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0億電池巨頭入股這家保險公司!外資股東卻選擇退出

2020-12-23 國際能源網

近年靠借款度日的中法人壽,迎來新生契機。

12月18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12月14日批准中法人壽註冊資本從2億元增加至30億元,新引入股東寧德時代、青山控股各自認購9億元,原大股東鴻商集團認購7.9億元,貴州貴星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認購2.1億元。還批准法國國家人壽和北京人濟九鼎將所持有的全部中法人壽25%股權轉讓給鴻商集團。

完成後,鴻商集團持股從50%將至33%,新股東寧德時代、青山控股均持股30%並列第二大股東,貴州貴星汽車銷售持股7%。同時,隨著原股東法國國家人壽和人濟九鼎退出,中法人壽從中外合資險企變為中資險企。

這一獲批方案正是中法人壽11月13日預披露的方案,顯示該方案僅1個月時間即獲得監管批覆。

在增資及股轉方案快速獲批後,記者從接近中法人壽人士處了解到,接下來,該公司要進行一系列工作,包括準備相關股權變更事宜以及準備召開股東大會,新股東會根據公司章程和股東大會安排派駐董事,成立新董事會等。

寧德時代持股30%成第二大股東

中法人壽成立於2005年,註冊資本2億元,由中國郵政集團和法國國家人壽兩大股東出資成立,二者各持股50%。

中國郵政集團在成立了中郵人壽後,將持有的中法人壽50%股權悉數轉讓,一半轉給了鴻商集團,一半轉給了人濟九鼎;同時,法國國家人壽也將所持中法人壽股權的一半轉讓給了鴻商集團。該轉讓於2015年4月獲得原保監會批覆。

由此,中法人壽形成了此次增資前的股東結構,即一共3家股東,第一大股東鴻商集團持股50%,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分別持股25%。不過,這一股東局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大股東持股比例超出三分之一的上限,二是資本金仍為2億,存在嚴重不足。

這就是此次中法人壽增資及股權變更前的背景。

銀保監會此次批准中法人壽新增註冊資本28億元,現有股東鴻商集團參與增資,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不參與此次增資,並將其持有的股份轉讓給鴻商集團。

此次批覆後,中法人壽的註冊資本增至30億,股東變為4家,持股情況為:鴻商產業控股集團33%、寧德時代30%、青山控股集團30%、貴州貴星汽車銷售7%。

中法人壽大股東及新股東情況:

此次參與中法人壽增資的新股東頗令人關注,尤其是寧德時代市值超過6700億元。寧德時代2018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全球領先的鋰離子電池研發製造公司。

此次中法人壽的變化重大,體現在多方面:一是,公司註冊資本從2億一舉增至30億;二是,第一大股東鴻商集團持股從50%將至33%,符合了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不得超過1/3的監管規定;三是,除鴻商集團外,其他股東全部變化;四是,新引入的股東中不乏受關注的企業,比如寧德時代;五是,由於退出的兩家股東中的法國國家人壽是此前唯一外資股東,中法人壽也將從中外合資險企變為中資險企。

增資將改善中法人壽經營困境

自2015年郵政集團退出之後,中法人壽的經營情況一直十分艱難。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法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0,淨虧損3981萬元,三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408.67%,最新風險綜合評級為D級。

2016年9月末以來,中法人壽由於償付能力不足,暫停了新業務開展,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支出需求僅依靠存量投資資產的贖回變現及股東借款進行支持,公司流動性風險日益凸顯。

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協調股東借款,已採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2017年以來,中法人壽已向大股東鴻商集團借款27次,累計借款近3億元。

人員方面,中法人壽人員流失嚴重,高管班底也很薄弱。根據三季度末償付能力報告,其「董監高」層面,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長袁宏林等4人,監事1人,高管中,總經理長期空缺,目前僅副總經理邢海軍、董事會秘書兼副總經理劉崇2人。

中法人壽的引資也是一波三折。2017年4月,中法人壽曾提出過一版增資擴股方案,擬引入新股東寧德時代、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長久汽車)、西藏先仁投資有限公司(西藏先仁)。當年8月,中法人壽發布第二版增資擴股方案,擬增資約13億元,鴻商集團和人濟九鼎參與此次增資,擬引入長久汽車和寧德時代2家新股東。西藏先仁已不見蹤影。不過這些方案最終沒有成行。

中法人壽在其今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指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為:

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公司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

二是流動性不足,公司自 2005 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淨流出,公司自 2017 年 4 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

