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裡吃的窩頭和包子,是玉米面的?知情者會笑:想得美

2020-12-17 半壺老酒半支煙

看《特赦1959》,我們就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功德林裡戰犯有白麵包子吃,而管理與人員吃的,是金黃色的窩頭,就連被梁東芳連聲誇獎「好吃」的包子,也是黃燦燦的,一個褶兒都沒有。於是有人說:那些窩頭和包子都是玉米面的,看來當時人們很懂營養均衡。

熟悉那段歷史的的知情者會苦笑:頓頓吃玉米面窩頭玉米面包子?想得美!這玩笑還是別開了,就是當時的高級幹部,也未必能頓頓都吃得上、吃得飽純玉米面窩頭!

大家看《特赦1959》,就會看到那個有潔癖而且極為高傲的葉立三,也會為了要吃一頓紅燒肉而跟王英光面紅耳赤。

戰犯們早餐吃著大包子喝著小米粥,一個個紅光滿面。但是他們錦衣玉食慣了,幾個包子一碗小米粥又怎麼能滿足得了他們的胃口?經常喝洋酒抽洋菸的原高級將領,被俘前就是士兵吃糠咽菜,也不影響他們早餐喝牛奶吃麵包。

於是葉立三「理直氣壯」的向王英光發難:「你們把高粱米、玉米、小米,什麼都拿來給我們吃,你們那我們當牲口(王英光無奈苦笑)了?我要吃紅燒肉!」

王英光這時候已經有點哭笑不得了:「一般人都不會一大早上就想吃紅燒肉,你不會是想了一晚上吧?」

葉立三看來是真的饞急眼了:「我們想吃紅燒肉,都要求了多少回了,到現在都沒吃上一頓!」

估計王英光也犯了饞蟲了,砸著嘴回答:「紅燒肉,香啊,誰都想吃,可是這肉現在實在是太貴了。紅燒需要很多肉,我們現在只能拿肉去炒菜。想吃紅燒肉,過新年的時候一定能吃上一頓。」

有一些年紀的讀者可能知道,當時雖然物價比較便宜,但是肉蛋油都是定量供應,如果沒有肉票糧票,有錢你也未必能買到肉。

王英光領著葉立三參觀功德林管理人員食堂:當天戰犯的早餐是兩個肉菜包,一個雞蛋,一個白面饅頭,玉米面窩窩頭和小米粥不限量隨便吃。而王英光等管理人員,幹部戰士標準一樣:沒有雞蛋,沒有肉菜包,只有玉米面窩頭,小菜也比戰犯少一樣。

功德林幹部戰士啃窩頭,戰犯吃肉菜包,那是因為戰犯們都是原高級將領、高級特務、封疆大吏,所以夥食標準是十塊錢。這個標準是管理人員的兩倍半,也是所長王英光的津貼兩倍半、普通戰士津貼的五倍。

這一點王英光跟葉立三解釋了:你們的每月夥食標準是十塊錢,我們夥食標準是每月四塊錢,普通市民只有兩塊錢,這個正團級幹部每月津貼只有四塊錢,普通戰士只有兩塊錢。

這樣看來,就是王英光這個正團級幹部把津貼費也全部自己吃掉,不買生活用品,不給母親,也不會像戰犯們吃得那麼好。

徐高平是一個副主任級別(王英光說他差不多跟自己平級)的大記者,一飯盒雞蛋羹,也捨不得自己吃。而還在跟徐高平「鬧彆扭」的小花兒,也被雞蛋羹「感動」而原諒了他。

副所長胡大樹很愛去王英光家蹭飯,就是因為可以吃到雜合麵皮韭菜餡兒的餃子。所以胡大樹一聽葉立三要吃紅燒肉,差點把手裡的玉米面窩頭掉碗裡:「我們都半年沒吃紅燒肉了!」

這段劇情很真實,因為除了北邊和東邊的毛熊和腳盆雞,幾乎所有的國家都不虐待戰俘(戰犯),英美可能做得還更好,但是我們那時候窮呀,能讓戰犯們吃飽吃好,已經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了。

梁東芳是將軍之女,你看看她吃兩個玉米面包子,樂成啥樣了。而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下面這幫配圖,梁東芳手裡的拿的包子是黃的,沒有褶兒,而第一張圖片戰犯手裡的包子是白面的。

