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裡,不待揚鞭自奮蹄

2020-12-19 白浪情

年逾古稀服老否?

今年3月13日,是兒子50周歲生日,一家人圍坐在長桌四周,吃著兒媳為兒子訂做的蛋糕,歡快地為兒子慶祝生日。望著兒子黑髮中的幾根白絲,一陣酸楚湧上心頭:兒子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自己焉能不老?

我出生於1947年年底,為了參軍入伍,將年齡少報了兩歲,歷盡波折,終於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中的一員。參軍之時,兒子已出生9個月。

我們那批1970年底入伍的戰友,年齡差別相當大。我基本屬於年齡最大者之一,還有比我大一歲的。年齡最大者和年齡最小者居然相差10歲。「白浪情」中的才華出眾,寫作勤奮,頗具藝術家氣質的王莉莉戰友,和我同年入伍,年齡卻小我9歲。

今年年底,同鄉戰友要聚集天津,慶祝參軍50周年。50年之久,人生中的大半輩子,卻也是彈指一揮間。當年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青年小夥,已經被歲月的利刃將臉部雕刻出密密皺紋,年齡最小者也早已步入花甲之年,也斷斷續續傳來幾位戰友的先後辭世。當年青春洋溢的戰友,大都滿頭銀髮,老秋縱橫。我作為同鄉戰友中年齡最大者,更應該顯得垂垂老矣。

雖然我的頭部還是黑髮居多,牙齒也未出現整顆脫落,但垂老已是不爭的事實。相比60多歲時,體質明顯不如以前,特別是2018年底的一場腦梗,更使我認識到衰老的來臨。幸虧患腦梗時正值白天,發現及時,治療及時,未留下任何後遺症,已是萬分僥倖,但腦梗向我敲響了警鐘:千萬注意自己的身體呀,否則,生命就將進入倒計時。

將生老病死想明白了,心中就會坦然許多。每個人的終點都是走向死亡,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就連功勳顯赫的秦始皇,派人到處尋找長生不老之藥,也難免逃脫生命的終結。我們這些平頭百姓,誰敢做那種美夢呢?

俗話說:黃泉路上無老少。只要始終保持良好心態,坦然自若面對疾病、死亡,就能活得長壽。

想得通了,你對人生自然規律的認識就會升華,你就感覺到:兩鬢染霜,那是滄桑歲月的記錄;眼角皺紋,那是時間贈予你的勳章。服老,是服的自然規律。已經七十掛零了,身體的各種器官都逐漸衰退甚至衰竭,在這種情況下,要接受衰老的身體,要正視體弱多病的現實。在這個年齡段,只要生活能夠自理,還能做些家務,幫助照看孫輩,已經算是不錯了。

年齡大了,進入老年階段,一定要服老,但是,還要有另外一種心態,那就是不服老。

不服老,掙的是人格尊嚴。要知道,老去的是年齡,不老的是心態,是氣質。雖然年老了,但仍要充滿理想,充滿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樣才能使人煥發出生命的光彩,才能夠當好老人,不當廢人。要知道,皮膚上的皺紋沒有什麼可怕,可怕的是喪失追求,喪失熱忱,讓靈魂上的皺紋快速出現。這就需要忘掉年齡,忘掉疾病,時刻保持童心和好奇。這樣,就能夠經常接受人類發出的美、希望、鼓勵、勇氣和力量的信息,就會永葆青春。

當你沒有了年齡拘束,就會有一路曼妙風景和鳥語花香的陪伴,就會有高雅的情調、欣賞的目光和不斷進取的學習態度。

看看我們「白浪情」群的諸多戰友,除了幾位鐵二代,不都是老頭老太太嗎?稱之為「美女帥哥」,那是相互鼓勵!但我們這些老頭老太,由於受過鐵道兵部隊的長期薰陶,暮年仍像「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曹操,從未放棄對人生的追求,從未將自己視為老態龍鐘的老人,仍然壯懷激烈,筆耕不輟,尤其令人尊敬的老田地前輩,年屆九十,詩作連連,幾乎沒有一天看不到他的詩篇,而且愈寫愈精彩,這是何等的精神境界和超強毅力!這樣的老同志,精神上會老嗎?

我們的群主李衛華胸懷開闊,海納百川,致使「白浪情」群人員愈來愈多,呈現出兵強馬壯的態勢;總編輯嚴京平等編輯們,常常通宵達旦,義務地、廢寢忘食地整理、編輯著戰友們眾多的稿件,有這種精神境界,談何老去?

