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鄉,記憶中的外公

2020-12-25 月落烏啼夜

恍惚間,隔著二十年的時光,我依稀看見那個秀麗的小山村看見外公清瘦的身影,我想看的真切一些,看了很久才明白,那個小村莊再也回不去了,而外公也只能存在於我的記憶中了。

二十年前的事情現在想來恍若隔世,但在午夜的夢境裡,在不經意的瞬間裡卻又那麼清晰真實。我的童年時期是在外公家度過的,而少年時又外出求學,所以我對故鄉的概念便是外公在的那個小山村。最難忘的是那青青的石板街,晨風中暮靄裡,一塊塊光滑的石板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它承載了年輕人的奮進中年人的奔波老年人的回憶。它也蕩漾著孩童天真爽朗的笑聲,感受著辛勤勞作後收穫的喜悅。

在街的兩旁放著兩根又粗又長的木頭,同樣是滑溜溜的,村裡的人們在閒暇之時喜歡坐在木頭上聊天,小時候的我也是那兒的常客。夏季的黃昏,冬日的午後,這裡總是最溫馨歡快的地方。喜歡大姑娘小媳婦無所顧忌的玩笑,她們清脆的笑聲讓我也不禁跟著笑。喜歡老人們講那古老的舊事,那隔著時空的故事悠遠綿長。旁邊總少不了嬉戲

的孩子,不起眼的小石子在他們那兒卻有無盡的樂趣。我也喜歡坐那兒靜靜地等著日落,夕陽西下時外公就會回來,還有他的那一大群羊。

這時街道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羊,看的眼花繚亂時便會看到外公親切的笑容。外公對舅舅們很嚴厲,但對我們幾個孩子卻很和藹,平常節儉的他碰到賣糖果的總會買給我們吃。外公對他的羊更是悉心照顧。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外公風雨無阻地去山坡上放羊。記得有時回到家時,他那厚厚的皮襖抖落一地的雪。我當時很喜歡過新年,只有過新年的時候外公能在家裡待著,而且外公會壘一個大大的旺火,看著熊熊燃燒的火焰,大人們在周圍說笑,小孩子們在旁邊奔跑。仿佛一年的辛勞就是為了此刻的愜意。而此時也能喝上外婆釀的米酒,那感覺就像一個美麗的故事,一直想置身其中。

漸漸地,外公老了,斜陽把他蹣跚的身影拉的很長很長,他的那一群羊卻不見了。那群羊是他一生的成就,也因為那群羊他輕鬆地給幾個舅舅娶媳婦蓋新房,他跟那群羊的感情異常深厚,但他還是含淚把它們處理掉了,他實在無力照顧它們了。二十年前的那個春節過的格外煎熬,外公躺在床上飽受病痛的折磨,他可能也覺得他大限將至,很是惦念千裡之外的小舅。他已迷迷糊糊,但是我去時他還是睜開眼睛用力說話。等到小舅回來時,他安詳地閉上眼睛離開人世。他的葬禮非常隆重,那麼多兒兒孫別人都覺得那是他的福氣,而誰又知道他付出了多少。

長大後我一直在外地漂泊,小村的影子外公的音容常常在我心頭縈繞。我回去過幾次,但已不是原來的樣子,那石板街道已不復存在,取爾代之的是寬闊的柏油路,來來往往的行人都覺得很陌生。外公墳前的青草樹枝悽悽的在風中搖曳,我愴然若失,我的故鄉我的外公去哪裡了?

