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十大名將排名:列奧尼達墊底,亞歷山大大帝奪魁

2020-12-13 吟風社

古希臘文明是埃及與兩河的次生文明,同希伯來文明共稱"兩希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不但誕生了瑰麗的神話,悲壯的戲劇與並不值得推崇的古希臘民主,還湧現著一批又一批叱吒風雲的名將,無論列奧尼達浴血溫泉關,還是亞歷山大大帝的不世偉業,都予人無限遐想。那麼,古希臘選出十大名將會是誰呢?又怎麼排名呢?我們來盤點一下。

10、 列奧尼達(斯巴達)

列奧尼達為斯巴達雙王之一,於希波戰爭中力抗波斯,最終率三百勇士浴血溫泉關。儘管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故事家喻戶曉,甚至被拍成電影,但這並不代表列奧尼達的軍事能力超逸絕倫。首先,雖然波斯擁有十八萬人,但是在溫泉關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環境下,能在前沿攻關的只有很少一批人;其次,死守溫泉關的並非只有三百人,而是在繞過溫泉關的近路被希臘叛徒告知波斯後,決議由列奧尼達帶領三百勇士斷後,且斷後的還有七百名塞斯比亞士兵與四百名忒拜士兵。

因此,雖然列奧尼達成功為希臘聯軍的艦隊在海上集結,但他的表現談不上什麼軍事史奇蹟。

但是列奧尼達的勇氣仍然讓人敬佩。列奧尼達明知道必死,仍毅然為了希臘在溫泉關浴血,而精選三百勇士時,未婚或無嗣者被剔除,這自然是為了讓英雄血脈得以傳承,也說明在一開始列奧尼達就已經做好了殉身的準備。在希波戰爭結束後,希臘人為戰死沙場的英雄們樹立了紀念碑,碑文足饗列奧尼達英靈: "異鄉人,你若到斯巴達,請轉告那裡的公民:我們陣亡此地,至死堅守誓言。"

列奧尼達

9、米太亞德(雅典)

儘管在西方話語權下,希波戰爭似乎是英勇的希臘文明對抗邪惡的入侵者波斯的可歌可泣的正義戰勝邪惡的史詩,但跳出希臘視角,會發現無論這次戰爭中希臘人的表現多麼英勇無畏,其戰爭起源也很難說是反侵略。

在小亞細亞存在很多希臘殖民地,這些希臘人被稱為"愛奧尼亞人"。而小亞細亞的僭主紛紛以波斯人作為後臺,這使得他們治下熱愛民主的希臘民族怨聲載道;而在希臘與腓尼基的商業競爭中,波斯又往往偏袒腓尼基人,於是面對憤怒的民眾,愛奧尼亞的僭主們與祖國漸行漸遠——只能要麼依靠波斯的力量做賣國賊,要麼死於民眾的怒火中。

在殺死頂替波斯王巴爾迪亞的祭司高墨達(或者這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篡位理由,被殺的正是波斯王巴爾迪亞本人)後,大流士取得了波斯王位,前去烏克蘭向西徐亞人發動進攻。此時克索涅索斯的僭主、出身雅典名門的米太亞德想出了一個膽大妄為的計劃——如果給自己的主子波斯王一次毀滅性的打擊,豈不是在一勞永逸解決民怨的同時能堂而皇之地做統治者?於是米太亞德建議希臘人切斷多瑙河的浮橋,將大流士和他的軍隊拋在寒冷潮溼的西徐亞等死。此計未得到其餘僭主的支持,而大流士班師回朝後,也開始籌劃處理愛奧尼亞僭主們的尾大不掉。

公元前500年的米利都僭主阿里斯塔格拉斯率先反叛大流士,小亞細亞的僭主也紛紛起兵,並向希臘本土秋原。雅典派出援軍幫助愛奧尼亞,並一度焚燒了波斯的小亞細亞行省首府薩迪斯,但最終被大流士的大軍擊敗。大流士徹底控制了小亞細亞後,開始籌劃向希臘報仇,於是產生了馬拉松之戰。逃回希臘的米太亞德正是馬拉松之戰的指揮官,他趁著波斯騎兵未能下船時發動攻擊,在馬拉松以鶴翼陣擊敗波斯。

