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後來怎樣了?

2020-12-18 晨之論史

白居易的《琵琶行》向來膾炙人口,成為唐詩中的名篇。而其中的琵琶女也因此成名,其命運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那麼,後來這個琵琶女怎樣了?有沒有因為《琵琶行》的流行而改變自己的不幸處境?

琵琶女

對於這個問題,古人也非常關切。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意見:

第一,琵琶女是作者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不存在。

這種意見以洪邁為代表。洪邁認為白居易晚上和琵琶女一起飲酒聽曲,至半夜方散,這違背封建禮法,會受到琵琶女丈夫等人的非議,所以琵琶女一定不存在,是作者為了寫自己「天涯淪落」之苦而虛構的人物。(《容齋五筆》:「白樂天《琵琶行》一篇,讀者但羨其風致,敬其詞章,至形於樂府,詠歌之不足,遂以謂真為長安故倡所作。予竊疑之。唐世法綱雖於此為寬,然樂天曾居禁密,且謫居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獨處婦人船中,相從飲酒;至於極彈絲之樂,中夕方去。豈不虞商人者它日議其後乎?樂天之意,直欲抒寫天涯淪落之恨爾。」)這種說法得到了唐詩研究專家霍松年的贊成,他在《唐詩鑑賞辭典》中說:「這是抓住了要害的。」

第二,琵琶女受到了白居易的調戲。

這種意見認為琵琶女歷史上真實存在,白居易在琵琶女丈夫不在家的情況下,半夜把人家約出來,是一種非禮行為。

還有人舉白居易的另一首詩《夜聞歌者》(「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為例,說白居易對詩中女子所說的「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跟《琵琶行》中的「似訴平生不得志"似乎一個模子,白居易搭訕妹子的方法都是同一個套路。還有人結合白居易「三嫌老醜換娥眉」等詩句進一步說白居易的品行有問題。

第三,琵琶女和白居易發生了不少故事。

這種說法認為琵琶女和白居易頗有淵源。琵琶女名字叫裴興奴,她幼年喪親,淪為歌妓。白居易與她來往密切,約定終生。後來白居易貶官,裴興奴淪落江湖,被商人劉一騙娶。後來白居易官復原職,處罰了劉一,裴興奴嫁給白居易,倆人度過了幸福的餘生。

這種說法聽著很熱鬧,切合古人的獵奇心理。其實這是個假故事,是元朝劇作家馬致遠寫的《江州司馬青衫淚》,雖然腦洞大開,還加入了裴興奴和李龜年、李白、王維、安祿山、唐玄宗、韋應物等人的故事,寫的花裡胡哨的,其實卻是歷史的虛構。

那麼,歷史上的琵琶女到底怎麼樣了?在古代婦女地位極低的社會風俗中,她恐怕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了。即使是李清照這樣的才女,她晚年的生活也不得而知,更何況身份低微的琵琶女呢?

