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貧故事」實幹苦幹 譜寫無悔人生丨鳳岡縣花坪鎮東山社區駐...
我叫侯潘,是遵義市鳳岡縣花坪鎮中心學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8月被選派為東山社區駐村。其間,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踏踏實實工作,任勞任怨,始終以共產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對百姓無私奉獻。 當決勝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後,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奔赴到脫貧攻堅最前線。 「你就放心的去駐村,我們會照顧好自己,不給你添負擔。」年老的父母親叮囑我,要讓家鄉美起來,讓老家的親人富起來;賢惠的妻子不斷給我鼓勁;乖巧的雙胞胎外孫女也懂得照顧生病的外婆,為我分憂。
-
鳳岡縣花坪鎮:烤菸辣椒育苗正當時
鳳岡縣花坪鎮東山社區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著手開展春耕備耕。 走進烤菸、辣椒溫室育苗大棚,只見十幾位村民戴著口罩,點種子、裝盤。 「我的辣椒都是訂單種植、訂單收購,3萬元的辣椒種子,可以培育近1000畝椒苗,預計產量在1500噸左右,辣椒公司按收購價3000元一噸收購,一輪種植下來,產值能達到450萬元。」種植戶張佑勝說。
-
「我的扶貧故事」「學生娃兒」變「學生書記」 丨鳳岡縣綏陽鎮永盛...
我叫佘次平,2015年參加工作,不久便調到綏陽鎮永盛社區居委會擔任脫貧專幹。 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基層工作對我來說就是「貓吃團魚」,但有幸永盛社區的領導幹部很有能力,「手把手」地指導我、幫助我。 從到社區的第一天他們就告訴我:「基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僅僅是做資料,更要和群眾接觸,幫助群眾解決問題。」佘次平組織群眾會山村走出來的我對這句話發自肺腑的認同,我也一直秉持這樣的原則認真工作。 為成為一名「上連政策、下接地氣」的扶貧幹部,我時常和同事下隊,並主動提出包組;由於我個子矮、姓氏少,大部分群眾都用「學生娃兒」稱呼我。
-
「我的扶貧故事」一花一草扶貧路 不是他鄉是故鄉丨鳳岡縣何壩鎮...
我叫洪俊花,說起脫貧攻堅,我有太多感觸。三年前,我來到鳳岡縣何壩鎮凌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此便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駐村之路,至今已有1000多天。 村裡的脫貧攻堅工作雖然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但是距離全面小康還有一定距離,於是我選擇繼續駐村。我與村支兩委積極謀劃和爭取項目,動員貧困戶發展產業,在全村發展了茶葉1000多畝。 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在村裡廣開群眾會、培訓會,講解茶葉栽培管理技術、茶葉質量安全。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心中有我的位置丨鳳岡縣龍泉鎮龍井社區黨...
我叫朱明強,鳳岡縣龍泉鎮龍井社區黨總支部書記。脫貧攻堅期間,我被龍泉鎮脫貧攻堅戰區指揮部抽派到六裡村,負責大坡組的攻堅任務。受領任務後,我立即召集群眾進行宣傳動員、講解政策,並逐戶走訪。通過走訪了解,我發現大坡組基礎設差,路陡路爛出入不便,部分村民家連飲水、住房都沒有保障,房前屋後衛生差,村民思想落後,跟不上時代步伐,產業發展不起來,就業無門,常年在貧困線邊緣排徊。面對這樣的情況,說幹就幹,我立即入戶動員,參與三化三改,首先從生活環境、居住環境著手,進行升級改造,配齊廚房、水衝式衛生廁所。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申請退出低保和貧困戶|鳳岡縣王寨鎮土璜村村民...