吃一頓玉米面包子就覺得生活好了,可見平常吃得有多差。這其中有一段話葉立三說得對,同時也告訴我們,純玉米面窩頭,在當時也不是每頓都能吃得上的。那麼當時的窩頭是用什麼做的呢?按照功德林管理人員的夥食標準,那應該是「雜合面」,裡面高粱米麵、玉米面、橡子面甚至榆樹皮粉,都是可能加進去的。

當年有一本紀實小說寫過:他們吃的是高粱面、棒子麵、黑豆面、芸豆面。磨麵時還會加上棒子骨頭(玉米芯)、高粱帽子(高粱殼)、樹皮、山藥梗子(馬鈴薯藤),以及雜七雜八的東西。這種雜合面蒸成窩窩頭,硬得像石頭,摔到山溝裡也不碎。

勝利之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實事求是地說,能吃飽是當時最大的願望,至於吃好,那還得等十幾二十年,而四塊錢一個月的夥食費,想要有肉有菜、玉米面窩頭管飽,肯定還做不到。

但是我們能說對戰犯太好了嗎?這樣做虧了嗎?當然不能,因為用電視劇中的一句話可以總結:「這些人抗戰是有功的,功是功,過是過。」以他們在抗戰中的功績,被俘後吃點好的,似乎也不過分。

改造好一個杜聿明,意義就已經無法估量。而管理人員持玉米面、雜合面窩頭,戰犯們吃白面肉包子,也是一種偉大,一種勝利者的偉大。

沒有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現在紅燒肉和扒肘子已經沒有多少人喜歡吃了,就是因為在當年有王英光胡大樹梁東芳那樣的人,在啃著雜合面窩頭默默地付出……

