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女

2021-02-08 閱讀理解技巧方法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湯問》

成語「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樂優美。

當人們在某個具體的情境中聽到某種音樂時,

會與這種音樂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

這就是音樂的作用。

 

琵琶行

白居易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著有《白氏長慶集》,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繼承現實主義優良傳統,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早歲與元稹友善,詩亦齊名;晚年與劉禹錫唱酬甚密,時稱劉、白。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雖名稱不同,實則大同小異,常統稱「歌行」。是一種具有鋪敘記事性質的歌辭。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麼事?

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

聞琴→奏琴→感懷→作詩

 

 

 

1、本詩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詩人自己

2、詩人用哪兩句話將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主旨句)

 
為什麼詩人會同一個從未謀面的下等的歌妓產生共鳴呢?他們有哪些相同的經歷?請劃出文中相關的句子並進行概括。

 

寫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後,由於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於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於第二年秋天。

 

琵琶女

當年:

豔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色藝雙絕、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歡笑紅顏)

 
而今:

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飄零憔悴、飽受冷落)

 
京倡   商婦     怨

 

 

詩人

當年:

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祿、身居高位、位至諫言,名動京師)

而今:

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悽悽。(謫居九江,悽涼落魄)

京官  謫官  恨

 

 

合作探究:同是

才藝超群:

名揚京都女藝人   才華橫溢大詩人

 

無奈離京: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從去年辭帝京

 

 

落魄失意:居無定所商人婦   謫居臥病潯陽城

·反差巨大

少年:一曲紅綃不知數

老大:門前冷落鞍馬稀

 

昔日:才高位顯居京城 如今:謫居潯陽處境艱

 

 

琵琶女形象

年輕時色藝雙絕,富貴子弟爭獻寵,生活中充滿歡樂,但以色取悅於人,飽含悲苦;

年長色衰,又值社會動亂,門前冷落,嫁作商人婦,轉徙江湖,過著悽清生活。

揭示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

 

感悟作者情感

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灑淚青衫?其中包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1.分別的感傷---送別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傷

2.賞曲的感傷—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引發了詩人的情感共鳴

3.聽訴的感傷---琵琶女悲劇命運激起了詩人深深的憐憫

4.自我的感傷---詩人早年,才華橫溢,譽滿天下,今朝淪落,孤獨幽怨

5.風物的感傷—盆浦江口,風清月寒,楓葉飄零,荻花飄飛,睹物傷懷

 

主題

同情琵琶女之淚,傷感自己遭貶之淚,表達對歌女的同情,抒發自己遭貶的鬱悶之情,控訴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

 

共鳴

同憶京城,天涯人對天涯人;

同嘆年華付流水,苦情人對苦情人;

同感處境悲涼,斷腸人對斷腸人;

同滴辛酸淚,流淚人對流淚人;

同洩音樂情,知音人對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對寂寞人……

 

讀《琵琶行》有感

——毛澤東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

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

 

為「同是天涯淪落人」對下聯

異地相逢淚漣漣

共懷世間愁鬱情

共奏人間悲涼曲

吟曲賦詩總關情

共享高山流水情

 

 

琵琶行

(之音樂藝術)

 

合作探究

詩中幾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每一次詩人是如何描寫的?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一聞琵琶邀相見

再聞琵琶訴淪落

三聞琵琶青衫溼

 

第一次演奏:

朗讀第一段

江頭送客聞琵琶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環境描寫:

渲染悲涼氣氛, 奠定全詩基調。

 

(互         文)

「慘」!(離愁、淪落)

 

側面烘託:音樂的美

 

琵琶女:寂寞             詩人、客人:離愁(慘將別)

 

1、琵琶女出場

第二次演奏:

朗讀第二段

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

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急切欣喜  矛盾含羞

 

 

琵琶女演奏

詩中運用那些手法來寫音樂?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一:大量運用比喻。

二:疊詞

三:敘議結合,曲中帶情, 妙語點睛。

四:正面、側面結合

 

