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長春園裡建的「西洋樓」 - 山西晚報數字報

2020-12-24 山西日報數字報

  《哨鹿》 西西著 譯林出版社
  西西看畫,敷演一場乾隆木蘭圍獵的刺殺迷局;這是一場皇家獵苑中暗伏的刺殺大戲,一卷以文字敷演的動態《木蘭圖》,康乾盛世歷史細節在這裡悉數展演,當圖窮匕見之時,所謂清朝盛世早已不堪回首。
  「木蘭」是滿語,意為哨鹿,即獵人以木製的長哨仿效雄鹿求偶的聲音,引誘雌鹿出現,然後獵殺之。一派祥和的木蘭勝景中,為何隱藏著奇異的眼睛?小說以哨鹿為名,敷演一場清朝乾隆時期皇家獵苑中暗伏的刺殺案件。全書分兩個聲部平行展開。一為乾隆秋季自紫禁城經承德避暑山莊去木蘭圍場打獵;一為哨鹿人阿木泰一步步陷入刺殺乾隆的迷局中。兩條線索猶如交響,獨立而交疊。又像蒙太奇,在看似意料之中的地方,製造出乎其外的驚奇大戲。
  在圓明三園長春園「澤蘭堂」北部一帶狹長地段建築一組歐式宮苑樣貌的「西洋樓」,是乾隆自己的意思。雖然,在最初的時候,計劃及草圖均由外來的教士呈獻、建議上來,但一切都是乾隆自己的意思。這項工程自他即位十年後開始動工,如今還在積極興建的階段,全部的工程還沒有完竣,但其中的一個「大水法」已經落成,這個新異奇趣的人工噴泉,是中國宮廷裡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奇景。
  乾隆對這座「西洋樓」建築群感到相當滿意,滿意之中參雜了得意的神色,因為在他眼前出現的這座被命名為「諧奇趣」的西式建築,不但在形貌上充滿了教士們稱之為「巴洛克風格」的東西,又混合了極具中國民族形式風採的結構。譬如「諧奇趣」的本身,樓房的石柱,用的是中國傳統的漢白玉,但柱頂和柱身的模樣卻是西洋式那種刻滿線條流暢、裝飾繁華的浮雕;樓牆和窗卷口部分是磚石細刻的花紋,而牆上嵌上五色的琉璃花磚;牆身抹上粉紅色的石灰,樓頂上卻覆蓋紫色圓形琉璃瓦,這樣的中西合璧式建築,是從來沒有人嘗試過的。
  粉紅色的石灰牆,紫色的圓形琉璃瓦,單是這一套新穎的顏色,就令「諧奇趣」顯得和宮苑內其他的建築物迥然不同,如果與紫禁城內莊嚴宏偉一層一層的大殿比較,「諧奇趣」看上去就更加活潑明朗了。
  那邊是民族風格的木結構建築,這邊是西洋式的石浮雕建築,乾隆特別注意的是建築物上鑲嵌的瓷磚顏色,據西洋教士王致誠的稟報,要在釉中加上鈷、錳、銅、銻等發色劑,才能燒成紅、綠、黃、紫等豔麗的色彩,如今這些瓷磚果然光輝燦爛。從西洋來的這些教士,他們到中國來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只為了傳教這麼簡單嗎?還是借傳教為名,到中國來做種種的探測?但他們倒也能夠帶來一些實用的科學知識,在天文學、數學、測繪地圖、製造大炮和編纂曆書上,對中國並非沒有幫助。乾隆決定把這些外來者,能夠引進西洋科技的人才留在宮廷範圍之內,不讓他們自由出外傳教。懂天文數學的,調到欽天監去;懂水利工程的,派到圓明園去設計噴水池;懂製造火炮的,讓他們去再造幾門神威大炮;懂測繪地圖的,遲一些可以帶他們前往熱河。熱河,到熱河去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看著「諧奇趣」前的噴水池,那些摹擬歐洲幾何圖案修剪成的圓矮松柏,西洋式的傘形麾蓋,乾隆決定:為了配合這一組建築,將在園內繼續營建「海晏堂」「遠瀛觀」「養雀籠」「蓄水樓」「萬花陣」「水法橋」和「螺絲牌樓」等等。從法國來的教士蔣友仁是負責圓明園內一切水利工程的技師,噴水池的噴水機關是他設計的,他還計劃要在園內製成一個噴水機關的總系統,製成之後,可以供給宮苑北部大量的水源;然後,他要設計一個噴水的時鐘,把中國十二生肖動物鑄成銅像,排列在歐式宮殿面前的三角池兩邊,由每一頭動物輪流值班,從口中噴出水來,每頭動物每次噴水兩小時,構成一個連續不斷的時鐘。動物噴出來的水,像一道虹彩引入池中,這個設計,既美觀又能報時,乾隆對蔣友仁的建議說道:好。
