍子彈盒丟給後方的戰友們,然後壯烈犧牲了。

正是靠著這用烈士生命換來的敵人子彈,我軍又堅持了相當長的時間。

五、日軍的針對性戰術

當時我軍最大的困難,就是彈藥的缺乏。「三槍八路」的說法不是假的,一般的八路軍戰士,往往每人只有3-5發子彈,最好的時候也不過是二三十發。這點子彈是根本無法支撐高強度戰鬥的,除了在戰鬥中盡一切可能節約子彈,敵人不接近到三五十米不開槍以外,當時的辦法,還有就是從日軍屍體上想辦法搞子彈。

但是這樣的做法,除了非常危險以外,還有個問題,是日軍對此進行了預防。這次五一大掃蕩中,狡猾的敵人吸取了以前的教訓,為了防止我軍繳獲大量子彈,和輕裝追擊的方便,他們把部隊分成輕重兩部分,一半的士兵攜帶雙倍的彈藥輜重和輕重機槍,走在隊伍的後面。而讓一線衝鋒的士兵輕裝前進,每人除了步槍以外,只帶大約20發子彈!這樣即使我軍擊斃日軍,從每個人身上,也只能得到十幾發子彈,堅持不了多久!

這樣的戰術,對於我軍這樣無後方補給,主要彈藥靠繳獲的部隊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當年的紅軍西路軍面對馬家軍的時候,敵人就有針對性的採用了這樣的戰術。一次戰鬥下來,往往繳獲的槍枝,比子彈的數量還多。據時任西路軍268團一營營長的開國少將趙正洪將軍回憶:

我們的部隊當時沒有後勤保障,彈打顆少顆,員傷個少個,兵員子彈都無法補充。馬家軍知道我們紅軍後,所以他們打仗前,只給兵發1020發彈,以防被我們繳獲。次戰中,我們消滅敵1個團,繳獲800多槍,彈卻很少。

當年西路軍遭遇到的情況,不久我軍就遇到了。繳獲的子彈用了不長時間,就又打光了!而敵人已經黑壓壓的從四面合圍了上來,他們把我軍戰士壓縮在幾百米長的道溝裡面,再想出去撿子彈,已經是不可能了!

六、最後的肉搏戰,烈士崗英魂永存

到了戰鬥的最後階段,我軍將士在打光所有子彈後,英勇地和日軍展開了肉搏戰。最後的戰鬥,是慘烈和悲壯的,我軍指戰員們極其英勇,用手邊能拿起的一切武器,和日軍拼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最後的戰鬥,從下午三點多一直打到了接近黃昏時分。雖然我軍已經沒有了還擊的槍聲,但是局部地方的戰鬥仍然是非常激烈的。我軍戰士們悍不畏死得向前突擊,不斷衝擊日軍的封鎖線。

因兵力、武器相差懸殊,特別是戰士們壓根沒有了彈藥,我軍最後的戰鬥,失敗了!除極個別戰士衝出重圍外,全部壯烈犧牲!戰士們的遺體,在道溝裡綿延了1500多米長!

古往今來,慘烈的戰鬥數量很多,世界知名的如所謂的「斯巴達三百壯士」,軍內傳承的如「劉老莊八十二戰士」,但是唯獨「任角村三百勇士」的事跡,卻一直鮮為人知。其實他們的事跡和慘烈程度,特別是捨己為人,拿自己的命換來老百姓突圍的勇烈,是古往今來少有的,是值得大書特書,永遠傳承的!

幾天後,當地老百姓回到村裡,他們將烈士們的遺體就地掩埋,並築起了一條1公裡長的土崗,後來稱為「烈士崗」。

而當地的老百姓,始終沒有忘記烈士們的恩情,人們為了紀念張俊峰以及這支部隊,為了使子孫後代永遠不忘懷祖國的獨立,自由幸福是無數的先烈用鮮血澆灌而來的,他們在任家角村東南修建了烈士陵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張俊峰等「任角村三百勇士」的愛國主義精神世代相傳。

1955年,在掩埋烈士遺骨的原址,建起了「任角烈士亭」和紀念碑,1970年,又在原址一公裡多長的烈士崗前,坐北朝南修建了「任角烈士陵園紀念堂」及「烈士紀念塔」,為後人悼念之用。

