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文旅:如何完善鄉村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2020-12-15 綠維文旅規劃設計

通過鄉村配套體系的配置,實現鄉村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生活設施、生態設施和生產性設施,基礎設施配套的推進,要以居民的生產生活為根本,以第三產業發展為動力,兩者相互促進,形成協同作用,進一步推動鄉村配套與旅遊業的發展。居住配套體系的完善、基礎設施的完善、社會公共服務的健全形成了鄉村發展的基本架構,進而形成鄉村發展體系。

第一,鄉村公共服務。按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思路,進一步加大政府提供鄉村基本公共服務的力度,把鄉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分為文體、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鄉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農業生產服務、社會管理七個類別,形成具體內容,並劃分為政府、村自治組織、市場三個供給主體,同時明確組織實施辦法。針對鄉村公共服務受益的地域性和特殊性,結合不同類別村的人口規模和經濟條件,按照統籌推進「三個集中」的原則,以節約資源、信息共享為重點,整合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場所、設施等資源,統一規劃,優化功能,集中投入,統籌建設政務服務中心、村級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實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合理布局,全面覆蓋,並逐步形成一套適應鄉村居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要求、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標準體系。

第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大致可分為「生產、生活、生態」三類,其中,「生產」類基礎設施建設以農田水利設施為代表,根據農業發展需求,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標準;「生活」類基礎設施建設以交通、電力、生活汙水收集管網、汙水處理設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建設等生活配套設施為主,既要考慮鄉村居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還要根據產業融合發展等要素規模配置基礎設施資源;「生態」類基礎設施建設,要全面推進鄉村清潔工程、汙水治理工程,建立健全鄉村居民自我管理機制、清掃清運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等長效機制,切實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第三,加強體育場地設施規劃和建設

為了滿足農村居民多樣化體育需求,應該把體育設施規劃納入村莊規劃中,做好用地規劃,充分利用四荒地等有效開發利用,充分利用郊野公園、農村綠地等建設小型、簡易、便民群眾體育設施,積極開展全民健身工作,逐步形成建設功能齊全、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體育場地設施網絡;積極建設因地制宜、便民利民、形式多樣的基層體育設施,展開豐富多樣的休閒運動項目,並在農村布局大型體育場館要在充分的調查研究基礎上進行,不能盲目建設。從而提升農村居民的體質健康水平。