請君聆聽琵琶曲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深沉

小弦切切如私語: 柔美細膩

大珠小珠落玉盤:圓潤清脆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抑鬱

銀瓶乍破水漿迸:高亢激越

鐵騎突出刀槍鳴:氣勢雄壯

 

有誰能解琵琶語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序曲 傾訴悲情。

第一樂曲急切愉快。

第二樂曲幽愁暗恨。

第三樂曲激越雄壯。

曲終曲終收撥。

 

琵琶女的情緒變化(以聲傳情):

                  

 

賞析名句:

1、典型樂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此句描寫音樂的詩句堪稱絕唱。詩人通過通俗新穎、生動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喚起人們的想像,而且使讀者對樂聲有了更為具體的感受,可謂形象鮮明,韻味無窮;且樂聲的富於變化,使人覺得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們傾訴著滿腔的怨憤和哀愁。

 

2、典型境界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此時無聲勝有聲」,此句道出了「無聲」與「有聲」之間的辨證關係,道出了音樂上停頓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場合下,樂曲的暫時休止比連續不斷的演奏更能觸動人們的心弦,更易讓人受到感染。創造出了曲止情續、餘意無窮的藝術境界。

 

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

 

3、典型氛圍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無聲的環境來襯託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餘音饒梁,經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造的氛圍中。「悄無言」的寂靜,實則是充滿了感情的時刻,聽眾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從側面烘託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詩人所創造的這個畫面,有著及其感人的藝術魅力。

 

重聞琵琶青衫溼

第三次演奏:

    詩    人:重聞琵琶青衫溼

    琵琶女:卻坐促弦弦轉急

滿座皆泣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技巧總結

1  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具體可感。

2  正面描摹與側面烘託相結合。

3  巧用疊詞,使音節悅耳動聽富有節奏感。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悽涼,愁慘

別時茫茫江浸月——離愁別緒

唯見江心秋月白 ——環境寂靜,音樂美妙

繞船明月江水寒——冷落悽清,孤獨寂寞

 「黃蘆苦竹繞宅生」「杜鵑啼血猿哀鳴」——孤寂悲涼

 

                一枝一葉總關情

 

 

總結

音樂如人生,音樂寓人生,本詩不僅寫出了琵琶女技藝的高超,更寫出了人物之情感的波瀾。正因我們的琵琶女不只是為音樂而奏音樂,我們的詩人也不只是為音樂而寫音樂,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千般感慨、萬種情思,所以聆聽了這樣的演奏,誰不會為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又如何怪我們的詩人淚溼青衫呢?這青衫之淚是同情之淚,亦是感傷之淚。同情更多是為琵琶女,感傷則是為自己。物我相容,天地永存!藝術的魅力正由此而來!

 

 


