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
「JC動漫館」(ID: jc-comic)
不知有多少人和本花一樣,在火遍社交網絡的南瓜燈(pumpkin)川瓜燈(trumpkin)中,感受到日漸濃厚的萬聖夜氛圍呢?惟妙惟肖的南瓜燈總算給籠罩著陰影的疫情帶來一丟丟樂趣。
但今年的萬聖夜最大的遺憾莫過於看不到迪士尼精彩的「萬聖夜派對」煙花秀了。
2019年,迪士尼旗下最大的迪士尼樂園·美國奧克蘭迪士尼世界,為一年一度的秋季傳統娛樂活動——米奇「沒那麼驚悚」萬聖夜派對(Mickey's Not-So-Scary Halloween Party)推出了全新的煙花秀——迪士尼「沒那麼恐怖」奇觀(Disney’s Not So Spooky Spectacular)。
迪士尼世界的萬聖夜煙花秀讓人眼花繚亂(PS:煙花秀視頻可點擊閱讀原文或進入JC動漫館原文觀看)
這場長達十幾分鐘的表演以迪士尼世界的灰姑娘城堡為背景,結合最先進的投影技術、雷射、照明、音樂和壯觀的煙花表演,講述了米奇和他的朋友們在萬聖節的全新冒險。視覺效果非常震撼,堪稱是整場派對最值得一看的環節。
著名導演蒂姆·波頓作品《聖誕夜驚魂》中的主角骷髏傑克(Jack Skellington)擔當主持人,由他來講述這個發生在萬聖節的「沒那麼驚悚」的故事,簡直是「畫龍點睛」之筆,再適合不過。
蒂姆·波頓大概也沒想到20多年前的這部動畫《聖誕夜驚魂》,會在日後成為迪士尼萬聖夜派對的「靈魂」。作為迪士尼世界每年單獨售票的兩大(高價)活動之一,如果沒有了《聖誕夜驚魂》的加持,這個派對必然會乏味平庸許多。
但當年這部動畫卻因為氣質「黑暗」,險些不被迪士尼承認。
在國內很多影迷心中,蒂姆·波頓這個名字就是塊金字招牌,許多人鍾情於他黑暗、怪誕的電影風格。然而世人所不知的是,這個好萊塢最具個性的另類導演,當初卻是以動畫師的身份在迪士尼出道的。
蒂姆·波頓為迪士尼拍過不少電影,他為數不多的動畫作品也大都是在迪士尼旗下。在迪士尼一水的動畫電影中,蒂姆·波頓的動畫就像是在一片合家歡的明亮色彩中混進去的一抹暗色,讓人無法忽略甚至沉迷其中。
蒂姆·波頓為迪士尼製作的經典電影,個性鮮明,和迪士尼的傳統風格大相逕庭,甚至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以迪士尼這麼鮮明的特色和風格竟然也無法同化和影響蒂姆·波頓,不知道是該誇蒂姆·波頓,還是該同情迪士尼?
蒂姆·波頓能和昆汀·塔倫蒂諾、韋斯·安德森一起並稱為「好萊塢三大鬼才導演」,在於他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創作怪誕而頹廢的哥特暗黑「童話」,不管是動畫也好,還是真人,他的個人風格始終強烈如一,觀眾們甚至一眼就能判斷出這是他的作品。
讓人遺憾的是,蒂姆·波頓雖是動畫師出身,但他的動畫作品屈指可數,而且幾乎以定格動畫為主。大家最熟知的莫過於《聖誕夜驚魂》和《殭屍新娘》兩部。
雖然影片名為《聖誕夜驚魂》,實際上「萬聖夜」才是影片的主題。這部動畫最初的靈感是來源於Rankin-Bass公司製作的動畫《鬼精靈》和《紅鼻子馴鹿魯道夫》。一次高燒中,蒂姆·波頓看到了幻覺,於是「萬聖夜之王闖入聖誕節」的故事雛形誕生。
上個世紀80年代,蒂姆·波頓在迪士尼工作時,就曾提出將這個故事概念作成動畫的想法,但是因為題材過於黑暗驚悚,與迪士尼的調性不符而「流產」。後來蒂姆·波頓出走後,拍了一些口碑不錯的真人電影,腰板硬了,這才成功說服了迪士尼投入製作。
由於本片洋溢著濃鬱的蒂姆波頓風格,所以許多人都以為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蒂姆·波頓,然而蒂姆·波頓只是擔任這部電影的監製和編劇,導演另有其人。因為彼時的蒂姆·波頓正在忙著拍《蝙蝠俠》,無暇分身。
誰知迪士尼又覺得骷髏傑克(Jack Skellington)的形象過於駭人,於是想讓傑克有雙友善的眼睛……幸虧蒂姆·波頓和導演堅持不讓步,最後證明了即使沒有眼睛,傑克還是可以透過嘴巴及眉毛等表情變化,塑造逗趣形象。
誰說沒有眼睛,骷髏傑克就不能做出生動的表情;南瓜王傑克的形象差點不保!