相關焦點

  • 做玉米面窩頭,不放白面和糖,口感粗糙有嚼勁,這樣的窩頭才好吃
    做玉米面窩頭,不放白面和糖,口感粗糙有嚼勁,這樣的窩頭才好吃看見我這篇文章標題的時候,相信有很多朋友會有個疑問,別人都是會將玉米面窩頭做得鬆軟細膩的,你怎麼會做成粗糙有嚼勁呢?而且這樣的窩頭才好吃?其實真正的玉米面窩頭,真就是口感特別粗糙的,玉米面本身就是粗糧,無論我們怎樣加工,它的口感也不會鬆軟細膩的,多少都會帶點粗糙口感,吃起來也有嚼勁,尤其是玉米面窩窩頭,如果在裡面加入白面和糖,也算是粗糧細作,不能把它稱為是玉米面窩頭了,只能是改良版的窩頭小吃了。
  • 喜歡吃玉米面窩頭的寶寶們注意了,選對玉米面你會戀上它
    山西味——玉米面窩頭,豆角醬肉丁玉米面是公認的黃金作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它分為黃、白兩種顏色玉米面,健脾開胃,利於消化,是公認的減肥美食之一。也是山西人們常吃的麵食之一。天氣慢慢變得熱起來了,家人的胃口不是特別好,每天餐桌上的主食基本就是大米和麵粉,所以想著法子變化食材。每周吃一兩次粗糧換換口味,這樣也可以達到主食多樣化,家人也能營養均衡。玉米面窩頭再加上一份豆角醬肉丁就是絕配,特別受孩子的歡迎。
  • 玉米面這樣做的「窩頭」,香甜糯口,做法簡單,晚餐吃還能減肥!
    玉米面這樣做的「窩頭」,香甜糯口,做法簡單,晚餐吃還能減肥!小時候不喜歡吃粗糧,尤其是窩頭,可長大以後偏偏愛上了窩頭。因為玉米面有一種自帶的甜味,我喜歡喝玉米糊糊,簡單的鍋裡一滾就可以喝了,不管是早餐還是午餐都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米糊終究還是不能當飯吃,所以讓媽媽做了窩頭,我頭做好了特別 的好吃,不軟也不硬的還特別香甜糯口,而且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魚大肉不能說天天有的,但也是隔三差五的,今天不妨換換口味,吃點粗糧,讓我的腸胃有個喘息的機會,粗糧對身體可是大有好處滴,為了讓家人的身體吃得更健康!
  • 我做的慄子面窩頭是真材實料,比清朝皇太后吃的慄子面窩頭香幾倍
    所以當他回到宮裡,想起當年那個窩頭,便命御廚給她照原樣做。御廚當然不肯違命,他知道當年慈禧吃的普通窩頭,已經滿足不了她現在的生活狀況。那時是飢腸轆轆,而此時是在宮裡,什麼山珍海味吃不到?再給她做原先那樣的普通窩頭,肯定是不行的。
  • 天冷了,少吃饅頭包子多吃它,香甜鬆軟零添加,既當主食又當零食
    在北方主要以麵食為主,每天的三餐,都吃各種各樣的麵食,生活中常吃的麵食有饅頭、包子、油條,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道棗香窩頭,這道棗香窩頭吃起來有紅棗的香味,還有玉米面的香味,用這幾種食材做的麵食,吃起來香甜鬆軟,將它當成主食的話,比饅頭好吃,當成零食的話,比麵包好吃多了,冬天,全家人愛上這麵食,簡單一蒸,香味濃鬱,暄軟勁道,真好吃!
  • 玉米面窩頭的做法,鬆軟香甜,做法簡單,這樣做越嚼越香
    玉米面窩頭非常簡單的一款窩頭,加了玉米面也有益身體健康。老人孩子都可以吃,加了酵母口感上沒那麼散康。原料:玉米面、中筋麵粉、酵母、涼白開。做法步驟:第1步、混合玉米面、白面(3:1)及酵母,揉成軟硬適中且不容易散的麵團第2步、醒發四十分鐘左右(因為粗糧是不容易發酵的,所以加了酵母只是為了改善下口感,也可以不加酵母)第3步、揉捏成窩頭狀第4
  • 玉米面和白面,哪個的營養價值更高?
    玉米面和白面都是我國北方居民常食用的主食。白面是做饅頭、包子、麵條、餃子等主要的食材。玉米面經常被用來做玉米面發糕、窩頭、玉米面粥等主食。
  • 央視《特赦1959》獲贊,同題材《決戰之後》也值得一看,豆瓣8.4
    文\娛鋪子央視《特赦1959》獲贊,同題材《決戰之後》也值得一看,豆瓣8.4央視《特赦1959》熱播,這一冷門題材引發了觀劇熱潮,收視率一直位居同時段第一。不誇張地說,《特赦1959》是近幾年難得的獻禮劇佳作,不浮誇也不扭捏。其實早在1991年,反應「功德林改造」歷史的影視作品就有了,《決戰之後》作為我黨成立70周年的獻禮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4分,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量的好電影。相比於電視劇《特赦1959》,《決戰之後》中表現的歷史更真實,更全面,包含了國軍戰俘和日本戰犯。
  • 1959年,抗日名將宋希濂和鄭庭笈被特赦,他們的下場如何?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戰犯所裡面的戰犯進行了改造,用勞動和教育兩種方式幫助他們改惡從善。經過努力,1959年特赦了第一批確實已經改造完全的人,這其中有很多國民黨的重量級人物,還有幾位在抗日場上表現英勇的神將,今天亮郎要介紹的是抗日名將宋希濂和鄭庭笈。
  • 窩頭的四個訣竅,做了30年窩頭大爺的經驗,不懂怎麼做也不好吃
    導語:說到窩頭70、80、甚至90後都不會陌生,以前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時候窩頭也算得上是家裡比較好的口糧了,隨著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變好,家裡吃窩頭的現象也越來越少,其實吃過窩頭的朋友都會明白,窩頭富含纖維素,並且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適量的食用對身體大有脾益。