  好,一個用水做成的時鐘,京師觀象臺的漏壺房內就有一個用水做成的時鐘,乾隆在早幾年特別去過一次,當時上觀象臺,是去看欽天監監正教士戴進賢設計的一個璣衡撫辰儀。但乾隆感興趣的反而是漏壺房裡的一座漏壺。木梯般的架上擺著五個水壺,其中四個依次是日天壺、夜天壺、平水壺和受水壺,水從日天壺漏下來,流入夜天壺,繼續流入平水壺,由平水壺,流入受水壺。受水壺是圓的,頂上有一個膝坐的銅人,持著一支漏箭,漏箭上列著刻度,漏箭隨著壺內水的多寡升降,報時就看漏箭的度數。
  圓明園內沒有銅壺滴漏,乾隆曾經想過把「浮箭漏」搬到園內去,可是,這一來,豈不是要把觀象臺也搬入園中?蔣友仁的建議不錯,在「西洋樓」這邊製造一個水的時鐘,一個比漏壺更大的時鐘,既是一個報時的儀器,又是一個可供觀賞的噴水池。圓明園內的一景一物,實用的價值還在其次,主要仍是供作觀賞,而在眾多可供觀賞的景物中,乾隆特別重視水。
  「大水法」還沒有建成之前,乾隆最喜歡的消暑地點是圓明園內的「水木明瑟」,因為這個地方的殿宇是臨水建成的,又設計了一種利用水力來推動的風扇,對著這個風涼水冷的環境,乾隆免不了又題了不少詩,他在詩序中就說過:「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轉風扇。泠泠瑟瑟,非絲非竹,天籟遙聞,林光逾生淨綠。」就是因為身處飄逸蘭香,涼風冷瑟的「水木明瑟」,乾隆才想起這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因此,他又決定了在「水木明瑟」的北面建一座「文源閣」。
  坐在「水木明瑟」裡,乾隆可以隔湖相看,遙望東北的「舍衛城」。在圓明園中,乾隆特別喜歡「舍衛城」前的南北長街,這條街又叫「買賣街」,可以是個熱鬧的地方,但平時卻是一個人也沒有,只要乾隆一下令,街上就會立刻熙熙攘攘,人們摩肩接踵起來。這個地方的特色是假,一切都是假的:市場、街道、店鋪、旅館、碼頭和船舶是假的;兵士、商人、盜賊、驛卒、手藝工人,也都是假的。食物鋪子、公眾集會的場所都是故意建搭起來的;賣技的人、說書的人、小販和店員都是宮內的太監假扮的。這邊有一隊結婚的儀仗,那邊卻在辦理喪葬;有的人在表演舞獅、胯鼓、高蹺、耍大頭和尚;有的人在翻槓子、頂石鎖、扛箱,還有小孩騎竹馬、撲蝴蝶、跳白索、藏矇兒、打花棍、豎蜻蜓,都是太監們扮演的。滿街市聲喧騰,人群絡繹交錯,各種的鑼鼓聲,運輸貨物聲,熱鬧非凡。於是,皇帝御駕親臨了,貝子貝勒,王公大臣,文武官員,都到這條街上來了,在這個假城中,仿佛連皇帝和群臣也是假的了。
  那邊有一名佃戶張三向田主施老爺租田。凡是要向施老爺租田,佃戶們都知道有一項送雞的規矩,但是張三沒有帶雞。於是施老爺說:此田不與張三種。張三記起了沒有帶雞,於是抱了一隻雞過來。施老爺看見雞就改了嘴:不與張三卻與誰?旁邊圍觀的人一起問施老爺:這是怎麼一回事呀,怎麼一轉眼間說出了兩種不同的話呀?施老爺說:剛才的一句是無稽(雞)之談,後來的一句可是見機(雞)行事。
  對於街上這樣的表演,沒有一名官員覺得不妥,無論是軍機大臣還是內務府總管,沒有一個人會喊:鬥膽。也沒有一名太監跪下來磕頭,雙腿顫抖地說:奴才罪該萬死。因為這裡是「買賣街」,這裡是在扮演紫禁城外、圓明園外的市井景色。反正一切都是演戲,一切都是假的,假得仿佛連買了一個描金鏤花的琺瑯花瓶回去明晨起來一看竟會變成了一片灰燼似的。
  再遠一點的地方,有人哼起一首小調來了:
  ——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在哪裡?
