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漫步的蘇軾,寫下千古名篇,後來發生的事,誰都沒有想到

2020-12-17 騰訊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蘇軾的千古名篇《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這首詩將蘇軾最豁達的心態,最灑脫的個性,彰顯的淋漓盡致。彼時的蘇軾,被貶黃州已經三年了,他已經由最初的惶惶不安,變得豁達通透;他的生活,也由最初的極其窘迫,漸漸好轉。這一天是三月初七,他和幾個朋友往黃州東南三十裡的沙湖,也叫螺師店,去買田。回來的路上,遇上了大雨,帶著雨具的朋友已經先走了,於是,他們就被淋成了落湯雞。眾人都覺得太狼狽,只有蘇軾不當回事,還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成為他的經典之作。

那麼,在雨中瀟灑漫步的蘇軾,回來後怎麼樣了呢?數日之後,他又寫下了一首詞,《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這又是一首很灑脫的詞,彼時,蘇軾和一位朋友,同遊蘄水清泉寺,在這裡,他看到了一幕很奇怪的現象,原來這所清泉寺門前是蘭溪,這條蘭溪的水,是向西流的,所以,蘇軾才會有「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感慨。

那麼,這首詞和上一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就在於和蘇軾同遊清泉寺的朋友身上。

據《蘇軾文集·書清泉寺詞》記載,「黃州東南三十裡,為沙湖,亦名螺師店,餘將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時善醫且聾,遂往求療……疾愈,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裡許……」

也就是說,在蘇軾往沙湖買田回來那一天,因為淋了雨,生了一場病。聽說麻橋有一位名叫龐安時的人,雖然是個聾子,但是醫術很高明,於是就去找龐安時看病。痊癒之後,就和龐安時一起往清泉寺遊玩,於是就有了這首《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將這兩首詞產生的前後過程聯繫起來,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灑脫的蘇東坡老先生,在雨中漫步,寫下那首傳誦千古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之後,回到家裡,因為淋了雨,就生了一場病!

也難怪,蘇軾會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說「微冷」,看來這個「微冷」,是真的。看來,為了這首千古名篇,東坡先生也付出了小小的代價。

