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青山多嫵媚,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2021-02-19 中華古詩詞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宋•辛棄疾】

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
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釋:

邑:指鉛山縣。辛棄疾在江西鉛山期思渡建有別墅,帶湖居所失火後舉家遷之。

僕:自稱。停云:停雲堂,在瓢泉別墅。

甚矣吾衰矣:源於《論語·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是孔丘慨嘆自己「道不行」的話(夢見周公,欲行其道)。作者藉此感嘆自己的壯志難酬。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這兩句出典於李白的《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問何物、能令公喜:源於《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還有什麼東西能讓我感到快樂。

嫵媚:瀟灑多姿。搔首東窗:借指陶潛《停雲》詩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蘇南部一帶,此指南朝之東晉。

濁醪(láo):濁酒。

譯文:

我已經很衰老了。平生曾經一同出遊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還剩下多少?

真令人惆悵。這麼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對世間萬事也慢慢淡泊了。

還有什麼能真正讓我感到快樂?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

不論情懷還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詩,怡然自得。

想來當年陶淵明寫成《停雲》之時也是這樣的感覺吧。

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體會到飲酒的真諦?

在酒酣之際,回頭朗吟長嘯,雲氣會翻飛,狂風會驟起。

不恨我不能見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見到我的疏狂而已。

了解我的,還是那幾個朋友。

賞析:

正如此詞自注所述,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雲》「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閒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

詞的上片敘述詞人面對青山產生的種種思緒,感慨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落寞之情展露無遺。

上片一開頭以「思親友」起意,在年近六十,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的情況下,嘆「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此處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英雄遲暮的無奈,又凸顯他可以飲酒避害,與陶潛神交的快意。

「悵」字寫出了詞人難覓知音的孤獨與迷惘,充分體現了詞作沉鬱的意境。

與此對應,「只今餘幾」與結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用以強調「零落」二字,同樣表現了詞人知交漸少的境遇和落落無為的半生坎坷。

第三、四句連用典故,豪情在憂憤中顯現。無可奈何任白髮空垂,詞人的悲憤理所當然,可他仍能將「人間萬事」付之於「一笑」,這份豪情卻是無人能及!

第四句詞人以設問開頭,又與典故中喜權欲的桓溫相比,引出詞人寄情山水的情志。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兩句,是全篇警策。

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可喜,只好將深情傾注於自然,人與青山互觀互賞,互猜互解。

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

詞人藉此告誡自已要像青山那樣忘乎情感,才會跟青山一樣寧靜祥和、嫵媚動人、超然灑脫、充滿青春的活力。

以下「情與貌,略相似。」兩句,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

作者在這裡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願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汙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借飲酒抒懷,抒發清心淡泊的高尚節操和超凡脫俗的狂放個性。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便是詞人對陶淵明《停雲》的化用,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感嘆已是無人如陶淵明一般知酒。

這裡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當年偏安江南的東晉王朝之中那些沉酣於酒的名士,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追求名利的官僚政客。

在這種汙濁環境下,陶淵明知音難覓,詞人亦是如此。國勢衰微,詞人想起劉邦,「雲飛風起」輕鬆的一筆,卻也寫出了無比豁達的心胸和愛國之情。

由這一句起詩的意境大為開闊,詩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轉為沉靜,再轉為高蹈的靈魂歷險,從此,再不受凡俗的羈絆和誘惑。

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借張融典故,以他之「狂」,顯示了詞人難覓知音而心中憤慨不平,道盡了詞人特立獨行的超逸豪放,點名了詞人胸中的慷慨激越。

只有襟懷磊落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坦蕩不羈的句子,這並非小看古人,只為抒發自己的情懷於萬一。

結句「二三子」與詞首呼應,再次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

這「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不妨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於孔子等,都算在內。