七、烈士的子女和後人

除了修建烈士陵園以外,當地人民還非常重視烈士事跡的宣傳和記錄。原武邑縣公安局長傅憲榮同志,用八年多的時間搜集英烈的事跡,又自費到天津、北京、泊頭、南宮、棗強等張俊峰烈士學習、戰鬥過的地方,尋訪尚在的革命老前輩,並去河南漯河找到張俊峰烈士的女兒,調查搜集有關張俊峰烈士的歷史資料,嘔心瀝血,寫成並出版了《抗戰英烈張俊峰》一書,使英烈可歌可泣的事跡得以弘揚,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得以光大。

非常難得的是,在傅憲榮的這本書裡,還記錄了烈士的妻子兒女的一些情況。張俊峰烈士的夫人張李氏,是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老人。她生長在舊社會,裹了小腳,在娘家從不下地勞動。嫁給張俊峰烈士後,因丈夫常年在外幹革命工作,婆母早早過世,便和公爹、小姑一起承擔起全部的農活和家務。丈夫犧牲後,公爹因悲傷過度導致雙目失明,不但幹不了農活了,生活還要有人照顧,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肩上。張俊峰烈士的女兒張木羽在回憶母親的文章中寫道:

「因勞累過度,每年從春天開始母親的腿和腳就浮腫,有時連鞋都穿不進,常年天不亮就下地勞動。因為腳小走路不方便,為了節省時間多幹點兒活,母親常常早晨離家時帶點乾糧,中午在地頭在樹陰下稍作休息,吃點乾糧喝口水接著鋤地。」

就這樣,她送走了公爹,把女兒木羽養大成人,並頂著重重壓力,支持女兒上了大學,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一位優秀的國家幹部,真的不愧是中國優秀女性的楷模。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沒有英雄的民族沒有前途。從張俊峰為代表的「任角村三百勇士」的事跡,永遠值得我們懷念。

同樣,5月23號這一天,同時發生在趙戶村、王家鋪、崔氏村外、李家角村、任角村的五場艱苦卓絕的悲壯戰鬥,也值得我們永遠牢記!因為這是我們的軍魂所在,是我們的民族脊梁,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強國之魂!

致敬英烈,治史銘記!

