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村莊,回不去的故鄉

2020-09-04 文字咖啡屋

偶然間的一次旅行,我來到了一個美麗的村莊,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聽,這裡有雞鳴狗吠,山泉潺潺,還有娘叫兒回家吃飯的呼喚;看,這裡有小橋流水,山谷連綿,還有柴火房裡的嫋嫋炊煙;聞,這裡有菊香漫天,清新氣息,還有娘精心做的飯菜餘香。

成年之前從未離開過的村莊早已在內心深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這個烙印就是故鄉與村莊的不可分離。故鄉就是一個村莊,所遇到的任何村莊都會讓人不自覺的想到故鄉。

故鄉的村莊,就像是所有村莊的一個縮影,有一個很樸實、接地氣的村名,且只有在縣城地圖裡才會呈現的小地方,卻是一個承載著世代村民智慧與精神的聖地。

就在這裡出生,就在這裡長大。記憶中的故鄉是一幅山水田園畫卷。看畫卷的頂部,湛藍的天上掛著朵朵的白雲,藍與白鑲嵌的是如此相得益彰。畫卷的下面是廣袤起伏的大地,連綿的青山川上繫著一條彎彎的綠色緞帶,青與綠的結合又是如此的和諧,青山綠水如牛郎織女一樣結合搭配。

行進在這幅山水畫中,亦有桃源仙境的感覺。這裡人煙稀少,總給人一種閒適恬淡的感覺。白天沿著帶有青草香的山路,順手掬一捧山中的泉水,從心底裡就透著一種涼徹肺腑的清爽甘甜。青山上的野花分布都是星星點點,即沒有名花的豔麗,也沒有城市園藝裡的嬌做,但極具靈性。這種靈性來源於山間日月雨露的滋養,不像溫室裡的花朵,無需人的精心照料。只要你誠心的駐足聞香,湊到它的跟前,它定會嬌羞的花枝後仰,給人馥鬱清香。到了夜晚,借著夜空上漫天的螢火,輕輕的挽上一縷楊柳河岸邊的清風,跳起天馬行空的舞步,在輕盈的旋轉之中與村莊的山與水、天與地渾成一體,分不清這是夢境還是仙境。但臉頰上的淚花不會欺騙自己,因為它知道這是回不去的故鄉與流年。

迷戀畫中景,更念畫中人。記得全家人居住在這山村舊院,耕種梯田,修籬種菜,壓井汲水,碾制麵粉。最愛的是夜間家人在院內圍聚晚餐,聽院外蛙叫蟬鳴,看星空繁星點點,質樸的農家風景,尋常的鄉村歲月不正像是世外桃源,一個素心修行的道場?或在這尋常人家的冷清門庭,偶有佳客親朋到訪,一句句貼心的問安,一臉農家人的純真笑容,放上一把椅子,填上一雙筷子,推杯問盞,共話桑麻。雖沒有古風道仙之境,但有世外桃源之意,無世上繁事煩擾,名利爭鬥,更多的則是鄉親近鄰的來往相助。時過境遷,歲月無情,最遺憾的是山水畫裡的人有的已不在畫中,不留痕跡的只剩下一點空白,就像從未出現過畫中一樣。

昔日的娃兒現在早已長大,故鄉的山水畫也難以容得下娃兒的身心,紛紛在大都市的畫裡描繪自己的青春。故鄉的村莊像極了母親,在這裡生我養我,但是長大了,又不得不離開母親的懷抱,向更廣闊的天地飛翔。人離開了這裡,但是心永遠在這片聖地上留下。

無論從何種渠道得來的災害訊息,在腦海中第一時間焦慮的是自己的故鄉怎麼樣;在外打拼受到的各種委屈,一想到故鄉的村莊,自己就有了底氣,因為即便自己輸掉了天下,故鄉仍然也會敞開懷抱接納自己的身心;離家久了,每逢佳節,身子未到家,心早已飛向了故鄉的村莊,因為沒有比故鄉的村莊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又有多少人因為各種原因,故鄉成為了夢鄉,回不去的故鄉成為了心中深深的遺憾。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自己喜歡的人。愛自己的故鄉呢?大概是因為故鄉裡有自己的親人吧,或許是故鄉的老宅,或許是故鄉的夜間爐火,清澈甘泉,熟悉鄉音,更有自己回不去的童年記憶。

故鄉就是這樣,你走,它讓你想念,你來,它敞開溫暖懷抱。忘不了的那個村莊,回不去也得回去,你說呢?