本片在上映之初票房並不高,成為一代經典後賺了錢,迪士尼才承認了這部電影,並希望再搞一部續集,撈多一筆。
但被蒂姆·波頓拒絕了,他認為保持電影的初衷才是最重要的事:
「一直以來,我都是反對這種事的,什麼傑克又弄了場感恩節,這個節那個節的,咱不拍,我覺得這部電影是純粹的,保持這種純粹性最為重要。」
《殭屍新娘》是蒂姆·波頓繼《聖誕夜驚魂》之後的又一巔峰之作,同樣也是一部非常契合「萬聖節」氣質的動畫。這部電影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恐怖又浪漫的愛情故事。
《殭屍新娘》花了蒂姆·波頓整整十年才全部完工。所有角色都是手工製作的真實木偶,蒂姆·波頓和他的製作隊伍非常耐心地按照膠片運轉的頻率,逐格移動木偶,相當繁複且耗時耗力。
這部電影投入蒂姆·波頓所有的經驗和熱情,也成為了一部集合了蒂姆·伯頓所有導演特徵與所擅長駕馭要素的教科書級作品。《殭屍新娘》為他贏得了包括威尼斯金獅獎在內的四座獎盃,並得到了第78屆奧斯卡獎的提名。
非常有意思的是,本片男女主的配音分別是蒂姆·波頓的「好基友」約翰尼·德普,以及波頓的前妻「紅皇后」海倫娜,這兩人也是蒂姆·波頓電影中的常客,三人都以「怪」著稱。
德普和海倫娜的氣質與《殭屍新娘》的男女主角迷之契合
據最新資料顯示,蒂姆·波頓導演的電影全球票房已達40.75億美元,位列全球最高收入導演第8位。
像蒂姆·波頓這種另類風格的導演,按理說應該屬於小眾圈裡狂歡的對象。但他的作品非常沒有像許多Cult片一樣被主流拒之門外,反而受到廣泛的喜愛和追捧,甚至成為了被眾人模仿的對象。
這是因為蒂姆·波頓從來並非為了另類而另類,剝開他電影中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怪誕華麗的畫面,你會發現藏在那些「暗黑童話」表象之下的是一個個溫情的主題。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著迷。
至於他那獨特的美學風格,與他的成長經歷是密不可分的。眾所周知,伯頓非多言之人。他那無與倫比的影像天賦很大部分是以犧牲能言善辯為代價。
蒂姆·波頓的童年並沒有朋友,也沒有交流。在他的記憶裡,他的房間總是被父母莫名釘上很多模板,只剩下兩條細縫讓他看外面的世界。這使得他的性格內向孤僻,一度需要接受心理治療,這也為他的創作風格奠定了基調。
蒂姆·波頓從小就對畫畫情有獨鍾,加上封閉孤獨的童年讓他只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畫筆是他表達對生活和世界看法的唯一工具。
14歲開始,蒂姆·波頓逐漸展露出自己不同尋常的藝術天賦,他不僅在一個廣告海報比賽中勝出,萬聖夜和聖誕節期間還為鄰居們畫裝飾畫來賺取零花錢。
(左)《Trick or Treat》,1980年;(右)《雪中馴鹿》,2015年 ©蒂姆·波頓
後來,他因創作《芹菜怪物的莖》考取了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的獎學金。(該院由迪士尼兄弟於1961年創建,系動畫界的知名學府,旨在為迪士尼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畢業以後,他正式成為了迪士尼的動畫師。
當他在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學習時,有一天,他決定不再按照寫生課上老師教的和其他人一樣的方式來畫畫,而是只根據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地畫,那一刻,他便實現了超越。蒂姆·波頓讓人印象深刻的個人美術風格由此而來。
