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故鄉:回不去的心靈港灣

2020-12-18 自有我在5

離開家鄉已經三十年了,而且已經幾年都沒有回過養我的那片土地。近鄉情更怯,讀到閻海軍主編《崖邊:吾鄉吾民》時就有這種感覺。文中的點點滴滴,把我拉回我的童年,拉回我的故鄉。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有兩個故鄉,小時候,我出生在黑龍江的某縣城邊緣的小村莊,黑山一隊,很具有東北特色和時代感的名字。我在那裡生活了八年,出生後最初的童年就是在那裡度過。記憶已經模糊,但及膝的大雪,清澈的河流,遠處的小山,這些還隱隱留著記憶中時長的懷念。離開三十多年了,再也沒有回去過,隱隱的傷痛留存心間,有一種無根之萍的感覺。那才是我出生的地方,見證了我存在這世的地理基礎,有生之間一定要回去看一下這個讓我來到這個世界的地方。

之後來到了山東的一個小村莊,但這裡只有我的少年時光,已經到上學年紀的我沒有完全融入這片土地。小學、中學,十年時光,基本都是在學校度過,天天的學習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的同學,我的青春,我的初戀都留著了這邊土地上,但沒有學會鄉音,沒有完全的歸屬感。這確是我父母的家,也是我的家,有著證明我在這個世界上最根本的戶籍所在地。

之後上學就離開了,真的離開了,偶爾回去也只是住幾天,家成了永遠不關門的客棧。唯一可以留下回憶的也就是我的婚禮還是在這裡舉行,我的孩子還是在這裡出生,可這幾十年裡我在這居住的總時長不會超過兩個月,這還能算我的家嗎?也只能叫故鄉了。

最近一次回去是幾年前了,走在回鄉的路上,就和《崖邊》一位作者崔國輝的返鄉記一樣,家鄉還是一樣的家鄉,但對家鄉的感覺已經不是最初的感覺,家鄉的人也不是最初印象中的人了。走在故鄉的小路上,最大的感覺就是小,童年記憶中寬廣的田野怎麼會就是那麼一小片呢?漫長的上下學路,記得那時要走好久好久才能到家,怎麼現在看看才1公裡不到呢?幾分鐘就走完了。是少年在路上玩耍浪費時間了嗎?還是現在的快節奏生活把那段時光無限拉長了呢?見到少年的夥伴時也再也找不到玩玩鬧鬧,嬉嬉笑笑的感覺,一個個拖家帶口,一個個都是中年油膩大叔了。歲月已經不可避免的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故鄉已經是回不去的故鄉,故鄉人已經是進不了心的故鄉人。遠離故鄉已經很久,故鄉就已經成為心中遙遠的他鄉。

但為什麼故鄉還深切地埋在心裡,還深深地影響著我的靈魂,生活在都市越久,反而思念故鄉的請更為真切?那是我們曾經的心理港灣啊!

故鄉已經傳來了新的消息,故鄉的改革也一步步提上日程。村裡的路已經全部硬化了,村裡的房子要重新規劃了,村裡的新農村建設已經提上日程。現代化的建設已經進入農村,等待著的就是越來越好的生活了。

但在整個農村建設中,總有些東西會失去,有些東西會留下,我的文字只能記錄我自己的家鄉的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變化。但閻海軍主編了一系列書籍《崖邊》,將我們對過去故鄉的懷念,現在故鄉的裂變還有將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故鄉的點點滴滴,那曾是中華文明的根脈,那是生我養我的土地,她們的故事值得有人去記錄,值得留下。

