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這裡是簡答談歷史,亞歷山大古羅馬馬其頓國腓力二世的兒子,從小師從於亞里斯多德,在亞里斯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變得多才多藝並且對哲學有非常凝重的思考。在腓力二世被刺去世後,亞歷山大堅決地平息了叛亂,同時積極擴軍備戰,把戰爭的矛頭指向了波斯。埃及不戰而降,亞歷山大大舉侵佔了波斯,然後繼續向阿富汗、印度等地進軍,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巨大帝國,由於亞歷山大的思想、戰略間接地促進了各個文化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而被後人銘記,亞歷山大在12歲時就是馭馬高手,在別人眼裡馴服不了的烈馬在亞歷山大的手裡就很聽話,這也充分展示出來亞歷山大崇武的性格。由於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使人們對於自身體格的訓練更加注重起來,有人勸亞歷山大,讓他在奧林匹克競技場上展示一下。
亞歷山大直接說:「我只為戰鬥展示,如果是國王來挑戰的話,我義不容辭。」由於腓力二世對亞歷山大十分溺愛,因此在他小的時候就聘請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為宮廷教師,教導亞歷山大學習科學、哲學、藝術、政治管理以及治國方略等知識。在亞里斯多德的教導下,亞歷山大的學識一日千裡,少年老成,亞歷山大16歲的時候,跟隨父親腓力二世外出徵戰,他也習慣了戰場上的廝殺和流血,因此從小尚武的血液在亞歷山大身上蔓延開來,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為自己的女兒舉行婚禮時被人刺殺,國內幾個派系的將領出現了叛亂,20歲的亞歷山大被安提帕特派系選為新國王。沒過多長時間,國內的分裂就被亞歷山大平定,這充分展示了亞歷山大的軍事、政治才能。由於腓力二世在位的時候安於享樂,國庫空虛,沒有多少財產。為了充盈國庫,亞歷山大想到了戰爭,因為戰爭具有一定的掠奪性。最終,亞歷山大把目標鎖定在軟弱無力的波斯帝國。因為,波斯與希臘經常發動戰爭,波斯總想吞併希臘,可是在希臘的反抗下沒有成功,最後希臘被羅馬吞併。
而這時候的波斯國力微弱,這給馬其頓吞併波斯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決定開始東徵,眾人都有一定的疑慮,亞歷山大直接說:「東方有的是黃金,把戰火帶給他們,把黃金帶給希臘。」這時亞歷山大把自己的財富,包括黃金、僕人、奴隸等私有財產完全給了自己的部下,部下都很奇怪:「陛下把財富給我們,那你留給自己什麼呀?」亞歷山大兩眼炯炯有神:「希望,我把希望留給自己!」頓時全軍都沸騰了,進軍的口號就是:「把戰爭帶給東方,財富帶回希臘。」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開始了東方徵服之旅,第一站就是小亞細亞,亞歷山大在希臘留下了1.5萬人,自己帶著馬其頓本部以及希臘各邦組成的約3萬步兵和4000騎兵直奔小亞細亞。沒有太多懸念,小亞細亞就投降了,全軍休整完畢直奔波斯領土。
這時波斯帝王大流士積極進行備戰,雖然波斯在人數上大於馬其頓,可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大流士在伊蘇斯會戰中幾乎全軍覆沒,大流士於亂軍之中倉皇逃竄,亞歷山大知道波斯臨近海域,並且大流士的海上軍隊企圖切斷亞歷山大的後路補給,亞歷山大沒有海軍,他決定給大流士來個釜底抽薪,把波斯沿海港口完全佔領,讓大流士的艦隊靠不了岸。經過7個月的攻擊,亞歷山大攻克了地中海沿岸港口以及腓尼基的島嶼,這兩個地方是大流士的海軍命脈,後來在圍攻推羅的時候,大流士前來求和,說只要亞歷山大撤兵,願意割讓波斯帝國一半的領土給馬其頓,帕曼紐將軍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如果我是亞歷山大,我就採納這個建議。」亞歷山大則說:「如果我是帕曼紐,我也許會採納這個建議。」這完全可以看出當時亞歷山大小時候那種尚武的精神,在戰爭中他要求的是一種徵服的快感,而結果則是其次。
大流士完全不了解亞歷山大,只能自取其辱,攻克開羅後,亞歷山大到了埃及,埃及卻自動投降。在埃及,亞歷山大稍微休整一下便在尼羅河三角洲建造了亞歷山大城,亞歷山大本人則是埃及的統治者,是為法老,並稱為太陽神阿蒙之子,這時亞歷山大年僅24歲,沒多久,亞歷山大率軍北上,與大流士三世決一死戰。亞歷山大率領4萬步兵和7000騎兵面對大流士三世帶領的20萬步兵4萬多騎兵會戰於阿貝拉,亞歷山大發揮了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這次會戰,波斯軍被斬首數萬,而亞歷山大損失不到2000人,這在西方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後來人們把亞歷山大稱為古希臘軍事的重要開端,並推崇他為西方古典軍事戰略的創始人。取得阿貝拉會戰勝利後,亞歷山大進入蘇薩和波斯波利斯城,波斯帝國經此一戰,元氣大衰,經過3年的戰爭,亞歷山大終於吞併波斯帝國,然後繼續揮師東進,最後在印度與印度國王波拉斯進行了海達佩斯會戰。波拉斯戰敗,亞歷山大攻克印度全境,然後回到波斯,對軍隊進行了改編。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病逝,年僅33歲。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我的分享可以點讚,分享,收藏,想要了解更多歷史歡迎關注小編,每天分享不重樣,如果你有關於歷史的知識想要了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小編會第一時間回覆你們,謝謝大家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