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一座曾經承載著復興之夢的城池,一個彼得大帝用夢想建造的傑作,作為俄羅斯最歐化的城市,它被普希金讚頌為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
聖彼得堡的遊覽是圍繞著湼瓦河展開的。
聖彼得堡的湼瓦河兩岸建築金碧輝煌,河水旖旎,藍藍的天空漂浮著大朵的雲團,視野真是極好,畫面也真是美極了。
導遊說,聖彼得堡難得見到藍天白雲,很少有如此好的天氣,我們的運氣太好了。我不禁按下快門拍下了很多河岸風光,發上來大家欣賞。
聖彼得堡湼瓦河風光
美麗的涅瓦河哺育了燦爛輝煌的俄羅斯文化,使聖彼得堡成為著名的科學文化城,羅蒙諾索夫、門捷列夫、普希金、果戈裡等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都在這裡生活和工作過。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遠景
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島上建立彼得保羅要塞,後擴建為城,稱聖彼得堡。與莫斯科相比聖彼得堡更具有皇家風範,擁有更多風格鮮明的俄羅斯古典建築,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第八位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
涅瓦河風景
涅瓦河風景
聖彼得堡,風光迤儷,河流縱橫,橋梁眾多,又被稱為「北方威尼斯」。在聖彼得堡,拂面而來的不僅有波羅海的海風,還有從彼得大帝時代就積澱下來的貴族氣息。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是聖彼得堡的主街道,建於1710年,全長約4.5公裡,從涅瓦河畔的海軍總部一直延伸到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是聖彼得堡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1776年涅瓦大街被發展成商業大街以後,街邊建造了諸多豪華的建築,規劃整齊劃一,涅瓦大街因此也有「世界最美街道之一」的美稱。
古港口燈塔
穿過大橋,沿著河岸繼續朝東就來到瓦西裡島, 廣場上兩側聳立著兩根高32米船頭形裝飾的圓柱,是為入港船隻導航的燈塔。
據說,頂部是三角油燈, 在重大節日時燈塔會點燃,燃燒的火焰達七米高,這就是著名的瓦西裡島古港口燈塔。
獅身人面像
在聖彼得堡的涅瓦河畔,有一對獅身人面像,據說是埃及國王送給聖彼得堡的禮物,用來鎮壓涅瓦河的怪物。
獅身人面像
這對獅身人面像是阿門霍特布三世法老的面像,是公元前1455年--1419年雕刻的,1832年從尼羅河運到聖彼得堡,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
兩座雕像在岸邊相對而立,逆光中的另一座獅身人面像。
聖彼得保羅大教堂
聖彼得保羅大教堂
聖彼得保羅大教堂
這座大教堂建於1703年,原先是木質的,1712-1733年在原處改建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羅斯巴羅克式大教堂。
聖彼得堡的建築物,雖然和莫斯科一樣,少不得金碧輝煌的裝飾,但相較莫斯科的浮誇,聖彼得堡顯得有氣質,不管是冬宮或者之後會去的夏宮及路上的建築物,風格都比莫斯科來的內斂沉穩。
涅瓦河街景
總參謀部大樓
冬宮對面,也就是廣場的南邊,是大名鼎鼎的富於傳奇色彩的、有著弧形設計、帝國風格的總參謀部大樓,於1819到1829年的這十年時間建成。黃白相間的樓體,隔著廣場中間的亞歷山大柱與綠白相間的冬宮遙相呼應。
留一張到此一遊的照片
列賓美術學院
列賓美術學院,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是俄羅斯美術教育的最高學府,培養出了許多世界知名美術家。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美術學院之一。
列賓美術學院大樓的一角,樓上的雕塑形態各異,在藍天下栩栩如生。
彼得大帝銅像
彼得大帝銅像是按照真人的一比一比例雕塑的,銅像的雙手和膝蓋被遊人摸得明光瓦亮,據說摸過以後會帶來好運,很多遊人爭相去摸。我倒是很不以為然,更多的時候運氣還是靠自己的努力。
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位於聖彼得堡的涅瓦大街南側,格裡博耶多夫運河西側的聖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專為存放俄羅斯東正教的重要聖物--喀山聖母像而建造,並因此而得名。
