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投:派系政黨勢力交錯 外爭內鬥持續不斷

2020-12-13 搜狐網

  南投縣位於臺灣島中部,是本省唯一不靠海岸的山區縣。全縣面積為4106平方公裡,人口54.2萬人(2001年底)。在人口結構上,外省人較少,以閩南人為主,高山族人口較為集中。高山族主要有布農族、泰雅族、曹族與邵族。下轄1市4鎮(南投市及埔裡、草屯、竹山、集集4鎮)8個鄉(仁愛鄉、信義鄉、鹿谷鄉、水裡鄉、魚池鄉、名間鄉、中寮鄉、國姓鄉)。縣治設在南投市。

  南投縣在地理上分為平地與山地兩部分。平地以南投市為中心,包括草屯、竹山與集集3鎮與名間鄉。臺灣省政府機構設在中興新村,是南投縣的行政與商業中心。其餘鄉鎮為山區。人口集中的草屯鎮(人口近10萬人,居全縣第二位)與臺中都會區只有一橋之隔,受臺中市影響較大。

  交通不便,遠離港口,經濟不夠發達,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人口目前仍佔近40%。工業以加工工業為主,有南崗工業區、南崗擴大工業區與竹山工業區等三個工業區。到90年代末,南投園區工業家數為1.2萬家。教育較為落後,1995年在埔裡設立「暨南大學」,另有南開工專設在草屯。高中與高職學校10所,初級中學31所,小學149所。

  一、地方派系與地方勢力概況

  早期南投縣地方派系不甚明顯,後來因地方利益分配與各種選舉仍形成不同的派系力量,但發展有限,力量不大。據陳明通的研究報告,南投縣先後有李派(李國楨)、洪派(洪樵榕、簡清章)、陳派(陳萬、林益川)及黨外與民進黨勢力(陳啟吉、林宗男)等。

  李派的最初領導人為李國楨,曾任第一、二屆縣長,奠定李派的政治勢力,後來逐漸衰落。其主要勢力在南投縣竹山鎮農會與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同時參與投資臺灣鳳梨公司等。李國楨在縣長任內,認為南投縣資源貧乏,工商業發展緩慢,倡導「以和建縣」,形成地方政壇上較為和諧的傳統,縣長多在卸任後退出政壇,地方派系發展受到限制。

  洪派,也稱舊派,開創者為洪樵榕與簡清章。洪樵榕曾任第三、四屆縣長,簡清章是地方實力派人物。該派的興起與地方資源豐富的縣內唯一的南投信用合作社有關。該社成立於1957年,首任理事主席為簡清章,並連任八屆理事會主席,同時還曾先後任縣議會副議長(第四、五屆)與議長(第六、七屆)、縣農會理事長、省議員,後來任省農會理事長,是國民黨在南投縣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各種重大選舉中,國民黨都依靠他輔選。目前洪派領袖為縣副議長簡金卿。

  洪派的區域性聯合獨佔經濟或主要勢力集中在南投縣農會、南投市信用合作社、南投縣草屯農田水利會、臺灣省合作社聯合社、合作金庫與土地銀行等,同時參與投資地方企業,並以建築業為主。

  新派,即早期的黨外勢力,部分成員後來加入民進黨,成為民進黨的重要地方派系力量。早期新派領導人是陳啟吉與林宗男。該派的出現也與南投縣信用合作社有關。1980年,無黨籍的陳啟吉結合地方少壯派人士向現任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簡清章發起挑戰,並拿下過半的理事席位,簡清章逼迫退位。三年後的選舉,陳啟吉一派再次大勝。陳啟吉也因此當上縣議員,後又連任兩屆省議員,成為新派的領袖(有人稱其為新派,有人稱其為黨外,而將簡清章稱為舊派或洪派)。新派在南投市的勢力擴張迅速,在各種地方選舉中取得進展,先後拿下市公所、市農會等重要陣地與資源。曾任南投市長的賴深淵是新派大將,也曾是國民黨南投市黨部重要幹部。其勢力集中在南投市信用合作社與相關投資企業。

