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文化:為什麼人逝去要過頭七到滿七、百天到三年?有什麼說法

2021-02-08 祖源文化傳播

在我國民間,關於喪葬文化的內容是很多且繁雜的;雖然如此,卻哪一個細節都會受到重視,絕沒有省略過去的;由此可見民間對喪葬習俗和儀式的敬重程度。在一個人逝去後及入土為安後的一段時間,關於喪葬習俗的講究還要影響很長時間,比較為人們熟知的就是「燒七」、「過百天」、「三周年」等。為何要這麼做呢?今天就來說說……

網絡供圖·出殯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人逝去後的最主要的祭祀節點講究,總共有多少次呢?梳理一下可知從頭七到滿七,共7次;加上百天、一周年、三周年,正好是十次。而在傳說中冥界有「十殿閻羅」,其實就是與上述十個節點相對應的,這樣的話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要「燒七」「過百天」等原因了,可以說是在十個節點祭祀,為了打發和「孝敬」這十位閻羅的。

網絡供圖·十殿閻羅

關於「燒七」,是分「大期」和「小期」的。大期包括頭七、三七、五七、滿七;小期包括二七、四七、六七。在民間,一般的話是大期比較更受重視,首先是講究「頭七出殯」,舊社會一直都保持著這個習俗,人逝去後都要停放靈柩7日(也可以是7的倍數,這也是關於「燒七」的另一種原因)。頭七對應的是「一殿秦廣王」,司掌人間生死,幽冥吉兇,所以這天逝者出殯下葬就要到第一殿報導了。

網絡供圖·喪事送路引

三七,又稱「散七」,據說這天傍晚,家族晚輩要去路口燒紙,接亡靈回家,所以這一日的祭祀也略顯肅敬。五七是「燒七」裡最大一次的祭祀,在古代的喪葬宴請都會選擇在這一天,因此祭拜逝者的儀式也比較隆重;同時五七對應的是「五殿閻羅王」,這是中國人更加熟悉的冥界主,或許這也是五七最受重視的原因。而關於滿七呢,孝子只有做滿七七後,才可以摘下孝帽,也可以一般的串門了。

網絡供圖·十殿轉輪王

至於百天和一周年期,都是逝者至親晚輩祭祀緬懷的時候。到了三周年期,這是人逝去後最大一次為其舉辦的紀念活動了,民間都有逝者「三周年期」宴客的習俗,這一日所有老朋舊眷、遠親近鄰都會出席。而這個節點對應的就是最後一殿「十殿轉輪王」,也是逝者在陰間轉世投胎的時候了。

許多年後,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

——這句話,據說是柴靜說的,無從考證,但說得好!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發現更多精彩家族歷史

