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隨風飄搖的「琵琶女」

2020-12-12 生活甜tian圈

文/唐三

白居易的一生,究竟是什麼樣的,我不是上帝,沒有辦法以他的視角,看完一個人的一生,唯一的可以了解他的途徑,只有他留下的一首首的詩以及一篇篇關於他一生的文章。我不止一次希望可以穿越到那個年代,成為他的朋友,與他同行,認真看看他精彩也坎坷的一生。

白居易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內容是這樣的:「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朝著名詩人。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主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而他的一生也是對他這一主張做了最好的詮釋。一生寫詩多達2800首詩,其中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在他這麼多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琵琶行》,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嘆的是琵琶女,何嘗不是在嘆自己。

憶往昔

白居易出生於官宦家庭,祖父白鍠後在河南鞏縣當縣令,父親白季庚先為宋州司戶參軍後因功勳升任徐州別駕,即使童年經歷祖父、祖母過世的家庭變故,後又經國家戰亂,但與那個年代的很多人相比,他都是幸運的,可以在突遭家庭變故及動亂之後,依舊可以絲竹相伴、書香環繞。雖說不能是萬千寵愛於一身吧,但平安順遂卻是炙手可得。

在看琵琶女,兩位名師指導,十幾歲便已經憑藉著嫻熟的技藝成為教坊首席琵琶演奏家、真正的當紅一姐,時代雖在變化,但古代人追星同現代相比,有過之而不及。上完妝如出水芙蓉、傾國傾城,一曲奏罷,觀眾皆服,五陵的少男才俊豪擲千金、金銀玉器、釵環珠寶,數不勝數,華衣美服沾溼不足惜,好一個春風得意,意氣風發。

看今朝

看看今朝白居易被貶江西九江,心情抑鬱久病臥床,被貶之地即使在物資豐富、繁華,但因貶謫的心境不佳,也會增加幾分落寞之氣吧。秋風蕭瑟,枯葉飄零,終日無絲竹相伴。對於君子而言,沒有絲竹的日子應該是很寂寞、苦悶的吧。而這時,朋友卻要出發遠行,送其離開後,此處便會更孤寂了。心中苦悶,唯有以酒來慰藉。流水潺潺,窸窸窣窣,遠處傳來的不是歡笑聲,卻是悽涼的猿鳴和杜鵑啼血之聲,讓這原本原本就落寞的夜更加落寞。而此刻的白居易,內心一定是苦悶、悲傷的吧。

而琵琶女,經歷安史之亂,幼弟從軍,阿姨病死,失去了可以依靠的一切。時光不待人,青春老去,新的樂坊新人不斷出現,即使曾經追逐自己的五陵少年也已離開,色衰愛弛,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生活如浮萍的她,需要有枝可依,嫁作商人婦。奈何,商人奔忙,不能時刻與家人守在一起,琵琶女因此只能留在空船,獨自守著自己的家。此刻的她,是有枝可依,但她的心卻依舊在飄零。

無論是白居易還是琵琶女,在哪個時代,他們都是奔赴命運的普通人,但同樣他們也是不普通的,在燦爛的年華中,他們曾經肆意揮灑過無盡的青春,這便是最好的生命。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就是另一個白居易,他們同樣有自由的靈魂,有傲人的技藝,但卻無奈苦於現實,苦於生活。

