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工業與生產組織研究所副所長В·Е·謝利維爾斯託夫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跨時區最多的國家,各地區間自然資源差別巨大。在制定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現代化綱要中需要兼顧空間性和區域性因素。未來俄羅斯經濟空間發展框架的構建既要通過國家當前和今後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來實現,還要通過國家某些大區域發展中面臨的新趨勢、挑戰和威脅來實現。例如,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由於世界各國履行旨在削減大氣中的碳化合物調控措施的巴黎和約,各國不得不轉而使用新型環保能源,就會存在俄羅斯能源出口大幅縮減的嚴重風險。這將極大影響俄羅斯能源供應大項目的實施,因為這些大項目涉及的不僅是俄羅斯大型公司的利益,還關係到俄羅斯東部和北部廣大地區的利益。 俄羅斯東部地區的發展應把重心從遠東地區轉移到西伯利亞。國家應特別關注西伯利亞中南部地區這一新的經濟發展中心建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建立這一中心可以將政治、社會、生態、人口和民族方面所擔風險減少到最低。這個中間地區既能夠發揮俄羅斯東部地區創新生產中心作用,還可以作為與中亞國家合作的驅動器。俄羅斯未來發展方案中,經濟增長都將依託西伯利亞和遠東能源綜合體的新發展,即依託於開發這些資源的創新發展戰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對西伯利亞未來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先進國家的現實經驗表明,有效利用資源政策可以加強國際合作,實現投資來源多樣化;可以開展經濟合作,與東北亞國家合作,與地理位置更南和更西的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國開展合作;可以吸引當地居民加入到西伯利亞和遠東礦產資源創造和實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可以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跨地區合作聯繫。 將西伯利亞納入到跨國特大項目中(如加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寬廣的前景。北線(中國——中亞——俄羅斯——歐洲)是「一帶一路」三條跨歐洲經濟走廊中的一條,但是它繞經西伯利亞,實際上並不會對西伯利亞產生任何影響。在中國社科院地理和自然資源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中設想建立另一條經濟走廊,這條走廊有一個通往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和布裡亞特共和國)的出口。應合理組織俄中兩國專家共同研究這一方案對東西伯利亞協同經濟發展新區建立的影響問題。同時,應加強落實建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經阿爾泰共和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境線的直達公路運輸方案,這一方案能夠更加積極地吸引西西伯利亞地區參與到俄中一體化合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