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由中鐵四局承建的渝湘複線高速公路水江隧道出口雙洞明洞順利完成施工,標誌著隧道施工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渝湘複線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各工地正在有序施工,正全面推進建設進程。
水江隧道出口雙洞明洞順利完工
1月13日下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水江隧道口看到,進洞口施工採用了先進的智能分窗澆築二襯臺車。中鐵四局巴彭路5標項目書記高建華介紹,臺車配備混凝土自動控制布料系統、智能混凝土灌注預警系統等為一體的二襯智能化施工系統,可實現整體澆築成形,能有效解決堵頭模板不易加固、跑模等長期困擾隧道施工的難題,確保了水江隧道出口明洞順利施工。
「水江隧道全長3432米,以Ⅲ級、Ⅳ級、Ⅴ級圍巖為主,是全線控制性高風險重點工程之一。隧道進口為端牆式洞門,出口為削竹式洞門,明洞長20米。」高建華說,目前隧道雙向掌子面已掘進100米,各項工程有序施工,預計2023年貫通。
建設中的水江隧道還採用了智慧管理技術,推行智慧工地建設,提升項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隧道施工智能化管控,為工程施工安全、規範提供了技術保障。
何家灣大橋預計6月開始架梁
在何家灣大橋施工現場,很多橋墩都穿上了「墩衣」。「這是墩柱混凝土在冬季施工的時候,對新澆築的混凝土採取的防凍措施。」中鐵北京局巴彭路4標項目經理楊林虎介紹,因為低溫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所以要橋墩穿上「墩衣」,防凍養護大概在一周左右。
「這座橋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周圍都是山,整座橋3公裡長,138個墩柱,參差不齊的坐落在各處,造成墩高差很大,最低的橋墩僅10多米,最高的82米,橋墩的形狀也是各不相同,有空心的、實心的、方的和圓的。不僅如此,因為地勢條件差,早期為了運輸物資和設備,修了一條長達17公裡的便道。」
據介紹,何家灣大橋由中鐵北京工程局承建,目前首根墩柱混凝土澆築已順利完成,預計今年6月開始架梁。何家灣大橋建成後,將前接付家屋基大橋,後接石牆開放式服務區,再與水江隧道相接,為線路巴彭段與彭酉段接通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聞多一點>
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既有渝湘高速交通壓力
渝湘複線高速公路是重慶渝湘複線高速公路集團牽頭聯合中鐵建、中鐵、中交等31家央企國企聯合體中標的PPP項目,是重慶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項目之一,項目總裡程285公裡左右,投資646億元,於2020年開工,建設工期4—6年。
項目分為巴南至彭水段、彭水至酉陽段和武隆至道真段(重慶段),其中巴南至彭水段約158公裡、彭水至酉陽段約92公裡,武隆至道真高速公路(重慶境)長約35.34公裡。
作為連接重慶到湖南的一條交通幹道,渝湘複線高速公路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既有渝湘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有效提升通道通行能力,對進一步開發沿線旅遊資源,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增長等具有重要意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