  ——我的家,在山西,過了河還走三百裡。
  ——你的家,在山西,怎麼你會在這裡?
  ——為什麼,在這裡,還不是為了沒糧吃。
  ——當了兵,荒了地,全家都在北風裡。
  一切都是假的,這裡是一座假城,一條假的街道;假的人,假的歌。但是,所有的人都在熱心地表演,仿佛一切又都是真的。王公大臣們帶著大群的隨侍,步入商店去購物了:珠寶、瓷器、綢緞、雕漆、象牙、藥材。白檀香、龍涎香、麝香的香都是真實的,綢緞觸撫起來平滑而柔軟,珠寶掛在項頸上光燦閃爍,一切又都是這麼真實。
  有時候,連乾隆自己也給弄糊塗了,走進了南北長街,到底眼前的一切什麼才是真,什麼才是假?坐在「水木明瑟」裡,他才真正清醒過來,「買賣街」是一座假城,在紫禁城外,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他想到外面去,想到這些圍牆的外面去,為什麼要在假城裡買杭州芳風館的扇子、張小泉的剪刀、蘇杭的刺繡?這些小玩意兒每年自有各地官員貢上來,反而是那些地方,鎮江是「銀碼頭」,無錫是「布碼頭」,至於蘇州杭州,更是五方商賈,輻輳雲集,百貨充盈,那才是一個完全真實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歷史學家講述圓明園:乾隆給西洋樓加中國圓頂
    歷史學家講述圓明園:乾隆給西洋樓加中國圓頂   歷史學家汪榮祖講述失落的圓明園  乾隆給西洋樓加了個中國的圓頂  東西方文化為何總是無法相戀  記者 鄭琳  「圓明園的西洋樓美嗎?
  • 乾隆為什麼要建西洋樓?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乾隆帝建西洋樓的真實意圖,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回憶西洋樓大水法時,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堂(澤蘭堂)北為西洋水法處,蓋緣乾隆十八年西洋博爾都噶裡雅國(葡萄牙)來京朝貢,聞彼處以水法為奇觀,因念中國地大物博,水法不過工巧之一端,遂命住京之西洋人郎世寧造為此法,俾來使至此瞻仰……昨冬廣東督臣長麟、撫臣朱珪奏,荷蘭國使臣等以今歲為朕御極六十年大慶,懇請來京朝賀
  • 圓明園五門之長春園宮門
    門楣掛乾隆十二年六月御書「長春園」黑漆銅字玉匾。在修復後,主要作為旅遊團體入口,當然散客也一樣可以進入。2008年11月28日,長春園宮門復建竣工。2016年10月18日,長春園宮門正式開放。長春園的主要景區有皇帝處理政務的澹懷堂、乾隆皇帝養老的含經堂、仿南京徐達瞻園的如園、仿蘇州園林的獅子林以及著名的西洋樓大水法。如今,遊客想要感受長春園的精華所在,可以不必再繞路,而是直接從「二宮門」進入。
  • 圓明園首次確認第五園春熙院位置 在西洋樓遺址北側
    圓明園首次確認第五園位置  春熙院位於西洋樓遺址北側  圓明園首次確認第五園春熙院位置,不在北京大學校園的北部,現址位於圓明園北牆外的二河開地區。「圓明五園」方位圖  考證 春熙院在長春園之北  圓明園管理處昨天發布消息,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清史研究所教授何瑜對圓明園春熙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首次確認第五園春熙院位於圓明園東北角、長春園的西洋樓遺址北側,總面積約150畝。圓明園北牆外的二河開21號院,就是當年圓明五園之一的春熙院。
  • 圓明園西洋樓裡傳出北京故事
    十二生肖元素的帽子西洋樓在圓明園內有「東方凡爾賽」之稱,它既有濃鬱的中國傳統審美趣味,又融合了西方造型藝術的特點,「為什麼乾隆皇帝偏偏在圓明園建造這樣一個中西合璧的樓,他怎麼不在故宮、頤和園建?乾隆特別寵愛的香妃喜歡在西洋樓裡做什麼?在西洋樓裡皇帝吃什麼樣的西餐?」 圓明園管理處展覽館館長李玉明向記者表示,目前研發的西洋樓文化旅遊紀念品將在年底上市,這些紀念品將向遊客講述西洋樓裡傳出的北京故事。
