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博物館:西斯廷天頂畫與它的作者

2020-12-12 華人會

梵蒂岡博物館遍藏稀世珍寶,每一件都有一個故事。在這些珍寶中,沒有比西斯廷禮拜堂更加珍貴的了。

來參觀的人們,無不對這裡的天頂畫作目不轉睛、心馳神往。這是米開朗琪羅的輝煌傑作,但罕有人知的是,這幅傑作是計劃外的事後之得。

01教皇的大膽決定

1480年代西斯廷禮拜堂內部圖

當初禮拜堂建成之時,四壁就繪滿了恢弘的壁畫,天頂卻以點點金星鋪陳在豔藍色的天空作裝飾,而在此前的一千年裡,這一直是基督教藝術裡最常見的裝飾之一。

三十年後,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決定要為天頂創作一幅新作品。

尤利烏斯二世 Julius II

教皇尤裡烏斯二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這項任務交給了米開朗琪羅,在當時, 米開朗琪羅還沒有成為聞名遐邇的畫家,他只是個雕刻人像的後起之秀。

《哀悼基督》 The Pietà

這是唯一一個米開朗基羅署名的作品,當時米開朗基羅聽到參觀者以為這是由他的競爭對手克裡斯託福羅索拉裡所雕刻,於是他半夜悄悄溜進教堂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聖母胸前的帶子上。

儘管米開朗琪羅當時以《哀悼基督》《大衛》名譽羅馬,但他拿起畫筆的經驗少之又少。

《大衛》 David

13歲時,他投入佛羅倫斯畫家明尼克·吉爾蘭戴歐門下習畫,但一年之後吉爾蘭戴歐就把這位新收的弟子推薦進了聖馬可學院,而這所學校的目的,就是培養兼善雕塑與人文科的藝術家。

從離開吉爾蘭戴歐到接下西斯廷禮拜堂案這段期間,米開朗琪羅幾乎沒碰過畫筆。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曾在1506年前為友人多尼(Agnolo Doni) 繪製了《聖家族》。

《聖家族》Holy Family

作為一位已經炙手可熱的雕塑家,卻被當時羅馬的最高掌權者(教皇尤裡烏斯二世),突然提出要去繪製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畫,這讓所有人都感到很奇怪。

陛下,我認為他沒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接這個工程,因為到目前為止他畫的人像不多;尤其重要的是,這些人像位在高處,而且要按前縮法呈現,而這和在地面作畫是兩碼子事。——多納託·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

02米開朗琪羅連夜出逃

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高約21米,面積足有兩個籃球場那麼大,要在這樣的條件下作畫,難度之大,難以想像,世人都以為只有最好的壁畫家才會被教皇所挑選。

當教皇指定要讓米開朗琪羅接下這個工程時,自恃清高的藝術家米開朗琪羅自己都開始懷疑,肯定是有人在背後搗鬼,故意想看他出醜。他在無奈和氣憤之下,選擇了出逃佛羅倫斯。

兩個月後,教皇向佛羅倫斯執政團發出教皇通諭、發函請執政團來幫忙、請他的友人桑迦洛當勸說的特使,米開朗琪羅無動於衷。就連索德裡尼(佛羅倫斯共和國的領導人)都寫信勸告他回到羅馬,米開朗琪羅仍置若罔聞。

我們不想因為你捲入戰爭,危及整個國家。下定決心回羅馬去吧。——皮耶爾·索德裡尼(Piero Soderini)

看到我的小眼神了嗎?

小樣

1506年8月,教皇突然首次發動將侵略者逐出教皇領地的戰役,米開朗琪羅逃亡不歸的問題得以擱置。和我們今天對教皇制度的了解不一樣,這位教皇御駕親徵,真正率領教廷軍隊討伐了叛離的採邑佩魯賈和博洛尼亞,9月底就取得了勝利,「戰士教皇」的傳奇故事就此誕生。

為了向博洛尼亞人民宣告該城已納入他的管轄之中,教皇決定建造一座巨大的自身青銅像(預計有4.2米高),樹立在聖佩特羅尼奧(San Petronio)教堂門口,他自然想到了米開朗琪羅。

於是,教皇再度派人赴佛羅倫斯發出召令(第四次召令),不過這次是要米開朗琪羅到博洛尼亞向教皇報導。

11月底,教皇在博洛尼亞接見了米開朗琪羅,儘管兩人重逢時氣氛火爆,但藝術家和贊助商在這裡總算言歸於好。不過米開朗琪羅並不願做那尊青銅像,因為那並不是他的專長,但教皇不想聽到任何藉口。