我叫任達禮,今年58歲,是從鳳岡縣王寨鎮土璜村上幹溪組搬遷到土璜村新村組的低保貧困戶。因左手殘疾,生產生活非常不便,日子過得很窘迫,但我從來沒有服輸過。隨著脫貧攻堅號角響徹大江南北,脫貧政策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我們家看到了希望…… 2014年,我家因孩子上大學及我是殘疾申請到了低保貧困戶,從此家庭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再也沒有了上頓沒油下頓沒米日子。
-
「我的脫貧故事」石斛花開啟了我家的脫貧致富路丨赤水市旺隆鎮...
我母親患肺氣腫,常年吊著「藥罐子」,掙的錢全部都裝到藥罐子裡了,貧窮像山上的巨石壓得我們一家人喘不過氣。2008年,我家開始有了變化,一株石斛小苗開啟了我家的脫貧致富路。我陸續參加了鎮、村組織的創業培訓,經過多方考察學習,決定在家鄉種植金釵石斛。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也乘上了脫貧攻堅的「快車」丨鳳岡縣三壩...
我叫何光碧,腿腳不便已有幾十年,走起路總是一腳深一腳淺,但就是我這樣的一個三級殘疾的六旬老人,也乘上了脫貧攻堅的快車,加速向著新生活奔去!我家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湊成一個「好」字,生活本該是充滿希望的。
-
「我的扶貧故事」雁過當留聲丨鳳岡縣進化鎮紅安村駐村幹部羅勇
位卑未敢忘憂國,能以一名駐村扶貧幹部身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役,是我最大的幸運。我叫羅勇,是鳳岡縣殘聯幹部。2019年7月,我作為新增派的駐村扶貧幹部進駐鳳岡縣殘聯掛幫的進化鎮紅安村駐村,由此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工作。
-
我在山上有農場
快來我的家庭農場參觀,有牛有羊有雞有鴨,還有蜜蜂哦,新鮮的土雞蛋、土鴨蛋等你來撿…… 我叫申修權,是遵義市鳳岡縣花坪鎮東山社區村民,我有個家庭生態農場,裡面養殖了40頭牛、30隻羊、450羽林下雞、170羽鴨、25箱蜜蜂,靠著這些「寶貝」,我家走上了致富路,一年下來,整個農場純利潤20多萬元
-
「我的脫貧故事」都脫貧了,還要什麼低保丨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村民...
「都脫貧了,還要什麼低保」。2020年4月1日,在養門村村級低保評議會上,我主動提出,自己家已經脫貧了,以後都不要低保了。我叫萬勝和,是革東鎮養門村一組的村民。貧困戶萬勝和參加村脫貧攻堅會議這幾年來,國家積極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給予貧困戶大力幫助和扶持。我們一家看見了希望,緊緊抓住政策機遇,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
「我的扶貧故事」讓群眾一年四季都有收入丨鳳岡縣洪成金銀花茶業...
每年的四、五月,正是茶葉採摘的繁忙時期,我招了周邊的100多個工人幫忙採摘茶葉,得抓緊把茶葉採下來,過了這段時間,茶葉又是另一個價格了。我叫高洪成,是遵義市鳳岡縣洪成金銀花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我本是湖南邵陽人,最開始來到鳳岡主要是發展中藥材種植,後來,鳳岡縣大力發展茶葉種植並免費提供茶苗,我就動了心,將柏梓嶺這片荒山全部種上了茶葉,如今已達到了3000多畝。 2015年,鳳岡縣提出了全域有機、全產業鏈有機「雙有機」理念,這與我想做有機茶的想法不謀而合。
-
巾幗脫貧故事丨隴忠麗:在和平社區譜寫「脫貧之歌」
時光倒回到2019年,帶著一腔熱忱,隴忠麗從縣婦聯來到了和平社區,成為這裡的第一書記。「當時我來之後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讓村民都富起來。」為了這個目標,隴忠麗琢磨了不少辦法。村支兩委是群眾脫貧致富的「火車頭」,從第一天來到和平社區,隴忠麗便關注了解社區的黨組織建設。經過了解,她發現社區裡黨員老齡化嚴重、凝聚力低。
-
「我的脫貧故事」我在城裡有了一個家丨興仁市陸官街道鳳凰城社區...