相關焦點

  • 又快過年了,要回老家了,但心靈的故鄉卻再也回不去
    那道裂痕再次真切的呈現在我眼前,並且,我想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在那盡頭,是心靈的故鄉呀!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寸心靈的故鄉,那裡存儲著家人朋友曾經的樣子,喜怒哀樂,很多的第一次,當然還有那個時候的自己。不一會兒,一夥屁孩集結完畢,開始玩起當季流行的遊戲,夏天玩甩牌,冬天彈溜溜(玻璃球),有時候也去搞個破壞,還被人家追到家裡來。曾經有段時間很迷釣魚,早上五六點,天蒙蒙亮就起床去湖邊,到了吃飯的點就回,吃完飯再回來,一撮小孩一直抱著魚竿蹲到太陽下山。偷偷的釣,那是人家私人養魚的湖泊,因為比較大,主人家管不過來。
  •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故鄉
    回不去的是故鄉,到不了的是遠方; 而遠方終可抵達,故鄉只能終生守望!就這樣在人群中來來去去……但命運總有冥冥之中的註定;會將你的心輕輕安放,遇到那個讓你萬事無憂的那個人,然後,到不了的都變成了憧憬,回不去的都變成了美好的回憶……因為心安便是故鄉。
  • 中學生滿分作文《你是我心中最美的港灣》
    美麗的地方去過很多,如江南,哈爾濱,但是都比不上我的故鄉美,只有故鄉才是最真的,離心最近的。真的好懷念,那最美的港灣。我總是愛鬧著爬樹,爺爺總是無奈地用他那蒼老而有力的手扶著我,千萬叮囑小心,我左扭右扭,每次都費了好大的勁才爬上去,我在上面向爺爺揮手,爺爺則伸出保護我的手站在下面衝我笑。烈日透過碧綠的葉子,在爺爺和我的臉上灑下一攤流動的光斑,我們的笑容就如同旁邊那朵金黃的野菊花一樣燦爛。我喜愛野菊花,總會東找西拼採回一堆拿給爺爺炫耀。
  • 故鄉:棲息地、港灣和夢鄉
    小時候,故鄉是我的棲息地。八歲那年,我在村小學上二年級,父親在另一個村的小學教書。有一天,父親學校組織學生去我們當地最高的那座山峰遊玩,聽父親說山頂有一座電視信號發射塔。我和妹妹沒有去過,於是父親順便把我倆帶上了。跟著其它小孩一起,順著蜿蜒曲折的山路爬上了山頂,一點都不覺得累。山頂果然有一口乳白色的&34;(電視發射天線),用來發射電視信號。
  • 故鄉,很遙遠,是我回不去的地方
    我的故鄉在哈爾濱,我在那裡讀的大學,父母雖然已經把家搬到了福州,可還有很多的親人朋友留在那裡。;繞著村莊流淌的小溪早就乾涸了,玉米地雖仍然在夏季瘋狂地生長,玉米地裡的人卻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那高大挺拔的白楊樹還年復一年地生長……「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人們一代一代都是這樣過來的,可是,我的故鄉,我的村莊,卻在如今,成了我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 ※原創/母親,你是我心靈棲息的港灣!
    母親,你是我心靈棲息的港灣文/張開明我每次回村母親總把喜悅掛在臉上,總把家裡最好的東西給我做著吃,這種母親對兒女親情的體現,使我懂得只有娘在,家才在。讓我感到很不自然,總覺得有種內疚的感覺,我給了母親什麼呢?常年在外工作,回村的次數不多,每次給母親買點吃吃喝喝的東西,本是兒女們應盡的孝心,母親且很滿足。我們的愛是溪流, 母親的愛是海洋。
  • 離開老家10年之後,故鄉成了我想回也回不去的遠方
    【北魚說】從背井離鄉去外地上大學到現在,掐指一算,竟然已經離開家鄉10年之久了。而這10年期間我在家鄉短暫停留和探望親人的時間,累積起來,居然連一年都不到。當故鄉也變為他鄉,在外漂泊的遊子,還有什麼地方回得去呢?
  • 魯迅《故鄉》:「我」回到了故鄉,卻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接下來在家鄉的日子裡,「我」時時刻刻地感受著故鄉的變化,人還是那些人,但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樣子,感覺到自己再也回不到當年了。重回故鄉,景象不復當年小說中的「我」是個知識分子,年少離家,常年在外謀職工作,回鄉是為了接母親到自己工作的地方。
  • 忘不了的村莊,回不去的故鄉
    故鄉就是一個村莊,所遇到的任何村莊都會讓人不自覺的想到故鄉。這種靈性來源於山間日月雨露的滋養,不像溫室裡的花朵,無需人的精心照料。只要你誠心的駐足聞香,湊到它的跟前,它定會嬌羞的花枝後仰,給人馥鬱清香。到了夜晚,借著夜空上漫天的螢火,輕輕的挽上一縷楊柳河岸邊的清風,跳起天馬行空的舞步,在輕盈的旋轉之中與村莊的山與水、天與地渾成一體,分不清這是夢境還是仙境。但臉頰上的淚花不會欺騙自己,因為它知道這是回不去的故鄉與流年。 迷戀畫中景,更念畫中人。
  • 人生感悟:故鄉是什麼?故鄉是你舌尖的味道,故鄉是回不去的地方
    今天跟一個老大哥聊天,又聊到了故鄉的問題。因為大哥從剛畢業到現在,已經在北京打拼了二十多年了,在這期間三起三落,算是改革開放以後,比較早的一批北漂。大哥說,故鄉是什麼?故鄉是你舌尖的味道,故鄉是你回不去的地方,故鄉是你祖先漂泊一生,最後停留的地方。
  • 家(心靈的港灣)
