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寶震旦博物館:兩岸玉文化在黃浦江畔親密對話

2020-12-12 環球網

新華社上海12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代表之一——玉神人獸像,靜靜地陳列於黃浦江畔外觀宛若寶盒的上海震旦博物館內。

這件被文物收藏界奉為古玉神作的標誌性器物,曾以全息投影的形式,亮相2010年上海世博會臺灣震旦企業館,向世界展示中華玉文化。此後,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具有地標意義的上海震旦博物館完成籌備和試運營,於2013年10月正式開館。

來自臺灣的上海震旦博物館新任館長賴素鈴近日為記者做了一次全新的導覽。隨著海峽兩岸參觀者的步履,尋寶震旦博物館,仿佛親歷一次兩岸玉文化在黃浦江畔的親密對話。

除了來自遠古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的古玉精品,參觀者在適宜古文物「呼吸」的清幽展館中駐足,還可以欣賞到商代人形佩、西周成組的玉環玉佩裝飾、戰國時期的獸首大鉤帶、漢代的金縷玉衣等,上迄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件件都是重量級展品。

戰國獸首大鉤帶早期曾被多位海外名家收藏,素有「帶鉤王」之稱,尺寸大、工藝精湛。「玉工將一塊長方形的厚玉橫剖出四分之三的玉料,雕成帶鉤上的活環與獸面垂飾,完全一氣呵成!我們的祖先用古老而精妙的琢玉工藝,創造出『活的器物』,令今人嘆為觀止。」賴素鈴說。

正在博物館特別展區呈現的「漢代動物園」主題展,更是巧妙地將罕見的漢代圓雕神獸、動物形玉器等分門別類進行盤點。在博物館主辦的「震旦小學堂」活動中,青少年參觀者還可以體驗穿漢服、畫神獸的樂趣。一名「90後」遊客告訴記者,這裡展覽的文物都是「萌萌噠」。

震旦博物館集納保存了震旦集團創辦人陳永泰個人歷時40餘載的珍奇收藏,是兩岸著名的民間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的建築與震旦企業大樓自然銜接,寶盒式的外觀、簡潔的現代裝飾,由國際著名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

賴素鈴告訴記者,在上海震旦博物館開館前,以「對中華文化的保護、傳承、奉獻」為宗旨的震旦博物館,早在2003年便創設於臺北。

如果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陳永泰和他的收藏團隊歷經數年艱辛,將大陸山西省靈石縣資壽寺被竊的明代18羅漢頭像全部從海外追回,1999年經臺北、上海,一路平安送返山西。

賴素鈴認為,資壽寺文物回歸的傳奇故事,奠定了後來震旦博物館在兩岸生根發芽的因緣,也是震旦博物館保護中華文物理念的具體實踐。

今天,以玉器、瓷器、佛教造像、陶俑等展品為主的上海震旦博物館,日常陳列達上千件。「積累比什麼都重要。」年近八旬的陳永泰每到博物館,總是勉勵工作人員「勿忘初心,秉持創館核心理念,弘揚古器物學的文化使命」。

前不久,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也應邀來到上海震旦博物館。他為海峽兩岸文物愛好者講解了海昏侯墓的傳奇故事。原定兩小時的講座,楊軍一連講了三小時,臺下觀眾饒有興味。

這是震旦博物館每月例行的專家公益講座。2016年,這樣的講座已舉辦了11次,來自中國社科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等的文物專家與參觀者面對面交流,探討話題包括曾侯乙墓玉器改制、良渚琢玉、海昏侯墓考古發現、漢代玉衣新探等,部分講座內容還通過「蜻蜓FM」新媒體客戶端錄製播出。