馬拉松戰後,米太亞德負責去徵服一些被波斯控制的愛琴海島嶼,因攻帕羅斯無果,被指控與波斯勾結下獄,本因處死,念在是馬拉松的戰鬥英雄,改為以罰金免死,但因米太亞德無力支付被囚禁,因在攻擊帕羅斯時受的傷惡化而死。其實細究米太亞德的罪名,會發現這是不是真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米太亞德僭主出身,又因在馬拉松之戰中獲得了過高的聲望,所以在極度惶恐中,民眾寧願懲罰這位戰鬥英雄。

8、 保薩尼亞斯(斯巴達)

保薩尼亞斯是斯巴達國王,希波戰爭最後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普拉塔亞決戰的指揮官。儘管雅典在薩拉米斯擊敗了波斯聯軍,但被波斯將領馬爾多尼奧斯率領的陸軍卻元氣未傷,仍然盤踞希臘本土。

雅典海軍和斯巴達陸軍在希波戰爭中強強聯手,緊密配合。此時保薩尼亞斯剛剛二十出頭,卻已被選為斯巴達國王(斯巴達國王是選舉產生,由兩人擔任,受同樣是選舉產生且不斷更換的五長老制約),在普拉塔亞城東與波斯軍隊隔阿索波斯河相望。面對3.81萬希臘聯軍,馬爾多尼奧斯制定了將聯軍引誘到平原,利用他們不擅長聯合作戰的弱點以騎兵各個擊破,但事與願違,騎兵騷擾戰術並未瓦解希臘人,反而讓他們更增同仇敵愾之心。於是保薩尼亞斯與馬爾多尼奧斯隔河對峙,在對峙的第八天,馬爾多尼奧斯失去了耐心,於是襲擊希臘關隘並獲得一些微小勝果,但過河的騎兵均為希臘聯軍殺死。到了第三天,一隊波斯人終於成功繞後,摧毀了希臘聯軍唯一的水源。

於是保薩尼亞斯趁夜退後,馬爾多尼奧斯率軍追擊,保薩尼亞斯與之對抗,雙方勢均力敵。但馬爾多尼奧斯騎著白頭大馬,實在顯眼,斯巴達方陣又死戰不退,步步緊逼,最終馬爾多尼奧斯被斯巴達人的投石打死,群龍無首的波斯軍隊被希臘人摧枯拉朽地擊敗。

而保薩尼亞斯這位戰勝波斯的英雄同樣死於威望過高。在戰勝波斯後,希臘聯軍開始控制拜佔庭,以獲得黑海的糧食。保薩尼亞斯開始波斯化,喜歡波斯的奢華,炫耀波斯的服裝,在拜佔庭強佔了一名當地貴族的女兒,而保薩尼亞斯入睡時,少女失足跌倒,被把她當成刺客的保薩尼亞斯殺死。此舉導致保薩尼亞斯被迫回到斯巴達,失去了希臘聯軍的指揮權。僅僅在希波戰爭過後十年,保薩尼亞斯便被五長老指控勾結波斯,他逃到斯巴達衛城的神廟中避難,在神廟裡活活餓死。

7、 地米斯託克利(雅典)

地米斯託克利是超越了一個時代的世界海軍之祖。他並非出身名門,父親是商人,又因地米斯託克利放蕩而剝奪了地米斯託克利的繼承權。於是地米斯託克利全力投入公共事務,以指揮科爾居拉戰役為起點踏入政壇,並在之後的歲月裡早就了雅典的海上霸權。

由於雅典發現了新的礦脈,每個雅典公民都可以分到10德克拉瑪,這筆錢足以買下250公升大麥。此時馬拉松已勝,雅典短視的居民無人將波斯當做大敵,於是地米斯託克利以南方的埃伊納島為假想敵,說服了雅典居民將這10德克拉瑪用於組建艦隊。

薛西斯欲報馬拉松之仇,率傾國之兵徵希臘,大軍到處擋者披靡。雅典去德爾斐尋求阿波羅神諭,得到的神諭是:

"……在開克洛普斯聖城和神奇的奇泰隆谷地裡目前所擁有的一切都被奪走的時候,遠見的宙斯將會給一座難攻不破的木牆來保衛你們和你們的子孫。切莫安靜留在你們原先的地方,因為從大地的那一面來了一支騎兵和步兵的大軍,你應當背對著他們,不過你們終當與他們交戰。神聖的薩拉米斯島,在德墨忒爾播種或收割的時候,你將會殺死許多婦女的孩子。"