三是人員不足,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

記者了解到,在11月中旬中法人壽預披露上述增資及股權變更方案時,曾有中法人壽內部人士感慨:這幾年中法命運多舛,留下來的同事也都消耗了大好光陰,這次好不容易有望迎來轉機,還希望大家多支持。

此次增資28億元和股權轉讓順利獲批,將極大改善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和現金流困境,推動中法人壽經營重回正軌。

相關焦點

  • 4.83億!劉強東終於拿下保險牌照 入股老牌外資安聯財險
    7月9日,劉強東曾說,很多中國保險公司是掛羊頭賣狗肉,必須讓保險公司回歸保險才有未來。劉強東終於圓了他的保險夢,正式入股安聯財險躋身「二股東」。這也意味著,「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網際網路巨頭都已經完成對保險的布局。和BAT略有差異的是,此前取得的基本都是網際網路保險牌照,京東此次拿下的是傳統財險牌照。再看安聯財險,這家財險公司進入已經中國15年,是德國老牌保險集團安聯保險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
  • 華泰保險中資股東密集退出 中國建築欲底價出清股權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華泰保險中資股東密集退出 中國建築欲以3.98億底價出清全部股權記者 吳敏外資安達系不斷加碼華泰保險股權,中資股東卻在密集退出。12月29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一份保險股權轉讓公告,掛牌標的為華泰保險的4400萬股股份,約佔該集團總股本的1.0941%,而該股權的轉讓方為中國建築。中國建築為華泰保險的第10大股東,該公司為國有控股企業,如果此次股權轉讓完成,中國建築將退出華泰保險集團股東行列。
  • 外資電池投資本土廠商第1例:SKI戰略投資億緯鋰能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童鋒亮 第一個外資電池廠商入股中國本土電池廠商的案例出現。幾年前,由於政策原因一度處在「被禁」名單中的日韓系電池公司,如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已完全扭轉了勢頭。它們不僅大量進入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採購名單,還不斷在中國擴張產能,現在更是進一步戰略投資中國本土電池公司,從資本層面攻城略地。事實上,進入今年以來,中國本土電池廠商頻頻受到外資的青睞,億緯鋰能戰略引入SKI也只是這一輪外資追捧中國電池熱潮的一個縮影。
  • 正式退出中國!繼家樂福之後,又一外資巨頭「扛不住了」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即將超越美國成為第一),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各大外資巨頭眼中的香饃饃,以零售行業為例,從九十年開始,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樂購Tesco等等外資零售巨頭紛紛在國內布局,攻城掠地,搶佔國內的零售市場。
  • 泰康保險資管規模逾1.7萬億安聯入股3.96%將協同互補
    德國安聯入股泰康保險事項有了新進展。7月3日,有媒體報導稱,高盛集團將3.9662%的泰康保險集團股份轉讓給德國安聯集團,已經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據泰康保險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高盛持股12.56%,位列第二大股東。
  • 最大的個人股東!中國汽車界首富李書福586億入股奔馳戴姆勒集團
    根據2月23日晚間公布的一份戴姆勒集團股東投票權通知書吉利創始人李書福已經購下了這一德國知名汽車公司9.7%的股份。這說明這家中國汽車業巨頭的領導者一躍成為總部位於斯圖加特的戴姆勒集團的最大股東。在此之前,持有戴姆勒股份最多的是海灣國家科威特的國家基金,持股比例為6.8%。
  • 德國安聯保險股權大騰挪!中德安聯有望成外資獨資壽險「老二」!
    其中,最為戲劇性的是,兩年前,安聯財險引入京東,由外資獨資變為中外合資,而兩年後,中德安聯人壽則正在由中外合資公司變身為外資獨資公司。 退出太保安聯健康一事還未徹底拍板交接,安聯已經開始了下一步的打算。
  • 交銀康聯人壽股東康聯集團退出獲批,日本MS&AD保險接盤
    2019年3月,交銀康聯發布關於變更股東情況的信息披露公告,康聯集團擬將其持有的交銀康聯全部37.5%股權轉讓給MS&AD保險,轉讓價格19.125億元。MS&AD保險的股東包括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等。
  • 牛奶公司入股永輝超市意圖:給資源給技術給錢
    永輝超市引入戰略投資方  民生超市退出  對於一直在尋找合適戰略投資者的永輝超市來說,泛亞洲零售巨頭牛奶國際或許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 高盛減倉泰康保險,德國保險巨頭安聯接手,泰康在線連續4年虧損
    近日消息稱,高盛集團將3.97%的泰康保險股份轉讓給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已獲監管機構批准。這一變更始於去年11月,據2019年11月6日泰康保險集團關於變更股東有關情況的信息披露顯示:高盛集團擬將其持有公司1.08億股(代表公司所有已發行股份的3.97%)轉讓給安聯保險。