相關焦點

  • 故鄉,很遙遠,是我回不去的地方
    雖然很久不曾回去了,但在夢裡,故鄉依然是當年的模樣,那曾經盛滿我的歡笑的小學校,那曾經走過無數次的鄉間小路,那在春天裡潺潺流淌的小溪水,那在夏季瘋狂生長的玉米地,那永遠挺拔高大的白楊樹……其實,小學校已經荒廢了,因為現在孩子不多了,都集中到鎮上上學,每天有校車接送,這個曾經培養了無數人才的小學就閒置了;當年晴天揚灰雨天泥濘的鄉村公路也早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光滑平整筆直的水泥路
  • 我和我的故鄉:回不去的心靈港灣
    文中的點點滴滴,把我拉回我的童年,拉回我的故鄉。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有兩個故鄉,小時候,我出生在黑龍江的某縣城邊緣的小村莊,黑山一隊,很具有東北特色和時代感的名字。我在那裡生活了八年,出生後最初的童年就是在那裡度過。記憶已經模糊,但及膝的大雪,清澈的河流,遠處的小山,這些還隱隱留著記憶中時長的懷念。
  • 「魚筌效應」與回不去的故鄉 熊培雲
    了解更多,可參考《一個村莊裡的中國》。—.—.—.—.—.—.—.— |  魚筌效應與回不去的故鄉   在城市化、現代化背景下,農家子弟大量進城,此為大勢所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必然導致鄉村衰敗。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它沒有一個良性的回流,而止於「單向流動」。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談到的「魚筌效應」。
  • 回不去的故鄉,記憶中的外公
    恍惚間,隔著二十年的時光,我依稀看見那個秀麗的小山村看見外公清瘦的身影,我想看的真切一些,看了很久才明白,那個小村莊再也回不去了,而外公也只能存在於我的記憶中了。我的童年時期是在外公家度過的,而少年時又外出求學,所以我對故鄉的概念便是外公在的那個小山村。最難忘的是那青青的石板街,晨風中暮靄裡,一塊塊光滑的石板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它承載了年輕人的奮進中年人的奔波老年人的回憶。它也蕩漾著孩童天真爽朗的笑聲,感受著辛勤勞作後收穫的喜悅。
  • 武平,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
    剛走進川坊的村道不遠,遠遠地看到母親走來,她應該是去赴寨背圩的,發現我後,很驚喜地喊:「三腚,歸來了。」我說在上杭出差,想順便回來給父親掃墓。她笑了:「你忘啦?我們是春分掃墓,我已經掃過了。」我才恍然大悟。
  • 人生感悟:故鄉是什麼?故鄉是你舌尖的味道,故鄉是回不去的地方
    今天跟一個老大哥聊天,又聊到了故鄉的問題。因為大哥從剛畢業到現在,已經在北京打拼了二十多年了,在這期間三起三落,算是改革開放以後,比較早的一批北漂。大哥說,故鄉是什麼?故鄉是你舌尖的味道,故鄉是你回不去的地方,故鄉是你祖先漂泊一生,最後停留的地方。
  • 回得去的老家,回不去的故鄉!
    我們身處高速發展的20年,社會變化太快,心心念念的故鄉回憶,在巨大的歷史變革中被打落成碎片,讓人猝不及防。網上有句話,很形象:家鄉就像娘家,當你回去時,家還是那個家,但是你卻融不進去,甚至也沒有融進去的欲望啦,只是它永遠會留在你心底,至死不滅!
  •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故鄉
    回不去的是故鄉,到不了的是遠方; 而遠方終可抵達,故鄉只能終生守望!,回不到的地方是故鄉,深深的心痛了。悔不當初,若能回去過去,一定乖乖的穩穩的選擇,如今遠離家鄉再也回不去,卻也沒有得到想要的生活,甚是疲憊心累無奈。故鄉 是打拼在外的遊子們魂縈夢繞的地方,是記憶中永不磨滅的亮點;是生命裡落葉歸根的渴望。
  • 再也回不去的村莊
    說白了這就是小村莊的味道,我兒時老家的味道,是生我養我的黃土高原的味道!我的老家在陝北黃土高原的一個小山溝,那是我魂牽夢繞的幾回回夢裡想回去的地方!父親永遠是我們家裡第一個醒來的人,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父親摸起放在他枕頭邊上的菸袋劃了根火柴點燃了老旱菸吧嗒吧嗒抽起煙來。在菸斗一明一暗的火光中顯現出父親本該年輕但被日夜操勞催老的滄桑的臉。
  • 安仁人在深圳 | 回不去的童年,走不出的故鄉