這當然就是江湖騙子的胡扯,論這些東西,我們中國古代的讖緯體系和它是相同性質,但精妙和文筆卻遠遠過之,但古代絕大多數人都對這些神諭、讖緯堅信不疑。一般的理解是:木牆指的是雅典衛城,這預言是不要去薩拉米斯,要堅守雅典衛城。但地米斯託克利將木牆解釋為戰艦,於是疏散婦女兒童後,地米斯託克利率雅典海軍來到薩拉米斯,有一些不願離開的公民死守雅典衛城,在薛西斯到達雅典後,這些英勇而愚蠢的人全軍覆沒。

薛西斯進一步緊逼,地米斯託克利派奴隸西欽努斯前去告知薛西斯:薩拉米斯的希臘艦隊已起了內訌,請薛西斯封鎖海峽的出海口。又通過自己的政敵公正者阿里斯提格告知希臘艦隊這一消息。儘管地米斯託克利此舉屬於雙保險,但的確平息了希臘聯軍的內訌,最後希臘聯軍併力向前,波斯艦隊在海峽轉身不便,最後完全潰敗。

戰勝波斯後,地米斯託克利再次表現了他的超前:修建了雅典長牆與比雷埃夫斯港,這是雅典海上霸權的重要依託。但地米斯託克利仍因威望太高被陶片放逐,而後又以勾結波斯這個百搭罪名被傳喚。米太亞德和保薩尼亞斯的前車之鑑不遠,地米斯託克利當然不會自投羅網,於是在崇拜者的保護下到達波斯,為波斯王效力。波斯王聽說父親的死敵投奔,興奮地賜給地米斯託克利三座城市,分別供給他酒、衣服與食物,滿心指望用地米斯託克利的智慧伐希臘。但當地米斯託克利被要求討伐希臘時,卻並未如波斯王的想法那般讓詭計與遠見再放異彩,而是選擇服毒自盡。

地米斯託克利

6、 德米特裡烏斯(馬其頓)

德米特裡烏斯是繼業者戰爭中最耀眼的將星。他是安提柯之子,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留下的遺言是:"讓最強的人繼承王國",這導致亞歷山大帝國分崩離析,繼業者彼此傾軋,無人能再續亞歷山大霸業。

德米特裡烏斯被稱為亞歷山大再世,他也是能徵善戰的美男子,但拙於利用勝利成果。託勒密從賽普勒斯渡海侵入敘利亞,此時21歲的德米特裡烏斯與託勒密進行多次交戰,因為缺乏經驗,最終在加薩慘敗,但是被託勒密歸還了戰利品與俘虜,託勒密言他是為了榮譽和疆域而戰,不會影響私人關係。

德米特裡烏斯手下這份饋贈,暗自祈禱要早日償還欠託勒密的情分。沒過多久,託勒密的部將西勒斯便敗給了德米特裡烏斯,德米特裡烏斯將戰利品償還。戰後不久德米特裡烏斯便讓納巴泰人臣服,從此開始了傳奇的戎馬一生。德米特裡烏斯率領艦隊很快到達雅典,驅逐了僭主卡山德與託勒密的駐軍,雅典的人民在歡呼聲中稱德米特裡烏斯為救星和恩主。而後安提柯在兒子的幫助下佔據了賽普勒斯,但因準備不充分,伐埃及失敗。

因為羅德島不願加入對託勒密埃及的戰爭中,故德米特裡烏斯奉安提柯之命伐羅德島,在圍攻中,德米特裡烏斯使用綽號了"破城者"的攻城巨塔,"破城者"擁有巨大的方形基座,面積達484平方米,高43米,共有9層,為了避免火攻,塔樓向敵的三面覆有鐵板,由3400人負責移動。在圍攻過程中,無論民主政權還是寡頭政權、君主政權,泛希臘世界均譴責德米特裡烏斯,於是德米特裡烏斯與羅德島講和離去,丟下來的攻城器的碎片據說成了羅德島太陽神像的原料——當然羅德島太陽神像未必真實存在。