總編:上官福楚

輪值編輯:熊劍文

資料採輯:上官鑫

發布:官正瓊

審核:官建洪

有部分文章,我們一時沒找到原創讀者,或者您申請了原創,但我們推送過程中並沒得到提醒,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轉發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圖文僅出於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及對您造成不利影響,敬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頭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人死要過頭七?
    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 人死後,為何要過了「頭七」才能入土,入土後還得「做七」?
    在我國的喪葬文化中,有「頭七」的說法。所謂「頭七」,就是逝者過世後的七天裡不可下葬,需停靈於靈堂上,直到頭七一過,這才掘土下葬。
  • 喪葬文化中有頭七一說,你知道這是怎麼來的嗎?
    我國喪葬文化中關於「頭七」的說法,指的是死者從死亡之日起,到第七天去上墳,祭祀燒紙,民間也叫燒七。民間有七日還魂之說,這一天逝者都要回家中國人的喪殯習俗,一般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其預備一頓晚飯,便需早早地上床睡覺全家迴避;據說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在六道輪迴裡受煎熬,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過了頭七之後,先人就要登上望鄉臺,開始黃泉路之路,從此一去永不歸。
  • 「頭七」「尾七」,喪葬傳統中的「七七」習俗從何而來?
    自古及今,都有祭奠先人的傳統,當家中有親人去世之時,按照習俗有「燒七」的習俗,喪葬習俗沿襲至今,雖各地不同,卻又都大同小異。指的是在人死後,從頭七」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而這四十九日內又以七為一輪,依次類推,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尾七)。
  • 農村「頭七回魂」的說法,有人說見到了去世的人回來,是真的嗎?
    中國傳統的喪葬習俗是很複雜,有的時候甚至可能會比結婚和生孩子的習俗都要繁瑣,但是現在這種文化慢慢變淡了,越來越多的人都認為在老人生前可以好好的盡孝,讓老人可以安心的閉眼,沒有必要在老人死後花費這麼大的精力為老人辦喪事。
  • 在農村,人去世為什麼要燒七個七?各個七有什麼講究嗎?
    人死後要燒七個七,也被稱為「做七」,這是流行於我國各地的一種喪葬習俗,即每隔七日要設齋祭奠死者,共七七四十九日。關於做七的最早記載,在南北朝的北齊時就已出現,至少有1400多年歷史。那麼人死後為何要燒七個七?主要的說法有兩種。
  • 「頭七」與佛教有什麼關係?超度對亡者有什麼幫助?
    可能有些人會提問:頭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些年來,每逢重大災難頭七各大寺院都會舉行超薦法會,那麼「頭七」與佛教有什麼關係?從佛教教義的角度有沒有相應的說法?超薦法會對於亡者有何益處?盂蘭盆系梵語音譯,意思是「救倒懸」。(圖片來源:資料圖片)「頭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 人去世後,頭七回魂夜有沒有什麼禁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在有些地方,人死後,要燒頭七,三七,五七,七七紙。有些還存在「頭七回魂夜」的說法,這都是怎麼回事兒?   實際上,這都是不同地方,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喪葬習俗。我們都知道,以前的醫療條件差,大多數人缺乏醫學常識。一旦有人沒有了呼吸和心跳,就會被認定為死亡。
  • 中國喪葬文化中為何將七日祭看得如此重?你看看佛道兩家怎麼說
    比如喪葬文化,全國各地各有各的辦法,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我們國人的喪葬習俗中,儘管有一些環節會因地理隔絕而有所不同,但在親人落葬後的祭祀中,幾乎都是遵循「七七忌」的。所謂「七七忌」,就是人死後,每七天算一個忌日,在這一天後人要為其舉行祭奠活動,一直舉辦到第七個為止。
  • 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這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一個封建的社會,在那個時候是有很多人都相信鬼神之說的,更相信會有投胎轉世的說法,而且還有這樣的說法,說當一個人去世後,他們的靈魂會對家人和親人捨不得,圍繞在他們會一直他們家附近,七天之後他們才會離開,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過小七了,在一個親人去世後,是會有很多的流程要做的。