  新派在地方有較大實力。現派系負責人陳啟吉在第十一、十二屆縣長選舉中雖敗給國民黨的林源朗,但仍獲得相當高的得票率,得票數超過民進黨。陳啟吉的妻子鄧永禧曾以高票當選1994年的縣議員。陳啟吉後加入臺聯黨,但在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中落選。林宗男後加入民進黨,成為民進黨在南投縣的重要地方力量。

  陳派最初領導人主要是陳萬與林益川,力量較小,主要勢力集中在南投縣鹿谷鄉農會、竹山鎮頂林林業生產合作社與縣議會。

  在上述地方派系之外,林洋港家族是南投縣一大政治勢力,可稱為林派。林洋港於1967年縣長補選中當選縣長,隨後繼任第六屆縣長,奠定林氏家族的勢力。林洋港後來成為國民黨的要員,他先後擔任過「省建設廳廳長」、「臺北市長」、「省政府主席」、「政務委員」、「內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司法院院長」與國民黨中央副主席等。其弟林源朗曾任國民黨嘉義市黨部主任委員、臺灣省黨部總幹事,後當選「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並連任兩屆縣長。在1996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林洋港雖只獲得160萬張選票,但在南投縣得票最多,超過李登輝,再次證明林家在南投縣有較強的勢力。

  舊派與新派即國民黨與無黨籍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在1995年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黨吸收新派的「立法委員」賴英芳恢復國民黨黨籍,卻不料落選,同時希望以不分區「立法委員」爭取舊派的簡金卿,不過在保障名額之外,因而未能出線,國民黨整合地方派系失敗。在南投市,舊派仍支持國民黨提名的草屯鎮籍的陳志彬競選「立法委員」,舊派老大簡金卿任陳志彬的競選總部總幹事。在各種重大選舉中,國民黨依然依靠地方派系的支持。在1996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李登輝競選總部主任委員為前縣長劉裕猷,競選總幹事為鄭文銅,後援會會長為陳啟吉,顧問團團長為簡金卿。

  二、地方政治權力的爭奪

  南投縣地方政治權力早期主要為國民黨控制,權力之爭主要表現為國民黨內部的地方派系之爭,後來形勢更為複雜,既有派系之爭,也有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爭,更有無黨籍的第三勢力與派系、政黨相互競爭與制衡。

  在前十二屆縣長權力競爭中,國民黨一直掌權。在1997年第十三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首次失去南投縣執政權,民進黨拿下了「省政府」所在縣政府的執政權,標誌著南投縣地方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

  在第一、二屆縣長選舉中,均由李派的李國楨當選縣長,以後李逐漸淡出政壇。在第三、四屆縣長選舉中,均由洪派的洪樵榕當選。在第五屆縣長選舉中,縣議會議長楊昭壁當選縣長,但在任期內去世。在補選中,地方勢力林氏家族的林洋港當選,並連任第六屆縣長。在第七、八屆縣長選舉中,均由劉裕猷當選。

  在第九、十屆縣長選舉中,均由地方實力派的吳氏家族的吳敦義當選。吳敦義出身南投縣,其父曾任第一屆縣議員。吳敦義在事業有成後獲國民黨提名回鄉參選縣長,並當選,逐漸成為國民黨領導層的重要人物,後接任高雄市長,並當選第一屆民選市長。在1998年高雄市長選舉中,吳敦義意外落選,重回南投縣發展,於2001年當選第五屆「立法委員」。

  在第十一、十二屆縣長選舉中,林氏家族的林源朗連任兩屆縣長,使得林家先後有三屆多的縣長任期。其中在第十一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曾任「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的林源朗參選。民進黨縣黨部成立不久,未推出候選人,支持無黨籍的新派領袖陳啟吉。最後,林源朗以4千多票險勝。在第十二屆縣長選舉中,民進黨提名「南投縣媳婦」許榮淑參選,新派的陳啟吉也捲土重來,兩人分別獲得21%與28%的選票,因票源被分散,讓國民黨的林源郎從中獲利,以49.5%的較高得票率取勝。