此後德米特裡烏斯戎馬一生,趁著安提帕特羅斯的孫子卡山德去世當上了馬其頓國王,但儘管他長於軍事,卻拙於外交、內政,瘋狂的擴軍讓民眾對其極度不滿。即使德米特裡烏斯將女兒嫁給了塞琉古,也並不能讓他們因政治婚姻獲得情誼,最終德米特裡烏斯被塞琉古活捉,被軟禁至死。

5、 皮洛士(伊庇魯斯)

皮洛士是伊庇魯斯的國王。伊庇魯斯與馬其頓一樣,長期屬於半希臘化國家,皮洛士繼位時還是一個孩子,王位也岌岌可危,但他得到了託勒密埃及的支持,建立了強有力的統治。皮洛士以亞歷山大的偉業為己任,先生與安提帕特羅斯的女兒菲拉成婚,接著扮成民主與自由的捍衛者,與色雷斯統治者利西馬科斯結盟,擊敗了德米特裡烏斯。

但在分享勝果時,皮洛士被迫向德米特裡烏斯妥協,於是將野心指向西方。於是皮洛士以羅馬不顧對塔倫圖姆的條約為由西徵正在崛起的羅馬,公元前280年,皮洛士在赫拉克勒亞戰役中,以戰象嚇到羅馬的騎兵,進而獲得勝利。但羅馬雖然有少則7000,多則15000的傷亡,皮洛士的傷亡也是少則4000,多則13000人。雖然兩種統計數據差異很大,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皮洛士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因為羅馬的義大利盟友眾志成城,他們絕不讓步,一定要皮洛士無條件退出義大利,於是皮洛士在阿斯庫倫再次與羅馬交手,在森林中,戰象和騎兵無從施展,血戰一天後皮洛士終於撤退。此後皮洛士又打進西西里,儘管幾乎控制了整個島嶼,但羅馬人仍然不退讓,在迦太基的盟軍到達後,皮洛士再次被迫返回希臘。

而後因為皮洛士對薩莫奈人的訴求置之不理,漸漸失去了義大利盟友的熱忱。於是在貝內文託戰役中,皮洛士遭遇失敗,他已無力支付殘兵敗將的軍餉,於是將目光轉向泛希臘世界,但在阿爾戈斯的巷戰中,皮洛士被一名婦人的磚塊精確命中,從此殞命。皮洛士和老對手德米特裡烏斯一樣能徵善戰,但得不償失,西方將付出極大代價的勝利稱為"皮洛士式勝利"。

皮洛士

4、 腓力二世(馬其頓)

馬其頓屬於半希臘化國家。公元前413年,阿克勞斯稱為馬其頓國王,他邀請了許多希臘哲學家、詩人、藝術家進入馬其頓,其中包括三大悲劇家之一的歐裡庇得斯。阿克勞斯按希臘軍隊的形式編制軍隊,還組織過奧林匹克運動會。

公元399年,阿克勞斯被暗殺,十幾年後,忒拜人幹涉了王位繼承,他們擁立帕迪卡斯三世作為國王,將其弟腓力留在忒拜為人質。腓力在忒拜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從伊帕密濃達處學習兵法,以局外人身份旁觀忒拜與雅典、波斯的權力鬥爭。後來迪卡斯三世去世,腓力二世回到馬其頓,先以皇叔身份攝政,而後廢黜幼主,自立為王,銳意改革。腓力二世強化王權,削弱貴族和公民大會的權力,並採取金銀雙本位制增強馬其頓軍事實力,還改革軍隊,躍躍欲試。

腓力二世拉攏了色雷斯後,因伊利裡亞不願聽令於馬其頓,於是以繼承自伊帕密濃達的兵法組建的馬其頓方陣大敗伊利裡亞,而後利用宗教參與神聖戰爭,獲得"德爾斐神廟捍衛者"美名。忒拜發現自己處於馬其頓的威脅下,於是雅典與忒拜在狄摩西尼的勸說下結為同盟,但在公元前338年的喀羅尼亞戰役中,腓力二世以師父伊帕密濃達的斜楔戰術前進,並以佯退吸引雅典進入缺口,而後其子亞歷山大以楔形陣穿過缺口,攻擊忒拜後方,腓力二世也趁機對雅典人發動進攻,忒拜人的神聖軍團也全軍覆沒,從此槍陣壓制重裝步兵的時代開始,腓力二世成為北希臘之主。

