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說:「無擂茶不成客」,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是第一次聽到

2020-12-21 雲想茗茶

對於「擂茶」這個稱呼,很多人可能還是第一次聽到。但是對於熱情好客的客家人而言,擂茶就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一種習慣性禮節。無論是喜慶的婚嫁時候,還是平常的走親訪友,擂茶都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一種基本方式,所以才有了「無擂茶不成客」的說法。

擂茶,屬於客家人的一種傳統文化,已經深深融進客家人的生活。作為茶的一種衍生食物,因其獨特的製作工序,還有其奇效的保健功效而被人們所重視,可以說得上是中國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那麼擂茶到底是怎麼製作的呢?

正所謂「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擂茶也是一樣,不同地區對於擂茶的製作,在製作工藝上還是有所區別的。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廣州普寧地區的擂茶是如何製作的。

原材料: 綠茶、炒熟的花生、芝麻、香菜、芹菜、薄荷

工具:陶製擂缽、擂棍

製作過程

先放一點茶葉到擂缽中,用擂棍繞著擂缽不停地旋轉,把缽中的茶葉搗碎成泥即可,這樣擂茶中就有一點苦甘的味道,也可以有生津止渴、清涼解暑的功效;

之後往缽中加入一些黑芝麻,同時加入一點熱水,慢慢地把芝麻也研磨成泥狀;

等芝麻和茶葉都成了細細的泥之後,可以往裡面加入新鮮採摘的香菜、薄荷和芹菜,通過用擂棍擂之後,裡面就有了一抹綠意;

接下來往裡面加入花生,用擂棍搗碎,不停旋轉,把它搗成泥。

最後往裡面加入熱水,用撈瓢將擂好的茶過濾一下,把裡面的一些渣渣去掉。將過濾後的擂茶煮沸,這時候香氣就會慢慢地溢出來了。

煮好的擂茶可以和飯、炒米等一起享用,至於是加鹽還是加糖,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來決定。

擂茶作為一種養生茶飲,既可食用,又可以作為藥用,有健脾養胃,美容養顏的功效。

擂茶作為博大精深茶文化中一支,希望可以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也好將我國的這種傳統文化傳播開來。

