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擂茶

2021-01-21 大客家網

史料記載,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而且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之傳承。
現今在大陸福建省寧化縣,廣東省陸豐縣、陸河縣、揭陽縣,江西省,湖南省,及臺灣省新竹,桃園,臺北,花蓮,臺中縣東勢,高雄美濃...等地的客家莊仍然保留這種美味文化。

由其以新竹縣,湖口、竹東、北埔等地,於臺灣光復時期,隨政府由大陸遷臺的那群客家人更是到地的原味,當年雖然隨著戰亂及貧窮,但那群客家人從大陸來臺時依然不忘每天必用之吃飯工具『擂缽』,至今仍有老一輩的仍寶貝著他的吃飯工具保存至今。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

製作方法:
先用二兩綠茶茶葉置於擂缽中,以擂棍磨擂之(請看影片示範一)、(示範二),擂時加少許冷開水,以潤滑而好擂,再放入黑芝麻及白芝麻,繼續擂,待擂至茶葉、芝麻都成糊狀後加入花生,繼續擂,直到花生全不擂散了,再加入香菜或九層塔或雞頭刺等一種配料青菜後,繼續擂至全部擂成茶漿即可,全部擂製過程約需15分鐘以上,因為在擂茶過程中,須使用雙手力量持續,常會汗流浹背,由其初學者,更因力量不知均衡控制常擂了兩三分鐘就頻頻休息了,因此老手知道如何控制力道,所以不用換手,即可一氣呵成。

因此;擂茶就可達到運動健身的功能。

在研擂過程中,會有擂棍成分也同時磨入擂砵中,因此擂棍要求一定要用可食性樹材,如芭樂樹、油茶樹所製的原因和目的,因擂棍成分與擂茶及其他配料一同食下,正發揮『擂茶』的效果。擂棍為研製擂茶的不二之法。

研擂好的茶漿,約沖泡1500cc開水,如要甜食可加入適量糖,如要鹹食則可加入適量鹽,但正統擂茶則以鹹食為主。如此一鍋又香又濃又保健的擂茶茶湯已大功告成了。
吃法:

一、吃清茶:即以勺舀茶湯入中型碗中,不另加配料直接食用,如您工作勞累,出汗很多者,以此方法喝熱茶,包您立即解渴,身心舒暢。

二、加料吃茶:先將米香或米鐺放入中型碗約1/3,再以勺舀茶湯入碗中加至七分滿,再加入撥完皮的熟花生,在加入各種炒青菜,炒豆子等配菜即可食用,食之,莫不令人咋舌,嘖嘖稱讚是人間美味。