相關焦點

  • 《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共同的命運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值得同情嗎?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代表作,寫自己秋夜送別友人時,偶遇琵琶女,由其所彈之曲和其身世聯想到自身境遇,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懷,表達了對琵琶女的極大同情,以及對自己遭貶的傷懷,讓人讀之唏噓不已。白居易聽的是別人的故事,流的卻是自己的眼淚。
  • 白居易的「琵琶行」,咋讀起來感覺琵琶女三觀有問題
    白居易名作「琵琶行」,文中佳句千古流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但忽略掉文辭之華麗唯美,仔細地很邏輯性地解構一下「琵琶行」,卻有另一番滋味上了心頭。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不簡單,她的德行配得上這篇千古絕唱
    人群中有一群儒雅文人,大家吟詩作賦,送別友人。在這些文人裡,有一位40歲出頭,身著青衫的中年男子,他被一曲琵琶聲吸引。說了這些,大家應該知道我們要說的是哪位文人,哪首名作了。沒錯,這位青衫男子就是白居易,他在這一天寫下了風靡1200多年的《琵琶行》。
  • 琵琶女
    《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麼事?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聞琴→奏琴→感懷→作詩   1、本詩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詩人自己2、詩人用哪兩句話將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揭示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 感悟作者情感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灑淚青衫?其中包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 潯陽江畔的久別重逢(下)——琵琶行
    琵琶行琵琶女一聲長嘆,將自己的身世娓娓道來,她深切而哀婉的琵琶聲已經讓人嘆息不已,又聽聞她的人生遭遇更加讓詩人感到悲戚。不得想到自己,同樣是淪落天涯的可憐人,今日相逢何必問對方是否曾經相識呢!想到自己一年來的境遇,詩人的心中蒼涼,忙起身挽留琵琶女,「今夜聽到你彈的琵琶曲,就像聽到了仙子的演樂,衝刷洗淨我的耳膜,請萬勿推辭再坐下彈奏一曲吧,我要為你創作一首《琵琶行》。」聽到了詩人的話,琵琶女感動的站了好久好久,回過身來重新坐下再次撥動琴弦,急切的節奏洋洋灑灑,不似剛剛那般悽悽切切,在座的人再次聽到琵琶聲都忍不住掩面哭泣,這些人中誰流的淚最多?
  • 正倉院展講述的「琵琶行」:東渡日本的唐代五弦琵琶
    這一事件的歷史記錄——歷次供獻的清單《東大寺獻物帳》中,「螺鈿紫檀琵琶一面」赫然在列,是天平勝寶八年(736年)6月21日進獻的650件珍寶中的一件。一般認為獻物帳中記載的這一件琵琶,即是今年展出的這把五弦琵琶。雖然最初正倉院名義上是東大寺的附屬單位,但後來隨著人事更迭,正倉院的實際歸屬幾經改易,目前隸屬於專門處理皇家事務的宮內廳,則直到今天,這把螺鈿紫檀五弦琵琶仍然算得上是皇室珍寶。
  • 2021高考重點篇目《琵琶行》背與練
    ④段:寫琵琶女自述身世,突出其不幸遭遇。⑤段:寫詩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1.填一句(1)白居易在《琵琶行(並序)》中用「         」一句說明偏僻之地粗俗的鄉野音樂很難聽,以此表現琵琶女技藝的高超。
  • 白居易:隨風飄搖的「琵琶女」
    一生寫詩多達2800首詩,其中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在他這麼多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琵琶行》,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嘆的是琵琶女,何嘗不是在嘆自己。在看琵琶女,兩位名師指導,十幾歲便已經憑藉著嫻熟的技藝成為教坊首席琵琶演奏家、真正的當紅一姐,時代雖在變化,但古代人追星同現代相比,有過之而不及。上完妝如出水芙蓉、傾國傾城,一曲奏罷,觀眾皆服,五陵的少男才俊豪擲千金、金銀玉器、釵環珠寶,數不勝數,華衣美服沾溼不足惜,好一個春風得意,意氣風發。
  • 閒讀《琵琶行》:為什麼會覺得琵琶女一點都不悽慘?
    我不知道琵琶女的「悽慘」,是怎樣造成的先入為主。如果跳出詩歌,用普通的標準來衡量的話,琵琶女的確沒有什麼悽慘的。琵琶女本來是京中名妓——除了一句「妝成每被秋娘妒」之外,作品並沒有太多地描寫琵琶女的美貌,反而是對她的技術進行了正面側面、濃墨重彩的描寫。那麼,琵琶女並不是「以色事人」的代表,而是用藝術與客人交流的典範。大唐真是個文採風流的時代啊。經歷了多年的繁華之後,琵琶女年老色衰,於是嫁給富商為婦。