  在1997年第十三屆縣長選舉中,不再是國民黨內派系與政治力量的較量,而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第三勢力的較量,選舉競選十分激烈,共有5人參選,分別是民進黨籍的林宗男、國民黨籍的許惠佑、新黨的陳振江、退出民進黨的彭百顯與無黨籍的吳清江。其中,出身南投縣望族的彭百顯,聲望佳,曾連任三屆「立法委員」,因未獲民進黨的提名而退黨參選。結果,無黨籍的彭百顯以7.9萬張選票當選,民進黨的林宗男以7.7萬張選票的高票落選,國民黨籍的許惠佑也以7.5萬的高票落選。許惠佑雖為南投市人,但長期在「立法院」發展,沒有地方基礎與地方派系關係,基層實力不足,在13上個鄉鎮投票中只在4個鄉鎮取得多數優勢,其中埔裡與竹山兩大票倉均告輸。國民黨的失敗還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原因。一是在1996年臺灣領導人選舉後,林洋港與李登輝成為政壇冤家,林氏家族勢力不支持國民黨,國民黨候選人從而失去了一支政治力量。二是「凍省」後,南投縣所在的省政府官員對國民黨上層不滿,不支持國民黨「中央」的提名人選。因此,儘管許惠佑得到地方大多數鄉鎮市長、農會系統、地方派系甚至無黨籍的陳啟吉支持,但還是失敗了。在2001年縣長選舉中,無黨籍的彭百顯因「9.21震災」效果不彰與涉嫌貪汙官司而連任失敗,泛藍軍的國民黨候選人林明溱與親民黨候選人陳振勝整合失敗及相互攻擊,雙雙敗北;民進黨籍的候選人林宗男當選,進一步鞏固了民進黨在南投縣的勢力。

  三、各種政治勢力力量的消長

  目前南投縣政壇,可以說有三大勢力,即國民黨的舊派力量,以簡金卿為代表;無黨籍的新派力量,以陳啟吉為代表;民進黨的力量,以林宗男與在1997年縣長選舉中退出民進黨的彭百顯為代表。

  民進黨在南投縣勢力發展迅速。1989年以來的五次「立法委員」選舉顯示,民進黨的勢力迅速發展。在1989年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的彭百顯以高票當選,民進黨勢力崛起。在1992年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彭百顯以歷史上最高的9萬多張選票再次當選,加上民進黨王聰松的選舉票數,民進黨得票率直逼國民黨。在1995年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拿下南投縣三個「立法委員」名額中的兩個,當選席次首次超過國民黨,得票率也突破50%的大關,其政治勢力已超越國民黨。在2001年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取得4席中的2席,取得近9萬張選票,得票率達36.37%。在1997年的縣長選舉中,退出民進黨的彭百顯與民進黨的林宗男展開競爭。這次縣長選舉,民進黨的得票率再次超過國民黨。儘管縣長為無黨籍的彭百顯,但實際上彭百顯原是民進黨的重要幹部,也應屬民進黨的政治勢力。民進黨的林宗男擔任省議員12年,在基層建立了相當基礎,在這次縣長選舉中的5個鄉鎮取得多數,彭百顯僅在4個鄉佔居優勢(埔裡、國姓、名間與鹿谷),兩者合計達9個鄉,超過國民黨的4個鄉。在2001年縣長選舉中,民進黨的林宗男當選。

  儘管民進黨在省級以上民意代表選舉中逐漸獲得優勢,但在縣議會以及鄉鎮市長、村裡長選舉中卻不斷受挫,基層仍是國民黨的勢力天下。在1994年第十三屆縣議員選舉中,民進黨提名12人,只當選4人。在1998年第十四屆縣議員選舉中,民進黨仍保持4席,沒有增加;得票率下降,從17.3%降為10.7%;在2002年縣議員選舉中僅增加2席,總計只有6席。在1998年鄉鎮市長選舉中,民進黨只提名2人參選,1人當選;2002年仍只有1人當選。