  • 長春園正宮門迎客 遊客爭相目睹
    長春園正宮門迎客 遊客爭相目睹時間:2016-10-19 15:52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春園正宮門迎客 遊客爭相目睹 為紀念圓明園罹難156周年,10月18日全天圓明園遺址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
  • 移天縮地:圓明園裡的江南仿園
    乾隆解釋說:「御園亦曾肖此為如園,而景趣較勝於此。」在避暑山莊仿建蘇州獅子林後,乾隆也曾說:「雖皆數典倪迂,而塞苑山水,天然景致尤佳,轉覺雲林所圖畫,未足副名耳。」三乾隆帝為什麼要建西洋樓乾隆一朝的仿建之園主要是在長春園。
  • -山西晚報數字報
    舊時,山西多地連逢大旱,「走口外」便成了一條生路,也是寄託希望的所在。風餐露宿、爬冰臥雪、生死與共,大量山西人陸續抵達呼和浩特、包頭等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學手藝、拉駱駝、做買賣……  對老一代呼和浩特人來說,山西從不陌生,更不遙遠。走在當地的街上,總能尋找到山西印跡,遇到山西人或者祖籍山西的內蒙古人。
  • 圓明園西洋樓景區內諧奇趣遺址的一地碎石
    西洋樓景區位於圓明三園的長春園,是乾隆年間歷時三十餘年才建成的西洋景兒,由十餘組不同的建築組成。如今一提到圓明園人們首先會想到遠瀛觀、大水法等建築,其實諧奇趣是西洋樓景區最早建成的西洋水法建築。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原因非常複雜,英法聯軍是焚毀圓明園的罪魁禍首,但是圓明三園的最終消亡又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從西洋樓景區的遭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博物院「來博物館約會吧」主題系列活動展覽,為觀眾揭開文物的神秘面紗;山西省地質博物館「自然之美系列展覽」讓觀眾領略自然之美;到太原博物館能看到「紫禁風華——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在山西科學技術館走進「太陽系」,體驗太陽系天體的大小和各天體間的距離。  各市推出的跨年舞蹈、音樂歌會、文藝晚會、戲曲劇目展演活動,也催熱了文化旅遊市場,為廣大群眾元旦假日獻上精彩的文化盛宴。
  • 歷經多次劫難的圓明園西洋樓景區,滿地的碎石殘件引人深思
    西洋樓景區位於圓明三園的長春園,是乾隆年間歷時三十餘年才建成的西洋景兒,由十餘組不同的建築組成。如今一提到圓明園人們首先會想到遠瀛觀、大水法等建築,其實諧奇趣是西洋樓景區最早建成的西洋水法建築。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原因非常複雜,英法聯軍是焚毀圓明園的罪魁禍首,但是圓明三園的最終消亡又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從西洋樓景區的遭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張文達:穿越回清代,見證山西科舉興衰 - 山西晚報數字報
    作為理工男的張文達,覺得做實事最重要,家國情懷都是在實幹中體現的,所以他分享了這些珍貴的科舉藏品,以便讓更多的人看到百年前的山西人如何「學而優則仕」。  藏品為清代山西科舉史料中的精品 近距離感觸科舉在古代的歷史價值  山西晚報:請您介紹一下最近在山西省圖書館舉辦的「清代山西科舉史料展」的基本情況。