很想為這個故事,做一個結局,結局中商人回歸,白居易與朋友絲竹長樂。

相關焦點

  • 《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共同的命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值得同情嗎?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代表作,寫自己秋夜送別友人時,偶遇琵琶女,由其所彈之曲和其身世聯想到自身境遇,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懷,表達了對琵琶女的極大同情,以及對自己遭貶的傷懷,讓人讀之唏噓不已。白居易聽的是別人的故事,流的卻是自己的眼淚。
  • 白居易的「琵琶行」,咋讀起來感覺琵琶女三觀有問題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一曲彈畢,琵琶女說起了自己的往事。從琵琶女的自我介紹中看出琵琶女出身並不高貴,自幼學得一手好琴藝。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不簡單,她的德行配得上這篇千古絕唱
    如何把無形的音樂用文字寫出來,我們普通人大概只會用「美妙」等形容詞來形容,但白居易用的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形象生動至此,詩魔的筆力非浪得虛名。論深刻的哲理,此文率先提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友情觀。一位落魄文人,一個琵琶女,在這個秋天,這個江邊,沒有身份的差異,只有心心相惜。
  •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後來怎樣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向來膾炙人口,成為唐詩中的名篇。而其中的琵琶女也因此成名,其命運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那麼,後來這個琵琶女怎樣了?有沒有因為《琵琶行》的流行而改變自己的不幸處境?琵琶女對於這個問題,古人也非常關切。
  • 琵琶女
    琵琶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雖名稱不同,實則大同小異,常統稱「歌行」。是一種具有鋪敘記事性質的歌辭。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 白居易《琵琶行》,為何「江州司馬青衫溼」?這兩個字才是關鍵詞
    《琵琶行》創作於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江州司馬的任上。元和年間,陪太子讀書(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越職上疏言事,觸怒了統治者與權貴,被貶往江州任司馬。「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因直言敢諫而被貶的白居易表面平靜,實則心底苦悶異常。宦途潦倒,被貶江州的白居易沿途寫下了無數詩作,雖然都是滿腹悲憤,滿目憂傷,但直至《琵琶行》其感情方得到宣洩,作品一瀉千裡,酣暢淋漓之極。
  • 隨風飄搖卻有方向,蒲公英的花語、傳說及寓意
    若他們想她,就可以看到它們隨風飄揚在他們身邊。說完,就化作無數白色花朵飄揚在空中。丈夫一一照做。他作戰數萬裡,每次都會拿出那花,使它們在各地飄揚。後來漫山遍野,隨處都可見這種美麗而又自強的花了。對了,小夥子姓蒲。這就是蒲公英的愛情傳說。
  • 李白、白居易靠《將進酒》、《琵琶行》名揚千古,竟只是療傷方式
    雖然戰亂不斷,但白居易一心求取功名的心思不斷,24歲就進士及第走上仕途,得到皇上的賞識。白居易一心想通過自己的才華為朝廷做事,寫下了一些反應社會事實的詩歌,可是這些詩歌皇上並不喜歡,白居易還當面指出了皇帝的過錯,這讓皇帝非常的不悅,也漸漸失去了對他的賞識。白居易一生在多地任官,包括杭州,至今杭州還有一個白堤,很多人認為那是白居易建的。
  • 白居易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首詩,秋天感懷之作,《琵琶行》聞著垂淚
    琵琶女02婉轉曲折的小小說。這首樂府詩寫於作者被貶江州的第二年秋天,當時楓葉和蘆花隨風搖曳,已有些許深秋刺骨的寒意。作者去到江邊去送好友,偶遇長安歌女,那錚錚鏘鏘的京都流行聲韻勾人心魄,令作者回想起了在京都長安的舊事,於是他們在船上偶遇長談。
  • 閒讀《琵琶行》:為什麼會覺得琵琶女一點都不悽慘?
    我不知道琵琶女的「悽慘」,是怎樣造成的先入為主。如果跳出詩歌,用普通的標準來衡量的話,琵琶女的確沒有什麼悽慘的。琵琶女本來是京中名妓——除了一句「妝成每被秋娘妒」之外,作品並沒有太多地描寫琵琶女的美貌,反而是對她的技術進行了正面側面、濃墨重彩的描寫。那麼,琵琶女並不是「以色事人」的代表,而是用藝術與客人交流的典範。大唐真是個文採風流的時代啊。經歷了多年的繁華之後,琵琶女年老色衰,於是嫁給富商為婦。
