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國唯一以神仙命名的景區,多個劇組在此取景

2021-01-10 萬裡長城隻眼看

初中語文課本裡,有著劉禹錫的一篇短文,名為《陋室銘》,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前面開頭的兩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其意思指的就是只要人有高尚的情操,那麼不管去到哪裡都是能夠出名的地方。

在我國就有這麼一個景區,其就是以「神仙」來命名,這是我國第一座也是我國唯一一座。

神仙居是浙江台州的一個5A級別景區,古時候的神仙居其實並不是叫這個名字,叫做天姥山又稱韋羌山,之所以更名為神仙居,也不是因為劉禹錫的《陋室銘》,二十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唐代李白來到這神仙居的時候就留下了這麼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所描述的就是神仙居的奇幻美景。

還記得李白給廬山所寫的《望廬山瀑布》,就讓廬山這一景區直接爆火,可惜的是,《夢遊天姥吟留別》並沒有被納入教科書,也就沒有《望廬山瀑布》那麼著名,但是如今的神仙居也是和廬山一樣是5A 級別的景區。

和別的景區相同,神仙居風景區也是有八大景的,即西罨慈帆、畫屏煙雲、佛海梵音、千崖滴翠、犁衝夕照、風搖春浪、天書蝌蚪、淡竹聽泉八景。

其中最具歷史考究的就是這個天書蝌蚪,據文獻記載,天姥山山上原本本是有一個石壁的,上面刻畫的正是這個蝌蚪,《古謠諺》曰:「夏禹所踐刻此壁。」天書蝌蚪就刻在這個天姥山的蝌蚪崖上,布滿了人工鐫刻的日紋、月紋、蟲紋、魚紋等奇異圖案符號。

除此之外,神仙居最具玩點的就是這裡的各色項目,身為5A景區,沒有一些可玩性非常高的項目那怎麼能行的,景區也一直致力於打造的神仙居戶外運動公園是全國首個5A景區內的戶外運動公園,一些可玩性很高的項目猶如:飛拉達、攀越叢林、高空滑索、扁帶等戶外運動項目,基本上就是一些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地了,但是對於恐高患者來說,還是安安心心爬山吧。

並且,這些戶外活動每年都會舉辦一些賽事,比如說自2014年以來就一直舉辦的中韓登山大會,邀請了韓國友人一起來神仙居攀登,還有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以及攀越叢林挑戰賽神仙居都有舉辦。

