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熱情待客之道:一碗清香擂茶,勾出遠來者的饞蟲

2020-12-21 騰訊網

▲ 視頻:以三生為湯 鼓搗出這一碗清香擂茶

汪曾祺先生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每到一個地方,品嘗一番當地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便讀懂了這裡的人情、世故。

▲從空中俯瞰揭陽市揭西縣,油油綠意令人神清氣爽。 圖/COLOR CHINA

來到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走近一家家民宿時,總有一陣清香傳來。香氣裡包含了多種熟悉的味道,糅合在一起,便能填滿路途跋涉後的飢腸轆轆,令人為之精神一振。正思量間,那熱情好客的主人,便笑意盈盈地捧出一碗擂茶。

▲以一碗擂茶待客,是客家人流傳至今的傳統。 圖/COLOR CHINA

關於擂茶的起源,一說來自揭西縣河婆鎮南關城老婦人何婆售賣的街邊小吃。當時的南關城是潮汕和惠州經商的必經之路,何婆的擂茶治癒了往來客商的腸胃和疲憊,因此名聲遠播。

劉朝星是揭西擂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在大洋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為我們展示了一碗正宗的何婆擂茶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揭西擂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朝星演示擂茶製作方法。 圖/COLOR CHINA

製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面前放著一個祖傳的陶製擂缽,抓起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在舂搗過程中,不時加入各種菜葉,讓那抹青翠的綠意在擂缽裡逐漸綻放開來。

▲製作擂茶過程,需要熟練的手藝。 圖/COLOR CHINA

接下來,擂者一邊擂一邊給擂缽內添加些芝麻、花生仁、草藥(如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待缽中的東西搗成沙狀的綠色碎泥時,茶便擂好了。然後,用銅壺燒開的沸水,衝進碎泥裡拌勻,一瞬間,滿堂飄香。

▲ 一道道細緻的手藝活,流露出客家人的待客熱情。 圖/COLOR CHINA

擂茶不僅好吃,據說還有解毒的功效。擂茶因用了「生葉、生薑、生米」三種原料,又有「三生湯」的雅稱。一碗擂茶,藥食兩用,鼓搗出代表著客家人的飲食文化。既可解渴,又可充飢,細品其味,格外濃鬱綿長。

▲ 擂茶藥食兩用,味道濃鬱綿長。 圖/COLOR CHINA

遠道而來的客人,捧著一碗熱熱的擂茶,根據自己的喜好,加上炒米,添上八大伴碟裡的各式小菜,便是一道既解乏又果腹的美味。若中途放下了碗,主人家便會殷勤地給你添滿擂茶,盛情難卻,直到你真的吃飽為止。

▲ 食用擂茶時,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配料,便有不同風味。 圖/COLOR CHINA