但是在腓力二世躊躇滿志時,他遭到了暗殺,霸業在不甘中結束,由其子亞歷山大完成。

腓力二世

3、伊帕密濃達(忒拜)

相比雅典的繁榮與斯巴達的強悍,忒拜、科林斯這兩個萬年老三老四在希臘史的觀感總是偏向煽風點火、見風使舵的牆頭草,但伊帕密濃達光彩的個人魅力足以讓忒拜大放異彩。自斯巴達與雅典的內鬥——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後,勝利者斯巴達不擅長運用勝利果實,在各個戰敗城邦中推行僭主統治,這激發了許多志士的不滿,伊帕密濃達就是其中之一。

伊帕密濃達信奉畢達哥拉斯學派,讀書時學識遠勝同窗。到了從軍的年齡,他認為相比力量,敏捷在戰爭中意義更大,於是堅定練習奔跑與格鬥。斯巴達人曾對忒拜的民主派進行一次清理,但是民主派代表人物之一伊帕密濃達並未跟隨摯友佩洛必達逃亡,而是在忒拜潛伏,伺機待發。後來佩洛必達在雅典的支持下發兵,伊帕密濃達與之裡應外合,重建民主政權。

而後伊帕密濃達建立了一支三百人規模的"神聖軍團",他們由互相愛慕的男子組成,在戰場上奮不顧身。伊帕密濃達才兼文武,他的雄辯是忒拜第一,而又寬容而清廉,極具人格魅力。而後在忒拜西南的留克特拉城附近,忒拜與斯巴達開始激戰,伊帕密濃達使用世界上最早的斜楔戰術,左翼在前,率先攻破斯巴達的右翼,趁著敵人右翼被擊潰時發動總攻,一舉大獲全勝,而後解放了許多被斯巴達控制的城邦。

但面對崛起的新星忒拜,八年後雅典竟與宿敵斯巴達結盟。於是伊帕密濃達與雅典斯巴達聯軍決戰於曼丁尼亞,這次忒拜仍然以斜楔戰術對抗聯軍,聯軍大敗而逃,但伊帕密濃達戰死。忒拜唯一一次崛起,其實是因為伊帕密濃達的美德與天才,因沒有有力的後繼,曼丁尼亞之戰結束後不到十年,忒拜霸權便終結。

2、客蒙(雅典)

客蒙是米太亞德之子,因為豪邁、耽於玩樂、不修哲學被稱為"傻瓜"。客蒙能言善辯,慷慨大度,在地米斯託克利被放逐後,由他領導希臘聯軍。客蒙在斯特裡蒙河附近作為統帥使色雷斯人大軍潰逃,建立了安菲波利斯城;而後在米卡勒附近俘獲了被擊敗的賽普勒斯人和腓尼基人的二百艘船;同一天帶兵棄船登岸,一舉擊敗了岸上的波斯人。在回國途中,客蒙將對雅典友善的島嶼予以肯定,並迫使背叛的島嶼再次歸順。客蒙將被擊敗的塔索斯人的戰利品帶回雅典,用於裝飾衛城。

和當年的米太亞德、地米斯託克利一樣,客蒙的威望太高,因此遭到了放逐。但因為客蒙高尚的人格,雅典人很快後悔,再拉希第夢人向雅典宣戰後,雅典想起了這位英雄,於是召回客蒙。客蒙親自趕往斯巴達,兩個強大的城邦握手言和,而後客蒙徵賽普勒斯,在徵服島嶼的大部分後在西提烏姆城病逝。

雖然出自民主制的雅典,客蒙卻十分喜愛寡頭制的斯巴達,他從不掩飾對斯巴達的喜愛,經常在演講中盛讚斯巴達,甚至用讚美斯巴達的詞語為兒子命名。這除了個人的喜好外,其也是有更深遠的意義——以斯巴達的制度來看,他們沒有興趣尋求擴張,且會打擊試圖在希臘本土進行擴張的勢力,這對於海上霸權雅典而言是喜聞樂見的。而客蒙也效法斯巴達,專門設置了職業士兵,這在雅典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從前士兵僅限於有產者,在戰時拿起武器保家衛國,無產的第四等級公民並不需要承擔戰爭義務。也正是職業軍人的出現,讓雅典的海上霸權更進一步。