我們的群友,都那麼勤奮地進行創作。群內佳作連連,突破新華網瀏覽量百萬人次、甚至二百萬人次的佳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別說拿不到一分錢稿費,突破百萬瀏覽量作品的作者還會主動地、興高採烈地為大家發放紅包。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柱,沒有樂觀向上的心態和夕陽路上奮蹄再揚鞭的境界,誰能做得到?

說說自己吧。不謙虛地說,我的確有不服老的思想。我的兒子很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通過奮鬥,終於在北京有了立足之地。我和老伴來北京後,兒子怕我們寂寞,除安排好我們的衣食住行外,又訂了一份《新華每日電訊》報紙。原來在鐵道兵部隊服役時,曾在《鐵道兵》報發表過幾篇文章,併入鐵道部後,在《鐵道工程報》上也發表過文章。

後來調回老家工作,20多年來,工作總結、工作報告之類倒寫了不少,卻一次也沒向報刊投過稿。閱讀《新華每日電訊》多了,特別是「草野-宇下」專欄發表的那些短小精悍、很能強烈反映人民呼聲,極具時代特色的文章,很受啟發,心想,這樣的文章,我也能寫呀!

於2013年11月,試著寫了篇《接生的變遷》,裝到信封投稿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報社居然給打來電話,說文章寫得不錯,明天見報。請以後在投稿時,改用電子版。

當時真是高興呀,就趕快讓上中學的孫子教我在電腦上如何打字。好在我曾經教過8年中學語文課,拼音並不生疏,很快就學會了打字,以後一發不可收拾,接連在《新華每日電訊》報上發表30多篇文章,還進軍到該報的「草地」周刊,發表了一些長篇文章。為了付稿費方便,報社為我專門設立了付款帳戶,每年還免費贈送報紙,使我很受感動,更加激發了我的寫作熱情。

後來通過微信,結識了《中國鐵道建築報》文藝部主任梅梓祥戰友,在一次聚餐時,他對我說:寫作就是這樣,越寫越想寫,越寫越會寫,越寫越有素材。通過實踐,我體會到了,寫作正如梅主任所說,只要入了門,就會很有興趣的一直寫下去。得益於梅主任對我拙作的修改、潤色,在《中國鐵道建築報》上,也發表了我的一些文章。

年逾古稀後的2019年,又進軍到家鄉的報紙,發表的文章更多。今年春節期間因疫情宅在家裡,拙作幾乎是兩天一篇。二月中旬,有了照看孫輩的任務,寫作才變得少了。有了這種追求和創作衝動,感到時間過得飛快,渾身也充滿了力量,更感覺不到自己已經變老。粗略計算了一下,這些年,在報刊、大型網站發表的文章已有百篇之多,詩詞也發表了不少。就連患腦梗住院期間,還發表了兩篇文章。

和其他戰友相比,我的知識面比較狹窄,見識短少,寫不出比較滿意的文章。只能自己和自己比,現在和以前比。這樣一比較,我清楚地看到,通過讀書、學習,特別是向群裡戰友學習,我的知識面比以前寬廣了,舊的知識得以鞏固,新的知識不斷增長,寫作技巧也漸漸掌握的比較得心應手,雖然年逾古稀,卻迎來了讀書、學習、創作的黃金時期。有了這種樂趣,並不感到自己已經垂老,時時都有一種青春的衝動。

適度鍛鍊身體,也是不服老的一種手段。多年以來,我的體育鍛鍊從未中斷,即使是春節那天,晨起也要鍛鍊身體。今年二月中旬,來到密雲北部的郊區,每日都和老伴、阿姨帶著孫子孫女進行戶外長達三、四公裡的鍛鍊,除這之外,早晨、晚上還要外出鍛鍊一段時間。這裡屬丘陵地帶,藍天白雲的日子居多,遠處群山起伏,四周草地空曠,道路綿長,河流縱橫,加之人煙稀少,更是鍛鍊身體的理想境地。

保持年輕的心態,接受衰老的身體,這句話在我腦海裡已是根深蒂固。心胸開闊,心情愉快是保持年輕心態的前提,我要一直這樣做下去。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曾經說過:「不服老是一種精神,服老是尊重科學。」已經年逾古稀的我,服老乎?首先要服老,要面對現實。但更需要不服老,始終保持年輕的心態,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寫作到老。愈是晚年,愈要儘可能地發揮餘熱,反哺社會,才無愧於自己的初心,才能在不服老的徵途中,不待揚鞭自奮蹄。