    年少時,我們都夢想鮮衣怒馬,倚劍走天涯;驀然回首,才發現始終走不出故鄉那塊巴掌大的地方。我只是故鄉放飛的一隻風箏,故鄉才是我的根所在、魂所系。安仁縣的永樂江畔,那是一個三面環水、一面依山的小村莊。不一會兒就胃口大開,狼吞虎咽地把一缽飯幹光,顆粒不剩。 離鄉多年,我在深圳居然發現以這道菜命名的湘菜館「椒吧」,真是喜出望外,於是就約上幾個老鄉去那裡吃家鄉菜解饞、說家鄉話敘舊,豈不快哉。
  • 武平林德榮: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
    回不去的故鄉林德榮  這個春節來得有點遲。臘月二十八九,小區的杜鵑花就開了,長在牆角的紅花酢漿草也在陽光下熱烈開放,煞是美麗。  今年的春節之所以遲,原因是今年農曆閏九月,多了一個月,全年有十三個月,導致正月延遲。但植物就不管那麼多了,依然追隨內心,如約綻放美麗。
  • 爹媽走後,故鄉已經回不去了
    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再回去,回到那熟悉的家鄉,看到那嫋嫋炊煙,淚流滿面。 每次回家,父親總是站在家門口,等著自己歸來,母親在廚房忙碌著。 父母在,對故鄉才有牽掛,才會想回去。 每次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想要放棄的時候,總是會回憶起這股幸福感。
  • 又快過年了,要回老家了,但心靈的故鄉卻再也回不去
    不一會兒,一夥屁孩集結完畢,開始玩起當季流行的遊戲,夏天玩甩牌,冬天彈溜溜(玻璃球),有時候也去搞個破壞,還被人家追到家裡來。曾經有段時間很迷釣魚,早上五六點,天蒙蒙亮就起床去湖邊,到了吃飯的點就回,吃完飯再回來,一撮小孩一直抱著魚竿蹲到太陽下山。偷偷的釣,那是人家私人養魚的湖泊,因為比較大,主人家管不過來。
  • 《異世界居酒屋》:忘不了的不是美食,而是和故鄉有關的記憶
    每個人忘不掉的,不是那一道道美食,而是和故鄉有關的一切。 我相信依田先生最後會回到異世界,因為他就是那個戀家的人,回故鄉是因為依戀父母和他一起建立的那個家,而回異世界是因為依戀他和妻子、女兒、女婿建立的這個家。 故鄉不僅僅是指某個地方,它更是指有家人的地方。哪裡有愛我們的家人,哪裡就是我們的故鄉。
  • 回不去的故鄉之:抓螃蟹
    每年中秋前後,橙黃橘綠時節,都要或主動或被動地吃上幾回,以提醒自己美麗的秋天來了。那大螯裡的嫩肉,那雄蟹的膏,那雌蟹的黃,簡直就是鳳髓龍肝,讓人唇齒留香,三月不知肉味。正兒八經地喜歡上吃蟹,是2006年6月,北漂到北京後才開始的;之前在廣東,大如巴掌的海蟹我都不吃——在我32歲之前的人生中,總覺得螃蟹那廝看起來面目猙獰,影響胃口,揣摩著其味道也好不到哪兒去。
  • 留不下的京城回不去的故鄉
    5月初,材料提交上去,然而等待她的是信息審核未通過,原因是監護人暫住證地址與居住地詳細地址不一致。她的居住地隸屬於暫住地,只是沒填寫一致。經人指點,她去朝陽區教委諮詢,教委讓她到所在鄉說明一下情況,鄉裡卻稱不可能再第二次遞交材料。
  • 香港大澳 回不去的是故鄉
    循著海浪的聲響,走上百米,即見河道。棚屋背後的不寬敞的街道上是海鮮酒家、蝦醬店、涼茶鋪子。石斑、龍脷新鮮十足地擺在酒家門口。  繞過街鋪,原汁原味的棚屋區才有真的樂趣。咿咿呀呀的粵曲間或從破舊的收音機裡傳出,阿婆阿伯也會興致高昂地跟上一句。麻將推砌的聲音伴著笑聲響起。有人在看電視裡TVB的肥皂劇,少年在陽臺上澆灌花木……  路邊一座廢棄棚屋,門口的郵箱塞滿了永遠不會拆開的來信。
  • 回不去的故鄉,離不開的城市
    我們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員,我們回不去故鄉,也離不開城市。《落腳城市》在我第一印象裡是給某類人群生活一段時間之後決定最終紮根的城市;後來再讀以為是動名詞,例如「紮根基層」。然而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慢慢了解到,其實是一個名詞,即中國的城中村、孟買的貧民窟、巴西的法維拉,我發現作者道格桑德斯在《落腳城市》裡指的城中村就是「落腳城市」,是外來人口融入城市的跳板。
  • 故鄉,走不出、回不去……
    雖然並不情願,但也沒有別的辦法。不過,正是那時看到的一切,奠定了我繪畫的基礎,創作出像《紫雲英》這樣的作品來。」《紫雲英》1982年。月色朦朧的京都大原,田裡開滿了美麗的紫雲英。春天的園子被紫雲英染上了鮮豔的色彩,仿佛鋪著紅色的地毯。
  • 回不去的故鄉,留不下的城市——農民工
    天不亮就起床,啃上幾口冰冷的飯菜就去工地了,工地一般都在遠離城市的荒涼地帶,根本買不到好吃的飯菜,偶爾有那麼一兩個小攤販,碗筷都不乾淨,常年不刷,面上圍滿了蒼蠅,但他們沒得選擇,飢餓讓人失去理智。除了吃飯,就是幹活幹活幹活,無休止地幹活。冬天再冷也得徒手幹,而且是在室外,接觸的是冰冷的鋼筋水泥,是布滿灰塵的有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