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盤活宅基地這份「沉睡資產」,上海大調研幹部走遍六個區

2020-12-11 澎湃新聞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本市農村宅基地及農房利用粗放且退出不暢,宅基地逐漸成為「沉睡資產」。如果能盤活農村宅基地這份「沉睡的資產」,不但能撬動財產性功能,還將帶來倍增的經濟社會效應。

近期,市農業農村委大調研組深入浦東、閔行、松江、金山、青浦、奉賢六區走訪調研。在調研中發現,郊區大部分宅基地存在管理長期缺失,底數不清、矛盾癥結多等「短板」。眼下,盤活農村宅基地,凸顯其增值效益顯得越來越迫切。

現狀:宅基地管不好,鄉村振興推不動

因歷史遺留,本市郊區在集約利用農村宅基地、新建翻建房屋、農民退出宅基地等方面呈現新舊問題疊加、難點堵點交織的情況,一些問題已進入解決「窗口期」,嚴重製約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

本市宅基地的基本情況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總量偏大,佔比偏高。據市規土部門統計,2010-2016年全市農村宅基地總量由477平方公裡增加到514平方公裡,約佔集體建設用地總量的50%,農村宅基地不降反增。

點多面廣,布局分散。本市農村宅基地約有80%位於城鎮規劃建設區外。

管理粗放,超標普遍。一戶多宅、建新不拆舊、城鎮戶口家庭佔用等現象突出,「空心村」宅基地出租、閒置和廢棄現象明顯。

宅基地房屋現狀:

1.建設缺乏特色,面貌破舊。調查顯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子佔56.8%,九十年代建造的佔24.8%,2000年以來新建的房子不到兩成。大多數農民的宅基地房屋少有特色和文化傳承,建設質量不高,不少房屋已經老舊甚至破敗不堪。

2.危房比例大,存在安全隱患。調查顯示,很多農村房屋已出現牆體開裂、牆皮脫落、瓦片掉落、電線老化等情況。不少房屋用於出租,對房屋更是疏於管理,懶於養護,任其破敗。

3.空置率高,使用效率低。調查樣本中,農村房屋完全自住的僅有33.0%,自住為主、子女偶爾回家的佔41.3%,有空餘房間出租的佔20.8%,完全空關的則有4.9%。部分用於出租的空置房屋,每間房租金最低僅有100元/月,平均為460元/月,收益不高。

宅基地建房瓶頸:

新建不許——村莊規劃尚未編制完成,宅基地無法落地;鎮、村普遍缺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

翻建太難——翻建申請周期長,原拆原建不能「長高長胖」。

修繕過繁——手續繁瑣、評估費高昂、不允許整體翻建。

此外,因政策不明,本市農民對退出宅基地的意願表現出的「三高」:政策疑慮高、退出要價高、未來期望高,宅基地使用人身份構成越來越複雜,如未能抓住有利窗口期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則會進一步面臨政策執行的高成本。

措施:加強頂層設計,激發農村發展內在動力

調研分析認為,想要妥善解決上海農村宅基地問題,喚醒農村「沉睡的資本」,激發農村發展的內在動力,必須加強頂層設計。

摸清底數,科學制定宅基地房屋戰略規劃。規劃引領,對「三高沿線」(高壓走廊、高速公路、高鐵沿線等)、生態敏感區、10戶以下的小型自然村落以及規劃撤併村,要摸清底數,制定推進集中居住方案和計劃。

強化分類施策,加大宅基地房屋政策扶持。緊緊圍繞「誰能建房」、「在哪建房」、「怎麼建房」等現實難題,注重分類施策,實現保障戶有所居、宅基地使用權財產權益顯現、土地資源集約節約。

堅守工作底線,規範宅基地房屋建設管理。進一步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本著集約用地的原則,合理規劃和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注重長遠規劃與短期需求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把握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關係。此外,針對農村基礎設施老化、陳舊等問題,政府部門要專項撥付農村基礎設施養老和維修資金,大力實施村莊更新工程。

堅持穩步有序,探索農村宅基地改革創新。抓緊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探索宅基地資格權有償退出機制。設計鄉村樣板宅基房,體現特色村特色風貌。