隔著永不停息的歲月長河,我在努力尋覓那過去的人和事,越努力越失落,我懷念的故鄉和親人只在我塵封的記憶裡。

相關焦點

  • 忘不了的村莊,回不去的故鄉
    記憶中的故鄉是一幅山水田園畫卷。看畫卷的頂部,湛藍的天上掛著朵朵的白雲,藍與白鑲嵌的是如此相得益彰。畫卷的下面是廣袤起伏的大地,連綿的青山川上繫著一條彎彎的綠色緞帶,青與綠的結合又是如此的和諧,青山綠水如牛郎織女一樣結合搭配。
  • 時光|陳怡:橋那邊的外公
    端午節前夕,回了一趟故鄉。這一天的墓園裡,漢服女子彈奏著古琴,悠悠琴聲,伴著回憶一同前行。還是熟悉的那條路,還是那座熟悉的橋,少了爆炸的鞭炮,多了茂盛的花草。「外公,我們又來看您了!」雖然離去的時光已20年,但記憶中,外公,您還一直在。東門口裡的小胡同,是我童年快樂的迷宮天地。
  • 人生感悟:故鄉是什麼?故鄉是你舌尖的味道,故鄉是回不去的地方
    今天跟一個老大哥聊天,又聊到了故鄉的問題。因為大哥從剛畢業到現在,已經在北京打拼了二十多年了,在這期間三起三落,算是改革開放以後,比較早的一批北漂。大哥說,故鄉是什麼?故鄉是你舌尖的味道,故鄉是你回不去的地方,故鄉是你祖先漂泊一生,最後停留的地方。
  • 我和我的故鄉:回不去的心靈港灣
    文中的點點滴滴,把我拉回我的童年,拉回我的故鄉。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有兩個故鄉,小時候,我出生在黑龍江的某縣城邊緣的小村莊,黑山一隊,很具有東北特色和時代感的名字。我在那裡生活了八年,出生後最初的童年就是在那裡度過。記憶已經模糊,但及膝的大雪,清澈的河流,遠處的小山,這些還隱隱留著記憶中時長的懷念。
  • 爹媽走後,故鄉已經回不去了
    ,不管是貧瘠還是富有,記憶中總是美好的模樣。 04、爹媽走後,故鄉已經回不去了,鄉情淡去了 《肖申克的救贖》中說道:「那些曾經讓你痛苦至極的事情,總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 自己不知道要過多久,才會從這些痛苦中走過來,堅強的面對生活,只有把最悲傷的一面留在心底,再也不敢去觸碰。 記憶中的那些溫暖的畫面再也不可能重現了,每每想到此,眼淚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滑落。
  •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故鄉
    回不去的是故鄉,到不了的是遠方; 而遠方終可抵達,故鄉只能終生守望!,回不到的地方是故鄉,深深的心痛了。悔不當初,若能回去過去,一定乖乖的穩穩的選擇,如今遠離家鄉再也回不去,卻也沒有得到想要的生活,甚是疲憊心累無奈。故鄉 是打拼在外的遊子們魂縈夢繞的地方,是記憶中永不磨滅的亮點;是生命裡落葉歸根的渴望。
  • 故鄉,很遙遠,是我回不去的地方
    ;繞著村莊流淌的小溪早就乾涸了,玉米地雖仍然在夏季瘋狂地生長,玉米地裡的人卻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那高大挺拔的白楊樹還年復一年地生長……「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人們一代一代都是這樣過來的,可是,我的故鄉,我的村莊,卻在如今,成了我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 武平,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
    在四十八歲那一年撒手西去,一生沒過過什麼好日子。  很多中國人記憶深處,都有一個溫暖的姑姑。在中國的家族故事中,姑姑是一個很特別的角色。她遠嫁他鄉,為夫家延續血脈,但她的心永遠留在母家。她牽掛著家鄉的父母,牽掛著兄弟,牽掛著兄弟的兒女,牽掛著家族血脈的延續。我見過不少兄弟之間反目為仇的,但很少聽過遠嫁的姐妹與兄弟反目的。
  • 回得去的老家,回不去的故鄉!
    我們身處高速發展的20年,社會變化太快,心心念念的故鄉回憶,在巨大的歷史變革中被打落成碎片,讓人猝不及防。網上有句話,很形象:家鄉就像娘家,當你回去時,家還是那個家,但是你卻融不進去,甚至也沒有融進去的欲望啦,只是它永遠會留在你心底,至死不滅!
  • 回不去的故鄉之:抓螃蟹
    每年中秋前後,橙黃橘綠時節,都要或主動或被動地吃上幾回,以提醒自己美麗的秋天來了。那大螯裡的嫩肉,那雄蟹的膏,那雌蟹的黃,簡直就是鳳髓龍肝,讓人唇齒留香,三月不知肉味。正兒八經地喜歡上吃蟹,是2006年6月,北漂到北京後才開始的;之前在廣東,大如巴掌的海蟹我都不吃——在我32歲之前的人生中,總覺得螃蟹那廝看起來面目猙獰,影響胃口,揣摩著其味道也好不到哪兒去。
  • 少數民族的部落文明輓歌:回得去的是家鄉,回不去的是故鄉
    2012年10月,金沙江下遊最末一級電站——向家壩電站蓄水發電,他的家鄉永遠淹沒在了電站庫區湖底,家鄉變成了故鄉,再也回不去了!電站蓄水前的十餘年間,連他自已都記不清多少次從省城昆明跑回老家,用手中的相機,搶救性拍攝了兩萬多張家鄉的照片,用影像記錄下金沙江下遊兩岸的山川風貌、人文景觀,為家鄉立此存照。
