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用月餘,租借次數突破20萬次,會員超過2萬人——
便捷「小黃人」 惠民升級版
「小區後門到單位都有站,太好了!」上周末,市民吳菁菁在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動態,並自豪地宣稱自己要當「推廣員」。
吳菁菁要推廣的,是泉州的公共自行車——「小黃人」。自6月30日中心市區首批1500輛公共自行車「小黃人」投用以來,「小黃人」成員和站點越來越多,逐漸成為市民遊客出行的好夥伴。
來自泉州微笑自行車有限公司的統計顯示,截至8月4日,已有20639位市民註冊成為會員,累計租借次數突破20萬車次。高顏值又好用,這個夏天,泉州大街小巷流行起「小黃人」,書寫又一幕出行領域的惠民升級版。
市民騎乘「小黃人」從泉州晉江大橋旁駛過 (戴涵琦 攝)
精布局、重方便——
已開通74個站點投放「小黃人」2368輛
「目前,我們已開通站點74個,投放『小黃人』2368輛。」泉州微笑自行車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陳盈全告訴記者。
作為泉州市委、市政府2016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從建設之初,「小黃人」就肩負著緩解市民出行難題的「重任」,特別是中心市區禁止超標電動車行駛以後,「小黃人」開始成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選。
「因此,我們在站點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就要以市民使用方便為主要因素,同時兼顧人流量、設點空間等,做到合理布局。」陳盈全介紹說,按照規劃布點,一期主要集中在鯉城區、豐澤區一些人流量密集的商場、小區、公園、景區和公交站點等位置,布點距離200—300米。接下來,也將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站點建設,預計到9月底,自行車投放量將累計達到6000輛。
隨著站點不斷增加,使用「小黃人」的市民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僅8月4日當日,「小黃人」的借出次數就突破1.1萬車次,創下歷史新高。「相信隨著站點建設持續推進,這個數字還將不斷增加,為更多市民遊客帶來出行便利。」陳盈全說。
上下班、去鍛鍊——
市民感言「小黃人改變生活」
「現在我每到周五就騎『小黃人』上下班,不然實在太堵了。」
家住市區江濱豪園的傅山樓是一名公務員,平常在東海的市行政中心上班。由於濱江豪園和市行政中心都是首批投放的站點,借車方便,他成了「小黃人」投放後最早的一批受益者。
「我現在每周至少有一天是騎『小黃人』上下班的,特別是周五下午下班高峰期,如果開車回家得花一個多小時。」傅山樓說,「現在有了『小黃人』,從單位騎到家裡,也就45分鐘,不僅節約了時間,還鍛鍊了身體,一舉兩得。」
家住市區九一街的張偲喜歡在晚上和丈夫一起出門鍛鍊。「以前都是一起去散步,現在都改騎『小黃人』了。」作為市區較早嘗試「小黃人」的市民,張偲笑稱,「剛開始騎的時候,路上很多人盯著看,感覺特驕傲。還有人來問我,車子哪裡買的,多少錢等等。」
她告訴記者,現在夜晚騎車鍛鍊,看到路上的「小黃人」越來越多,騎車的市民三五成群,一路有說有笑,「真心覺得很自豪」。
去景點、逛古城——
「小黃人」讓泉州自助遊如虎添翼
「一來就看到這麼可愛的『小黃人』,感覺整座古城都萌了起來!」趁著暑假來泉州旅遊的大二學生小陶和她的小夥伴們,絲毫沒有掩飾他們對於「小黃人」的喜愛:「本來還擔心交通會成問題,沒想到有『小黃人』這樣的『神器』,好騎又方便,真是太棒了。」
小陶告訴記者,泉州古城的兩天行程裡,她和「驢友」們採用單次租車的方式,成功租到了「小黃人」。 「然後我們就騎著『小黃人』,穿梭在各個景點、古城的老街巷,感覺我們也是古城的一道風景線。」
小陶的經歷和心聲,只是近期來泉萬千遊客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在泉州旅遊業界相關人士看來,「小黃人」的出現為來泉遊客提供了極大便利,特別是自助行遊客。
「『小黃人』的投用,對於泉州古城旅遊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和實際的作用。」鯉城區文體旅遊新聞出版局局長苗圃認為,「特別是對古城特色的街巷遊、體驗遊提供了很多便利,讓古城文化旅遊如虎添翼。」他也冀望,今後租車能進一步簡化手續流程,讓外地遊客「無障礙」享受便利,在走街串巷的騎行中更好地感受和體驗泉州文化。
作為民生工程,在更廣範圍,「小黃人」覆蓋面還將持續擴大。7月13日,石獅市公共自行車項目舉行啟動儀式,與此同時,洛江、泉港、安溪、泉州臺商投資區等也將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