去幹活吧,失敗了就再重鑄,直到成功為止。——尤利烏斯二世(Julius II)

直到1508年的2月,他才獲準返回佛羅倫斯,然而要他返回羅馬的教皇召令已隨之而來。

在1508月5月10日這天,我, 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已收到教皇陛下尤利烏斯二世付給我的500杜卡特,作為教皇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工程各部分報酬,我也在這天開始該項工程。——回羅馬約一個月後米開朗琪羅寫下這則摘記

03四年艱辛何人知

米開朗琪羅開始創作這幅壁畫時大約33歲,歷時4年5個月(從1508年5月開始到1512年10月底)。

13世紀後半葉開始,溼壁畫藝術(畫家通常在半溼灰泥上作畫)在義大利中部特別盛行。

溼壁畫:kiss of judas 喬託代表作

藝術家上色作畫前,需先用小釘子將草圖固定在牆或天頂上,以便將草圖上的人物或場景轉描到溼灰泥面上。

接下來的步驟,被專家稱為針刺謄繪法(spolvero):人們會在圖案的邊緣扎很多小洞,再用一個裝滿木炭灰或印花粉的小布包沿孔拍打草圖,接著拆下草圖,溼灰泥壁上就會出現圖案輪廓,在輪廓裡塗上顏料,即成了溼壁畫。

這是一道漫長的工序,可是教皇已經老了,在去世之前,他想看到完工的天頂畫,所以米開朗琪羅直接用刀將素描線稿刻在了牆上。

1512年10月31日,當米開朗基羅走下腳手架時,眼睛已經毀壞,僅僅37歲的他,因為長期高仰脖子的艱苦作業,臉容憔悴不堪,已儼然一個多病的老人了。

喉頸喘氣像肥鴿,肚皮空懸似口袋,鬍子指向天花板,腦汁掉進後腦勺。——畫家將四年多的辛勞寫成了一首打油詩

04天才畫家,名至實歸

西斯廷教堂的九段天蓬壁畫闡述著宇宙的初始,闡述著人的創造,生命的沉淪與災難,交錯在不同形態的裸體人像之間。米開朗基羅訴說的不再是基督教聖經的故事,而是還原了最本質的「人」的故事。

壁畫共有九段中心畫,四幅「大」畫面,五幅「小」畫面,以「小」「大」長方形交錯出現。

四幅大畫面分別是:《創造星球》《創造亞當》《伊甸園人類原罪》與《大洪水》。

五幅小畫面分別是《宇宙初開》《創造海與陸地》《創造夏娃》《諾亞獻祭》與《諾亞醉酒》。

九段中心圖:

《宇宙初開》Separation of Light from Darkness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

有早晨,有晚上,這是頭一日。

《創造星球》Creation of Sun,Moon,Plants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

可以分晝夜,作記號,

定節令,日子,年歲。

並要發光在空中,普照在地上。

於是,神造了兩大光,

大的管晝,小的管夜,

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

普照在大地上。

《創造海與陸地》Creation of Land from Waters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

使旱地露出。

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

神造出空氣,

將空氣以上的水,空氣以下的水分開,

神稱空氣為天。

《創造亞當》Creation of Adam

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

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

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他叫亞當。

《創造夏娃》Creation of Eve

神使亞當沉睡,

取下他一條肋骨,

用肋骨造成一個女人,

她叫夏娃。

《伊甸園人類原罪》Temptation and Expulsion

女人對蛇說:伊甸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

唯有院子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

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

《諾亞獻祭》Sacrifice of Noah

諾亞是個義人,

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

諾亞與神同行。

《大洪水》The Deluge

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

神就對諾亞說:我要把他們一併毀滅。

你要用木造一隻方舟。

我要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

凡有血肉的貨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

你要帶進方舟,好在那裡保全生命。

《諾亞醉酒》Drunkenness of Noah

諾亞做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

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

在帳篷裡赤裸著身子。

這一舉世聞名的傑作

米開朗琪羅是如何在短短四年裡完成的呢?

堅定的決心?

旺盛的體力?

卓越的空間想像力和技巧?

不!

這都僅僅是答案的一部分,

剩下的部分簡單明晰,

他,是一個天才。

參考資料:

[1] 蔣勳. 蔣勳破解米開朗琪羅,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5.5

[2](英)金恩著;黃中憲譯,米開朗琪羅與教皇的天花板 上海:文匯出版社,2005,9

[3] 7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the Sistine Chapel, www.thoughtco.com/the-sistine-chapel-ceiling-by-michelangelo-183004.

[4] en.wikipedia.org/wiki/Sistine_Chapel.