(原標題為《他們走遍了六個區,就為了盤活這些破敗空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福建三明:一「票」激活沉睡的宅基地
    如何盤活農村沉睡資源,打通農村生產要素流通途徑?在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三明市借鑑資本市場理念,建立林票、房票、地票等「三票」制度。針對失管林地,當地鼓勵村集體與國有林場開展合作,由合作雙方按投資制發林票。場村合作使得林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成為可能。
  • 三明:「沉睡」宅基地,一「票」激活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11日訊 據福建日報·新福建APP報導 村民外出就業、定居,大量宅基地閒置——在廣大農村,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 如何破解人走地荒的難題?
  • 三明市推出地票制度:一「票」激活沉睡的宅基地
    地票具有交易、變現、融資等功能,由此打通農村生產要素流通途徑,讓廣大農民獲得更多長期的財產性收入一「票」激活沉睡的宅基地東南網12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林清智 通訊員 肖守洲 吳建)喚醒沉睡的宅基地
  • 鄉村民宿正在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
    新華社成都10月21日電(記者王立彬)作為城鄉共享經濟亮點,鄉村民宿正在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倒逼」宅基地制度改革。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李兵弟在21日落幕的第五屆安仁論壇期間致辭說,近年來,多種利用閒置宅基地向城裡人進行租賃服務的模式都在加快探索。
  • 盤活閒置宅基地,看綿陽這個「空殼村」如何逆襲?
    另一方面,農村又有大量宅基地和農房閒置。據調查摸底,由於災後重建、住房改善、農民進城等因素,新橋鎮一戶多宅、建新不拆舊等現象突出,目前有閒置農房3021棟2115畝,可騰退閒置宅基地789宗511畝,閒置比例達25%。「宅基地也屬於集體建設用地,盤活宅基地不觸碰耕地紅線。」楊桂林說,盤活閒置宅基地,可以用於發展集體經濟,破解農村「空殼村」問題。
  • 江東觀潮|盤活閒置農房,道不盡的美麗鄉愁
    按照國內(除北京、上海兩地以外)平均每套農房10年的租賃價格5萬-10萬元計算,農房的租賃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  著名農業經濟學家、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院長鍾甫寧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呼籲有關部門重視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問題,建議在充分調研、縝密論證的基礎上出臺相關政策,盤活這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
  • 農村宅基地改革樣板:「瀋北模式」破解資源盤活難題
    興隆臺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劍鋒介紹,中央多次提出要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興隆臺街道也希望結合本地情況,於2020年初開始探索盤活宅基地的新模式。 「我們希望能夠探索出實現農村土地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進而令資本變資金的良性循環路徑。」興隆臺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王輝如是表示。
  • 雙重任務在身,上海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赴松江調研
    圖片均為政協頭條記者 黃錚 攝4月22日,上海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赴松江區開展「上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研究」和「上海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推進情況」課題調研活動。課題組上午在松江區政府辦公中心召開座談會,與松江區政府、區農業農村委、鄉村振興示範村幹部,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家庭農場主及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等進行了座談;下午赴泖港鎮黃橋村實地調研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情況。市政協副主席金興明參加下午活動。
  • 上海乾部新加坡「掛職」3個月 走遍社區磨壞鞋子
    上海乾部新加坡「掛職」3個月 走遍社區磨壞鞋子 昨天浦東一批從新加坡歸來的幹部作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報告。跟外界容易聯想的國外培訓,甚至公務考察不同,這批幹部在新加坡政府機構、國有企業、社區部門實實在在掛職3個月,學習成果和借鑑的經驗已經在迪士尼、世博開發、國企管理改革、社區管理等方面開始應用。  「3個月裡,走遍了掛職的當地居民社區,鞋子也磨壞了。」
  • 象山黃避岙盤活閒置資源,鄉村發展提質增效