相關焦點

  • 李家角和任角村戰鬥(十四)
    日軍在5月23號,其實是在任角村和李家角同時圍住了我軍兩支部隊。在上午進攻李家角多次失敗以後,他們留下部分兵力對我軍圍而不攻,而把主力轉到了任角村方向。一、我軍休整工事恢復體力從中午時分,日軍暫停了對於李家角的大規模攻擊,他們從多個方向重點攻打任角村。對於李家角這邊,他們只是以遠距離炮擊和小部隊襲擾為主,重點是以輕重機槍進行遠距離火力壓制,以防止我軍突圍,或者是去救援任角村。
  • 十八、關鍵時刻打不響的歪把子,和王家鋪突圍中立功的日本八路
    其中僅在5月23號一天,我軍主力部隊,就和日軍進行了五場艱苦卓絕的戰鬥。其中除趙戶村、李家角的部隊順利突圍以外,崔氏村外和王家鋪的兩場戰鬥,我軍都損失慘重。而任角村戰鬥更是悲壯,我軍三百勇士為了掩護群眾和友軍,戰至了最後的一兵一卒,最終全部壯烈犧牲。
  • 二十二、餓著肚子而且極度疲憊,以最後一點彈藥堅守的八路軍
    這就需要我軍不斷地研究新戰術新戰法,不停提高戰鬥水平,才能在嚴酷的鬥爭環境中生存下來,這已經是當時敵後戰場的普遍情況了。如今在高家村,這種情況就出現了。這次日軍指揮官吸取了我軍在中央村突圍的教訓,他先是一直不即不離地跟在我軍的後面等我軍疲勞,然後還派出了傳令兵,不斷去沿途各個據點徵調援兵。
  • 將星璀璨的冀中軍區警備旅,和艱苦卓絕的王家堡突圍戰
    但是其實,就在5月23日這一天,冀中大地上,同時發生了五場大規模戰鬥。其中三次最主要戰鬥,包括李家角戰鬥、王家堡戰鬥、崔氏村外戰鬥,都是屬於冀中軍區六分區警備旅的部隊打的。從今天開始,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三場迴腸盪氣的悲壯戰鬥,並介紹一下冀中軍區警備旅這支英雄部隊。
  • 《騎砍2》攻城結果由主堡肉搏戰決定 可能功虧一簣!
    《騎馬與砍殺2:霸主》中的核心特色遊戲體驗之一是其中的攻城戰,成千上百的士兵衝向城堡,伴隨著投石機和攻城塔攻擊城牆。但是在最新的開發者日誌中官方表示,這僅僅是攻城戰的初始階段,高級的城堡將會有「主堡」建築,防禦者能夠集結兵力躲進其中進行最後的反抗,而最後這血腥的肉搏戰才是決定攻城結果的重要所在。根據TaleWorlds在開發者日誌中所述,這相當於攻城的最終階段。主堡戰鬥與《騎砍2》中的大多數野外遭遇戰不同,會給玩家帶來不一樣的挑戰。
  • 狼煙密布 《狼隊OL》肉搏戰的廝殺魅力
    這樣的戰鬥,你敢來嗎?今天我們將帶你走進這野蠻的角鬥場感受肉搏廝殺的絕佳魅力!想要體驗快速戰鬥,狂暴狼的自殺式衝鋒,會給你壓倒性的勝利。不過,在遊戲中,扮演狼的玩家更喜歡體驗拉鋸戰的快感。將大規模的對手交給狂暴狼和防禦狼,而幻影和隱身狼,則深入敵人腹地。通過抓牆或者隱身隱藏起來,等敵人的大部隊通過以後,迅猛出擊打擊敵人的後方,在敵人死亡時驚恐的眼神下,尋找下一個獵物。
  • 嵯峨山突圍戰
    原標題:嵯峨山突圍戰   1945年春,劉光遠、朱龍江等地下共產黨員遵照黨的指示,在陝甘寧邊區南部高山槐附近正式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武工隊。這支武裝力量受三原地下黨組織領導,活動於淳化、耀縣西北部,涇陽、三原北部,富平西部以及旬邑、彬縣一帶。
  • 官寶窩堡突圍戰
    3名戰士剛衝殺出大院,立即有兩名中彈身亡,一名帶傷突圍成功。敵人火力越打越猛,大有破門而入之勢。公安局長梁天柱急忙指揮火力封住大門,並身先士卒沉著應戰,迫使敵人只是圍著院子嗷嗷叫著,不敢衝上前,形成對峙局面。這時,敵人又架小炮向大院狂轟,情況立時緊張。一顆炮彈打中草房,彈片紛飛,草房起火,有兩塊彈片分別擊中梁天柱的後背和腿部,傷勢很重。
  • 假面騎士01大結局追加:或人和滅上演肉搏戰,強行致敬空我!
    在這次的追加預告裡我們就看到了亞克滅和亞克1號的互毆,對於這場戰鬥個人到現在看得還是一臉茫然。兩人雖說都是為了報仇,但或人顯然還有零二可以選擇,為什麼自己要使用亞克1號的力量,這不是擺明了要讓亞克徹底復活嗎?而且在上周的故事裡面對修碼吉亞的質問,或人也不解釋直接選擇溜了,完全看不到任何成長。
  • 二戰德國柏林的國會大廈戰鬥,看看蘇德雙方真實戰鬥過程
    一部指揮員就讓數百人試探性的進攻,但是不一會就被全部消滅,但是殘酷的巷戰使得蘇軍差點瘋了,他們依然毫無顧忌的一波波的衝擊國會大廈,但是從大廈傾瀉下來的機槍子彈讓蘇軍血流成河,他們被逼迫到了街角不得寸進,這個時候就有坦克上場了,但是德國人用倖存下來的最後一輛坦克和蘇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 中越戰爭:7名失散士兵,越軍狼窩戰鬥五天五夜,朝祖國方向突圍