我叫周玉福,是興仁市陸官街道鳳凰城社區的新市民,搬遷前,我們全家住在波陽鎮普茶村波秧二組,現在住上了乾淨整潔的房子,享受著現代城市的方便、快捷,我真的就像大家常說的,睡著都會笑醒。有時候想起原來住的那個低矮、狹窄、透風、漏雨的老房子,我會不時流下熱淚,心裡默默的想著,雖說大恩不言謝,但我周玉福一定要更加努力,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隊。時間回到上世紀,那是1999年,由於家庭的原因,32歲的我才結婚,不管怎麼說,常年在外務工闖蕩的我總算也有了一個家,一個歸屬。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駐村路 一生駐村情丨鳳岡縣何壩鎮林光社區駐...
我叫李華,2017年9月12日,受鳳岡縣委編辦委派,我來到何壩鎮林光社區擔任駐村幹部,從此便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初到林光社區,村裡安排我幫扶村民歐孝倫家,走訪入戶調查中,我了解到他家一共有6口人,其中4個女兒,老大老二在上大學,老三老四在外打工,他們家的住房只有半頭(農村木房,兩兄弟一人一半)。一家人僅靠傳統農業種植收入維持生計,生活十分困難。
-
「我的脫貧故事」自力更生謀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丨普定縣猴場鄉猛...
我父母在得知弟弟的病情後整日以淚洗面,經過治療,奇蹟並沒有出現,2014年底,24歲的弟弟走完了他這一生,我也欠了20多萬元的帳。 2015年,經我申請,通過上級覆核,我家成為了精準扶貧戶。我一邊在建築工地上做工,一邊尋找發展的門路。在對辣椒市場進行了解後,我決定租幾十畝土地,大幹一場。
-
鳳岡縣「雙培養」工程:就地取「才」 頂崗鍛鍊
在鳳岡縣何壩鎮水河村頂崗實習僅一個月的田婷,已經熟練掌握蠶桑種植技術,正在田間手把手教群眾進行桑苗移栽。鳳岡縣花坪鎮茶花社區鄉村振興後備骨幹力量李露玉在社區為群眾進行社保服務。近年來,鳳岡縣聚力破解村級幹部隊伍結構不優、缺乏活力、帶富能力不強等問題,大力實施「雙培養」工程,從本土人才中選育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和村級骨幹後備力量,就地取「才」助推鄉村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經歷讓我嘗到人生百味|鳳岡縣天橋鎮河閃渡村...
「小曹,我看了你的簡歷,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啊。不如趁著現在年輕,也沒有什麼家庭負擔,去基層鍛鍊鍛鍊。基層鍛鍊是幹部成長的必經之路,脫貧攻堅工作也是當前我們國家的一件大事,做好它對你本人也有很大幫助。」 我叫曹靜,是遵義市鳳岡縣天橋鎮河閃渡村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帶著領導的關心囑託,懷著新鮮好奇的心情和到基層學習的願望,我從遵義市委督查局來到了鳳岡縣天橋鎮河閃渡村,開始了駐村生涯。
-
「我的脫貧故事」學習蔬菜種植 實現脫貧致富|黃平縣野洞河鎮老王...
我叫吳玉成,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野洞河鎮老王屯村核桃樹組,家裡有5個人。說起我的脫貧歷程,那真是一段難忘的經歷。我反覆考慮,想要脫貧致富,光靠蠻幹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有技術,於是我決定去學習蔬菜種植技術。經過系統技術學習和實踐,我順利的掌握了蔬菜種植技術。
-
「我的扶貧故事」搭好上海到鳳崗的「幫扶橋」丨鳳岡縣委常委、副...
2018年7月,上海市奉賢區為進一步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在全區選拔縣處級以上優秀幹部到貴州省遵義市掛職,我積極主動報名參加,經組織選派來到鳳岡,開啟了我的扶貧工作。按照縣政府領導分工,分管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