接過客蒙權柄的是伯利克裡,儘管伯利克裡是才華卓越的戰略家、政治家,但是其在軍事上的建樹相比榜上的人有所遜色,尚不足位列十大名將之中。

客蒙

1、 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

亞歷山大是古希臘三哲的最後一位亞里斯多德的弟子,儘管後來亞歷山大與亞里斯多德多有衝突,但亞歷山大一直未忘記這位老師,東徵時仍不忘派人專程送亞里斯多德動植物標本。而亞歷山大的軍事方面繼承伊帕密濃達與腓力二世的雄才大略,並將之發揚光大。

腓力二世遇刺後,亞歷山大立刻採取行動,撲滅希臘城邦對馬其頓統治的起義。他向士兵保證:"除了國王的名字,一切都沒有變。"亞歷山大北上鎮壓色雷斯與伊利裡亞的叛亂,期間忒拜邀請各城邦進行對亞歷山大大帝的反抗。於是亞歷山大13天行軍386千米,佔領了忒拜,為了震懾忒拜,亞歷山大將之夷為平地,將兩萬人賣做奴隸,只放過了少數幾個反對起義的貴族與祭司,連在神廟中避難的忒拜人也不放過。

成為希臘的統治者後,亞歷山大以為一百五十年前的希波戰爭報仇為由,東徵波斯。途中亞歷山大斬斷解不開的戈爾迪翁之結,據說解開它的人會成為亞細亞之王。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攻小亞細亞,在格蘭齊亞斯與當地的波斯總督交戰獲勝,而後在伊蘇斯與波斯王大流士三世決戰,大流士三世配對了15頭印度象與200輛卷鐮戰車。儘管波斯投入的兵力是亞歷山大的五倍,但大流士三世犯下致命錯誤,讓波斯防守戰線打開了一個口子,亞歷山大趁機率領騎兵衝過裂口,直擊大流士三世本人,怯懦的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波斯兵敗如山倒,總督貝索斯將大流士三世殺死,亞歷山大為他的敵人大流士三世在波斯波利斯舉行了盛大的葬禮。

而後亞歷山大以七個月的時間攻下推羅城,使地中海暢通無阻。從推羅一路向南,在埃及自封法老,建亞歷山大港;接著馬其頓軍隊在高加索和中亞細亞一帶和當地部族進行了持久戰,雖然受到不少挫折,但仍然擊敗了當地部族與巴克特裡亞,且亞歷山大娶巴克特裡亞公主羅克珊為妻。

由於希臘入主波斯其實類似滿清入關,故而為了維護統治,相對於對忒拜的殘忍,亞歷山大對于波斯異常仁慈。他不但認大流士三世的母親為母,還開始穿波斯服裝,邀請波斯貴族,希望馬其頓與波斯融合。這導致馬其頓人對亞歷山大愈發不滿,終於在酒後亞歷山大殺死故友克雷特斯,讓內部的矛盾愈發激化。之後儘管亞歷山大擊敗了印度國王佩羅斯,但發現印度的巨大遠超自己想像的馬其頓人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能衣錦還鄉。加上印度的氣候讓馬其頓人苦不堪言,於是亞歷山大的夢想未能完成,只能班師回波斯,途中亞歷山大制定了其它宏偉計劃:探索裏海、遠徵阿拉伯等,但都未能完成,亞歷山大便於巴比倫病逝,臨死的遺言:"讓最強的人繼承王國"掀開了繼業者戰爭的序幕,此時亞歷山大尚未滿33歲。