  • 記憶中的青島,回憶裡的故鄉
    說道青島,你可能了解他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但是來來往往的很多遊客在短短幾日之間是很難真正了解到當地的人文情懷的,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記憶裡的家鄉.......姥姥的家靠海更加近一些,走上個三五分鐘就是大海,所以姥姥小時候去過最多的地方就是海邊啦
  • 人過五十才發現: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在異國他鄉時,所有的酸甜苦辣滋味都只能埋藏在心裏面,不能對外人講,也不能反覆的揣摩,這樣只會使生活變得更加艱辛,而回到故鄉之後,那種靈魂的釋放以及自然而然的灑脫是無法作假的。可很多年過五十的人回到故鄉時,又因為兩個人的離去,再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因為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 又快過年了,要回老家了,但心靈的故鄉卻再也回不去
    每次回老家,下了火車,吸下第一口霧霾,然後登上開往家門口的汽車,慵懶半躺在座椅裡,迎著冬日的陽光,看著窗外,便陷入沉思中。雖然再次踏上了家鄉這片土地,但每當這個時候,總能觸動內心深處的一道裂痕,那是一種缺憾感和陌生感,在逐年的變寬,變深.....
  • 馬山:故鄉的記憶
    馬山縣縣城風光                韋克松攝影故鄉興隆街偏居於桂中馬山縣西部一隅,是一個壯族小山村。儘管故鄉與我所住的縣城近在咫尺,相距不到三十公裡,但我很久沒有回去了,主要是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到外謀生了,也沒什麼急著的要辦的事。儘管如此,每年春節、清明節註定要回去一兩天的,因為根基在哪裡,親情還在,記憶還在。拾掇故鄉的記憶片段,應該是懂事之後,外出上高中之前那段成長曆程。在故鄉經歷的挑水、打柴、戽魚的活動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 武平林德榮: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
    回不去的故鄉林德榮  這個春節來得有點遲。臘月二十八九,小區的杜鵑花就開了,長在牆角的紅花酢漿草也在陽光下熱烈開放,煞是美麗。  今年的春節之所以遲,原因是今年農曆閏九月,多了一個月,全年有十三個月,導致正月延遲。但植物就不管那麼多了,依然追隨內心,如約綻放美麗。
  • 故鄉,走不出、回不去……
    日本畫家原田泰治的繪畫散文集《故鄉,心裡的風景》,共收錄了他222幅繪畫作品,取材自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鄉村地區,稱得上是一本「日本鄉野大全」。畫的內容無所不包,春花冬雪、遊戲休閒、農耕勞作、節慶祭祀......從中還能窺見日本傳統建築和手工藝。
  • 城市故事-記憶中的故鄉
    看到「城市故事」的第一反應就是故鄉,但是記憶中的故鄉是什麼樣子的,我開始在記憶的盡頭反覆尋找。那是個只有一條柏油馬路貫穿的小鎮,馬路的兩側是小商鋪,與現在超市的區別不只是大小,更是商品的類型和價格。孩子被家長從街上拉到田裡,不情不願的和家長討價還價,自己在心裡默默衡量值不值得讓自己付出遊戲的時間。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皮筋、毽子、跳繩、捉迷藏等是最常玩的遊戲,而不是只有手機。關於故鄉以前的記憶早已開始模糊不清,但是還留存的也有很多,不算多麼的細緻,卻也是各個方面都涉及。
  • 離開老家10年之後,故鄉成了我想回也回不去的遠方
    【北魚說】從背井離鄉去外地上大學到現在,掐指一算,竟然已經離開家鄉10年之久了。而這10年期間我在家鄉短暫停留和探望親人的時間,累積起來,居然連一年都不到。當故鄉也變為他鄉,在外漂泊的遊子,還有什麼地方回得去呢?
  • 縉雲的四季,故鄉的記憶!那是大洋山中的溫婉和精緻~~~
    由於種種原因,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不再那麼注意四季的變化,可故鄉的四季,一直在遊子的腦海中浮現,那是兒時的記憶.故鄉的春天,是花的世界。母親說,我小時候,她背著我去拔豬草,那正是長毛列花開得最盛的時間,她用襁褓幫我包好,放在空闊的大石頭上,自己就去拔豬草了,我那時應該還不懂得這滿山的美,可是居然也安靜地沒有哭鬧。母親說,有一次她突然想起,也許會有小野獸出沒,慌忙跑過來抱著我就回了家,而背簍和已經拔好的豬草就再也沒有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