2020.3.16

作者:吳聚雲

責編:方迎欣《白浪情》

相關焦點

  • 胸中若有凌雲志 不待揚鞭自奮蹄 ----昌興航空2021年新春獻詞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取得了偉大的戰「疫」勝利,創造了卓越的發展成就;2020年對於昌興航空同樣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在國家相關部門、省市政府和景德鎮高新區、浮梁縣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在全體員工的協力奮鬥與頑強拼搏下,公司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性新高。
  • 全國勞模、新勝中壓電器張錫波:不待揚鞭自奮蹄
    不待揚鞭自奮蹄——記「全國勞模」、浙江寧波永耀集團新勝中壓電器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張錫波李禕 周磊  美麗心語  是研發中心的主心骨
  • 讀曹操的《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傳世的詩篇都是樂府詩。所謂樂府詩,是指由兩漢朝廷的樂府或類似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詩歌。用樂府舊題寫時事,乃曹操首創。清代學者沈德潛指出:「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而這一創新成了我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大膽的突破。
  • 浙大名校取真經無須揚鞭自奮蹄
    浙大名校取真經無須揚鞭自奮蹄陽信縣商店鎮小桑學校楊建軍一、立身學校看大局,跳出學校看教育不了解,工作起來便茫然;茫然了就盲目,工作就被動了。作為 校長不求樣樣精通,但絕不能一竅不通。其次,校長應是個細心人。學校工作包羅萬象,校長應該紮下心來,做好研究、調研,善於從細小的現象 看問題,找原因;善於從細小的工作入手聚民力,聚民心。第三、校長應 是個學習者。多看看,多想想,一些靈感不期而遇,工作局面就此打開。
  • 無須揚鞭自奮蹄 全面從嚴治黨不停歇
    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紀委七次全會精神,揚鞭奮蹄,推動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邁向新的臺階。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找準職責定位。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找準自己的職責定位是開展好此項工作的重要一環。一是黨委要當好黨風廉潔建設的領導者、執行者、推動者,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進一步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
  • 不用揚鞭自奮蹄——記蓮花縣良坊鎮黨委書記徐慶宇
    特別是自2016年5月擔任蓮花縣良坊鎮黨委書記以來,徐慶宇更是「不用揚鞭自奮蹄」,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苦幹、實幹、巧幹,使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他到任良坊鎮的第二年,該鎮便獲得全縣綜合目標管理考評一等獎,還相繼被評為全市農村農業、脫貧攻堅、黨建、綜治等先進鄉鎮,他個人則被記三等功一次。 敬業的態度、勤勉的作風,讓徐慶宇有了一個響亮的綽號——拼命三郎。
  • 人勤春來早,無須揚鞭自奮蹄——萊蕪區殘聯召開工作務虛會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重任在肩,無須揚鞭自奮蹄。通過召開務虛會,大家均表示新的一年要鼓足幹勁、比學趕超,按照市殘聯相關要求和萊蕪區委、區政府有關部署,加快實現「從趕上、超越到引領」的目標,奮力奪取全區殘疾人事業「十四五」開門紅,獻禮建黨100周年。
  •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LPL「第一」打野clearlove宣布復出!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LPL「第一」打野clearlove宣布復出!s11註定是打野的天下,打野思路好,節奏不斷檔,把控局勢能力強,廠子依舊是那個001號戰神。職業選手換了一茬又一茬,可當年那個在追夢的廠長仍然在路上。講真的,少有職業選手能達到這種高度的。平常我們總是評論以為選手操作如何華麗,可等高光過去的時候,選手便會被漸漸遺忘。
  •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一起聊聊孟德那些不為人知的的趣事
    在軍事上他是一位殺伐果斷謀勇雙全的將領,在文學成就上孟德更是創作出了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等等的優秀作品,但是除了這些之外,孟德還有很多兒子呢,那這都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說明他的感情史也會很讓我們很震驚。孟德的第三人妻子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正妻就是卞氏,因為正是有了這個女人才會有後來的曹丕曹彰曹植,這三位曹姓之人在後來都是被人們所銘記的存在,曹植的文採,曹丕魏文帝,曹彰的勇猛,這三個兒子比起劉玄德的強上太多太多,其次曹操有很多兒女都在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母親,這些兒女則都被卞氏收留了,而曹操的子女又有幾個是不優秀的,這全都是卞夫人的教育出來的成果。