三、擂茶拌飯:以半碗飯,加入各種青菜配料,再用勺舀茶湯混合食用,如此吃得飽又吃得好。

來源:大客家網

相關焦點

  • 擂茶,客家人的特飲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文化 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一 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 擂茶既是其主食之一 也是待客之佳餚
  • 擂茶,客家人的特飲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文化 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一 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 擂茶既是其主食之一 也是待客之佳餚
  • 擂茶+餈粑:客家人在東莞這樣過年
    作為揭西的客家人,劉先生在東莞工作生活已經多年,而留莞過年也是家常便飯了。逢年過節,做擂茶和餈粑可以說是揭西客家人的慣例。今年春節,劉先生就和親朋好友一起在東莞做擂茶和餈粑,過了一個喜慶的新年。這些客家美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南方+記者帶你一起來了解了解。  揭西擂茶是廣東揭西一帶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
  •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也是最能體現客家人熱情好客的飲茶形式。客家人有「無(擂)茶不成客」的說法,「擂茶」是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種待客禮儀。
  • 擂茶+餈粑:客家人在東莞這樣過年
    作為揭西的客家人,劉先生在東莞工作生活已經多年,而留莞過年也是家常便飯了。逢年過節,做擂茶和餈粑可以說是揭西客家人的慣例。今年春節,劉先生就和親朋好友一起在東莞做擂茶和餈粑,過了一個喜慶的新年。這些客家美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南方+記者帶你一起來了解了解。  揭西擂茶是廣東揭西一帶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
  •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也是最能體現客家人熱情好客的飲茶形式。客家人有「無(擂)茶不成客」的說法,「擂茶」是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種待客禮儀。
  • 客家人怎能沒喝過擂茶?
    作為客家人怎能沒喝過擂茶呢?關於擂茶的起源,目前的說法為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南關城老婦人何婆售賣的街邊小吃。將些許茶葉倒入擂缽內,有技巧的攪動擂棒,攪動過程中,慢慢加入花生米和芝麻粒,攪拌的差不多了,倒入開水均勻,像煮湯一樣攪拌著,就能盛出來喝了,看個人口味添加一些青菜或者炒米,醇香的一碗擂茶來了。每個地方的吃法都不一樣,而小編記憶中的擂茶,便是這幾味就能製作出一大盆的美味擂茶。
  • 廣東扒美食:清遠擂茶,客家人的傳統名點,這個「茶」不簡單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清遠的一種茶,叫擂茶。擂茶粥是廣東清遠農村地區的客家人傳統名點,當地農村,或聯絡感情,或招待賓朋,或婚嫁喜慶,擂茶粥是必不可少的禮待,俗稱「半餐」。擂茶,又名三生湯或鹹茶,是一種漢族特色食品,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東南部一帶。擂茶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混合幹擂研磨成粉後,再加入水泡勻享用的養生茶飲。擂者,研磨也。擂茶在中國大陸分布甚廣,各地擂茶製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選擇差別較大。擂茶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兩大類。
  • 客家人的熱情待客之道:一碗清香擂茶,勾出遠來者的饞蟲
    正思量間,那熱情好客的主人,便笑意盈盈地捧出一碗擂茶。 ▲以一碗擂茶待客,是客家人流傳至今的傳統。圖/COLOR CHINA 關於擂茶的起源,一說來自揭西縣河婆鎮南關城老婦人何婆售賣的街邊小吃。當時的南關城是潮汕和惠州經商的必經之路,何婆的擂茶治癒了往來客商的腸胃和疲憊,因此名聲遠播。 劉朝星是揭西擂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在大洋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為我們展示了一碗正宗的何婆擂茶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 這位揭商~他用擂茶連接起全球客家人的心!
    出生於良田鄉龍嶺村的劉志輝,是喝著故鄉的擂茶長大的。童年時,喝擂茶是長輩們對他的一種獎勵,每當他在學校考試取得了好成績,或者幫忙長輩放牛歸來,爺爺或奶奶在他的糾纏下,總會做一碗香噴噴的擂茶犒勞他。有時,年少的劉志輝還要幫長輩搗擂茶,先是備料:花生一斤,炒香、去皮;白芝麻1兩,炒香;薄荷葉2兩,青茶葉、胡椒粒、香草、香樹葉、牽牛花、苦粒心葉等適量。
  • 客家人說:「無擂茶不成客」,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是第一次聽到
    對於「擂茶」這個稱呼,很多人可能還是第一次聽到。但是對於熱情好客的客家人而言,擂茶就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一種習慣性禮節。無論是喜慶的婚嫁時候,還是平常的走親訪友,擂茶都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一種基本方式,所以才有了「無擂茶不成客」的說法。
  • 廣東扒美食:清遠擂茶,客家人的傳統名點,這個「茶」不簡單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清遠的一種茶,叫擂茶。擂茶粥是廣東清遠農村地區的客家人傳統名點,當地農村,或聯絡感情,或招待賓朋,或婚嫁喜慶,擂茶粥是必不可少的禮待,俗稱「半餐」。擂茶,又名三生湯或鹹茶,是一種漢族特色食品,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東南部一帶。擂茶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混合幹擂研磨成粉後,再加入水泡勻享用的養生茶飲。擂者,研磨也。擂茶在中國大陸分布甚廣,各地擂茶製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選擇差別較大。擂茶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兩大類。
  • 客家人的熱情待客之道:一碗清香擂茶,勾出遠來者的饞蟲
    ▲以一碗擂茶待客,是客家人流傳至今的傳統。圖/COLOR CHINA 關於擂茶的起源,一說來自揭西縣河婆鎮南關城老婦人何婆售賣的街邊小吃。當時的南關城是潮汕和惠州經商的必經之路,何婆的擂茶治癒了往來客商的腸胃和疲憊,因此名聲遠播。 劉朝星是揭西擂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在大洋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為我們展示了一碗正宗的何婆擂茶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文化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一。史料記載,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而且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之傳承。
  • 擂茶是什麼茶?擂茶茶藝表演的介紹
    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兩大類。  在中國博大精湛的茶文化中,客家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其以古樸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自古聞名遐邇,是中國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製作擂茶需要擂缽一個,油茶樹或山蒼子木製的2尺長的擂棍一根。竹篾編制的「撈瓢」一把,以上稱為「擂茶三寶」。另配小桶、銅壺、青花碗、開水壺等。
  • 將樂擂茶是客家茶文化的孓遺
    客家婦女不重裝束和外表美的風尚是與客家人特有的生活和勞動方式是密切相關的。二、擂茶體現了客家人獨特的智慧與生存之道。客家地區流傳著「無擂茶不成客」的諺語。元末明初以後,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區卻逐漸消逝,只有客家人、部分畲族人及我國西南的個別少數民族繼承下來並不斷地創新和光大。
  • 客家人說:「無擂茶不成客」,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是第一次聽到
    對於「擂茶」這個稱呼,很多人可能還是第一次聽到。但是對於熱情好客的客家人而言,擂茶就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一種習慣性禮節。無論是喜慶的婚嫁時候,還是平常的走親訪友,擂茶都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一種基本方式,所以才有了「無擂茶不成客」的說法。
  • 茗粥遺意——擂茶
    擂茶在中國華南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臺灣、湖南等六省區都有分布。擂茶流派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兩大類。廣東的清遠、英德、陸河、揭西、普寧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葉放進牙缽(內壁有紋路的擂茶陶盆)擂成粉末後,依次加上熟花生、芝麻後旋轉研搗,再加上一點鹽和香菜,用滾燙的開水衝泡而成,因製作時常加些香料進去,故而大致上可歸於香料擂茶一類。
  • 擂茶:九曲迴腸,心曠神怡
    另外,在江西省豐城市下轄的荷湖、羅山、蕉坑、鐵路、洛市、秀市等地(即當地所稱的河東地區),也有擂茶的習俗,不過至今不清楚其流傳的開始時間。其製作方法比客家人的擂茶簡略了許多。比如福建西北部民間的擂茶是用茶葉和適量的芝麻置於陶製的擂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細末後加滾開水而成;廣東的清遠、英德、陸河、揭西、普寧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葉放進牙缽(內壁有紋路的擂茶陶盆)擂成粉末後,依次加上熟花生、芝麻後旋轉研搗,再加上一點鹽和香菜,用滾燙的開水衝泡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帶有喝芝麻擂茶的特殊習俗。
  • 客家擂茶,你喜歡麼
    在廣東的潮汕地區住著這麼一群客家人。他們熱情好客,每每有親朋好友串門,就會準備好一缽擂茶招待。一缽擂茶,擂的不止是一碗茶,更是聯繫著客家人的心。擂茶,顧名思義,用擂茶棍在擂茶缽中攪動。擂茶缽跟擂茶棍如何製作擂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