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校舍成了遊客中心 南山湖村完善配套設施發展生態旅遊

2020-12-20 浙報融媒體

這些天,經常有人慕名到嵊州市長樂鎮南山湖村新建的遊客接待中心參觀「打卡」。遊客接待中心面朝省級風景名勝區南山湖景區,佔地2800平方米,是在一所廢棄學校基礎上建成的。主體建築集民宿、遊客休息大廳、諮詢服務廳、旅遊商品展示廳、景區數字監控中心五大功能區於一體,周邊配套建設了停車場、法治公園、砩前公園等。長樂鎮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不僅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活環境,也可促進鄉村旅遊發展。

據悉,南山湖村因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南山湖大壩下而得名,由六個自然村組成,總人口3200餘人。從2017年起,該村藉助環境整治示範村創建、精品村工程項目建設和「五星3A」爭創的契機,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實施了三線整治、立面改造以及濱河景觀提升工程,並建成了濱河遊步道、南山花田等,村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村也先後被授予3A級景區村、國家森林鄉村等榮譽。

不過,與美麗村莊格格不入的是,村裡原來有一所廢棄的新砩小學,因常年無人管理,漸漸地變得有些髒亂,影響了整個村莊的環境面貌。去年,村裡經過商議,決定在此建一個遊客接待中心,這樣不僅能改善環境,提升村莊的品位,也可以助力發展旅遊業。南山湖村村委主任周良明告訴記者,遊客接待中心建成後,他們對遊覽線路進行了規劃,以遊客接待中心為起點,串連起南山湖長廊、氣排球場、南山花田、法治公園等重要節點,讓遊客一邊看風景一邊了解村史。

「隨著村莊環境的改變,加上遊客中心的吸引,到南山湖村走走看看的遊客越來越多。」南山湖村黨支部委員呂彬鋒種植了近40畝冷水茭白,目前正值上市季節,有不少遊客看到了都會順便買一些,也有些以前吃過的人帶著朋友來購買,看到優美的環境,就會順便留下來遊玩一番。

周良明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推動農家樂和民宿建設,幫助村民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業。

(原標題《廢棄校舍成了遊客中心 南山湖村完善配套設施發展生態旅遊》。原作者陳正軍。編輯金漢青。)