陳永泰對記者說,古人將玉賦予「五德」——仁、義、禮、智、信,這也是博物館希望帶給每個參觀者的心靈啟迪。

此外,震旦博物館還長期推動以「料、工、形、紋」為研究方法的古器物學,在兩岸持續普及中華傳統玉文化。

賴素鈴說,博物館未來將致力於讓文物更加親近當代大眾,進入2017年,在目前的博物館建築基礎上,還將積極推進籌備與之相連的震旦二館。

相關焦點

  • 震旦博物館被譽"黃浦江畔文化寶盒" 揭秘展區看點
    如今,這家臺灣企業在上海永久打造的文化藝術新地標、被譽為「黃浦江畔文化寶盒」的震旦博物館也於前不久正式開館迎客。這座由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內近1000多件珍貴文物,全是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先生的私人收藏,「保護、傳承、奉獻」就是陳永泰先生成立震旦博物館的宗旨。
  • 上海震旦博物館日前開館
    原標題:上海震旦博物館開館    被譽為「黃浦江畔的文化寶盒」的上海震旦博物館於10月下旬正式開館。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博物館的收藏以中國古代器物為主,藏品達8000餘件,分為佛教造像、玉器、陶器、青花瓷器及畫像石五大部分。
  • 震旦博物館
    是震旦集團陳永泰董事長回饋社會的一項文化志業。震旦博物館位於上海市陸家嘴金融區黃浦江畔,2013年10月正式開放。館區共計六層,面積6316平方米。震旦博物館集典藏、研究、展覽、營運、傳揚為一體,秉持對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奉獻」的宗旨,2003年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長期合作,推廣古器物學研究。
  • 震旦博物館成上海上班族新去處
    2003年,震旦博物館在臺北開幕,2005年,博物館已在上海開設了展廳。  「這些東西本來就是這裡(大陸)的水土孕育的,所以要在這裡做博物館。」震旦文化中心總經理賴任辰表示。  浦東的文化寶盒  要在上海建立震旦博物館緣起於世博期間他們在企業館片區設立的震旦館,當時推出的「中華玉文化」專題在整個企業館區域別具一格,吸引了221萬人次參觀。自此,博物館方面就開始計劃將陸家嘴震旦國際大廈的輔樓改建成一個博物館。  「現在做博物館,建築要有特色,觀眾才會進來。」
  • 藝術過新年|崛起的上海濱江美術館②:震旦博物館與安藤忠雄
    震旦博物館的藏品以佛教造像、玉器、陶器及青花瓷器為主,分常設展覽與專題特展兩部分陳列,並專門設立古器物學研究中心,從料、工、形、紋四個方面為核心的進行研究。雖然其收藏以中國古代器物為主,但震旦博物館也喜歡邀請當代藝術家舉辦展覽,讓他們的創作與古代文化形成對話。
  • 震旦博物館 | 正式開館
    震旦集團創辦人陳永泰先生不懈努力,力邀著名建築設計師安藤忠雄對空間的整體改造。以玻璃帷幕建構出極簡而明晰的幾何形體,在夜間以一個深邃、沉靜、內斂的藍色珠寶盒形貌,躋身於璀璨的上海黃浦江夜景之中。震旦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是當代傑出的藝術作品。
  • 震旦博物館,震撼人心的極品古玉(高清大圖)
    上海震旦博物館 春秋早期 虎形佩上海震旦博物館 春秋中晚期 龍紋玉戈上海震旦博物館 春秋晚期 虎紋玉戈上海震旦博物館 春秋晚期 玉具劍上海震旦博物館 春秋晚期 玉組佩
  • 震旦博物館開館 展伊莉莎白·泰勒私家珍藏(圖)
    觀眾步入震旦博物館展廳     2月17日,位於黃浦江畔的震旦博物館撩開神秘的面紗,這座幾何形體、由極簡而明晰的設計凸顯於江岸的公益性民營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安藤忠雄擔綱改建設計     陳永泰早就有擴大新建震旦博物館的計劃,並於2009年10月邀請到國際知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先生,正式打造黃浦江畔第一個公益性民營博物館。     安藤忠雄是當今世界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他參與設計的多家博物館、藝術館均成為經典。
  • 震旦博物館推出中國古玉形紋設計特展「玉見設計」
    昨日,震旦博物館推出中國古玉形紋設計特展「玉見設計」,從策展理念到展示手法,都不同於以往傳統的文物展覽,創造古今對話的新連結的同時,也帶給觀眾全新觀展體驗。  館方稱,玉見,諧音「遇見」,更指稱「從玉器上看見中國設計發展」。同時,玉與見,在字型上,即合成「現」,表達了「遇見古代設計」與「現(當代)設計」的兩種寓意。
  • 民辦館也能辦出專業味 震旦博物館成浦東文化新地標
    上海浦江東岸,陸家嘴金融城內,震旦國際大樓臨江矗立。走進這幢高級商務辦公樓,往右一轉,踏入大樓裙房,突然,從最繁華的現代都市,「跌」入中華古文明的長河中。震旦博物館就這樣展現在眼前,讓你穿越千年,與春秋戰國以及唐宋元明清開始「對話」。
  • 震旦博物館半開放陳列 3D展示「復活」大唐盛世[圖]