亞歷山大大帝

相關焦點

  • 歷史: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留下的傳說!
    歷史: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留下的傳說!傳說中的敘述圍繞著亞歷山大大帝的生活,許多源於他自己的一生,可能是亞歷山大本人所鼓勵的。他的宮廷歷史學家Callisthenes描繪了西裡西亞的海洋在他的繁殖中從他身上退縮。
  • 歐洲戰神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巴卡,愷撒,拿破崙是歐洲歷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排名第一。 (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20歲成為馬其頓國王,雄姿英發,雄才大略,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
  • 三個大洲才能放得下的人——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帝國說起來非常牛逼,是一個人打下來的,亞歷山大打下來的。這和其他的幾大帝國明顯的不同,其他的帝國都是經歷幾代人甚至幾百年踩才形成的大帝國,而亞歷山大大帝只是十年的時間就建立了。亞歷山大在歐洲是四大名將之一,亞歷山大、漢尼拔、拿破崙、凱撒這四大名將。
  • 《亞歷山大大帝》:未竟的史詩
    然而,在他內心深處始終放不下從童年開始對古希臘始終如一的痴迷,他決意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拍一部關於古希臘的史詩電影。時間悄然流逝,轉眼就進入了21世紀,在世紀之交取得巨大成功和空前反響的《指環王》三部曲電影為新時代古裝史詩電影的製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 亞歷山大大帝英勇善戰,如果挑戰戰國七雄,會不會被完虐?
    公元前356年7月20日至前323年6月10日,亞歷山大三世是馬其頓帝國的第三代國王,他自幼立志徵服整個世界(希臘人所共知的世界),而他的父親斐力二世則是古希臘統一的英雄,斐力二世每次徵服一個新地區時,幼小的亞歷山大非但不高興,反而哭泣著說:「父親,您難道不能留下一些土地留給我去徵服嗎?」
  • 亞歷山大大帝:帶著古希臘的榮耀與光輝,一路前往世界的盡頭
    亂世出英雄亞歷山大大帝出生在馬其頓,在馬其頓建立之初,由於地處偏僻,在整個希臘的東北邊緣,因此被排除在希臘的城邦生活之外。公元前492年,波希戰爭開始之際,波斯帝國入侵希臘,馬其頓在波斯強大的兵力下被迫屈服,馬其頓淪為波斯帝國的附屬國,被強行徵召參與對希臘的戰爭。
  • 線上講座 |《亞歷山大大帝:英雄還是屠夫?》
    亞歷山大大帝,究竟是人盡皆知的英雄,還是嗜血如命的屠夫?亞歷山大大帝,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不到13年間,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攻陷了波斯、埃及、蒂爾、耶路撒冷、巴比倫、伯塞波利斯、弗裡吉亞、腓尼基和利比亞。
  • 古希臘地圖顯示,城邦是如何成為一個帝國的
    古希臘的地中海國家由許多城邦組成,直到馬其頓國王菲利普和亞歷山大大帝將他們併入希臘帝國,才統一。希臘位於愛琴海的西側,北部是巴爾幹半島的一部分,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半島,由科林斯地峽與北部陸地隔開。北部地區以雅典城邦而聞名,伯羅奔尼撒人,斯巴達人。在愛琴海也有數以千計的希臘島嶼,在愛琴海的東部有殖民地。
  • 印度人後來不能打,竟是因當初與亞歷山大大帝拼得太狠?
    甚至連遙遠東方的中國都在史書裡,把亞歷山大大帝稱為「聖人徂葛尼(即亞歷山大的阿拉伯語名發音)」,把歐洲(即宋朝記載的茶弼沙國)開化都歸功於亞歷山大(宋代《事林廣記》載「茶弼沙國前後無人到,惟古來有聖人名徂葛尼曾到其國,遂立文字」)。
  • 同為歐洲四大戰神,拿破崙和亞歷山大大帝究竟誰更厲害?
    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對於文臣武將進行一個排名,或者是將實力差不多的人冠以一些頭街。比如春秋五霸、戰國四名將、明朝四才子、初唐四傑等等。其實不止我們如此熱衷排名,西方也一樣如此,比如歐洲四戰神就是如此。歐洲四戰神可以說是在歐洲歷史上,戰功最為顯赫,戰績最為耀眼的四位,他們分別是——拿破崙、亞歷山大、凱撒、漢尼拔。其中尤以拿破崙與亞歷山大大帝為著,不少歐洲人對於拿破崙與亞歷山大大帝究竟誰更厲害也是吵翻了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下這兩位的戰績。
  • 【TOP10】世界十大戰神排名 最厲害的戰神是誰 中國有誰入榜?