  泛藍陣營與泛綠陣營相較,在南投縣重要選舉中各有優勢。在2000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泛國民黨勢力(宋楚瑜與張昭雄、連戰與蕭萬長、李敖與馮戶祥三組候選人)得票率達65.2%,泛綠陣營取得34.8%。在2001年「立法委員」中,國民黨與親民黨各取得1席,與民進黨平分秋色,若將新黨計算在內,泛藍陣營得票數為12.5萬人,得票率達50.7%;但在縣長選舉中,泛藍陣營因整合失敗,未能取得執政權,得票率合計為46.2%。

  國民黨在縣議會與基層選舉中則佔有較大優勢。在1998年縣議會選舉中,在應選37名議員中,國民黨取得20席,與上屆持平;得票率從49.4%降為45.7%;在2002年縣議會選舉中,國民黨當選的縣議員由20席降為12席,但其他政黨也沒有明顯增加,親民黨第一次參選取得3席,泛藍陣營合計為15席,而無黨籍從13席增為16席。歷屆縣議會議長基本上為國民黨當選,儘管2002年的議長選舉中,由退出國民黨的無黨籍鄭文桐當選,但仍為國民黨的「黨友」。在1998年鄉鎮市長選舉中,在13個席位中,國民黨取得11席,較上也增加2席,得票率從38.8%上升為50.5%;在2002年鄉鎮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由11席減為5席,無黨籍則從1席增為7席。國民黨失去政權後的縣議會與基層選舉中,國民黨在政黨中仍佔居較大優勢,但無黨籍力量上升,顯示在地方政治結構中政黨影響力有所下降。