  •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時隔364天廠長官宣回歸,EDG最有希望的一年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年轉會期也到了最終階段。這兩天我們將會看到各支隊伍接連官宣一些選手加盟的消息,當然很多消息其實都已經是曝料出來過,最後的官宣也僅僅是儀式感而已。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這句話用來形容現在的廠長是最適合不過了,作為一名遠古時期出道的職業選手,從S2出道至今也有著8年之久了。這其中廠長也曾踏足山巔,和WE戰隊一起拿到了LPL第一個世界級冠軍,還有帶領著EDG戰隊制霸了整個LPL賽區並且捧回了第一座MSI冠軍獎盃。
  • 詩詞欣賞:老驥伏櫪,志在千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都是他的詩!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不待揚鞭自奮蹄 凝心融智創佳績 ——記建行江蘇省分行「長富工作...
    這一切得益於建行的平臺,得益於各方面的關心,也源於我們有一個不用揚鞭自奮蹄、有激情的歡樂團隊。」在榮譽櫃前,周長富的臉上灑滿陽光,眼裡充滿睿智,語氣卻很極其低調誠懇,充分展現出一名「建行工匠」質樸濃烈的家國情懷。  名字是叫出來的  周長富出生在蘇北農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
  • 不待揚鞭自奮蹄——介紹張亞保和他的繪畫
    著名詩人臧克家詠牛詩作《老黃牛》裡有「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詩句,意思是胸中有志向的人,不需要外界壓力,會自覺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奮進。這句詩借物喻人,用在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張亞保的身上恰如其分,他幾十年痴迷畫藝、致力畫馬,本人也如奔騰的駿馬,引領長嘶,在藝術的殿堂裡,縱橫馳騁,揮亳潑墨!
  • 無須揚鞭自奮蹄 青春作伴好讀書——西安交大大學生黨委民主生活會...
    一是學習必須要有進度,這學期要通讀《資本論》第一卷;二是學習方式採用「個人讀、團隊論、公開講」的方式;三是要有批判性思維,不做追隨者和盲從者;四是要豐富閱讀的內容和內涵;五是享受快樂的閱讀時光。 集體學習後,大學生黨委委員收穫頗豐。尚春陽、蘇玉波、許春秀、李新安、何益敏等同志分別從科學精神、科學發展的角度等方面談了體會。
  • 太和縣墳臺鎮中心學校:風好正是揚帆時 不必揚鞭自奮蹄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必揚鞭自奮蹄。在教學研究的徵程上,墳臺教育人將會不斷探索,砥礪前行,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墳臺教育將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 躬耕杏林越古稀 無須揚鞭自奮蹄——記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金少鴻
    金少鴻說,他永遠忘不了「終獲正果」的這個日子。其實,金少鴻除了喜歡做研究外,還有一個保持了幾十年的習慣,那就是寫詩,從1962年開始,他已經寫了160首了。在採訪快結束的時候,金少鴻還特意挑了幾首詩念給記者聽,記者聽到了這樣一句,「躬耕杏林越古稀,無須揚鞭自奮蹄」,而這句詩恰是今年他為自己寫下的,不僅是他退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他的自勉。
  • 揚鞭奮蹄 看常熟高新區(東南街道)如何疏通地下管網「末梢神經」
    為助推鄉村振興,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常熟市高新區(東南街道)農村農業重大項目——小康村汙水管網改造工程正在加緊實施,聚焦群眾的迫切訴求、亟需解決的問題困難,2020年高新區(東南街道)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揚鞭奮蹄,開工就是決戰!
  • 老驥伏櫪 志在千裡
    今天 河南寶豐縣鬧店鎮賈寨村文明十二家發起人,67歲的王花婷老太太分享的《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為我們提供了經驗,做出了榜樣:     王花婷老太太寶刀未老霞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目前做兩件事:      一、組織建立霞皋文明家風互助組(即:八卦村文明十二家家委會)目前是以籌委會名義開展工作,待疫情過後由村黨委授牌正式成立。   歡迎希望家庭幸福的家人報名參加。
  • 大行工匠——老驥伏櫪,工行魂 生生不息,工行夢
    李井良,工行濉溪百善支行的大堂經理,自1981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整整三十六個春秋。他個頭不高,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瘦瘦的臉龐上寫滿了堅定與剛毅。三十六年間,銀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業務辦理也由原來的手工記帳變為了計算機操作直至智能銀行的出現。工行的一次次變革與挑戰,對於他來說更是挑戰。
  • 【無需揚鞭自奮蹄】利通區法院幹警周末加班掠影
    【無需揚鞭自奮蹄】利通區法院幹警周末加班掠影 2020-12-1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