蒂姆·波頓在迪士尼的動畫師生涯並不順暢,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畫風,始終與迪士尼追求可愛的標準格格不入。
「我不是一個很出色的動畫設計師,至少在他們的傳統觀念裡我算不上優秀,因此有一到兩年時間,他們對我放任自由,讓我獨自呆在一個房間裡,除了畫畫還是畫畫。」
當他感覺這份職業非常痛苦,不再有前途時,迪士尼終於撥錢讓波頓執導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作品——動畫短片《文森特》(Vincent)。
這支短片有著波頓的自傳屬性,帶了些許暗黑色彩,又不時融入一些黑色幽默。
在製作《文森特》的同時,蒂姆·波頓已經在構思《科學怪狗》的故事了。這部真人短片作品恰好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蒂姆·波頓《科學怪狗》(Frankenweenie),1982年
「《科學怪狗》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關於這部電影,我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有了初步構思,當時迪斯尼正處於一個奇怪的時期。那段時期內,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做什麼。那兒有一批才華橫溢的能人,卻受到了諸多限制。原因在於《白雪公主》班底的那些老臣們緊握著權力不放,這有點兒像莎翁戲劇的情節。」
由於迪尼斯方面認為這個故事太過黑暗恐怖,於是以「波頓浪費公司資源拍兒童恐怖片」為由,把蒂姆·波頓給炒了魷魚。
但迪士尼沒想到的是,蒂姆·波頓的導演生涯反而從此蒸蒸日上,平步青雲。
2007年,蒂姆·波頓拿下了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就差一個奧斯卡小金人了。
原來蒂姆·波頓的作品《文森特》被華納兄弟的人看到並且賞識,因此他雖然離開了迪士尼,卻獲得了拍攝《荒唐小混蛋奇遇記》(1985)的機會。作為蒂姆·波頓執導的首部真人長片,以七百萬美元的成本創下了超過四千萬美元的票房收入,成績不俗。
《荒唐小混蛋奇遇記》為蒂姆·波頓的導演事業開啟了新轉機
此後蒂姆·波頓相繼拍攝的《甲殼蟲汁》(1988)和《蝙蝠俠》(1989)均在票房上賺得盆滿缽滿,年僅30歲的蒂姆·波頓已然成為了好萊塢導演界的新星。
接下來的故事,就仿佛一個俗套的逆襲文。迪士尼又找回這顆曾經被他拋棄的「新星」,於是有了前面《聖誕夜驚魂》的故事。
時隔多年,2010年由蒂姆·波頓執導翻拍的迪士尼真人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創下了超10億美元的票房,打響了迪士尼真人翻拍計劃第一槍。這時迪士尼不敢再對蒂姆·波頓「指指點點」了,反而還邀請他將那部被迪士尼雪藏多年的《科學怪狗》動畫化。真是頗有風水輪流轉之感。
橫跨30餘年,《科學怪狗》成了蒂姆·波頓「一生」的創作
就像蒂姆·伯頓的動畫和真人電影一樣,他的繪畫作品也很出彩,充滿著一種魔力,讓你不得不驚嘆於他的想像力。
他總是隨身帶著紙筆,甚至在餐巾紙上進行創作,正是那些手稿,它們定義了這些身價達數百萬美元的電影的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