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覃小鳳,家住大沙壩鄉何家壩村,是貴州眾多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平凡的一份子。
我的童年記憶,是父愛的缺失。兒女的學費、窘迫的家庭環境,迫使父親必須走南闖北謀收入,繁重的農務和家務都落在了母親和長姐的身上。
覃小鳳輔導村裡孩子學習
長姐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初中畢業後不久就放棄了繼續學習的機會,外出打工。
後來,父親身體透支嚴重,只好回到家鄉,在附近零散務工。父親盼望著我能考個好高中,將來再考個好大學,他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2014年,貴州掀起脫貧攻堅「大戰」。經過村裡的群眾會討論,一致同意我們家可以納入建檔立卡戶,並享受國家提供的一系列優惠政策。
中考結束後,我們家盼來了一個好消息:我考上了縣第一高中,並且,相關春暉人士願意資助我上完高中。這個消息,讓當時正為學費發愁的父母緩了口氣。
然而,好消息過後,壞消息來了。2015年,父親心臟病復發,由縣醫院轉至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就醫,昂貴的醫療費用讓父親看起來更老了些,臉上時刻掛著愁容,頭髮也白了不少。
好在幫扶幹部為我們申請了醫療救助,按最高比例報銷了醫療費用。術後,父親回家康復,幫扶幹部還時常上門看望,得知我們家裡沒收入、負擔重,還幫忙申請了多方補助。如此,我們家才得以一緩窘境。
2015年,也是我的高考決戰之年。父親病重,奶奶去世,讓我有些喘不過氣來,是幫扶幹部陪我說心裡話,時常鼓勵我、引導我,讓我堅定了考上大學的決心。
發榜之時,看著超過本科分數線幾十分的成績,我既高興又擔憂,上大學的費用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正當我們全家都在為這筆錢發愁的時候,我們收到了幫扶幹部的通知,說我符合申請「雨露計劃」的條件,叫我趕快著手準備申請資料。
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短短幾周時間,我成功申請到這筆資金,順利地踏進了大學的校門。
畢業那年,我很幸運地被貴陽的一家銀行錄取了,我家也順利脫了貧。身邊同學都羨慕我找了個好工作,父母、左鄰右舍都說我有出息了。
可是,父母三病六痛,我卻不能在身邊照顧,家裡的大小事我也幫不上忙,看著父母漸漸老去,我的心裡一陣陣心酸和難過。
為照顧父母,一年後,我毅然決然辭掉了在貴陽的工作,回到家鄉,在鄉鎮做一名見習生,也在我們村裡兼當「童伴媽媽」。
我想:脫貧之路就是我的成長之路,基層幹部的艱辛、幫扶幹部的付出讓我有了新的理想。我願化身祖國的戰士,哪裡有需要,我就奔赴哪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佳本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