進入教堂金碧輝煌但肅穆莊嚴,在神靈面前人們有了敬畏之心,就連我國的遊客也一改往日的無拘無束,也變得虔誠和安靜,雙手合十禮拜祈禱。
雙手合十祝福天下蒼生平安。
斯莫爾尼宮建築群
斯莫爾尼宮建築群
建於1806—1808年,原為貴族女子學院,位於聖彼得堡市中心,整體色彩藍白相間,是巴洛克風格和俄羅斯風格的融合,在聖彼得堡的教堂裡相當有代表性。
導遊帶著我們 前往十二月黨人廣場旁的海軍總部大廈的路上。
路上,不時有海軍學院的戰士迎面跑來進行跑步訓練。這種因地就簡、開放式的訓練還真是少見。
海軍總部大樓
海軍總部大樓
十二月黨人廣場旁的海軍總部大廈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海軍部路1號,建於1704年。整個建築結合了古典主義建築藝術和俄國建築藝術的特點,用56座大型塑像、11幅巨型浮雕、350塊壁畫,裝飾著整座大樓。大樓正門兩側擺放著兩組名為海神的龐大雕像群。
這座帝國風格的大廈位於濱河路和涅瓦大街西端不對外開放,但其外觀的宏偉氣勢總能讓遊人嘆為觀止。建築物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根閃閃發光的鍍金長針直插藍天,高達72米,被安置在大廈中央階梯式塔樓的屋頂,是聖彼得堡的地標之一,在聖彼得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
閃閃發光的鍍金長針直插藍天,高達72米,被安置在大廈中央階梯式塔樓的屋頂。
海軍大樓上的雕塑精美無比。
我們身後就是海軍大樓,精美的雕像一覽無遺。
大樓塔樓正面寬400多米。塔樓的基座部分是一個設計類似總參謀部凱旋門的拱形六門,門上裝飾著以海洋和俄羅斯海軍為主題的雕像及半浮雕。
身邊是一位俄羅斯老人在休閒,也收在了我們的照片中,雖然不相識,卻在同框中,也算是人生中的一次偶遇和緣分。
整座大樓氣勢恢宏,金光閃閃,周邊景觀也很好,綠蔭密布,雕塑點綴其間,不少人將此作為了休閒之地。海軍大樓遠景遠沒有想像中的嚴肅,既像公園,又像旅遊勝地,很隨意。
不但留下足跡,也留下一張照片。
米哈依爾·尤裡耶維奇·萊蒙託夫(1814-1841),俄羅斯詩人,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又一位偉大詩人,被別林斯基譽為「民族詩人」。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鬥被殺害而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
聖彼得堡海軍總部大廈花園廣場上的歷史人物雕像,園裡四座半身雕像。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 796-1883 ,俄國政治家,公爵、首相(1866-1882)。年輕的時候他是詩人普希金的同學,普希金在詩裡就預見他將來必成大器。在克裡米亞戰爭戰爭以後的25年中任俄羅斯帝國外交大臣。
米哈依爾·尤裡耶維奇·萊蒙託夫(1814-1841),俄羅斯詩人,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又一位偉大詩人,被別林斯基譽為「民族詩人」。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鬥被殺害而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
海軍總部大廈花園廣場的赫拉克勒斯雕像
赫拉克勒斯是主神宙斯與阿爾克墨涅之子,他神勇無比、力大無窮,後來他完成了12項被譽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此之外他還解救了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隱藏身份參加了伊阿宋的英雄冒險隊並協助他取得金羊毛。
赫拉克勒斯英明一世,卻最終遭妻子迫害,難耐痛苦而自焚身亡,死後升入奧林匹斯聖山成為大力神。
路邊的活體雕像與行人近距離接觸。我很好奇,拍了下來。
涅瓦河河岸景觀
涅瓦河河岸景觀
我們在聖彼得堡瓦涅河兩岸的景點遊覽著,藍天白雲下的古建築金碧輝煌。河水旖旎,平靜而遼闊,成片的白樺樹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金光,好似一幅濃墨的油畫。
一天的時間遊覽太多教堂和景點,我雖然用相機記錄下了所見到的美景,但因為文字和時差的原因不能很好的介紹說明景點。回來在網上百度了一下,和照片對照勉強加點文字說明,希望能看明白。
下一個景點遊覽冬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