相關焦點

  • 泰寧:完善各項配套設施 發展「紅色旅遊+」特色產業
    近年來,中央蘇區基點村泰寧縣新橋鄉嶺下村以發展「紅色旅遊+」特色產業為基礎,著力發揮「田、紅、古」旅遊資源優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革命老區新發展。為進一步增強嶺下村紅色旅遊的吸引力,新橋鄉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增添旅遊新「元素」。  飄揚的紅旗、紅軍的彩繪、紅色的雕塑……走在嶺下村,到處都能感受到濃鬱的紅色氣息。眼下,村裡正著手對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紅軍食堂內老舊房屋進行修繕提升。  今年來,新橋鄉黨委政府共投入300餘萬元,主要用於紅色文化基地項目提升。
  • 廢棄校舍變賓館,武漢蔡甸洪南村打造休閒旅遊「文化驛站」
    洪南村是貧困村,在市區兩級扶貧單位支持下,廢棄的小學校舍,如今已改造建成商務賓館,服務油菜花節遊客、下鄉藝術家和鄉村休閒遊客。洪南村「文化驛站」7月1日上午,洪南村「文化驛站」揭牌,擁有18個標準間的商務賓館正式開始運營。
  • 完善濱江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 金茂北外灘旅遊公共服務中心試運行
    新民晚報訊 (特約通訊員 龍鋼 記者 袁瑋)以構建濱江美麗舒適的公共空間為出發點,打造集旅遊休閒展覽展示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服務中心,完善濱江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提升區域旅遊發展的特色形象,同時為舉辦市民文化活動提供最佳場所,也為市民休閒旅遊提供場地。
  • 打造最美的環島旅遊公路——關於完善海南環島旅遊公路配套設施的...
    環島旅遊公路是我省公路網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公路建成後將使我省公路網結構更加完善,交通更加發達和便利。(二)打造最美的環島旅遊公路是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必然要求。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目標之一是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環島旅遊公路的建設,將擴大我省旅遊經濟輻射範圍,促進海南旅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 山東:煙臺郊野公園布四處 配套設施待完善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提升綠地景觀水平,改善綠地生態環境效益已成為城市綠化工作發展的主要方向。去年10月,園林處自籌資金500餘萬元對煙大海濱公園進行了綠地生態補植、景觀提升工作,增補植物品種數量,調整植物配置結構,實現景觀靚麗、生態優化的雙重目標。從煙大東門到天越灣,30多萬平方米,打造成有草有花有樹,有河有海有橋的大型公園。即將到來的秋天,海濱公園又將變幻新的模樣。
  • 浙江小漁村變成「網紅景點」,遊客卻不滿意,配套設施並不完善
    如今我國對旅遊業的發展是十分看重的,很多城市都是著重發展旅遊業的,為了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遊客,一些城市紛紛推出了「網紅景點」。在旅遊業日益興盛的今天,不少網紅景點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時候連當地人也不明白,一些看似普通至極的地方,怎麼一夜之間就變得人潮洶湧?
  • 大亞灣:景點配套不完善服務有缺失,旅遊業發展痛點待對症下藥
    惠州大亞灣擁有優美的海岸線風光,風景秀美的城市溼地公園,生態環境令人嚮往,但是由於一些景點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旅遊服務水平不高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亞灣旅遊業的發展,今天的縣區行,讓我們一同梳理大亞灣在發展旅遊業碰到的痛點問題。
  • 海墾旅遊集團完善櫻花莊園配套設施
    海墾旅遊集團完善櫻花莊園配套設施■記者 郭祺 通訊員 胡建南近日,記者從海墾旅遊集團獲悉,該集團旗下的重點項目熱帶櫻花莊園正積極推進櫻花廣場、「怡然之家」民宿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建設,為明年舉辦首屆櫻花節做好準備。
  • 潮州古城區迎來大批遊客,完善旅遊配套
    春節假期,潮州古城區迎來大批遊客,為做好車流人流的疏導,我市開通運營連接旅遊景點的公交車和電瓶車,完善交通指引、導覽圖等配套設施,使遊客出行更加方便、舒心。上午十點,北關停車場已停放著不少外地牌照的車輛和旅遊大巴車。
  • 楓鄉全域旅遊 | 小市鎮:完善基礎配套設施 助推全域旅遊創建
    小市鎮作為我縣旅遊大鎮,多措並舉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全力助推「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小市鎮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全面優化提升旅遊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旅遊沿線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各村組道路公交運輸體系建設,加強農村與景區之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輸組織,確保鎮域內旅遊交通安全與保障。實施道路擴寬硬化工程,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增設旅遊特色標識、交通指示路標、旅遊景點線路示意圖等設施,修建並完善旅遊公廁、公共停車場,持續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為遊客創建舒適貼心的休閒遊環境。