[5] 紀錄片《博物館的秘密:羅馬-梵蒂岡博物館》

相關焦點

  • 維也納再現西斯廷天頂畫盛景
    來源:中國文化報   王娟 編譯   原標題:維也納再現西斯廷天頂畫盛景   9月1日,位於維也納內城環路、毗鄰維也納大學的沃蒂夫教堂華麗「變身」為梵蒂岡的西斯廷禮拜堂——由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創作的西斯廷天頂畫,被奧地利著名攝影師埃裡希
  • 布拉曼特和拉斐爾的一次小報告促成了西斯廷天頂畫的誕生?
    西斯廷天頂畫羅馬有位教皇,叫尤裡烏斯二世,是個有名的野心家,非常喜歡勞民傷財,搞政績工程。他在任教皇期間,就打算修建西斯廷大教堂和自己的陵墓。西斯廷大教堂的人選,教皇考慮了再三,決定請布拉曼特,這在當時,是名氣比米開朗基羅還大的建築師。可是布拉曼特心胸狹隘,心想:「要是米開朗基羅修的陵墓比我修的教堂藝術成就要高,這可怎麼辦?」於是就進言教皇,推薦米開朗基羅去負責教堂。
  • 一起走走看看|梵蒂岡 . 西斯廷教堂的氣味
    ▽ 參觀西斯廷教堂之前的提醒:跟隨梵蒂岡博物館中文導覽參觀,建議要先參觀完拉斐爾的籤字大廳裡的壁畫後下樓去到西斯廷教堂。因為如果進到西斯廷教堂後,就不能再原路折回去籤字大廳了。我第二次去梵蒂岡博館時就是這樣,回不去了。繞了好大一圈沿路詢問才又再回到籤字大廳的。
  • 西斯廷天頂畫後的較量,米開朗基羅與教皇的相愛相殺
    藝術歷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爵士稱之為人類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本期,讓我們一起去梵蒂岡,看看這幅壯觀的作品吧。 他做好了構想,並運來了大理石,不想教皇的興趣轉移到更宏大的教堂工程上去了。 此後,教皇連發了四通詔書,並通過各方施壓才把他弄了回來。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十幅宏偉壁毯畫重返西斯廷教堂展出
    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活動近日在梵蒂岡展開。澎湃新聞獲悉,幾個世紀以來,拉斐爾(Raphael)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設計的十幅宏偉的壁毯畫首次復位,共同懸掛於西斯廷教堂牆壁上展出,展期僅為一個星期,從2月17日持續至23日。拉斐爾壁毯畫重返西斯廷教堂。
  • 梵蒂岡博物館全品珍藏
    對於想去義大利羅馬城旅行的人來說,不去一趟大名鼎鼎的「梵蒂岡博物館」,這趟旅行就算不上完整。
  • 梵蒂岡博物館全品珍藏 | 一本遍覽梵蒂岡博物館的可傳家的收藏級藝術畫冊
    如果說梵蒂岡是我的藝術聖地,那麼西斯廷禮拜堂稱得上是聖地中的聖地了。我曾經無數次幻想:有一天,當我站在西斯廷禮拜堂中間,抬頭仰視,望著米開朗琪羅那神一般的天頂畫,再看看對面牆上的《最後的審判》,那時的我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 A·p 梵蒂岡博物館
    涵蓋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在內的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位於羅馬市中心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的博物館。拉奧孔與兒子們2013年,梵蒂岡博物館的年參觀人數550萬,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中排名第五位。
  • 畫聖·拉斐爾,聖彼得大教堂,西斯廷聖母
    大家好,我是梁曉麗,今天給大家說說《畫聖·拉斐爾》《聖彼得大教堂》「畫聖」拉斐爾在德國德累斯城的一座藝術博物館裡,珍藏著一幅義大利的名畫—(西斯廷聖母)。雖然這幅畫已經經歷了4個多世紀,但是,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發人深省的構思,至今仍然使全世界人們感到欽佩。
  • 名勝景點展播|梵蒂岡
    白黃相間的國旗是梵蒂岡的象徵,它由兩個面積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靠旗杆側為黃色,另一側則為白色。西斯廷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博物館的主要展廳主要包括:八角庭院、動物雕塑館、繆斯廳、圓形大廳、馬車廳、燭臺陳列廊、壁毯陳列廊廳、地圖陳列廊、聖母懷胎廊廳、拉斐爾畫室、博爾戈大火廳、西斯廷教堂、梵蒂岡圖書館和畫廊。博物館內所展示的巨作使梵蒂岡博物館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上最大最輝煌的博物館之一。
  • 教皇國——梵蒂岡,每年來梵蒂岡的遊客數以萬計