  • 再現圓明園西洋樓風姿(組圖)
    李俊閣,雖是個年過七十貌不驚人的老人,但是,看到他精心製作的圓明園西洋樓微縮景觀時,不禁為他的精湛技藝而拍案叫絕。查找歷史資料人們可以看到,圓明園四十景的命運令人扼腕嘆息,其中最甚者就是長春園裡的西洋樓,也就是圓明園裡最著名的那片殘垣斷壁。原本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被八國聯軍焚毀後,如今只能憑藉那些殘跡,想像當時的繁華了。  圓明園太大了,如果沙盤以1比150的比例製作,西洋樓的微縮景觀就難以展現以往的風姿。1998年,李俊閣退休了,他決心要實現這個願望,再現圓明園裡這座立體的西洋樓的風姿。
  • 用8年知識沉澱書寫的「人類簡史」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為什麼給自己取「河森堡」這樣一個名字?有什麼寓意嗎?  河森堡:我小時候非常仰慕德國的物理學家海森堡,但是我知道我這一生都不可能取得他那種水平的成就,所以就把自己降了一格,大海之下為江河,他是海森堡,我就是河森堡了。  山西晚報:書名為什麼取「進擊」二字?  河森堡:所謂「進擊」,就是在與匱乏的對抗中,一邊搏鬥,一邊前行。
  • 黃河在這裡寬得一望無際 - 山西晚報數字報
    一眼望去,這裡的河面看不到邊,吳王古渡的人說,有十幾裡寬咧,最窄處就是2008年建成的浮舟橋,524米。在河邊拍攝時,我們驚訝地看到30裡長灘居然有浪拍岸,它寬闊閒散得都不像一路走來看慣的那條河了。岸邊的稻,更是幾千年來第一回種,去年才開始在黃河灘試種了800畝。  這是臨猗給我的第一個意外。  這麼溫柔的一條河,蘊育出的文化卻不溫柔。
  • 打個電話上門回收 - 山西晚報數字報
    ……  近幾日,不時有太原市民給山西晚報熱線0351—4286666打來電話,反映有人將沒用的廢舊家具隨意扔在馬路邊上,不僅影響交通還影響市容環境。除此之外,還有市民打來電話詢問,搬家時有張不要的雙人床,該如何處理?  8月24日至31日,山西晚報記者走訪多條街道,採訪環衛工人、小區居民和物業,聯繫環衛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幫助市民們尋找解決方案。
  • 街舞達人返鄉創業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入學前的暑期裡,樊達接觸並開始學習街舞。「當時只是想培養個特長。」樊達說,上了大學,他加入了學校的「工舞圈」社團。大三的時候,樊達靠出色的舞技和極強的組織能力成為了「工舞圈」社團的會長。此時,已經畢業的學長在校外開了街舞工作室,邀樊達加入,共同創業。  2019年,樊達的家人力勸他返鄉,而他也看好太原的市場和創業環境。
  • 傳統與創新之間,盡享山西文化之美 - 山西晚報數字報
    12月9日,第四屆山西文博會已經進行過半,但是觀展者的熱情不減。這次的展覽到底有哪些亮點,吸引大家蜂擁而至?山西晚報記者一路看展、一路讚嘆,就把所觀所感的新奇特和大家一起分享。郭建美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目前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定製了不同形狀、味道、功能的香產品,不少遠銷至海內外。  據郭建美介紹,「全料香」用料考究,它以檀香、沉香、乳香為底,添加靈香、木香、龍腦、龍涎香等名貴中藥材和香料,再配以洪山當地具有綿軟特性的泉水,經過炮製、磨粉、和香泥、手工壓制等十多道工序製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