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茶葉、臺灣高山茶、高山烏龍茶、佛手柚子茶……在日前開幕的第十二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上,臺灣本土茶葉亮相展會現場,用飄香香氣和純正口感「俘獲」了消費者的心。業內人士稱,臺灣本土茶在大陸市場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這烏龍茶香氣細膩,沒有雜味,入口後回味甜美,是好茶!我買兩包。」正在現場品茶的消費者劉瀟瀟品茶後,立即爽快地付了錢。在農博會現場,多數臺灣茶商、茶農都在現場提供免費品茶,吸引不少人嘗試。
「大陸市場佔臺灣茶葉銷售量的三分之一,在臺灣十大名茶中,以東方美人和烏龍茶最受消費者的歡迎。」臺灣茶葉批發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陳曉東介紹,東方美人俗稱「番莊烏龍」,在夏茶期間茶芽受浮塵侵蝕後所採收,製成一種含有特殊風味的茶,是烏龍茶之極品。
具有保健功效的柚子茶、苦蕎茶,暖胃的紅茶,口感清新的高山烏龍茶……有展商表示,多款臺灣本土茶葉亮相農博會,消費群體由過去的中老年人和男性偏多,轉變為大眾皆品茶。 (據新華社電)
小常識:如何辨別臺灣茶與海外茶
辨別臺灣茶還是海外茶越來越困難了,在我看來臺灣產與海外產於味道來講好喝更重要。但是說到農殘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要無農殘有機茶這個就要懂得挑選了,不但是產地問題更重要是不噴農藥,有的地方說是有機的,但是用歐盟日本美國臺灣檢驗出的結果是毒茶,這個比如越南。
說到越南茶,也許是中國人最頭痛的。因為越南茶漂亮而價格低,佔領了最大的臺茶市場份額,包括臺灣與大陸的低價臺式烏龍茶市場已經全軍覆沒給了越南茶。
越南茶充斥在所有臺式烏龍茶的銷售渠道中,據臺灣人說想要賺錢就要賣越南茶,可以賣高價到人民幣幾千一斤,也可以賣人民幣一百多一斤,彈性強,生命力頑強與越南人的生命特徵是一樣的。當我們看到一個顆粒圓圓的無茶末無梗無小粒無黃片的價格便宜到一百多或者兩三百就可以一斤的茶,八成是遇到越南茶。越南茶普遍苦,有越南本地的土腥味去除不掉。
臺灣茶火爆大陸市場是事實。但是面多這麼多的需求我們更需要冷靜自律,不能什麼茶都當成臺灣茶賣大陸市場。一定要有堅持,才會有永續經營。
市場上見到最多大陸產的臺式茶應該是來自福建、雲南,最大的量產是在漳平永福鎮,他們打出了大陸阿里山的名號,也組織了產銷班,但是這些茶銷入臺灣市場的時候就被裝進臺灣茶的罐子裡當臺灣茶賣給消費者了。陸產烏龍茶的特色是採茶比較老一點,這是手法的原因,但是因為人工比較便宜,後期挑梗工作一定會有的。與越南茶比會相對黃很多、顏色淺很多。假如是福建產會有福建的土地生產出的茶的味道,而雲南的會更清苦些。
最後講臺灣本地茶的特色。幹茶挑梗篩末去黃片去小粒的基本是比賽茶或者想要去比賽的茶,其餘都是在賣毛茶,極少部分人賣挑梗過的基本不算是主流臺灣茶的特色。臺灣茶對採茶的要求是最後一片葉子採一公分以內,所以包揉後茶梗大多是被揉進茶球,一小部分會留外面。
泡茶出來葉子完整地留在茶枝上,當然大陸產以及外國產的不挑梗的茶也有此特徵。但真正臺灣高級茶的特色不是在外表上,而是在內涵的豐富和滋味的柔美。一泡好茶會讓人感受到製造者的優秀技術以及超級強的體力與耐力。吃苦耐勞才會做得好茶,一個茶從採茶到製成是一連串的幾十小時。
臺灣高級茶的特色其實在滋味上,去青留香才是真諦,簡單的一句好就可以概括臺灣高級茶的特色:不苦不澀花香味,我很滿足,我很欣賞。 (孟含琪 趙夢卓)
來源:張家界日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