相關焦點

  • 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一篇與蘇軾喝酒有關的千古名篇。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園1082年)九月,也就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年,一天夜裡,蘇軾跟朋友在東坡田中飲酒。酒宴散後,蘇軾深夜孤身回到居處雪堂,結果吃了閉門羹。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就驚豔了,令人嘆為觀止
    只有一小撮人能在中國文學史上名列前茅,李白算一個,蘇軾算一個。在世時他便有無數的崇拜者,其中不乏當朝文壇上的高人,比如歐陽修。在看到他的文章後,歐陽修不禁讚嘆不已,連連說自己的文壇領袖地位應該被讓出,而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都是他的崇拜者。
  • 王安石《登飛來峰》境界高遠,蘇軾「偷師」一首,同樣是千古名篇
    正在此時,蘇軾看了王安石青年時代寫下的一首詩,受到啟發,寫下了千古名篇《題西林壁》。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大才子蘇軾是怎樣向王安石「偷師」的。一、王安石《登飛來峰》《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男子14歲犯眾怒寫下千古名篇,被錄入高中課本,你知道他是誰嗎?
    滕王閣 可能就連王勃也沒有想到吧,正是他這次的創作,也是使得王勃在一次聲名顯赫,他的《滕王閣序》也是成為了千古名篇。但是對於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後人們卻對王勃創作這篇名篇時的年齡產生了疑問。 第一種說法是來自五代時期王定保的《唐摭言·卷五》,其間寫道:「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也就是說,王勃寫下這篇名作才只有14歲。而第二種說法則是根據《唐才子傳》,其間記載了王勃於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所作。
  • 為博12歲小妾歡心,40歲蘇軾寫下千古名句!網友:這才是撩妹高手
    眾所周知蘇軾是北宋詞壇領袖,婉約豪放雙派"通吃",詩詞書墨百花齊放。然而很少人知道的是,蘇軾一生有過三位妻子。他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對待每一位妻子都用情至深。蘇軾的原配夫人王弗,15歲便嫁給了他,二人過的非常恩愛,如影相隨。在結婚當天,蘇軾還為夫人寫了首洞房詩,借鑑前人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 李白和蘇軾誰的文採更高?他們的政績誰更強一些?蘇軾是治水專家
    李白和蘇軾,是古代詩詞界的絕代雙驕。這兩位往這兒一擺,天下文人都要黯然失色。李白是唐朝的詩仙,蘇軾是宋朝詞宗,那麼他們倆誰對社會的貢獻更大一點呢?其實一眼就能看得出來了,當然是蘇軾。李白雖然很有才華,可以說是絕代的才華,可是這哥們成天白日做夢,就想著做宰相,也不腳踏實地做點實事兒。
  • 蘇軾夜半驚醒寫下一首詞,突然頓悟!
    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在政治上受到當權者的排擠,被捕,囚禁,他甚至想到過自殺。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名義上是一州的軍事副長官,實際只是一名被軟禁的囚犯。在此之前,他在政治上也已幾經挫折。蘇軾夜半驚醒寫下一首詞,突然頓悟,此後風風雨雨他都無所畏懼浮沉宦海,歷盡風波,任誰都會有驚恐而孤的心理。深受老莊思想影響的蘇軾,多麼希冀能擺脫這種動蕩不安的生活呵!
  • 李白寫廬山無人能出其右,蘇軾不服挑戰了一首,同樣也是千古名篇
    入蜀之後,過荊門、去江夏,遊湘嶽,最後就去了廬山,寫下了這首詩。這一首七言絕句充分顯示了李白過人的想像力,以及卓越的描寫能力。把廬山的香爐峰直接想像成了一隻巨大的博山爐,雲霞則成了嫋嫋的香霧,瀑布則被比成了「銀河落九天」。
  • 蘇軾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看透他對人生的豁達,彰顯了他的灑脫
    中國古代詩人大多數都是坎坷頗多,沒有幾個詩人是平平淡淡度過餘生。比如之前的李白,得罪了高力士後,被唐玄宗趕出京城。還有蘇軾因「烏臺案」被小人讒言,而被貶於黃州。蘇軾漂泊的一生是從黃州開始的,雖然被貶,但是在詩詞歌壇中卻是一大幸事。
  • 貌美歌女跟蘇軾說了8個字,蘇軾一夜未眠,為其寫下千古名詩
    但是卻因為他寫的詩詞,他和自己的好友王鞏差一點賠上了性命,幸好宋太祖曾定下不可殺士大夫的祖訓,他兩才躲過一劫,但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他兩都被貶到很遠的地方。皇帝最討厭的就是有人自大,對自己不敬,後來蘇軾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這時他就是長了10張嘴也說不清了,自己倒黴,好友王鞏也牽連了進來,差點就被砍了頭,好在宋太祖曾經下令,不可殺士大夫,這才保住了他們的腦袋,但也是受到了很重的懲罰,蘇軾被貶到了黃州
  • 蘇軾於重陽節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反用杜甫詩意,竟超越了千古!
    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西江月·重九》,便是一首吟詠重陽的千古名作。《西江月·重九》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不同於尋常吟詠重陽的作品,這首詞準確來說,是蘇軾送別友人時寫下的贈別詞。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重陽節,蘇軾照例登棲霞樓飲宴賓客,登高賞菊,懷念起好友徐君猷,即景生情,便寫下了這首詞。