    東方網9月27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被業界譽為「黃浦江畔的文化寶盒」的震旦博物館,將於國慶期間試運營,10月20日正式開館。這座展示了千餘件歷代文物的博物館,以其獨特的文物內容和全新的3D 展示方式等,讓人充滿期待。記者昨日走進布展中的震旦博物館,先行探營。  3D展示文物整體  總面積六千多平方米的震旦博物館位於陸家嘴的富城路,共六層,從二樓至六樓依次為:古代陶俑展廳、歷代玉器展廳、青花瓷器展廳、古器物學研究中心與佛教造像展廳。
  • 海波隨筆|周五,震旦博物館的晚間7點
    昨晚(7月20日),受陸家嘴金領驛站和震旦博物館的邀請,為震旦博物館「文化星期五」的「白領之夜」活動做陶瓷藝術鑑賞與投資的專題講座。這也是我首次嘗試將講座主要面向社會年輕白領人群,並接受他們自主報名。周五晚間,是大家工作一周後、悠閒周末假期的開始,年輕人通常都抓緊時間聚餐、玩樂,他們會選擇更加安靜的博物館嗎?會對中國傳統陶瓷藝術感興趣嗎?籌備演講時,我曾有這樣的擔憂。因此,即便得知震旦的官網報名通道開啟不到幾小時便滿員,也不曾覺得所有報名者會「如約而至」。
  • 私人博物館亮相 震旦博物館"文化星期五"吸引白領和學生
    東方網2月10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浦東陸家嘴地區有商務樓、咖啡店、餐廳和電影院,但是文化場所幾乎空白,記者昨日獲悉,矗立在黃浦江邊的震旦博物館將於本月17日對外開放。這是一家私人博物館。震旦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賴任辰告訴記者,私人博物館的定位和展覽形式是在市場中「取勝」的關鍵,據了解,預展期間將打造一個針對陸家嘴地區白領的「文化星期五」活動;而在展品方面,博物館則主打難得一見的海外回流文物。震旦博物館由知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以「珠寶盒」為主要靈感。它是外灘周圍最年輕的建築,故在定位上也趨於年輕化。
  • 這個六一 震旦博物館鎮館之寶不「矜持」了
    六一期間,震旦博物館便以「一文一圖」的詼諧表現形式,拉近館藏文物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另眼相看」文物的趣味與想像。  這個六一(2017年6月1日),震旦博物館舉辦的「另眼相看」博物館:周小肉個展,便是對這一系列進行回顧與總結。
  • 【探索】黃浦江畔的這些文藝好去處,你去過嗎?
    市文旅局說,在黃浦江的兩岸有不少文藝好去處。抱樸美術館、中國證券博物館……你都去打卡過了嗎? 抱樸美術館 坐落於黃浦江畔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5萬平方米,內部最高懸挑27米,高達165米的煙囪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標也是一個獨立的展覽空間。
  • 震旦博物館開館 玻璃展櫃讓青花瓷"漂浮"(圖)
    震旦博物館開館 玻璃展櫃讓青花瓷"漂浮"(圖)   震旦博物館正式開館了,這個由震旦大廈裙樓改造而成的建築,是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中國完成的第一個項目,沿襲了他一貫的極簡主義風格。這位建築大師說,自己的設計初衷,就是營造一處能讓人安詳平靜地思考存在物和歷史的空間。
  • 上海震旦博物館90件精品美玉,視覺盛宴
    上海震旦博物館 良渚文化 二節琮 上海震旦博物館 良渚文化 二節琮 上海震旦博物館 良渚文化 二節琮
  • 鄔建安、汪天穩攜「仙人的樹林」亮相上海震旦博物館
    展覽海報2018年7月6日,震旦博物館攜手當代藝術家鄔建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汪天穩,交融遠古神話、歷史文物、非遺傳承、當代藝術,激蕩不尋常的火花,創造了新展「仙人的樹林」,呈現出傳統文化基因中活躍的藝術能量
  • 玉見設計 秒懂古器物學:形紋設計五千年、古人智慧在震旦
    ▲▲「玉見設計」海報2017年10月,震旦博物館歡慶四周年,重磅推出中國古代形紋設計特展「玉見設計」,從策展理念到展示手法,都令人腦洞大開,儼然穿越時空,和古人一起思考設計,探索古玉的龐大信息。這項特展帶給觀眾全新體驗,創造古今對話的新連結,宣告震旦博物館,即將邁入新的裡程碑。關於「玉見設計」玉見,諧音「遇見」,更指稱「從玉器上看見中國設計發展」。同時,玉與見,在字型上,即合成「現」,表達了「遇見古代設計」與「現設計(當代設計)」的兩種意涵。
  • 國際博物館日到震旦博物館看「漢代動物園」
    東方網5月8日消息:戰國千姿百態的龍紋佩飾器、漢代立體動物圓雕……5月18日將迎來第39個國際博物館日。位於浦東陸家嘴的震旦博物館特別策劃了「漢代動物園在震旦」的先秦兩漢動物玉雕展,並在5月16、17、18日對公眾免費開放3天。今天,記者到震旦博物館探營,發現除了特展之外,包括金縷玉衣等「鎮館之寶」也已經公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