  • 京東終於拿下保險牌照 4.83億入股安聯
    京東保險牌照夢終於實現,正式入股安聯財險躋身「二股東」。7 月 24 日,據銀保監會官網,批准安聯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稱「安聯財險」)註冊資本從8. 05 億元增至16. 1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注資企業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稱「京東」)為京東集團下屬子公司,入股安聯財險後,京東將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拿下保險牌照,但此次公布的公司出資額及持股比例較此前公布的有所下降。
  • 中國太保H股今日掛牌 內地保險三大巨頭會師香江
    中國太保與內地另兩大巨頭會師香江的心願即將如願。受23日公司H股掛牌的利好影響,在滬指急挫之背景下,中國太保A股卻扭轉5天跌勢,微升0.17%,成為昨日金融板塊中「獨紅」的兩家公司之一。  中國太保H股發行價為28港元,取其招股價範圍的中間值,這被解讀為定價略顯保守。
  • 2019年保險資本局:多上市公司欲建險企 華商雲信保籌建3年兩股東虧...
    原標題:2019年保險資本局:多上市公司欲建險企,華商雲信保籌建3年兩股東虧970萬退出1月16日,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安聯中國)正式開業,系我國第一家新設立的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 華泰保險股權變局的「中年煩惱」:外資股東拿下絕對控股權僅一步之遙
    其中,安達美國控股公司擬將其持有的華泰保險全部股份轉讓給安達美國保險公司,共計約1.77億股,佔比4.395%。與此同時,君正集團及其子公司君正化工擬將各自持有的4.72億股、1.43億股轉給安達天平再保險。
  • 「安」字輩國際保險巨頭搶盡風頭!「安達、安顧、安聯、安盛」如何...
    來源:A智慧保乘著中國對外資開放的東風,外資保險巨頭的熱情高漲,尤其「安」字輩公司搶盡風頭。11月20日,美國安達保險增持華泰保險集團獲批,華泰保險集團正式成為合資險企。除了安達,還有安顧、安聯、安盛在中國保險市場也相當活躍,他們都是如何快馬加鞭奔向中國保險市場?我們一起看!
  • 京東4.83億入股安聯拿下保險牌照 持股30%成第二大股東
    藍鯨TMT7月25日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昨日發布消息稱,批准安聯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從8.05億元增至16.1億元。此次具體增資情況如下:由北京京東叄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認購新增註冊資本中的4.83億元,增資後持股達30%;中原信達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認購新增註冊資本中的1.9964億元,增資後持股12.4%;深圳匯京通達商務諮詢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映雪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分別認購新增註冊資本中的6874.7萬元、5361.3萬元,增資後持股比例分別為4.27%、
  • 兩家國企大手筆引入外資 中儲股份20億引入外資戰
    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昨日,央企控股的中儲股份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定增引入國際知名物流設施提供商普洛斯。定增完成後,普洛斯將間接持有公司15.34%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受此消息刺激,中儲股份全天無量漲停。此前,另一家國企合肥三洋定增方案剛獲得發審委通過,美國白電巨頭惠而浦有望入主公司。
  • 大眾保險股權再遭轉讓 外資入股難阻保險下滑
    2009年10月16日,龍頭股份掛牌轉讓大眾保險3268萬股股權,標的資產轉讓價格為每股1元,合計3268萬元。這已不是龍頭股份第一次轉讓大眾保險股權,早在2007年,龍頭股份就曾以2元/股的價格對此進行公開掛牌轉讓,但最終卻無果而終股權被股東頻繁轉讓的背後,似乎隱藏著對大眾保險盈利能力的擔憂。
  • 三星財險擬增資5.5億騰訊領投成二股東,未來中外股東能否協同成看點
    近日,三星財險於中保協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新增註冊資本5.52億元,全部由騰訊等5家新增股東認繳。引人關注的是,騰訊出資2.8億元成為本輪增資的領投方。增資後,三星財險將由外資獨資公司變為中外合資公司,騰訊成為僅次於外資股東的第二大股東。
  • 牛奶公司57億入股永輝超市 永輝將借道進軍國際
    牛奶公司57億元入股永輝超市,成第二大股東,引發零售業震動。永輝想借道進軍國際,而泛亞零售巨頭「牛奶」此舉也意圖明顯,它將開放採購供應鏈,使國外優質產品進入永輝門店。這樣的合作是雙方優勢互補,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