相關焦點

  •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後來怎樣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向來膾炙人口,成為唐詩中的名篇。而其中的琵琶女也因此成名,其命運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那麼,後來這個琵琶女怎樣了?有沒有因為《琵琶行》的流行而改變自己的不幸處境?琵琶女對於這個問題,古人也非常關切。
  • 白居易:隨風飄搖的「琵琶女」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朝著名詩人。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主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而他的一生也是對他這一主張做了最好的詮釋。
  • 《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共同的命運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詩人和琵琶女所處的地位雖不相同,但同有淪落天涯之感,由此產生同病相憐的感情。這種感情,激蕩於心,不能自已,因而凝成最著名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呢?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值得同情嗎?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代表作,寫自己秋夜送別友人時,偶遇琵琶女,由其所彈之曲和其身世聯想到自身境遇,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懷,表達了對琵琶女的極大同情,以及對自己遭貶的傷懷,讓人讀之唏噓不已。白居易聽的是別人的故事,流的卻是自己的眼淚。
  • 白居易的「琵琶行」,咋讀起來感覺琵琶女三觀有問題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一曲彈畢,琵琶女說起了自己的往事。從琵琶女的自我介紹中看出琵琶女出身並不高貴,自幼學得一手好琴藝。
  • 潯陽江頭,詩人與琵琶女的一個偶遇,留下了千古絕唱
    白居易的《琵琶行》,我滾瓜爛熟。「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江州司馬青衫溼」的白樂天,這一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苦命人,因一夜相逢,譜寫下了中國音樂史上的著名篇章。這幾天,白樂天的心裡,頗不寧靜。忽聞水上琵琶聲。奇蹟出現了。這琵琶聲,猶如晴空裡傳來的仙樂,讓人耳朵頓時通亮,也深深擊中了詩人枯乾的心靈。白樂天握著朋友的手,忘記了放開,嘴裡連聲喊著:這是哪裡來的仙樂啊,哪裡來的仙樂!許是喊聲驚動了彈奏者,琵琶聲停了下來。這一晚,潯陽江邊,也沒幾條船。尋聲暗問,一下子就找了演奏者。
  • 閒讀《琵琶行》:為什麼會覺得琵琶女一點都不悽慘?
    我不知道琵琶女的「悽慘」,是怎樣造成的先入為主。如果跳出詩歌,用普通的標準來衡量的話,琵琶女的確沒有什麼悽慘的。琵琶女本來是京中名妓——除了一句「妝成每被秋娘妒」之外,作品並沒有太多地描寫琵琶女的美貌,反而是對她的技術進行了正面側面、濃墨重彩的描寫。那麼,琵琶女並不是「以色事人」的代表,而是用藝術與客人交流的典範。大唐真是個文採風流的時代啊。經歷了多年的繁華之後,琵琶女年老色衰,於是嫁給富商為婦。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不簡單,她的德行配得上這篇千古絕唱
    一位落魄文人,一個琵琶女,在這個秋天,這個江邊,沒有身份的差異,只有心心相惜。而且這份相惜與愛情無關,只因大家都是天涯淪落人。02琵琶女並不是個簡單的女子很多朋友可能不懂,咱們的詩魔白居易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什麼美女沒見過,什麼高超的琴曲他沒聽過,為何偏偏就對這樣一位琵琶女如此看重
  • 初識《琵琶行》,正在讀中師,再讀《琵琶行》,已是暮年
    原題:再讀《琵琶行》作者:薔薇紅繼木之戀再讀白居易的《琵琶行》,已是暮年。初識《琵琶行》,是在讀中師的時候,鄰座同學給我推薦說,在發的《文學欣賞》課本中,有一首長詩《琵琶行》,聽說你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看能否在短時間內背下?我立即翻書找到該詩,對照文後註解弄通了詩的字面意思,用了兩個早自習時間,將原文一字不落背誦給了鄰座同學,郎朗聲音,引來周圍其他同學側耳傾聽,在他們羨慕的目光裡,青春年少時的虛榮之心得到了無限的滿足。