  中國網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臺中市:三大派系四種勢力,三大政黨勢均力敵
    (四)黨外及民進黨的地方派系   目前臺中市張、賴、廖三大地方派系,均由國民黨黨籍的政黨人物為主導。但在三大派系之外,也長期存在一種黨外勢力,代表人物是何春木,也可稱為何派。何春木在光復初期就進入市議會,揭開了他從政的生涯,先後任第六、八、九屆省議員,現仍任臺中市合作社聯合會理事主席,是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
  • 臺灣屏東縣:派系黑道盛行 政黨結構偏綠
    地方社會關係複雜,地方派系力量較大。隨著政治民主化的發展,政黨成為權力爭奪的中心,地方派系力量在弱化,但在基層仍具相當影響力。  一、地方派系與社會政治勢力  屏東縣社會結構具有顯著的特點,國黨內的地方派系力量、黨外及民進黨內的不同勢力與黑社會勢力構成屏東縣的地方權力分配特徵。
  • 臺灣新竹:宗親派繫結盟 政黨競爭成型
    然而,在政黨政治形成後,各種政治人物都在爭取本宗親勢力的支持,宗親勢力開始分化,同一宗親會支持不同黨派的候選人,宗親力量的影響力相對減弱。一般來說,宗親勢力在小區域選舉如鄉鎮市長、村裡長、鄉鎮市民代表等選舉中仍舉足輕重,則以宗親、派系力量為主,政黨影響力有限。但在各種重大選舉中,政黨則發揮著相當影響力,掌握著候選人提名與選舉布局,派系與宗親作用相對較小。
  • 臺灣臺東縣:四大族群共存 派系政黨爭雄
    一、地方派系與地方勢力概況  臺東縣是一個移民縣,形成不同的外地勢力派系,如臺中派、雲林派與臺南派等。就派系發展來說,興衰變化無常,早期以吳派與黃派最具影響。臺灣學者陳明通在其《派系政治與臺灣的政治變遷》一書中認為,臺東縣的派系有吳派(吳金玉)、黃派(黃拓榮)、臺中派(洪掛)、雲林派(許添枝)、臺南派(王錫五)、少壯派(鄭烈)等。
  • 宜蘭縣:地域派系爭權 綠營勢力強大
    而國民黨在派系與內鬥下,敗給陳定南,國民黨從此失去了宜蘭縣的執政權。陳定南接著連任第十屆縣長成功。在1989年第十一屆與1993年第十二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又連續敗給民進黨的遊錫堃。遊錫堃與陳定南在縣長任內,大力發展環保、觀光旅遊事業,為政清廉,創造了所謂的「宜蘭經驗」,使得民進黨在宜蘭縣得以不斷發展壯大。
  • 民進黨派系亂鬥「寫真」:蔡英文要被陳菊架空?
    「新系」之外就是民進黨內「四大天王」遊錫堃、謝長廷、蘇貞昌,呂秀蓮的勢力,其中呂秀蓮沒有形成自己的派系。蘇貞昌在任民進黨主席期間發展起自身勢力,但隨著「太陽花運動」的出現,在島內加速衰落,目前與「新系」呈現出合流的景象。去年,「蘇系」在民進黨改組中最終獲得1席「中常委」和2席「中執委」。
  • 臺灣花蓮縣:閩客權力分配 政黨界線分明
    一、閩客權力分配與地方權力之爭  花蓮縣地方派系比較特殊,主要由客家派與閩南派兩大族群勢力構成。客家派最初領導者為林茂盛與黃金鳳,主要勢力在縣農會、鳳榮區農會等,參與投資國泰化工、中華紙漿、臺灣農林等企業;閩南派最初領導者為楊仲鯨與黃福壽,主要勢力在縣農會、花蓮汽車客運公司、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及參與花蓮貨運、豐濱遊覽汽車等企業投資。
  • 彰化縣:紅白兩大派系角力,藍綠政治陣營爭鬥
    彰化縣是黨外勢力長期存在與發展的一個地方,如今政黨政治已經形成,政爭十爭激烈。  一、地方派系的演變  彰化縣地方派系與地緣政治關係密切。彰化縣歷史上曾被分為三個區,即彰化區,包括彰化市、鹿港、和美、線西等9個鄉鎮市;員林區,包括員林、溪湖、埔鹽、二水、社頭等9個鄉鎮;北鬥區,包括北鬥、二林、田尾、芳苑等8個鄉鎮市。
  • 臺灣臺中:黑紅兩派長期爭鬥 第三勢力趁趨崛起
    臺中縣是臺灣政治中心之一,臺灣原省議會所在地就在本縣霧峰鄉。臺中縣政治權力的建構與地方派繫結合在一起。黑派與紅派兩大地方派系長期主控地方政壇,後來第三勢力楊派興起,逐漸發展為紅、黑、楊三大地方勢力主控地方政治的格局。同時,政黨政治的發展,逐漸打破地方派系壟斷地方權力結構,出現地方派系與政黨縱橫交錯的權力結構。
  • 2020臺灣「大選」 第三勢力勝選渺茫
    這些搭檔看似聲勢不弱,其實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第三勢力勝出的機率微乎其微;就算在「立委」選舉有一定空間,也不可能變成第一大黨。      民進黨與國民黨相繼確定提名人選後,柯文哲會不會參選2020?一直是熱門話題。日前他已決定成立臺灣民眾黨,推出十人參選「立委」,但對是否參選2020,還是沒有明確表態,只釋出可能跟郭臺銘合作的訊息。
  • 臺北市:社會結構多元化,政黨競爭尤激烈
    雲林縣同鄉會勢力也較大,估計有10萬人的選票,也是2002年民進黨臺北市候選人李應元的一個主要依靠力量。   臺北市也有許多外省籍的同鄉會,如湖南同鄉會、浙江同鄉會與江蘇同鄉會等,在選舉中多有特定的支持對象,如江蘇同鄉會長期支持前「立法委員」潘維剛與市議員蔣乃辛,湖北同鄉會支持李慶華。   在地域分布上,不同族群居住相對集中,各主要政黨在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支持勢力與群眾。