  • 回魂夜:人死後「頭七」真的會回魂嗎?
    在民間一直都有這樣的喪葬習俗,人死後守靈三天,然後出殯。在死者死後第七天會回魂,也就是俗稱的頭七。
  • 中國人怎樣看待逝去的親友?為何要十五個祭日的紀念他們?
    三日燒紙,五日出殯,頭七祭二七祭,接下來還要三七、四七、五七、六七祭,七七不過,再等百日,完了就等過周年,過二周年、三周年,以後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以及十月月祭祖節都不能少,這樣算下來,過十五個忌日一點不算多。誰家沒有至親,誰家不遇老人?各地的風俗有所不同,但對逝去親人的祭祀都一樣上心,晚輩給他們多過幾個祭日理所當然。
  • 人死後為什麼要入棺?講究的喪葬文化
    大家可以參考下葬字的字形,而且發音同【藏】ZANG,行為和意義一目了然,就是要把遺體給藏CANG起來。再後來人們覺得僅僅用樹枝還是不夠安全,於是就挖個坑將遺體掩埋。這就是土葬的起源。而棺材的出現,正是正是中原本土喪葬文化的代表之一。棺材。
  • 故事:古時人死停靈七天其實並不是大操大辦,頭七回魂有說法!
    大家都知道人死有頭七之說,這是由來已久的民間殯葬習俗,更有頭七「回魂」之說。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圖文無關,下同!在古時,民間有種傳說,說是頭七當天的子時,會有牛頭馬面,大小二鬼,四位陰差鬼兵,護送逝者的魂魄,返還陽間家中。頭七當天子時亡魂會從窗戶、煙囪等地入宅,在家中四處轉轉看看,然後在當天亥時,由房門走出去,就再也不會輕易回來了。
  • 中國古代沒有星期的概念,為什麼人去世後卻數七?
    但是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既然我們古代沒有星期的觀念,為什麼在人去世後卻要數七,要過滿七七四十九天?中國人對七這個數字情有獨鍾,並且認為七是非常重要的數字。在中國古人對星象的研究上有七曜的概念,包括最重要的七個天體,太陽月亮和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
  • 不可不知的喪葬「做七」儀式!
    也說法認為做七習俗源自先秦時代的「魂魄聚散說,人之初生,以七日為臘,一臘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義就是祭送死者。還有說法是做七與「七」這個字的本意有關,早在造字時,「七」的本義為切斷,而不是數字。因而包含了往復的意義,以七為界,周而復始。《易·系·復》有七日來復之句。
  • 傳統的喪葬習俗你都知道些什麼?
    照迷信的說法,小殮時應注意:不能給死者穿皮襖、皮褲,恐來世轉生為獸;壽鞋上需釘上布釘子,以防死者在陰間行走路滑。釘子釘在鞋床板上,前頭七顆,後頭九顆。為死者穿衣物時,不要將眼淚灑在屍體上;死者的頭髮要梳理整潔,以示後代財源滾滾;此外,還要為死者配木梳一把,鏡子一面。
  • 有人過世後,為什麼要逢「7」祭祀?原來老祖宗竟有這麼大的智慧
    文 | 趣說史事中國民間又許許多多不同的喪葬風俗,根據不同的地區分為不同的流派,靠山的地區則是使用土葬,臨水則是採用水葬,但是在人死後的祭奠一事,有一個數字在任何地區都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人死後設靈堂有頭七,二七……最後是斷七,可以說七七四十九天都是重要的,不能犯了忌諱。現在老一輩的人依舊還在遵守著逢「7」祭祀的習俗,但是年輕人卻難以理解。其實在這些方面,老祖宗的智慧是現代年輕人難以看透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逢「7」祭祀的風俗背後的深意。
  • 人死後「做七」來源於《地藏經》,為什麼要「做七」?
    這些話的意思是說人死以後,在現在風俗習慣裡面「做七」,「做七」的來源就在此地。 舊時漢族喪葬風俗叫「做七」。即人死後(或出殯後),於「頭七」起即設立靈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設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為什麼要「做七」?「七」要怎麼個作法才對亡人真正有幫助?
  • 為何人死要做頭七、三七、五七、七七?
    關於「做七」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說法,一般都是說人死後(或出殯後)頭七天設立靈座,早晚祭拜。三七、五七、七七,一般是比較重要的,要祭奠一下過世的人,燒燒紙錢,燒燒死者用過的東西等。斷七就是最後一個七,也就是七七,按照迷信的說法,人死七七四十九天後就徹底與人世斷絕關係,要麼就投胎轉世去了,要麼就變成孤魂野鬼了,再也沒有還陽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死得很徹底了」。做斷七就是完成喪儀的最後一個步驟,做完這個儀式,就徹底告別死者,大家可以把百花、黑紗等燒掉,把悲傷的情緒排遣掉,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來。頭七的重要性,下面這個故事是聽一位得道大師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