相關焦點

  • 綠維文旅:旅遊推動現代鄉村生活方式塑造
    (一)鄉村旅遊實現多產業、多業態的交融歷史上傳統田園生活倡導的是自治、自給自足、自由遷徙,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規律是其基本特徵。綠維文旅認為,在政策和市場的驅動下,現代田園生活不僅需要滿足人們對綠水青山和回歸自然的嚮往,還需要滿足遊客康體養生、鄉風民俗體驗、休閒農業娛樂等多方面需求。鄉村旅遊的興起,聚集和整合了豐富的產業鏈,為現代田園生活帶來了多層次的特色體驗。
  • 綠維文旅:旅遊房地產的6大特徵
    綠維文旅認為,旅遊房地產因為其旅遊屬性的與普通住宅地產相比有其獨特的特徵。1.以旅遊資源為依託旅遊房地產多選擇在具有旅遊吸引力的資源附近,包括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2.以配套旅遊設施為保障旅遊房地產開發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滿足人們的度假需求,旅遊房地產需要有更加多樣化的配套設計來滿足遊客多樣化的需求。旅遊房地產項目除為客戶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同時需要為遊客提供購物、運動、休閒、娛樂運動場地等以及提供配套的旅遊設施,為遊客營造休閒度假的氛圍。
  • 綠維文旅:旅遊房地產開發組成要素及特徵
    (一)組成要素綠維文旅提煉出旅遊地產開發的五大組成要素:第一,良好的可進入性,便捷的交通與地理位置,是旅遊地產開發的前提。第三,基礎設施與配套服務設施,是旅遊項目、休閒度假項目、人居項目之外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滿足旅遊與居住的雙重需求。因此,要求設施配套齊全,功能組合豐富,且相互支撐。第四,融旅遊開發理念與度假人居配套為一體的景觀、綠化環境,具有遊憩化、人性化的公共空間環境,可以促進旅遊地產向更加成熟、完善的方面發展。
  • 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需要明確攻堅方向
    優質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2019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 從「鄉村振興促進法」看鄉村旅遊升級方向
    疫情影響下,短期來看,鄉村旅遊率先復甦,長期來看,由於疫情防治推動了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公共安全、衛生保障等方面的建設,長期來看,鄉村旅遊市場基礎更夯實,城鎮居民對大自然、鄉村環境、自駕遊的嚮往會更加迫切。可以適應消費升級需要,發展高端民宿、康養基地等高端業態,和深度體驗、新型療養等新型業態,發展森林療養、音樂康養等服務。 比如
  • 完善濱江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 金茂北外灘旅遊公共服務中心試運行
    新民晚報訊 (特約通訊員 龍鋼 記者 袁瑋)以構建濱江美麗舒適的公共空間為出發點,打造集旅遊休閒展覽展示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服務中心,完善濱江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提升區域旅遊發展的特色形象,同時為舉辦市民文化活動提供最佳場所,也為市民休閒旅遊提供場地。
  • 什麼是鄉村旅遊重點村?如何成為鄉村旅遊重點村?
    根據《關於開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建設工作的通知》,重點村要有文化和旅遊資源稟賦價值和核心吸引力,有科學的發展規劃,有特色旅遊產品,有社會發展帶動效益,有可推廣複製的經驗,同時要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生態環境等方面有較高要求。
  • 順義區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復工!
    近日,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局獲悉,為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區農業農村局精準、紮實、有序地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復工。目前,順義區在建連村路燈3000盞、太陽能公共浴室26座,有效解決村民夜間出行、冬季洗澡難題。
  • 綠維文旅:旅遊房地產開發形式
    在大多數城市,土地開發主要是由政府來操作,也可以由政府委託企業來做,政府負責管理和監督,或者由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性質的土地儲備機構來做。 旅遊房地產土地開發,屬於土地一級開發的範疇。
  •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聚焦如何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短板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聚焦如何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短板北極星水處理網  來源: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  作者:中國農大規劃所  2020/2/11 10:12:39  我要投稿  鄉村教師、醫生等人才缺口嚴重,鄉村文化建設形式大於內容,鄉村生態環境脆弱,一些村莊「髒亂差」現象依然存在,農村散煤燃燒、秸稈焚燒等大氣汙染問題尚未根治,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2.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總體不足、標準偏低,尚未有效支撐起脫貧攻堅、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發展需求。
  • 紅山區扶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完工
    為徹底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的後顧之憂,今年,赤峰市紅山區爭取了280萬元中央預算內資金,啟動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項目建設,建成了幼兒園、醫療衛生服務點和活動廣場各一處。目前,紅山區補短板項目已完工並交付使用。
  • 楓鄉全域旅遊 | 小市鎮:完善基礎配套設施 助推全域旅遊創建
    小市鎮作為我縣旅遊大鎮,多措並舉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全力助推「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小市鎮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進一步完善旅遊沿線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各村組道路公交運輸體系建設,加強農村與景區之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輸組織,確保鎮域內旅遊交通安全與保障。實施道路擴寬硬化工程,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增設旅遊特色標識、交通指示路標、旅遊景點線路示意圖等設施,修建並完善旅遊公廁、公共停車場,持續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為遊客創建舒適貼心的休閒遊環境。
  • 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
    ,因此需要通過行為準則進行控制和調整,使城市建設和相關工作有條不紊地規範化進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縣城建設日新月異,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縣城公共衛生、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產業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仍然較弱,對經濟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的支撐作用不足,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還有較大差距。
  •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李偉國: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鄉差距大最直觀的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大,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鄉。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作為聚焦補短板、增後勁的重要舉措,為持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綠維文旅:旅遊綜合體五大發展架構
    旅遊綜合體既是景區,又是旅遊商業區,還是旅遊酒店區,它由旅遊帶來的居住形成了住宅居住的第一居所、第二居所,甚至養老居所和養生居所等。旅遊綜合體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從單一開發到綜合開發,從傳統住宅開發到綜合產業地產開發的過渡。綠維文旅認為,旅遊綜合體的發展架構由五個部分構成,即旅遊吸引核、休閒聚集區、居住發展帶、社區配套網、產業延伸環。
  • 疫後重啟2.5天休假,鄉村旅遊成為「嚮往的生活」
    多地官宣「2.5天休假」模式,拉動城市周邊鄉村旅遊發展。如何從一日遊轉型升級到短時休閒度假旅遊?如何補齊旅遊要素與服務設施的短板?如何延長旅遊消費的周期?鄉村旅遊要想挑大梁,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綠維文旅認為,2.5天休假能將旅遊產品半徑拓展到500公裡,實現三天兩晚的住宿,延長旅遊行程和消費周期,輻射城市周邊更多的農村和山區,一方面,通過旅遊的途徑把城市消費流向鄉村,帶動更多的農民和農村地區受益,一方面也能讓城市市民的旅遊更從容、更順暢。
  • 紹興柯橋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這兩年,湖安村基礎設施有了質的飛躍,農貿市場、文化禮堂、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等都按高標準進行了提檔升級,村裡還建起了城市書屋、籃球場、足球場、健身跑道。村民買菜、看病越來越方便,業餘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以前的湖安村可不是這樣子,村裡道路狹窄,違建扎推,服務設施更是少之又少。2012年,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傅顯榮的帶領下,湖安村開始啟動拆違工作。
  • 融合創新引領中國旅遊新業態,看綠維文旅如何玩轉?
    創新是中國旅遊產業突破發展的源動力,綠維文旅借本屆旅遊產業博覽會契機,整合「研討+展示+對接+合作」,邀請國內知名文化旅遊專家、學者、企業家做主題發言和研討,集結行業所有創新業態、創新產品、創新IP、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媒體等創新機構,推介重點旅遊項目,搭建行業合作與交流的平臺,進行全要素全產業鏈資源對接。
  • 鄉村旅遊綜合體開發案例解讀
    1、河北遷西花鄉果巷農旅+綜合模式「花鄉果巷」特色小鎮是由綠維文旅歷時2年規劃設計的農旅綜合項目,該項目於2017年初入選河北省首批82個省級特色小鎮。,從生態農業項目開始,發展成為生態農業休閒綜合體,並積極參與田園綜合體的申報工作,構建農業、文旅和社區居住的綜合發展模式,實現村民、村莊和投資者的利益共享,最終促進鄉村地區發展。
  • 綠維文旅:旅遊規劃的特點詳解
    旅遊規劃是旅遊產業有效運營的核心,是連結旅遊產業相關環節的有效手段和載體。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旅遊者需求的變化,旅遊規劃的作用也更加凸顯。但是,通過多年實踐和最新研究,綠維文旅認為旅遊規划具有極高的綜合性、協調性和關聯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