    在這7人當中陳書利的官職最大,於是他們一致推舉陳書利擔任這支小隊的指揮員組織大家突圍繼續戰鬥。陳書利是1956年生人,他在沒當兵之前是一名好射手,特別喜歡射擊。而到了部隊之後經過軍隊的嚴格訓練,他也成為了一名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在大家商量之後,他們就向連隊前進的方向跟去。隨著大霧的消散,他們突然發現4周的山頭上布滿了越軍,他們已經被敵人包圍了。
  • 1988年新中國最後一戰,48分鐘結束戰鬥,南沙海戰成為越南禁忌
    1979年9月28日,越南政府發表了《越南對於黃沙和長沙群島的主權》白皮書。列舉了17世紀到19世紀越南出版的地圖和歷史文獻,法國殖民當局和南越政權頒布的法令、決定和聲明。試圖證明「黃沙和長沙群島」屬於越南。 此後,越南又通過聲明、節略等文件,重申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主張和依據。
  • 他是中國人,是秘魯共產黨領導人之一,他和格瓦拉戰鬥到最後
    1.他的墓穴挨著切·格瓦拉大概十三年前,為躲避多倫多嚴寒,我飛到溫暖的古巴。其間有一天我去了切·格瓦拉的陵墓所在地聖·克拉拉。在墓園博物館我看到切·格瓦拉和一個外號叫奇諾(CHINO)的遊擊隊員的照片。我雖然不懂西班牙語,但明白CHINO的意思是中國人。我有了一個疑問,莫非奇諾是中國人?
  • 《光明大陸》新副本上線:空港突圍引爆決戰
    王城危情四起 激燃空港突圍蠻族族長卷角和精靈長老普熱瑞希,同時接到人類王國軍的緊急求助——近期所有開往凱倫城的貨運飛船,均無一返航。勇士們必須與兩位領袖一同突出重圍,順利登上空港最後一艘飛船「拯救者號」飛船,前往營救陷入危機的凱倫城!
  • 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德軍在這場冬季反攻裡傷亡12萬人,而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燃油,很多坦克和裝甲車被遺棄。至此,德國在軍事上已經徹底宣告失敗。此時連德軍的高層都知道,德意志第三帝國已經到了懸崖邊,盟軍和蘇軍兩線推進,目標直指柏林。保衛柏林,是德軍最後的尊嚴。
  • 對天使來說,十三這個數字象徵著全能和身份
    我是一個一出生就擁有十三隻翅膀的天使,對天使來說,十三這個數字象徵著全能和身份。在天界的各種天使之中,有兩隻翅膀的一般天使,四隻翅膀或六隻翅膀的高級天使,還有管理各種事物的大天使,對他們來說,我是一出生就擁有最高權力和被尊敬的人。
  • 聊城騎談·莘縣耿樓戰鬥紀念館
    耿樓戰鬥紀念館 耿樓戰鬥烈士紀念館位於莘縣王奉鎮後耿樓村東頭6月25日拂曉,與敵周旋了一夜的2營來到耿樓,正準備修築工事時,從聊城、冠縣出動的800餘日軍和1200餘偽軍突然來襲。敵人的步、騎、炮兵在10餘輛坦克的配合下,很快對耿樓形成包圍態勢。2營官兵頑強應戰,很快由村頭阻擊戰轉為巷戰、院落戰、肉搏戰。戰鬥共持續7個多小時,擊斃日偽軍200多人,2營指戰員除100多人突出敵圍外,團政治委員史欽琛等128名指戰員壯烈殉國。
  • 血河戰爭是一次極其殘酷的戰鬥嗎?談談你們的理解!
    血河戰爭是一次極其殘酷的戰鬥嗎?談談你們的理解!血河之戰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場戰鬥,在這場戰鬥中,一支小規模的軍隊成功地擊敗了一支規模龐大、紀律嚴明、經驗豐富的軍隊,主要是通過一系列巧妙的戰術決定,利用環境為自己謀利。
  • 假面騎士01劇場版追加預告:五位副騎共同變身,老千首次肉搏戰!
    因此在這次的劇場版會出現不少量產騎士,這裡公開的就是滅爹,刃姐以及老千三人聯合作戰的場景,手持武器的滅爹是真的帥氣的,這身打扮要比劇中帥氣多了,而且第一次看老千肉搏戰估計會給我們帶來不少驚喜吧!對於假面騎士的粉絲最為帥氣的場景是什麼,當然就是變身了。在假面騎士零一的故事裡最令人失望的事情就是沒有看到一次亮眼的團戰,每次都是人還沒齊就有人白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