他們都能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詞人「思親友」思的就是這「二三子」。 

這首詞幾乎句句用典,卻能熟練化用典故和前人詞句,渾然天成,有千錘百鍊之功。

全詞在典故的層疊中抒發了詞人無人能及的豪放情懷。

相關焦點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青山何山?
    辛棄疾在《賀新郎·甚矣吾衰矣》中寫道,「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其詞句之美、意境之遠,被後世廣為傳頌。而此處,青山何山?詞人又是在怎樣的境遇中寫下此般經典之作,讓我們細細品味。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
  • 《未見青山老》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今天安利一首很好聽的古風歌曲,《未見青山老》,是以冬唱的,喜歡古風歌曲的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她吧,也是古風圈知名度比較高的一位歌手了吧。她的歌曲大多以抒情為主,古風歌曲比較多,也會時常翻唱一些很好聽得歌,以冬是我也很喜歡的一位歌手,對於這首《未見青山老》,我更是情有獨鍾。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青山何山?
    辛棄疾在《賀新郎·甚矣吾衰矣》中寫道,「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其詞句之美、意境之遠,被後世廣為傳頌。而此處,青山何山?詞人又是在怎樣的境遇中寫下此般經典之作,讓我們細細品味。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唐代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但我的看法,詩人或許有另一種的心境。同樣是看山,並與山孤獨寂寞地相對。同樣的境物有著不同的心情,這也許就是詩詞的魅力!例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兩句卻便是如此。原兩句出自辛棄疾的《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詞。令我想到與唐代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有「情與貌,略相似」之感。更令我深有感觸的是該詞的下闕:「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沈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所以呢,歪腦筋就多了起來,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也多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筆者的一位老相識,憑藉著姣好的容貌,上學的時候就被很多男生追捧。她的文採一直是我比較佩服的,至今同學小聚談論起來,依舊有人稱她為「才女」。就這樣一位有詩書藏在心,歲月都不敗的美人,很難不吸引人,可人家卻也是潔身自好,真心清高。在此姑且稱她作「白月光」吧。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談稼軒的人生曲線
    出自《賀新郎·吾已甚衰矣》的一句詩:「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我看見青山是多麼的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的吧。這裡的辛棄疾是多麼的寂寞,遇山見山話山。我認為是沒有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詩,雖然講的是辛棄疾的淡然,但是我認為從這句詩,他的絕望需要青山來衝淡,他的人生方向,由青山指明,有一句歌詞「青山予我,朝朝暮暮」。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61歲辛棄疾的辛酸,誰懂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眾所周知,柳如是乃明朝末年"秦淮八豔"之一,因為詞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而自稱柳如是。那麼,"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詞出自哪裡,又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首先,這個句子出自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之手,全詞如下。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宋代:辛棄疾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罷職後的傾情於自然
    有一句詞,常常被人提起,但卻並不知道其出處,我原本也不知道,一查才知道作者是辛棄疾。這句詞就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初聞這句詞就讓我驚嘆,特別有一種意境美。這句詞的意思是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直白的翻譯過來就沒有了詞的美感,但依舊能體會到詞人心中的閒適,再略帶一點苦悶,也有種自嘲的意味在裡面。
  • 《未見青山老》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今天安利一首很好聽的古風歌曲,《未見青山老》,是以冬唱的,喜歡古風歌曲的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她吧,也是古風圈知名度比較高的一位歌手了吧。她的歌曲大多以抒情為主,古風歌曲比較多,也會時常翻唱一些很好聽得歌,以冬是我也很喜歡的一位歌手,對於這首《未見青山老》,我更是情有獨鍾。
  • 「常見歌單」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青山入我懷》演唱:Winky詩作詞:Winky詩作曲:Winky詩風送燕歸來 雨幕開停歇朝雨時 雲靉靆臨窗迎春回 芳菲再攬將春深處 青山入我懷趁曦露 手將春心摘再文火 茶香擁金臺借爐暖 散幾分料峭春寒落英處 拾春入春袋待他日薰風南來將眉山輕描粉黛逢秋時便收盡滿山斑斕山入懷 爾入我夢來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自戀又惆悵的辛稼軒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假設他們二人相見,子會不會曰:」稼軒,你很像我的弟子曾點·····平和高雅「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同樣的自戀自負,這也是自敬自愛。李白「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辛棄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同樣許多愁,兩個人的愁誰更多?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宋 辛棄疾多說英雄不問出處,誰人能料商女竟也有如此氣節。相較之下,她的丈夫都略微遜色了起來。柳如是原名、出生皆不可考,自幼從徐佛學藝,後嫁給大學士周某為妾。
  • 柳如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柳如是本姓楊,名愛、朝,嘉興人。因為讀了辛棄疾的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於是自號如是。又稱「河東君」、「蘼蕪君」。錢謙益頗被此女的才學打動,回詩曰:「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近日西泠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崇禎十四年正月底,柳如是與錢謙益來嘉興遊鴛鴦湖、勺園後,兩人通過詩信傾吐愛慕之情。柳如是把錢謙益比作東漢大才子馬融,說:「天下惟虞山錢學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學士者不嫁。」
  • 攝影怎麼表現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多如是。」的意境?
    關於青山的還沒寫過,今日繼續。「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多如是。」出自宋代辛棄疾的《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甚矣吾衰矣。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談稼軒的人生曲線
    出自《賀新郎·吾已甚衰矣》的一句詩:「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我看見青山是多麼的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的吧。這裡的辛棄疾是多麼的寂寞,遇山見山話山。我認為是沒有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詩,雖然講的是辛棄疾的淡然,但是我認為從這句詩,他的絕望需要青山來衝淡,他的人生方向,由青山指明,有一句歌詞「青山予我,朝朝暮暮」。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的自信豪放與灑脫不羈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那一日,辛棄疾獨坐停雲堂內,看山光水色有感而發,就仿陶淵明思親友而寫的《停雲》作了首詞,其中一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也成為後世熟知的經典之句,那麼,辛棄疾這首以《賀新郎》為詞派的詞究竟說了些什麼呢?這首詞首句感嘆,「我」已經很衰老了,平生交往的朋友如今還剩下多少呢?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61歲辛棄疾的辛酸,誰懂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眾所周知,柳如是乃明朝末年"秦淮八豔"之一,因為詞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而自稱柳如是。那麼,"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詞出自哪裡,又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首先,這個句子出自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之手,全詞如下。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宋代:辛棄疾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罷職後的傾情於自然
    有一句詞,常常被人提起,但卻並不知道其出處,我原本也不知道,一查才知道作者是辛棄疾。這句詞就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初聞這句詞就讓我驚嘆,特別有一種意境美。這句詞的意思是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直白的翻譯過來就沒有了詞的美感,但依舊能體會到詞人心中的閒適,再略帶一點苦悶,也有種自嘲的意味在裡面。
  • 詩詞丈量內心,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一位年近60的老者獨觀青山,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不論情懷還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自戀又惆悵的辛稼軒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假設他們二人相見,子會不會曰:」稼軒,你很像我的弟子曾點·····平和高雅「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同樣的自戀自負,這也是自敬自愛。李白「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辛棄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同樣許多愁,兩個人的愁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