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來自建甌市紙藝文化產業協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1-10月,建甌紙燈籠產值預計達9000多萬元;今年全年產值,在去年超1億元的基礎上,有望同比增長10%-20%。
建甌紙燈籠製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上世紀90年代,當地研發的工藝彩紙燈籠便填補了我省空白,被列入福建省新產品推廣「星火計劃」。2007年,當地自主文化創意的紙燈籠精品到德國參展,備受歐洲人推崇。「從那以後,建甌生產的紙燈籠產品絕大多數出口歐美等國。」建甌市文改辦負責人說。
作為南平市紙燈籠生產的龍頭企業,建甌市尚鴻工藝品有限公司已由過去傳統單一的生產型企業發展成為集進出口貿易、諮詢設計、生產加工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躋身紙燈籠出口企業前列。「一路來,我們非常注重文化創意,緊跟市場需求變化,不斷推陳出新,從而增強紙燈籠民俗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全國出口佔有率不斷提高。」總經理練周金說,公司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日本、中東以及我國香港等地。
經近30年發展,建甌紙燈籠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全國著名紙燈籠產地。目前,當地基本形成一條匯集裁紙、染紙、印刷、模具製作、繞線、設計等操作工序的較完整的產業鏈。
據了解,建甌紙燈籠加工企業遍布各鄉鎮街道,全市現有紙燈籠生產企業30多家、家庭作坊70餘家。當地設計的具有自主文化創意的紙燈籠多達1000餘種,形成針對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情人節、歌舞會、生日聚會、公司慶典等各種系列的卡通燈、動物燈、提燈、西瓜燈、花籃燈、拉花燈、節日燈、廣告燈等工藝彩紙燈籠,每年都有數百種造型獨特、款式新穎的工藝紙燈籠銷往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全國紙燈籠出口產值達10億多元,其配套的紙燈罩60%以上產自於建甌。」建甌市紙藝文化產業協會顧問林建明告訴記者,這些年,很多建甌人改變了「坐等生意上門」的習慣,主動到福州、廈門和浙江義烏、廣州、湖北等地拓展市場。
為更好實現人才集聚、資源整合、抱團發展,4月,建甌市成立紙藝文化產業協會。林建明表示,下一步,協會將研究如何打造紙藝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名牌企業、精品力作和文化名人。同時,拓寬銷售渠道,利用網絡銷售平臺加快紙藝電子商務發展,讓建甌的紙燈籠更多地在海內外落地。
採訪手記>>>
近幾年,建甌紙燈籠產業發展迅猛。然而,我們在採訪中了解到,該產業要進一步壯大,還有一些瓶頸亟待破解——
現有企業點多面廣,普遍低、小、散: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規模偏小、實力偏弱,在與外地大中型企業配套合作時往往處劣勢,只能依附為其配套,無話語權;尚未形成抱團式和鏈條式發展,企業各自為戰,難以形成行業、產業優勢。此外,能從銀行獲得貸款的紙燈籠企業屈指可數,而紙燈籠產業又是流動資金需求大、需求時間長的行業,缺乏銀行支持,企業生產和發展成本高企。
建甌紙燈籠行業要發展得更好更大更持久,對於企業而言,須儘快打造一支有較高素質的隊伍,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將其作為文創產業來運營,往中高端產品謀求轉型升級;同時,勇敢「走出去」,直面市場,提升產品的知名度、產品附加值和定價話語權。
對當地有關部門而言,應分類指導、重點幫扶,對基礎條件紮實、經營狀況良好、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採取減輕稅負、資金扶持、信貸支持等措施,助推其做大做強;合理布局整合資源,制定統一的紙燈籠產品質量標準,建立退出機制,防止惡意競爭,避免無序發展;同時,建立優化、兼併、整合的平臺,科學布局產業發展。(朱海華 魏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