  • 龍門東山琵琶峰,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墓園
    在位於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東山琵琶峰上,有著一座白園,吸引很多遊客觀光遊覽,能夠這麼的吸引人,是因為這裡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陽18年,喜酒善詩,在龍門修香山寺,開八節灘,對龍門山水十分眷戀死後遵囑葬於此。也就是現在的白園。
  • 為什麼偏偏是白居易寫出《琵琶行》
    白居易是與李白、杜甫並稱的唐朝三大著名詩人,文學才能無需多言。白居易寫的《琵琶行》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被譽為古代文學史上三大摹寫音樂的佳作。清人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摹寫聲音之至文。
  • 根據歷史背景,解說白居易名作《琵琶行》
    一日晚間,白居易送朋友離開江州,到了江邊,下了馬,上了船,正在飲酒敘談送別,忽聞江上傳來一陣琵琶聲,頗為動聽,頓時,白居易忘了回去,朋友也忘了出發,他們以為是一般的歌女,一時興起,便把船划過去,靠近琵琶聲響那條船,詢問是誰彈得如此一手好琵琶,並且,添酒回燈重開宴,那彈琵琶者,千呼萬喚始出來,原來是一位半老徐娘。
  • 白居易《琵琶行》: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這種畫面裡出現的琵琶女,劇情肯定不關風月、無關豔遇。那白居易為何會移船相邀、置酒相待?詩中有交代:一是「舉酒欲飲無管弦」,沒有歌舞助興,宴飲便沒有靈魂。二是「主人忘歸客不發」,天籟之音讓聞者欲罷不能。但藏在小序裡的一句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 蘇軾遇到琵琶女,被美人深深吸引,寫下一首詞打動無數人
    比如說;李白,白居易等他們創作了大量的思婦,閨怨詩詞,雖然其中不少是拿一些相似的女子來比喻自己得不到皇帝的認可,但還是代表了他們的審美!作為了一個男人中的佼佼者,欣賞女人,對這些女人寫出一些詩詞,抒發一下自己的心境,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蘇軾初入青樓,也不是沒有的事情!
  • 白居易是現實主義詩人,為何會寫出《憶江南》純寫景的詩句?
    白居易是一個現實主義題材的詩人,往往會借一些歷史故事和人物,展現當今社會的風貌,亦或者諷刺當朝的一些令人不爽的現象,但是他從杭州離職後,給寫下了《憶江南》這樣純寫景和讚美的詩句,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幾篇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如今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民群眾廣泛傳頌,贊口不絕。
  • 韓城故事Ancient Stories:白居易
    白居易故居在韓城中唐大詩人白居易,祖居太原,他的先祖白建,有功於北齊,賜田韓城,子孫隨封地來韓,居家於韓城西南香山腳下的「白田屯」(事載《韓城縣誌》)。此村至今猶存,族人稱家譜載先祖白居易生於「白田屯」,幼年隨父遷居下吉(今陝西渭南市),晚年官場失意,返回韓城故居,崇奉佛教,修香山寺以供隱居。1984年在韓城金盆村發現古墓葬一處,內有「墓志銘」,敘其死者乃白居易的晚輩白敬宗。足以證明韓城為白居易的祖居無疑。(墓志銘石碑現存韓城市博物館)。
  • 白居易為什麼能寫出《琵琶行》
    《琵琶行》的「序」,交代了白居易左遷司馬於江西九江,遇到了京城琵琶高手流落民間的故事。它不僅交待了詩人的概況,還介紹了女演奏家的藝術經歷。相同的經歷使兩位「高人」得到了深層次的情感認同,於是詩人為冤情所激而借琵琶之聲將心底情緒釋放出來,成為千古「絕唱」。
  • 潯陽江頭,詩人與琵琶女的一個偶遇,留下了千古絕唱
    白居易的《琵琶行》,我滾瓜爛熟。「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江州司馬青衫溼」的白樂天,這一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苦命人,因一夜相逢,譜寫下了中國音樂史上的著名篇章。這幾天,白樂天的心裡,頗不寧靜。忽聞水上琵琶聲。奇蹟出現了。這琵琶聲,猶如晴空裡傳來的仙樂,讓人耳朵頓時通亮,也深深擊中了詩人枯乾的心靈。白樂天握著朋友的手,忘記了放開,嘴裡連聲喊著:這是哪裡來的仙樂啊,哪裡來的仙樂!許是喊聲驚動了彈奏者,琵琶聲停了下來。這一晚,潯陽江邊,也沒幾條船。尋聲暗問,一下子就找了演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