此外,還有不少的劇組在這裡取過景,《軒轅劍》、《天龍八部》、《蘭陵王》、《花千骨》等等,可見神仙居的可玩性有多高風景有多美。

相關焦點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國唯一以神仙命名的景區,多個劇組在此取景
    初中語文課本裡,有著劉禹錫的一篇短文,名為《陋室銘》,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前面開頭的兩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其意思指的就是只要人有高尚的情操,那麼不管去到哪裡都是能夠出名的地方。
  • 中國唯一以神仙命名的山叫什麼?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神仙居杯」2019全國扁帶錦標賽暨第六屆中國·神仙居全球高空扁帶挑戰賽在浙江神仙居景區上演。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扁帶高手在神仙居景區摩天峽谷區域兩座山峰間懸空架起的扁帶上表演絕技,節目之精彩可謂空前絕後。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下寒流曲曲清。《武夷山志》記載,武夷自開闢以來,天造地設,其山之嵌崎險峻,水之曲折瀠洄,若鬼斧神工,莫可窺測。海內山水之靈異,於斯為最,秦漢以來,歷為方士羽客隱遁之所。相傳秦時有神仙降山中,自稱武夷君,受玉帝命,統率諸地仙,於是以「武夷」為山之名。武夷也成為地仙之宅,為各路地仙會聚之所。
  •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泉州唯一的5A景區,有這位「老仙」在坐陣
    清源山是國家5A級景區,是泉州的標誌性景點。整座山最大的亮點就是位於山下的老君巖,也就是老子的雕塑,它雕刻得栩栩如生,且有千年的歷史。它是我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主峰海拔不過才498米。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走進和縣陋室
    唐代和州(今屬馬鞍山市)州署所在地歷陽鎮東南,有一處不起眼的房舍,是時任和州刺史劉禹錫所建,為其取名:「陋室」,又以陋室為題作了一首駢體銘文《陋室銘》。陋室規模不大,並未引起時人的注意,但《陋室銘》寫得極佳,被人爭相傳誦,陋室也隨之聲名遠播,以致於後世時有修葺。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有仙,仙指的是山神土地。不是所有的山都是有山神的,也不是所有的有水的地方都有可能有龍。山高不一定有山神,但山不高,就一定不會有山神。同樣,水深不一定會有龍,但是水不深,一定不會有龍。山神,按照玄學界幾千年來形成的共同認知,山神不是一座山,而是整條山脈的所有精華孕育而成的一種特殊的存在。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蓬萊,一座具有神秘色彩的城市
    蓬萊在一些仙俠的電視劇中是經常出現的,是修仙之人常常居住的地方,而我是非常喜歡這一類型電視劇的,劇中的神仙們都穿著白衣飄飄的衣服,他們去一個地方就是一瞬間的事情,方式是騰雲駕霧,需要什麼的時候就可以變些出來,一個小的破的茅草屋瞬間就可以成為富麗堂皇的住宅,每次看到這些劇情的時候,曾幻想自己也能像劇中的人物一樣有法術
  • 泉州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聊聊惠安山上的那些老神仙
    收錄於話題惠安●山上的故事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探訪惠安山嶽聆聽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錢」之一字,沾點俗氣又偏偏大家都喜聞樂見,淨峰山為何又叫「錢山」,這其中還要講到神仙鐵拐李的故事了。膳食難題終於得以解決,後來一個新來的僧人,出於貪婪便想偷偷把米孔鑿大,多流出些大米,卻不料自此豬母洞中再也不產出大米了。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山,指的哪座山?
    劉禹錫的「陋室」在安徽,「山不在高」的山為何在河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山,指的哪座山?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學生時代,能熟讀志誦的古文並不多,如果有,那麼,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絕對在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楓亭塔鬥山風景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楓亭塔鬥山風景區,三面環山,東西臨海,有會元寺、玉皇殿、萬壽塔等,是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名勝古蹟、生態園林和山海河田於一體的遊覽勝地。 千百年來,八方遊客、文人名士絡繹不絕,來此觀光遊覽。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塔鬥山設壇講學;宋朝端明學士蔡襄、宰相蔡京、元朝狀元林亨、明朝布政司右參議陳遷等,都曾在此讀書,並題詩留字;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曾二度在太平港避風;歷史名人陳洪進、王十朋、戚繼光、陸秀夫、林蘭友、鄭紀也曾在塔鬥山詠詩作賦,讚譽楓亭塔鬥山景區的秀麗風光。     楓亭塔鬥山風景區風光優美。
  • 泉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聊聊惠安山上的那些老神仙