  • 臺灣主要政黨簡介:泛綠陣營
    Party),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1986年解除戒嚴與黨禁前整合而成,乃臺當局「行憲」後第一個具真正意義的體制內反對黨,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後第二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政黨,同時是臺灣目前最大的本土政黨;於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至2008年間成為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8年「大選」下野後至今仍為最大在野黨。
  • 朝廷流亡到鴨綠江邊也要黨爭:朝鮮為何偏愛內鬥?
    在他們看來,韓國人時間長了總是要內鬥的,「朝鮮人的血液裡混合著深藍色的血液」。縱觀韓國政黨政治的歷史,每當重要選舉前後,都會有一些舊政黨消失,一些新政黨出現,政黨聚散離合極端頻繁,凝聚力奇缺。據統計,自1945年光復以來,韓國先後出現過500多個政黨,政黨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年左右,甚至不足一年。如果一個政黨能存續十年就被稱為「長壽政黨」。而韓國歷屆總統不得善終的慣例,某種程度上似也說明了內鬥的烈度。
  • 高雄市:派系興衰無常,政治版圖重劃
    高雄市政治版圖進入以政黨主導競爭的新時期。 一、地方派系與地方政治勢力概況   高雄市地方派可分為地域性地方派系與家族式地方派系。 (一)地域性地方派系   典型的移民社會特徵,造成高雄市以移民原鄉為主體的地域性同鄉勢力派系。這些同鄉地方派系主要有臺南派、澎湖派、嘉義派、屏東派等。
  • 臺灣高雄縣:泛藍紅白兩派 不敵泛綠黑派
    高雄縣是南部主要工業區,與高雄市同為臺灣煉製、石化工業中心,其他主要工業有酸鹼、電子電器、機械製造、造紙、橡膠、製糖等,也是臺灣捕漁量最高的縣份之一,漁民約有6萬人。  高雄縣地方派系勢力龐大,同時也是民進黨的大本營之一。  一、地方派系概況  高雄縣派系勢力強大,紅、白、黑三大派系主導了政治經濟資源。
  • 2018年臺灣政局觀察
    ,兩岸僵持對抗加劇,島內民怨不斷升高,匯聚成渴求改變的民意洪流,並在年底「九合一」選舉中噴湧而出,翻轉臺灣縣市執政版圖,動搖民進黨執政根基。民進黨慘敗後,黨內派系內鬥加劇。蔡英文辭去黨主席,2020年選舉由誰代表民進黨參選出現懸念,民進黨維繫政權面臨艱巨挑戰。蔡英文仍試圖操控民進黨,以更加鮮明的「臺獨」立場鞏固綠營基本盤的支持,以期能夠再次獲得代表民進黨參選的機會。「獨派」則公開「反蔡」態度,明確要求蔡不要爭取連任,支持賴清德參加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 雲林張派人內鬥 張榮味「內傷」超乎想像?
    張榮味入主雲林縣政府後,張派已成為縣內最大派系,甚至於張榮味在2004年因為林內焚化廠弊案入獄,其在政壇的影響力仍根深柢固。兩年前「立委」選舉,張派推出張榮味女兒張嘉郡、水利會系統張碩文兩人,打敗民進黨提名的陳憲中與劉建國,成功奪下縣內兩席「立委」席次。
  • 臺灣南投地震造成鬥六大樓瓷磚脫落 暫無危險
    人民網6月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南投地震造成雲林鬥六3棟大樓外牆磁磚剝落等損壞,雲林縣政府今天初估無立即危險。 報導稱,南投昨天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各地最大震度雲林草嶺6級,鬥六、鬥南、虎尾等地區震感強烈,當地民眾跑到街上避難。
  • 臺北農產公司人事角力戰 意外掀起民進黨派系內鬥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華夏經緯網11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將於30日推舉新任董事長。而林與洪的關係,讓這場人事案意外扯出民進黨派系鬥爭,連柯文哲都私下跟友人透露,這根本是「日俄戰爭在中國」。
  • 深度長文:臺灣政治生態及其走向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林勁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8月號發表專文《現階段臺灣政治生態及其走向初析》,作者認為:「考察現階段臺灣政治生態及其走向,似乎應該著重從兩個方面加以考察而進行分析:一是當前臺灣第三勢力的發展動向;二是未來臺灣政黨的基本格局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