  • 楊萬裡見到群山環繞的山,寫下一首千古名篇,一山放過一山攔!
    宋詩裡有很多的名篇,而且這些名篇,完全可以媲美唐詩,雖然現在一說起詩歌,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會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唐詩,而並不是宋詩,其實這是由於唐詩的光環太過耀眼,使得後來的詩人,以及他的詩作都生活在了唐詩的陰影之中,這也就是為什麼詩歌自唐之後,便開始走下滑的原因。
  • 蘇軾失眠寫下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下同名詞,水平高低難辨
    這個時候蘇軾心中又思鄉又悲涼,提筆作下了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夢》北宋.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這句話可以說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了,短短12個字,便概括了人一生的反覆無常。多年以後,辛棄疾寫下了一首同名作,《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南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在三與七日這天去沙湖的時候,正好中途遇雨,就寫下了這首詞。這一句表明詞人在雨中照常前行,並沒有因為被雨水淋溼而表現出不堪的、弱不禁風的樣子來。這又呼應小序中「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的這一句。「何妨」二字甚至還有自我調侃的味道。開篇兩句是全詞的主旨,詞中所營造出的情境都是由這兩句引起的,可以說具有主導全詞情感的作用。
  • 蘇軾這兩句詞千古聞名,後世常被引用,卻常被人說消極
    聽聞此消息時,宋神宗正打算吃午飯,這下也沒了胃口——是啊,像蘇軾這樣的人才世間難有了。這一年,是北宋元豐六年,蘇軾經「烏臺詩案」後被貶黃州的第四個年頭。蘇軾沒有死去,他活得好好的。這一年,他寫下了不少後世經久不衰的名作,包括散文名篇《記承天寺夜遊》、詞《水調歌頭》(「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定風波》(「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等。
  • 杜牧很無聊一個人去登山,即興寫下一首詩,卻是成為了千古名篇!
    唐朝有很多偉大的詩人,而且無論是他們的作品,還是他們的生平,都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例如晚唐時期的杜牧,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人生經歷同樣的充滿了傳奇色彩。杜牧原本是出身於名門世家,而且小小年紀便是非常有才華,可是他卻始終也沒有受到過重用,據說他除了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之外,另外他在軍事上也是有著非常了不起,並且還為《孫子兵法》作過注。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當時的杜牧,他是想要建功立業,想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可是由於命運不濟,一輩子也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最終使得他過起了放浪形骸的生活。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繪畫方面,他開闢了「士人畫」,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在那時候,他的才華不只是流傳於民間,在朝廷之上,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這3位大宋的皇帝,全部都是蘇軾作品的「忠實粉絲」。但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蘇軾儘管文採飛揚,但在仕途上則是充滿了坎坷。
  • 蘇軾這篇短文只有85個字,卻成千古名篇,充滿人生哲理
    蘇軾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縱橫恣肆,讀起來非常暢快。我們學過的就有《石鐘山記》、《赤壁賦》等經典名篇,其中最最令人映像深刻的恐怕就是《記承天寺夜遊》了。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全文只有85個字,卻是非常令人喜愛的千古名篇。這篇文章寫於元豐六年,也就是公元1083年,此時,蘇時被貶黃州已是第四個年頭。在這四年裡,他在困境中反覆思考人生的意義,逐漸從貶謫的痛苦中恢復過來,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榮辱,曠達超然。這篇文章呈現的就是一個曠達超然的蘇軾。
  • 蘇軾這首詩光標題就有31個字,不少人只記得其中7個字,千古名句
    讀蘇軾的作品,品的就是人生。平生3000多首詩詞,寫盡了人世的滄桑,也寫盡了自己從少年得志到中年被貶的種種經歷。這些作品中有快意的、也有悲傷的,但無論人生處於何種境地,哪怕是在黃州期間不得不種地維持生計,他寫下的詞總能給世人帶來種種安慰,這就是東坡的魅力。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他讀完蘇軾的考卷後,讚嘆不已,以至於後來還特意向蘇軾要了以前的文章來看,這一看倒是驚訝到了歐陽修:「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1079年,蘇軾從徐州調任湖州,誰想到做湖州長官僅兩個月,天降橫禍。從朝廷命官一舉跌落到御史臺大牢,還受盡了侮辱,被嚴刑拷問,經常連夜提審,苦不堪言。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