相關焦點

  • 客家人的擂茶
  • 擂茶,客家人的特飲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文化 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一 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 擂茶既是其主食之一 也是待客之佳餚
  •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也是最能體現客家人熱情好客的飲茶形式。客家人有「無(擂)茶不成客」的說法,「擂茶」是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種待客禮儀。
  • 擂茶+餈粑:客家人在東莞這樣過年
    作為揭西的客家人,劉先生在東莞工作生活已經多年,而留莞過年也是家常便飯了。逢年過節,做擂茶和餈粑可以說是揭西客家人的慣例。今年春節,劉先生就和親朋好友一起在東莞做擂茶和餈粑,過了一個喜慶的新年。這些客家美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南方+記者帶你一起來了解了解。  揭西擂茶是廣東揭西一帶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
  • 漂洋過海的南洋擂茶飯
    我第一次吃客家擂茶飯是在我的老師王潤華教授家裡,那天的主賓是大學者柳存仁教授和袁行霈教授,我忝陪末座。師母淡瑩的弟妹吳美珍是製作擂茶飯的高手,那天就由她主廚。一般來說,青色的、水分少的、香味濃的蔬菜都可採用,譬如芹菜、長豇豆、韭菜、青菜、捲心菜、油麥菜、芥蘭、四季豆等等,但有兩樣最好不要缺少:樹仔菜和四角豆(注意,不是四季豆)。
  • 這位揭商~他用擂茶連接起全球客家人的心!
    1996年,20來歲的劉志輝跟姐姐到海南海口做生意,有一次在車站拾到一個裝有5000元的錢包,他和姐姐毫不猶豫地把錢交到車站派出所,在民警的強烈要求下,他才留下了電話號碼。2天後,他接到電話,一位陌生姑娘在電話中告訴他:「錢是我丟失的,那是家裡賣牛賣豬賣糧湊來為父親治病的,如果找不回來的話,我一定會自殺的,因為無法面對病重的父親和全家人悽涼的眼光。」
  • 寧願少米飯,不可無擂茶
    史料記載宋代在中原地區已流行擂茶,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漢族傳統文化之傳承。南宋詩人黃升《玉林詩話》所載《肝胎族舍》一詩中曰: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足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足以證明研麻,泡茶款客,已是當時江南地區的一種風俗。
  •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鄉愁,擂茶文化知多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果真有一樣風物可以代表陸河,擂茶必定當仁不讓。陸河人的感情,很多時候都是靠一缽擂茶流露出來的。「他三婆,過來食茶嘍!」當最後一縷秋嵐被晚風吹散;當最後一片黃葉輕飄飄墜落在地上;當山茶花開到荼靡;當村頭老王家的番鴨已被垂涎,冷冷的空氣裡已經瀰漫著暖暖的茶香,使客居他鄉多年的遊子一下子跌入綿綿的夢鄉中。
  • 廣東扒美食:清遠擂茶,客家人的傳統名點,這個「茶」不簡單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清遠的一種茶,叫擂茶。擂茶粥是廣東清遠農村地區的客家人傳統名點,當地農村,或聯絡感情,或招待賓朋,或婚嫁喜慶,擂茶粥是必不可少的禮待,俗稱「半餐」。擂茶,又名三生湯或鹹茶,是一種漢族特色食品,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東南部一帶。擂茶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混合幹擂研磨成粉後,再加入水泡勻享用的養生茶飲。擂者,研磨也。擂茶在中國大陸分布甚廣,各地擂茶製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選擇差別較大。擂茶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兩大類。
  • 謝思丹 | 陸河奇味——擂茶
    這是小時候奶奶教我唱的客家山歌的歌詞,具體怎麼唱,我已全然忘記。這裡需要點明的是,歌詞裡的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茶水,而是茶湯,就是客家人特有的擂茶。乍一聽可能不明就裡,但擂茶並不是天外來物,而是的的確確有跡可循的。湖南至今仍流傳有「諸葛亮麾下進軍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嫗制擂茶祛疾」的故事。可謂是有源可溯。
  • 石壁擂茶
    正月裡在寧化石壁,我第一次喝到了擂茶。擂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茶,但是應該怎麼來定義它呢?
  • 潮汕擂茶【客家】
    保留擂茶古樸習俗的地方有:廣東省的揭西、陸河、清遠、英德、海豐、汕尾、惠來、五華等地;江西省的贛縣、石城、興國、於都、瑞金等;福建省的將樂、泰寧、寧化等地;廣西的賀州黃姚、公會、八步等地;臺灣的新竹、苗粟等地。喝擂茶地區人口約有600萬人。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客家人制擂茶,以婦女見長。
  • 客家人的熱情待客之道:一碗清香擂茶,勾出遠來者的饞蟲
    ▲ 視頻:以三生為湯 鼓搗出這一碗清香擂茶 汪曾祺先生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每到一個地方,品嘗一番當地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便讀懂了這裡的人情、世故。
  • 擂茶:九曲迴腸,心曠神怡
    另外,在江西省豐城市下轄的荷湖、羅山、蕉坑、鐵路、洛市、秀市等地(即當地所稱的河東地區),也有擂茶的習俗,不過至今不清楚其流傳的開始時間。其製作方法比客家人的擂茶簡略了許多。比如福建西北部民間的擂茶是用茶葉和適量的芝麻置於陶製的擂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細末後加滾開水而成;廣東的清遠、英德、陸河、揭西、普寧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葉放進牙缽(內壁有紋路的擂茶陶盆)擂成粉末後,依次加上熟花生、芝麻後旋轉研搗,再加上一點鹽和香菜,用滾燙的開水衝泡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帶有喝芝麻擂茶的特殊習俗。
  • 人物雕像,濃縮了客家人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這些童謠與客家民謠一樣語句通俗,而且每句尾用同韻字,所以琅琅上口,小時念熟到不忘。與客家民謠不同之處就是客家童謠只朗誦而不唱。客家語的聲調有六或七個,頗富音樂韻味。客家母親雕塑,傳統文化雕塑,民俗雕塑東江菜用料以家畜、家禽的肉類為主,所謂「無雞不清,無鴨不香,無肉不鮮,無肘不濃」所重皆為陸生肉類。
  • 走進客家,品味【客家擂茶】
    閩有「居建陽縣的畲族雷大爺創始擂茶」的傳說;湘有「諸葛亮麾下進軍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嫗制擂茶祛疾」的故事。有關的文學記載也散見在一些古籍中,如黃升《玉林詩話》所載《肝胎族舍》一詩曰:"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足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足證研麻,泡茶款客,是當時江南的一種風俗。
  • 歲月靜好飲擂茶——以客家擂茶為例看中華文化中的藥食同源思想
    「喝茶」一詞也作「吃茶「,在《紅樓夢》中,賈母攜著一眾姑娘僕婦們到了妙玉的櫳翠庵去,一向不染俗事的檻外人妙玉也殷勤地捧出茶盅來待客。賈母有著一個挑剔的脾胃,對著妙玉解釋:」我不吃六安茶。「妙玉也是個人精,笑著回到:」知道,這是老君眉。
  •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文化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一。史料記載,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而且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之傳承。
  • 客家擂茶,有一種渴,叫思鄉的渴
    客家擂茶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之一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它既是客家人的主食之一也是一道隆重的待客佳餚更是一道清暑解渴滋補長壽的茶飲>葷素可搭可以在擂茶裡加入不同的原料擂茶製作成茶飲之後根據各人飲食喜好可加入熟飯、各種切碎煮熟的時鮮菜蔬豆類、菇筍香料及肉料
  • 客家擂茶|你不知道的國家非遺
    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漢族傳統文化之傳承   製作擂茶少不了兩樣工具:擂缽和擂持。有老婆婆聞如此事,大發善心,走家串戶動員眾鄉親動用「擂茶三寶」,製成大量擂茶,使劉備的將士們飲後病情大減,擂茶從此更是盛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