    惠安●山上的故事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探訪惠安山嶽聆聽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錢山」,這其中還要講到神仙鐵拐李的故事了。李鐵拐灑淚拜別母親,在淨峰山羽化登仙,而其母按照兒子吩咐,每日到山中取錢,一日數錢,十分靈驗,自此「錢山」的稱呼便流傳開來。如今山上的淨峰寺李仙祠供奉的便是淨峰的鎮山仙公鐵拐李,山上的「雲梯」、「仙跡」、「錢洞」等遺蹟相傳均為神仙鐵拐李所留。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大嶺山森林公園
    在公園的高山密林中,有許多形象奇特的山石,如插旗石、麒麟石、蓮花石、情侶石,其形狀千姿百態,似人、似獸、似物,栩栩如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石洞主景區擁有觀音寺、一尊大佛及一座仿古長城。觀音寺向來香火鼎盛,仙氣十足,名聞遐邇;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便開,笑世上可笑之人",誠心一拜,便豁然開朗。
  • 泉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聊聊惠安山上的那些老神仙
    惠安●山上的故事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探訪惠安山嶽聆聽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錢山」,這其中還要講到神仙鐵拐李的故事了。李鐵拐灑淚拜別母親,在淨峰山羽化登仙,而其母按照兒子吩咐,每日到山中取錢,一日數錢,十分靈驗,自此「錢山」的稱呼便流傳開來。如今山上的淨峰寺李仙祠供奉的便是淨峰的鎮山仙公鐵拐李,山上的「雲梯」、「仙跡」、「錢洞」等遺蹟相傳均為神仙鐵拐李所留。
  • 電影劇組入駐黎坪拍攝取景黎坪秀美河山明年將現央視「大熒幕」
    十月的黎坪景區,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由西部電影集團籌拍、著名作家和編劇莫伸執導的電影《古路壩燈火》在這裡進行了重要戲份的取景拍攝。從10月19日開始,長達10餘天的拍攝過程中,黎坪景區的神秘與美麗給劇組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景區內很多原生態美景也都在影片中大篇幅入鏡。《古路壩燈火》是一部由陝西本土的電影公司籌拍,很多陝西人參演,講述陝西故事的主旋律電影。影片以西北聯大的真實歷史為素材,再現抗戰爆發後「西北聯大」師生步行南遷至漢中,為民族教育的未來保存元氣並積攢力量的故事。
  • 【微言大義】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注釋】選自唐·劉禹錫《劉夢得文集》。 【譯文】名山不是因為高,而是有神仙;水是否有靈性不在乎深淺,而是有蛟龍。【賞析】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自身只是一個臭皮囊,真正賞心悅目的美在於心靈。在生活中是做一個漂亮而無用的花瓶,還是做個充實辛勤的勞動者,是沉溺於孤芳自賞的無病呻吟,還是默默無聞地辛勤奉獻,理性告訴我們應該選擇後者,充實自己,辛勤勞作,默默奉獻,美在心靈。
  • 真正的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因寺而出名
    古蹟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壽塔、法海洞、妙高臺、楞伽臺(又名蘇經樓)、留雲亭(又名"江天一覽亭")等。金山是江南佛教聖地,金山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總共有81位方丈。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清康熙帝曾親筆題寫"江天禪寺"。金山寺之所以歷久不衰,並非因為其奇特的建築格局,而是因為它深厚的歷史積澱。
  • 古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指的是哪座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的詩句到現在真是想忘都忘不掉。那這句千古流傳的名句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指的是哪座山嗎?而且劉禹錫又是在什麼背景下寫的這句千古名句。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目前景區對外開放了二段,長1260米,洞內鍾乳千姿百態,與北方溶洞相比更顯細緻與精巧,與南方溶洞相比更顯神秘與奇特,其洞廳構造宛如神話中的龍王宮殿。「地下灕江、天上石林」的溶洞風景價值,是目前國內已發現的其它同類型景區中無以比擬的,大詩人艾青稱「大自然的大奇蹟」,國畫大師劉海粟譽「天下奇觀」,中國溶洞專家感嘆「覽龍宮知天下水洞,蕩輕舟臨人間仙境」。
  • 《說英雄誰是英雄》劇組來新取景
    近日,由企鵝影視出品的武俠劇《說英雄誰是英雄》劇組來我縣多地取景拍攝,廣大觀眾將再次通過影視劇領略到新昌優美的山山水水。12月4日,記者來到大佛寺景區,劇組正在大雄寶殿內拍攝一組皇帝進香的鏡頭。「這組鏡頭我們找了很久,能以江南第一大佛為背景拍攝感到非常榮幸。」導演李木戈告訴記者,此次他們將在新昌拍攝三天左右,取景大雄寶殿、射鵰村、重陽宮、穿巖十九峰等地。此前,李木戈曾兩次來新看景,說起新昌,他不吝讚美之詞,直言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起武夷山的文化,有一個人名必然會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