    【TOP10】世界十大戰神排名 最厲害的戰神是誰 中國有誰入榜?本文盤點了世界十大戰神,他們分別是阿提拉、古德裡安、隆美爾、卡立德、凱撒大帝等等,下面請看詳細介紹。
  • 《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裡的每件道具、武器、家具等都是特別為本片製作,沒有一樣拿以前的現成道具充數。  ③服裝:由奧斯卡得主珍妮·碧文操刀,她從數量有限的壁畫、陶瓦罐上的圖案汲取靈感,更從世界各地找來精緻布料,參考文獻資料設計出兩萬多件服裝。碧文表示:「我們已經儘可能地仔細研究,希臘古文明留下許多瓶畫、文獻,因此我們知道他們如何織布。
  • 亞歷山大大帝嗜酒如命,降服印度王公敬上特色下酒菜!
    可是,亞歷山大大帝沒有停下徵戰的腳步,此時他的軍隊收編了從各地徵募而來的士兵,人數從原來的四萬上下達到了「十二萬大軍」。公元前326年,亞歷山大率領大軍開始向印度進發。當他來到印度河畔時,迎戰他的是印度西北部一個小國的國王波羅斯。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沒有英年早逝,繼續東徵到中國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大帝師從於古希臘的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憑藉自身的雄才大略,先統一希臘,然後橫掃中東,又不費吹灰之力徵服了埃及,掃蕩波斯帝國,大軍一路東徵到印度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在被亞歷山大大帝所徵服,因此亞歷山大大帝也被稱為「徵服王」。
  • 活得像狗卻讓亞歷山大大帝豔羨不已 他恐怕是唯一敢拒絕這位大帝的...
    擁有跨越歐亞大陸的廣袤天地,亞歷山大大帝卻說,願意成為居住在木桶中的第歐根尼。這位英年早逝的大帝與壽終正寢的第歐根尼還有一個共同之處,便是死在同一天。兩千年多年了,人們對他們的故事仍然津津樂道。據說第歐根尼住在一個木桶裡,所擁有的所有財產不過這個木桶、一件鬥篷、一支棍子、一個麵包袋。他沒有房子,甚至連一個茅廬都沒有。有一次亞歷山大巡遊某地,遇見正躺著曬太陽的第歐根尼。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當年攻打中國,結局將會怎樣?網友的回答亮了!
    不可否認,亞歷山大大帝是一位軍事天才,他師從古希臘著名的學者亞里斯多德,學識淵博,腹有韜略,年少時就身列行伍之中,不僅英勇善戰,而且指揮能力尤其卓著,本身就具有一股王者之氣,亞歷山大二十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帝國的繼承人,隨後他安撫民眾,同時殺掉了與之為敵的政敵,從此一心一意對外擴張。
  • 如果當時亞歷山大大帝徵討到中國來了,會發生什麼?
    其中西方的亞歷山大、拿破崙和凱撒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家。甚至可以說他們所參與的戰爭,獲得的成就完全是無人能敵的。而東方非常著名的軍事戰略家,是公認的最強大的秦始皇。而西方公認的最強大的軍隊是亞歷山大領導的軍隊。我想許多人想知道同時代的秦始皇和亞歷山大如果相遇,誰會是勝者?而其實戰爭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依靠軍隊的合作和指揮官的正確指揮,這才是勝利的關鍵。下面筆者將會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進攻秦國的話會怎樣?秦惠文王會用實力教他做人
    亞歷山大大帝是歐洲人力捧的一名超級帝王,能與之相比的也就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大帝以及沙俄王朝的彼得一世大帝齊名的帝王;亞歷山大大帝出生於小小的馬其頓王國,雖然自幼就展現了其天才般的指揮才能,但卻並不受父親腓力二世的喜愛,甚至被腓力二世給趕走了。
  • 孤獨的亞歷山大大帝
    童年的亞歷山大受母親的影響太深,後來,腓力二世專門聘請了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作為他和其他貴族子弟的老師。  他從亞里斯多德那裡學習了道德、政治、科學、醫學以及哲學,還接受了完整的口才與文學的訓練,並在音樂和馬術上顯示出才華。他們的友誼也伴隨了一生。儘管在政治立場上非常遙遠。
  • 亞歷山大大帝:西方最年輕的一位軍事偉人,古希臘的徵服者!
    埃及不戰而降,亞歷山大大舉侵佔了波斯,然後繼續向阿富汗、印度等地進軍,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巨大帝國,由於亞歷山大的思想、戰略間接地促進了各個文化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而被後人銘記,亞歷山大在12歲時就是馭馬高手,在別人眼裡馴服不了的烈馬在亞歷山大的手裡就很聽話,這也充分展示出來亞歷山大崇武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