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焯水,到底該用冷水還是熱水?做錯這一步,難怪肉會柴
肉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離不開的食物,平時主要食用的肉類有雞肉、豬肉、羊肉、牛肉等,肉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能為人體補充所需的營養,並且易於消化,用肉做出的美食五花八門,但每一種做法都少不了這一步,那就是焯水。
肉類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血水,而焯水可以使血水變成血沫浮出來,這樣可以去除肉中的血腥味和雜質,使肉更加的乾淨,這樣做出的菜口感更好,顏色也更加的誘人。
那麼我們在焯水的時候,到底用冷水還是熱水好?答案是冷水。因為冷水變成熱水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緩慢的,肉中的血水和雜質會慢慢「溶解」出來;而用熱水會將肉的表層燙熟,這樣肉裡面的血水就被「封」住,從而肉又老又柴。
今天教大家2種焯水之前處理肉的小竅門,這樣處理的肉會更加的乾淨衛生,鮮嫩可口。
1、肉切塊之後加入適量澱粉或麵粉,抓均後放置10分鐘左右,之後用清水衝洗乾淨,因為澱粉和麵粉有吸附作用,可以將肉中的雜質吸附出來,之後焯水就可以了。
2、同樣肉切好之後,加入適量的鹽,再倒一些醋,把肉放進去,再倒入清水,攪拌均勻後靜置10分鐘,然後清水衝洗乾淨,這樣可以很好的去除肉中的血水和雜質。
我們在焯水的時候,血沫會漂浮在上面,這時候用勺子撇出就可以了,焯好後,肉撈出來清水衝洗乾淨,之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操作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