  • 白居易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首詩,秋天感懷之作,《琵琶行》聞著垂淚
    而寫於秋天的樂府詩《琵琶行》是一首同病相憐的絕唱,不僅是白居易嘔心瀝血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首詩,聞著無不動容,暗自垂淚。詩與歌本是一體,詩歌譜曲就能彈唱,白居易與琵琶女因為才藝相互吸引,歌女彈奏琵琶曲技藝精湛,令作者沉浸在餘音繚繞的藝術境界之中。之後作者與琵琶女聊起各自的身世,二人頓時有惺惺相惜的感嘆。如果將這首詩改編成文章,就是一篇情節曲折的小小說。
  • 白居易不太出名的一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卻是濃縮版《琵琶行》
    而白居易詩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長恨歌》和《琵琶行》。《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而《琵琶行》吟詠的則是琵琶女的故事。當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在江上偶遇本是京城人,後來嫁作商人婦,流落他鄉的琵琶女。想到同是天涯淪落人,又為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所折服,於是便寫下了家喻戶曉的《琵琶行》。《琵琶行》共有616字,比起一般的絕句、律詩,委實太長。
  • 從《琵琶行》中窺探中國古典音樂的魅力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 為什麼偏偏是白居易寫出《琵琶行》
    白居易寫的《琵琶行》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被譽為古代文學史上三大摹寫音樂的佳作。清人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摹寫聲音之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那麼,為什麼白居易偏偏能夠寫出「移人」的《琵琶行》?在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比較一下這三篇詩中的主人公。
  • 悽絕哀婉的琵琶行,是白居易說不盡的風流與多情
    節目播出後,其中的一首《琵琶行》立馬傳唱大街小巷。不論是國風愛好者,還是流行音樂的愛好者,都被詩中描寫的情景和後人譜寫的旋律所打動。誰能想到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桑巨變,鬥轉星移。這首來自唐朝的《琵琶行》能穿越歷史,再次打動今天的人們。《琵琶行》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之手。是白居易領導的新樂府詩篇中的長篇樂府詩之一。
  • 白居易《琵琶行》: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因為他的存在,身為貶官的老白,享受到了不少便利,不用操心工作,不用擔心生活,還有大把時間觥籌交錯、宴飲作樂,留下了不少詩文佳作。長詩《琵琶行》,就是寫於此時。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
  • 白居易為什麼能寫出《琵琶行》
    其中《琵琶行》就是一首典型的情感豐富的美學詩篇,一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珍品,展現了「情至極處盡化聲,無聲卻能勝有聲」的微妙境界。《琵琶行》的「序」,交代了白居易左遷司馬於江西九江,遇到了京城琵琶高手流落民間的故事。它不僅交待了詩人的概況,還介紹了女演奏家的藝術經歷。
  • 博物館邂逅琵琶之美|紫林坊藝術館公益琵琶行系列活動
    煙雨清麗,琵琶禪雅,紫林坊藝術館內雨聲和琵琶聲和鳴著,清幽和靜,古澹閒逸。在這裡,我們迎來了2018年的公益琵琶行系列活動,一場與琵琶之美的完美邂逅。貳「素手撥弦」晨露初幹,曉風拂面,10餘位琵琶學員在館內進行了演奏錄製,素手撥弦,輕攏慢捻,嘈嘈切切,竹木扶蘇,清風入弦,絕去炎囂,虛徐其韻,所出皆至音,所得皆真趣。截一段時光的韻律,點染生命中的斑斕。
  • 這首詩帶火了江西的好幾座的城市,千古絕唱《琵琶行》
    那麼《琵琶行》的文化真義到底為何呢?首先,看看白居易為何寫作此詩?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 你賦予「知音」新的內涵——重讀白居易的《琵琶行》
    學生時代,曾多次讀過你的《琵琶行》。開始,僅僅記住了在古老的潯陽江邊,你為了送一位和自己同樣落魄的朋友偶然邂逅了一段精湛的琵琶表演。後來再讀,我明白了不管是在琵琶女精湛的音樂表演中還是在你精湛的音樂描寫當中,都跳動著一顆渴望施展才華,不甘淪落又不得不淪落的心靈…..我為之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並認為真正讀懂了你。做了老師,又一次不止一遍的讀你,才明白以前的認識僅停留在膚淺的表層。其實,在古老的潯陽江邊,你邂逅的何止一段精湛的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