    每年來梵蒂岡的遊客數以萬計,旅遊業十分興旺,這是由於梵蒂岡不僅是世界的天主教中心,還保留有世界聞名的文化藝術瑰寶,收藏有中世紀和文藝復興以來的眾多藝術珍品梵蒂岡由聖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殿、博物館和公園以及幾條街道組成,它義大利以梵蒂岡城牆為國界,聖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壯麗、最宏偉的天主教堂,東西長87米,南北寬137米。
  • 原創作者:湯邦明|法瑞意旅行記:梵蒂岡
    又稱聖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它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佔地面積約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
  • 梵蒂岡博物館的西斯廷教堂是宗教場所,感覺一天都逛不完!
    梵蒂岡博物館,太多精美絕倫的東西,一天根本逛不完,我們在外面排隊排了一個多小時,但覺得值!集合點在大教堂廣場那邊!切記這一點!博物館入口離集合點還是有點距離的,集合點有人領著去博物館,一開始跑錯了直接導航到了博物館門口,結果走了好多冤枉路!
  • 二十個必看的博物館之五:一天逛不完的梵蒂岡博物館
    無法選擇梵蒂岡博物館的景點:正如我上面所說,它們真的非常豐富,這個博物館群有十幾個博物館和藝術中心,以至於誰都很難選擇。最好的辦法是多來幾次,當然也必須做好走很多路的準備。基於計算,僅在走廊和大廳裡就已經走了8公裡之多!所以,你想在一天內就逛完梵蒂岡博物館(群)?你是否確定你能看完?你是否確定你能走完十幾公裡?
  • 世界最小的國家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對於那些想在義大利的羅馬城度假的人來說,如果你沒有去過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梵蒂岡博物館,那麼你的旅行就不那麼完整了。這個博物館收藏了梵蒂岡城的幾種公共藝術品和雕塑,展出了屬於羅馬天主教堂的最好的作品。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拉斐爾壁毯重返梵蒂岡西斯廷教堂
    2020年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梵蒂岡博物館特別為其所設計的10幅壁毯刺繡「重返」世界知名的梵蒂岡西斯廷教堂(Cappella Sistina),一場千載難逢的視覺饗宴於2020年2月17日至23日展出,即使拉斐爾本人都沒有親眼目睹到此系列作品完整呈現在教堂。
  • 梵蒂岡博物館,一座會生長的博物館
    它它位於羅馬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緊鄰著古老的臺伯河,擁有超過70000件藏品,每年接待超過600萬遊客…… 與這些龐大的數字成鮮明對比的,是這部講述它的紀錄片《梵蒂岡博物館3D》時長僅65分鐘。如何在簡短的紀錄片中向觀眾介紹這一巨大的博物館?導演可能也懷著同樣的疑問。
  • 梵蒂岡博物館重新開放
    梵蒂岡博物館重新開放    Teresa Tseng攝梵蒂岡博物館因新冠狀病毒疫情無情地侵襲而閉館三個月,經過了漫長的等待,在謹慎縝密的防疫措施下,6月1日終於再度開放與觀眾重逢了!博物館君士坦丁大廳一角    Teresa Tseng攝君士坦丁室是1517年教宗良十世(Leone X )指定拉斐爾設計建造,用來作為接待或舉行官方儀式的大廳,可惜尚未完工前,年僅37歲的拉斐爾便因不明原因發燒驟然與世長辭,今天牆上的溼壁畫是拉斐爾的學生根據他的畫板繪製而成,主要描述君士坦丁大帝與天主教的故事,他是史上第一位信仰天主教,使之成為自由合法宗教的皇帝。
  • 離上帝最近的地方:梵蒂岡博物館賞析
    涵蓋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在內的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位於羅馬市中心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的博物館。博物館總面積達5.5萬平方米,前身是教皇宮廷,主要用於收集和保存稀世文物和藝術珍品,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就在其中。
  • 梵蒂岡博物館人滿為患 被迫「限流」
    梵蒂岡博物館擠滿遊人  位於世界最小國家梵蒂岡的梵蒂岡博物館總面積5.5萬平方米,原本是羅馬教皇的宮廷梵蒂岡博物館擁有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長廊,匯集了希臘、羅馬時期文物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精華,大都是無價之寶。  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就在其中,是歐洲排名前列的藝術殿堂。西斯廷教堂是天主教的眾多聖地之一,幾百年來無數教皇在此當選。西斯廷教堂也是一個熱門的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