  • 錦溪打造新崑山人集中居住區 完善配套服務設施
    按照標準在廠區自建宿舍區、集中改造廢棄廠房為集體宿舍……今年以來,錦溪鎮深入推進「331」專項整治,通過實施「2+N」行動,巧解外來員工住宿難題,降低房屋出租安全隱患。據悉,「2+N」行動中,「2」是指把廢棄廠房標準化改造成租賃式的集體宿舍,或動員企業和用工單位按照標準自建宿舍區;「N」則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採取措施。
  • 綠維文旅:如何完善鄉村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通過鄉村配套體系的配置,實現鄉村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生活設施、生態設施和生產性設施,基礎設施配套的推進,要以居民的生產生活為根本,以第三產業發展為動力,兩者相互促進,形成協同作用,進一步推動鄉村配套與旅遊業的發展。
  • 加快建設6個特色小鎮 完善國際化的基礎配套設施
    6個特色小鎮要加速建設  特色小鎮建設一直是西湖區產業發展的重點。今年西湖區在小鎮發展上將繼續發力,加快雲棲小鎮、龍塢茶鎮、雲谷小鎮、西溪谷網際網路金融小鎮、紫金眾創小鎮、藝創小鎮等6個特色小鎮的建設。
  • 上金國際周邊配套設施一覽
    上金谷是寧波財神谷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在建的大型國際商業文化旅遊區,規劃總投資約 55.8 億元,其中一期項目,即&34;主景區投資約 12.45 億元,已於 2016 年正式啟動施工,目前主景區已基本完成,上金國際周邊已有和在建配套設施完善。
  • 水亭門遊客服務中心、儒學文化區旅遊配套……
    衢州古城雙修又迎來新進展啦~歷史街區風貌銜接工程、儒學文化區旅遊配套工程、水亭門遊客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完成EPC招標文件發布,計劃於今年11月開工建設。、儒學文化為特點,平衡古城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係,以底線保護和發展策劃為基礎,延伸產業鏈,使古城旅遊體驗更加舒適,市民生活更加宜居,歷史文化更加凸顯,促進文旅融合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用產業振興帶動文化復興,爭創國家級儒學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全國和省級特色小鎮、5A級景區,打響「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 推動「南孔文化重重落地」。
  • 汕頭旅遊靠這座海島逆襲,卻因配套設施不完善而發展緩慢
    似乎沒什麼吸引人的,就小公園一帶,可近幾年,這種想像似乎有點反轉,隨著南澳大橋的開通,南澳島這座海島突然穿入了大家的視野,甚至有遊客千裡迢迢從珠三角地區自駕過來玩耍。,人少汙染也隨之減少,因為當地生態保持得非常不錯,特別是海水的質量,基本上在廣東省是排前列的,去海島主要是看海,而海水的顏色質量也決定著遊客的心情。
  • 凌雲縣生態旅遊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通過實施旅遊項目帶動,全縣生態旅遊業實現較快發展。一是完善提升浪伏小鎮4A級景區。新建茶山生態休閒養生四星級以上主題觀景酒店,建設和完善景區遊客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美食餐飲區、名茶採購區、壯文化茶博物館、制茶研發基地、茶文化走廊、白毫文化中心、山水茶道、茗修茶居莊園、頂級茶樓等設施。二是創建水源洞國家4A級景區。
  • 西藏納木錯國家公園開啟升級改造 完善配套設施
    記者從拉薩布達拉旅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將開啟納木錯綜合服務區配套設施項目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概算約超過2億元,主要是完善景區內的綜合服務區配套設施。今年,納木錯景區的遊客接待量遠超往年,在旅遊旺季時,每天接待遊客的平均數量達到了4000餘人次,創造了歷年來景區接待量之最。
  • 關於發展我縣生態旅遊的建議
    但是,在發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存在對投資項目的市場調研不充分;管理水平滯後;服務不到位;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規模優勢較小;產品結構單一等問題,致使來汶川旅遊的遊客成為「閃」客,到了景區逛一圈,照個照片就離開,留不住客人,嚴重影響了汶川鄉村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 「兩山」實踐創新:八卦山實施綠色建設項目 發展生態旅遊產業
    新年伊始,竹谿縣八卦山林場動員全體幹部職工,統一思想認識,鼓促幹勁,大力實施綠色項目建設,穩步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助推當地貧困戶脫貧攻堅步伐。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景區內客流量逐年遞增,推動當地餐飲、住宿、貧困戶生態農產品銷售,滿足遊客停車方便,達到為農戶增收的目的。為此,該林場新修了72個車位的高標準生態停車。同時加大環衛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