    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心靈慰籍的依靠,家是你生活奮鬥的支柱,家是你永遠的溫暖依靠,從最初的出生到漸漸長大成熟睿智,經年的滄桑風雨坎坷,它卻從未曾離開過我們。——題記曾經,那一曲《我想有個家》感動了千千萬萬出門在外漂泊奮鬥的遊子之心。
  • 人過五十才發現: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在異國他鄉時,所有的酸甜苦辣滋味都只能埋藏在心裏面,不能對外人講,也不能反覆的揣摩,這樣只會使生活變得更加艱辛,而回到故鄉之後,那種靈魂的釋放以及自然而然的灑脫是無法作假的。可很多年過五十的人回到故鄉時,又因為兩個人的離去,再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因為失去了這兩個人,故鄉就再也回不去了。
  • 回不去的故鄉,到不了的遠方,肉身與靈魂將如何安放?
    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放不了肉身。每每夢回故鄉,兒時的歡歌笑語,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和家鄉的味道總是讓人久久難以忘懷。醒來後,遠方的遊子總是淚流滿面,但為了生活,擦乾眼淚還得繼續努力前行。
  • 家永遠是你心靈的港灣
    媽媽懷胎十月有了我們,為了把我們養大,陪伴我們成長,她們付出了很多,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為了我們能夠過得好,爸爸媽媽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來成就我們,她們省吃儉用,就是想要把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東西給了我們,所以無論我們在哪漂泊都不要忘記家中的爸媽,只有家才是我們心靈應該停靠的港灣。
  • 安仁人在深圳 | 回不去的童年,走不出的故鄉
    離鄉多年,我在深圳居然發現以這道菜命名的湘菜館「椒吧」,真是喜出望外,於是就約上幾個老鄉去那裡吃家鄉菜解饞、說家鄉話敘舊,豈不快哉。那塊小小的電視屏幕,給我打開了心靈的窗戶,讓我更加憧憬外面世界的精彩,可誰知也有許多無奈。
  • 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背後的力量
    家是我們在疲憊的時候可以隨時休息的地方,當我們滿懷志氣的去外面闖蕩,累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回到家裡休息休息,再重新養活自己的精神,再重新找回自己的鬥志。它就像是一個驛站,無論什麼時候,我們感覺到疲憊的時候都可以去歇息,家門也永遠是為我們每個人打開的。
  • 是我回不去的故鄉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寫出了人們無論何時無論走多遠都要落葉歸根。90年代我出生在河南的一個普通的村莊,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還記得那是農村還是比較貧窮的,勉強解決溫飽吧,在農村也存在貧富差距,我家四個孩子,我有兩個姐一個哥,那生活過的簡直是煎熬,活受罪!
  • 菏澤--我的故鄉,「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
    菏澤--我的故鄉,「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高秉涵和他的殷殷家國情「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我的故鄉是山東菏澤!」最初幾年,妻子石慧麗和三個孩子對此不太理解,曾經勸說甚至阻止過他,但都無濟於事。後來通過不斷了解,特別是1998年後,石慧麗和長子高士瑋先後隨高秉涵返回大陸,才了解到故鄉在高秉涵心目中的地位。從此以後,高秉涵再回大陸,一家人都非常支持。   在從菏澤去高孫莊村的路上,高秉涵看到幾個鳥窩,便詢問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這是螞嘎子窩嗎?它們冬天不冷嗎?」
  • 周寧,《我丟失了故鄉》
    幸好,還有我的髮小們。每逢家鄉的春節,街市上會擺起熱鬧的攤子,我的髮小們總是帶我這個在故鄉一點都不認路的人逛街。因為我的好朋友在那裡,所以不是春節我也想回去。前幾年她們的學業都開始忙起來了,聯繫慢慢淡下來,對返鄉的渴望也衝淡了。去年回去,我看見一個我認識的女孩染著誇張的頭髮招搖過市,我和另一個好朋友聊起,她對我的大驚小怪很不以為然,說:「我們跟你又不一樣。」
  • 也許廬山是個不錯的心靈港灣
    ,也有叫不上名的鳥兒飛過。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著實讓我倍感溫馨,愉悅心靈。據了解,陶淵明就是江西九江人,而他的《飲酒》詩描寫的場景是否在剪刀峽,我沒有去考證。那裡的一切,也時刻激動著我,也使我心裡充滿足足的正能量,大有找到心靈港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