  • 《渣反》,酒樓琵琶女,唱盡了《春山恨》
    《渣反》 琵琶女知無不言,便說道「奴家唱的是新近流行的彈詞《春山恨》,《春山恨》的主角,本來就是這沈清秋和洛冰河呀。」《渣反》 沈清秋把頭深深埋入掌中。 哦草,這他媽不就是個小黃曲嗎?! 誰寫的彈詞?! 春山是什麼山?! 清靜峰嗎?! 蒼穹山嗎?! 蒼穹山派分分鐘滅你滿門好麼?!
  • 蘇軾遇到琵琶女,被美人深深吸引,寫下一首詞打動無數人
    整篇文中用詞非常的精美,甚至還有一些言情的色彩,尤其是「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這句,把女子的美貌出眾,形體優美,以及彈琵琶技藝的高超都寫了出來。就是現在的你讀完這首詞,依然會產生無數的遐想!詩詞的下半篇則是盡力標會了琵琶女的高超技巧。「無限事,許多情,四弦絲竹苦丁寧」。白居易詩中就是對琵琶女的演技進行了大力的讚美,蘇軾很喜歡白居易的詩,同時對琵琶也充滿了讚美!
  • 琵琶適合自學者麼?
    琵琶,是民樂裡面最難學的樂器,有彈撥樂器之王的美稱。在很多琵琶老師裡流傳著一句話:十年琵琶三年箏。我去老師那裡上課認識很多同學,他們開始學琵琶,後來沒有堅持下去的從而轉去學古箏。琵琶的時間成本太高,很多人等不到那個時候。
  • 「琵琶公主」孫穎美國產女 81歲鋼琴大師再當父親
    據香港媒體報導,現年81歲的鋼琴大師劉詩昆打破賭王何鴻燊當年以78歲高齡成為爸爸的紀錄,44歲的太太「琵琶公主」孫穎於本月初為他在美國產女。女嬰名叫劉蓓蓓(Bei Bei Lau),乳名貝貝,有父母心肝寶貝的意思,體重6.15磅。劉詩昆老來得女,非常開心興奮,而孫穎則表示這是最開心的生日禮物。
  • 詩詞賞析:《虞美人·琵琶》
    虞美人·琵琶 【北宋】蘇軾 定場賀老今何在,幾度新聲改。 怨聲坐使舊聲闌, 俗耳只知繁手,不須彈。
  • 中年再讀《琵琶行》,才發現所有的中年危機都來自於不甘心
    故事的開篇是這樣一幅場景,被貶江州的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忽然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原來是琵琶女在彈奏琵琶,千呼萬喚喚她出來再彈奏一曲。弦弦悽楚悲切,百轉千回,聲音隱含著沉思,一曲過後,悲傷已上心頭,不免幾聲嘆息。
  • 玉石琵琶精的原型不是玉石,也不是琵琶,竟是這等兇物!
    以蘇妲己為首的軒轅墳三妖,發明製造了各種酷刑,殘害了眾多忠良,在這裡不過多描述,今天主要討論下玉石琵琶精的原型。《封神演義》原文中曾出現過玉石琵琶精的原型,很多讀者就說。原型不是一面琵琶嗎?不急,我們慢慢來看。
  • 琵琶腿你吃過嗎?快來看看琵琶腿怎麼製作
    小編各位i小吃貨的餐桌上大多都有著琵琶肉吧!這琵琶肉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來嘮一嘮這琵琶腿。NO.1 什麼是琵琶腿?琵琶腿,各位小吃貨們猜一猜是什麼動物身上的肉肉呢?二師兄?吃草的小羊羊?還是草原上的犛牛呢?實際上呀,琵琶腿是雞的一個部位哦!
  • 文徵明行草《琵琶行》全篇,收藏好慢慢欣賞!
    關於《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選自《白氏長慶集》。行,又叫「歌行」,源於漢魏樂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於變化,可多次換韻。歌、行、引(還有曲、吟、謠等)本來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後來成為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
  • 五「樂」第四章:當螺鈿的華美與琵琶的悠揚相遇
    直到今天,琵琶仍然是表現力最為豐富,運用最為廣泛的中國民族樂器之一。在記述中國樂器及其演奏的文獻中,琵琶是被提及最多的樂器之一,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都有關於琵琶的內容。彈琵琶女俑 (隋代)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
  • 蝦虎≠琵琶蝦!它們到底啥區別 終於知道答案了
    這是我們平常吃的,其實它叫琵琶蝦,又叫皮皮蝦。當年盛產蝦虎的地方,是從四方的小鮑島湖島沙嶺莊附近一直到滄口和女姑山的泥灘,而市南市北的海灘基本上都是很早就被開發為港口或者都是沙石灘涂。所以,並不盛產蝦虎蛤蜊等海貨,因此很多人不知道蝦虎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