  • 玉米面和紅豆相結合,粗糧細做營養好,比饅頭、麵包更好吃
    麵食,在北方人家裡是極為常見的,幾乎每天都要吃,有的人家裡甚至一天至少兩頓都會有麵食,而且麵食的花樣還特別多,饅頭、花卷、包子、烙餅就這四種都能做出百來樣的變化,很多南方的小夥伴都曾跟我說過,北方人的麵食簡直太複雜了。但在北方人眼裡,卻覺得這太簡單了。
  • 玉米面花卷和豆沙包,營養全面又好吃,適合需要減肥的人選擇食用
    不知道到該如何下筆,才能把那種熱氣騰騰,玉米面中特有的清新氣息和誘人的香氣描述出來,讓讀者食慾大開的那種感覺。此刻我的思維不聽使喚,敲擊鍵盤的手指輕輕的滑落。 想想早上給兒子做了好吃又可口的玉米面豆沙包和花卷拍了幾張圖片,那寫玉米面吧!玉米面容易消化吸收,所以不會形成積食;而且玉米面飽腹感高,適合需要減肥的人選擇食用。
  • 自製玉米面窩窩頭,蓬鬆可口,製作又簡單,常吃粗糧有益身體健康
    玉米的好處可大了去了,可以降血壓、降血脂,還能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等……玉米的脂肪含量還超低,吃再多都不用擔心會長胖,反倒還會起到減肥的作用哦。其實吧,以前我也是不喜歡吃粗糧的,可是自從那次在朋友家裡吃到這個玉米面窩窩頭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最主要的是,自從吃了玉米面,身體比以前好了很多,不再那麼虛弱了。好的東西應該大家共享才對,於是我決定今天把這個方法教給大家。
  • 千餘遊客擠進「民俗村」吃窩頭(圖)
    千餘遊客擠進「民俗村」吃窩頭(圖)     瀋陽首屆滿族民俗節昨舉行———千餘遊客擠進「民俗村」吃窩頭  本報訊(記者 馬薇)學滿文化、賞滿族歌舞、吃滿族特色小吃……昨日,東陵區瀋陽滿族民俗村一片歡騰,由瀋陽市民委、市文化局、市旅遊局、東陵區政府聯合主辦的瀋陽首屆滿族民俗節一開幕就吸引千餘沈城市民
  • 早餐不吃油炸鬼,粗糧窩頭更健康,營養豐富口感好,比蒸饅頭簡單
    早餐不吃油炸鬼,粗糧窩頭更健康,營養豐富口感好,比蒸饅頭簡單「油炸鬼」是由「油炸檜」演變而來的,最初是臨安人民為洩憤秦檜和王氏二人陷害嶽飛,捏兩個面人放油鍋裡炸熟了吃掉。玉米燕麥窩頭材料:玉米面100克、麵粉200克、即食燕麥片60克、奶粉40克、玉米油20克、酵母5克、開水190克,葡萄乾30克。
  • 窩頭怎麼做又簡單又好吃?是怎麼演變過來的?
    現在外面做的窩頭不像家裡做的那麼好吃了,主要是因為外面做的窩頭為了成本會偷工減料,而外面做的是材料實在,所以外面做的會不會比家裡做的好吃,其實外面做的一般的窩頭想要做好很容易,無非就是把握好玉米面和白面的比例,裡面加些其它輔料之類的就可以了,把握好酵母的量,以及清醒的過程就可以了。
  • 玉米面窩頭和白面饅頭,誰的升糖指數比較高?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因此不建議各位糖友們以白饅頭為主食,比如像玉米面、蕎麥麵、燕麥麵等製成的窩窩頭倒是可以經常吃。此外,對於糖尿病的患者們來說,日常的飲食不僅僅需要考慮某一種食物的升糖指數,還需要考慮整頓飯對自身血糖的影響,這其實也就是說,各種食物之間的搭配需要合理;來舉一個例子,吃饅頭的同時再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類的蔬菜,可以通過咀嚼將饅頭以及纖維來充分的混合,可以增加食物的消化難度
  • 玉米窩頭怎麼做鬆軟?記住3個小竅門,才能做出好吃的玉米饅頭
    玉米是一種很好的粗糧,經常吃玉米對人的身體是非常好的。經常用玉米做玉米窩頭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做純玉米面做的玉米窩頭的話,做出來非常是非常硬的,口感比較粗糙,一點也不好吃!如果想要做出鬆軟的玉米窩頭的話,裡面一定要加入麵粉!
  • 精選美食:老邊餃子、玉米面窩頭、無添加手指餅乾、營養粥的做法
    精選美食:老邊餃子、玉米面窩頭、無添加手指餅乾、營養粥的做法讓烹飪更快樂,讓不會做飯的人做得更好,讓能做得更好的人和最重要的人一起做飯。吃是一種幸福,味覺是一種味道,通過墨水的香味感受到文本中的辛辣鹹甜,也是一種幸福。"那些能吃東西的人會得到溫暖的胃,他們會找到內心的平靜。說到吃飯,中國人說的太多了。可追溯到很久以前,我們就聽說過"人們把食物當作天空"。到目前為止,"舌尖上的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我們放在食物上的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有時更多的是對味覺的記憶。
  • 1959年,第一批被特赦的國軍高級軍官鄭庭笈,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1959年,第一批戰犯被特赦。在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名單中,有一名國軍高級軍官,他的名字叫鄭庭笈,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鄭庭笈的故事。鄭庭笈出生於1905年,他是海南文昌人,畢業於黃埔軍校五期。鄭庭笈的軍旅生涯中,最出色的軍事指揮有兩件,第一件是在抗日戰爭中的崑崙關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