    近年來,象山縣黃避岙鄉按照「盤活閒置資源、融合產村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思路,以深化「三權分置」改革為基礎,創新驅動「旅遊+」招商效應,通過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社會參與的方式,積極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閒置用房、農村閒置集體資產,有效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閒置資源盤活成效不斷顯現
  • 于洪區區長高政威列席于洪區人民法院審委會探討盤活企業閒置資產...
    于洪區區長高政威列席于洪區人民法院審委會探討盤活企業閒置資產優化營商環境新思路 2020-12-10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住宅,城裡人也可以租賃農房辦農家樂、民宿
    自新修訂《土地管理法》出臺以來,「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的政策紅利正在逐步釋放。承襲最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精神,《通知》提到「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託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遊等。」繼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三權分置」之後,「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被視為農村宅基地政策的又一次制度創新。
  • 省政府督查進行時丨博愛: 盤活「殭屍企業」土地資源激活存量資產
    如何處置這些「殭屍企業」,進而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拓展項目落地空間?焦作市博愛縣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去年以來,博愛縣按照「做好減法、騰出空間、集約發展、精心管理」的思路,深入摸排梳理「殭屍企業」閒置土地,採取自身盤活、兼併重組、資產轉讓、二次招商等方式,分類處置,推進「殭屍企業」閒置土地再開發再利用,加快提升產業集聚度和資源配置效率。
  • 我省先行先試 盤活「沉睡」的森林資源
    為了將「沉睡資產」的盤活,2019年底,山西銀保監局、省林草局、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省財政廳聯合印發《山西省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工作暫行辦法》,為我省6400多萬畝公益林賦予補償質押權能。垣曲縣作為先行先試單位,積極推動政策落實,真正實現了活樹變活錢,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生態變效益。
  • 可抵押可轉讓 浙江頒發首批宅基地「三權分置」證書
    30日,浙江德清縣舉行首批宅基地「三權分置」籤約發證現場會,這是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頒發的第一批宅基地「三權分置」證書。因為工作原因搬離原住處,早在兩年前章連根就想置換這份「閒置財產」。在縣域改革的「先發地」——德清經歷試點後,他將自己的空房20年期限使用權轉讓給了德清縣下屬街道用作民宿經營,讓自己的房屋成功「流轉」起來。
  • 喚醒沉睡資源 激活發展動能
    其中,宅基地525戶、96889平方米。由於當地農民大批外出務工,宅基地空置率達10%,空房率高達70%。湯家山村緊緊抓住承擔全省農宅合作社改革試點機遇,大膽探索農宅合作社改革「135模式」,即搭建一個平臺、推行三種模式、強化五類保障,利用合作社平臺進一步激活資源稟賦,盤活農民閒置資產,持續促進農民增收,有效發展村集體經濟。
  • 合浦縣積極盤活3000畝耕地 撂荒土地又逢春
    藍永前/攝撂荒土地看著令人心疼,但如何讓它重披綠裝,卻又是個難題。合浦縣公館鎮通過引導群眾流轉土地,採取「合作社 基地 農戶」模式,有效破解這個難題,今年以來已盤活3000畝沉睡近20年的耕地。4月3日,北海市在該鎮舉行推進早稻生產暨撂荒土地整治現場會。公館鎮是合浦縣農業大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適合各種農作物種植。
  • 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 建設休閒旅遊農家樂
    隨著農家樂等餐飲、休閒服務業的發展壯大,村民閒置宅基地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舊宅裝修,使村容環境也得到改善,村民收入同樣水漲船高。紅網時刻嶽陽樓區12月17日訊(記者 劉瑤 通訊員 張妮)「鄧老闆,今年醃製了這麼多臘肉啊!」
  • 上海仍有宅基地未登記18萬戶,9大涉農區將「查漏補缺」實施登記
    宅基地和村民住房確權登記發證,關乎農村振興戰略實施,關乎農村各項改革制度推進,關乎農民重大財產權益保護。而蔡雷英代表調研發現,在城市化地區房地產登記日益規範,登記覆蓋率迅速提高的同時,農村地區農民宅基地登記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 海南允許農村宅基地轉讓!全島鼓勵農村民宿經濟!大力發展旅遊業!
    二、盤活農村資源要素6.支持社會資本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深度合作。放寬社會資本進入農村的限制,制定社會資本下鄉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清單外領域全面取消許可和審批,實行「承諾即入制」。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以資源資產作價入股、資產託管、租賃、承包經營等多種經營模式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農業產業園、創新創業園、農業科技園和鄉村旅遊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