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雞蛋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原來有「這講究」,後悔剛知道
煮雞蛋是非常營養的一種食物,每天早上吃一顆煮雞蛋補充蛋白質和能量,身體健康,對腸胃也很好。可是簡單的煮雞蛋卻有很多人煮不好,有人煮雞蛋還沒出鍋就已經破裂,蛋白都露了出來,也有人煮雞蛋出鍋之後難剝殼。煮雞蛋的方式也是大不相同,有熱冷水下鍋,有人熱水下鍋,可究竟怎樣做才好吃呢?煮雞蛋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原來有「這講究」,後悔剛知道!
煮雞蛋的時候,為了讓雞蛋嫩滑又完整,吃的時候可以快速剝殼。很多人都會在煮雞蛋的時候放入適量的白醋,因為白醋和雞蛋殼裡的碳酸鈣會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蛋殼變薄,出鍋時候用冷水一泡變硬了,就特別容易剝殼。然而加醋煮出來的雞蛋卻不夠美味。
而且煮雞蛋也不需要那麼麻煩,我們只需要用兌水就可以了,煮雞蛋的時候熱水下鍋雖然也能把雞蛋煮熟,但是煮出來的雞蛋容易出現夾生。也就是蛋白熟過頭了,裡面的蛋黃還有糖心兒。這樣的雞蛋不美味,腥味還比較重。
而冷水煮雞蛋就會更加美味好吃。蓋上鍋蓋開大火,把鍋中的水煮沸騰之後,打開鍋蓋再煮三分鐘,雞蛋漂浮在水面上就可以出鍋,用這種方法煮出來的雞蛋比加醋煮出來的雞蛋更美味。而且雞蛋嫩滑又完整。
出鍋之後用冰水浸泡兩三分鐘就可以吃了,輕輕一磕就脫殼。了解之後才知道,以前我煮雞蛋的方式都錯了,難怪煮出來的雞蛋不美味還不好脫殼,了解之後以後別再做錯了,冷水下鍋煮出來的雞蛋才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