客家人的熱情,便如同這碗熱辣辣的擂茶飄起的嫋嫋青煙,久久揮之不去。

統籌 | 董 懂

攝像 | 唐文欽

剪輯 | 唐文欽

錄音 | 王俊峰

旁白 |葦 杭

文字 | 沈閱微 潘文杰

— END —

相關焦點

  • 擂茶,客家人的特飲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文化 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一 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 擂茶既是其主食之一 也是待客之佳餚
  • 擂茶:九曲迴腸,心曠神怡
    既可解渴,又可充飢,用以待客,經濟實惠。客家人熱情好客,吃擂茶往往見者有份,越吃人越多,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主人添滿這碗舀那碗,歡聲笑語,彼此間感情得以充分交流。擂茶,製作簡便,清香可口,且因配料不同,分別具有解渴、清涼、消暑、充飢等效用,經濟而又實惠。客家人熱情,多以擂茶待客。
  • 客家人的擂茶
  • 潮汕擂茶【客家】
    春夏溼熱,常用新鮮艾葉、薄荷葉;秋天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金銀花;冬天寒冷,便用桂皮、肉柱子、川芎等。據中醫驗證,從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風祛寒、開胃健脾、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潤膚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在客家祖地石壁,每戶每天都製作普通擂茶一缽,勞作後回來喝上幾碗,一天的辛苦便煙消雲散。客人遠道而來,喝上一碗,便可提神醒腦,充飢益體。葷、素擂茶是石壁擂茶的特有品種。
  • 客家擂茶,有一種渴,叫思鄉的渴
    客家人喝茶的習慣從古至今客家人熱情好客從中原至現在客家人以擂茶待客客家擂茶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之一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它既是客家人的主食之一也是一道隆重的待客佳餚更是一道清暑解渴滋補長壽的茶飲,鄰裡串門常以擂茶相待主人的熱情好客客人的歡聲笑語質樸、和諧的親情、友情伴著一碗碗擂茶,越喝越久遠
  • 這碗三生湯,是客家人最溫暖的記憶
    史料記載,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客家人是漢族八大民系中較為獨特的一支,歷史上曾有五次大遷移,如今足跡已遍布世界各地。「有陽光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因而客家人也有「東方猶太人」一說。大陸的廣東、福建、江西等地是客家人的主要分布區域,有濃鬱的客家文化。熱情好客的客家人,常用擂茶招待客人。客家擂茶在南宋時期已經相當普及,可見其歷史之久遠。
  •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也是最能體現客家人熱情好客的飲茶形式。客家人有「無(擂)茶不成客」的說法,「擂茶」是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種待客禮儀。
  • 擂茶:一枝獨秀的奇葩
    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製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待缽中的東西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濃鬱、綿長……據說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藥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飢。
  • 走進客家,品味【客家擂茶】
    保留擂茶古樸習俗的地方有:廣東省的揭西、陸河、清遠、英德、海豐、汕尾、惠來、五華等地;江西省的贛縣、石城、興國、於都、瑞金等;福建省的將樂、泰寧、寧化等地;廣西的賀州黃姚、公會、八步等地;臺灣的新竹、苗粟等地。喝擂茶地區人口約有600萬人。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客家人制擂茶,以婦女見長。
  • 客家美食:擂茶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居住在這裡的客家人,就地取材,創造了各種極具地方特色的風味美食,擂茶就是其中一種,頗有代表性。嬰兒洗三朝、老嬤嬤念佛、家裡來賓客、婚嫁喜慶……心靈手巧的客家主婦準會煮上一鍋清香四溢的擂茶。製作擂茶少不了二樣工具:擂缽和擂持。擂缽和釀酒的缸都屬陶製的容器。
  • 謝思丹 | 陸河奇味——擂茶
    這裡需要點明的是,歌詞裡的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茶水,而是茶湯,就是客家人特有的擂茶。乍一聽可能不明就裡,但擂茶並不是天外來物,而是的的確確有跡可循的。湖南至今仍流傳有「諸葛亮麾下進軍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嫗制擂茶祛疾」的故事。可謂是有源可溯。有關的文學記載也散見在一些古籍中,如黃升《玉林詩話》所載《肝胎族舍》一詩曰:"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足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 歲月靜好飲擂茶——以客家擂茶為例看中華文化中的藥食同源思想
    長此以往,者三生飲變成了客家人獨有的一種保健飲料。因為在製作這種飲料的時候需要擂碎各種佐料,它的另一個名字擂茶也便逐漸叫開了。從地理條件來說,客家人所居住的地帶多的是丘陵老林,條件艱苦,加之古代戰亂頻仍,一碗擂茶既可以充飢解渴又可以治病祛邪,勤勞勇敢的客家人用自己的生存智慧保護著自己的身體。
  •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鄉愁,擂茶文化知多少?
    也許其他人喝茶只是一時待客的需要,但對於汕尾陸河的人民來說,這是一種日常。「客家擂茶」是陸河人每日必食一餐的佳餚。客家擂茶千百年來流傳於民間,聞名遐邇,是我國茶藝園中,一枝獨秀的奇葩。2011年陸河擂茶製作技藝入選傳統技藝入選「第四批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很多人慕名而來,先嘗為敬。
  • 客家人待客,怎能少了這道菜,客家老妹教你這樣做,進來看看吧
    客家人待客,怎能少了這道菜,客家老妹教你這樣做,進來看看吧。大家好,我是歡歡,熱愛下廚,喜歡把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好的味道,祝大家健康快樂每一天。我們客家人,團結奮進,吃苦節儉熱情好客是我們的標籤。我們客家人多住在山區,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產品,以水稻為主。客家地區的水田,近山用溪水,靠河用河水。皆以水車灌水入田。現在科技發達了,改用抽水機灌溉良田。家裡會養些雞鴨鵝豬牛,過年必會宰一頭自家養的大肥豬,過個豐盛的新年。我們也有自己特色的美食平時過節家裡來親戚都會雞鴨鵝待客。
  • 擂茶+餈粑:客家人在東莞這樣過年
    作為揭西的客家人,劉先生在東莞工作生活已經多年,而留莞過年也是家常便飯了。逢年過節,做擂茶和餈粑可以說是揭西客家人的慣例。今年春節,劉先生就和親朋好友一起在東莞做擂茶和餈粑,過了一個喜慶的新年。這些客家美食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南方+記者帶你一起來了解了解。  揭西擂茶是廣東揭西一帶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
  • 一碗茶湯見真情——記中國生活茶道之古法擂茶品鑑會
    二十五年後,她們相聚在深圳,本著「傳承▪分享」的初心,策劃了一場「一碗茶湯見真情」古法擂茶品鑑會,中日大廚、餐飲專家、美食達人等齊聚久千久日料館,鑑賞中國最古老的茶道之一,客家擂茶。為什麼我們天天喝茶,卻從沒談及「道」?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擂茶,是我們客家人的「日常茶飯事」,與家人朋友擂茶食茶几十年,卻從未討論過有關於這一活動的藝術與精神話題。通過研習中國茶文化並回到故鄉體驗,我們悟出了一點點關於擂茶的 「道」,其在茶葉的細細研磨中。我們奉上第一道古法擂茶叫清心湯,湯中綠茶與薄荷散發的芳香,清爽怡人。
  • 擂茶--印象海豐--傳統美食
    擂茶是每個海豐人心頭上的滋味。海豐人好客,招待客人的東西多,豆蘇麻成炒米班,是香甜的糖食,菜包碗粿千層糕,是早餐午點必備,而這一道擂茶,能相佐入喉,亦可單獨果腹。其實擂茶是客家人的說法,海豐的擂茶與客家擂茶有些像又不那麼一樣。
  • 這位揭商~他用擂茶連接起全球客家人的心!
    」劉志輝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做事情時,並不是追求數量,而是對「道」的追求。「所謂『道』,就是事物的正確規律,比方賺錢,要遵守國家法律,遵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樣賺取錢財才會心安,才能對得起良心。」出生於良田鄉龍嶺村的劉志輝,是喝著故鄉的擂茶長大的。童年時,喝擂茶是長輩們對他的一種獎勵,每當他在學校考試取得了好成績,或者幫忙長輩放牛歸來,爺爺或奶奶在他的糾纏下,總會做一碗香噴噴的擂茶犒勞他。有時,年少的劉志輝還要幫長輩搗擂茶,先是備料:花生一斤,炒香、去皮;白芝麻1兩,炒香;薄荷葉2兩,青茶葉、胡椒粒、香草、香樹葉、牽牛花、苦粒心葉等適量。
  • 陸河擂茶製作技藝
    幸一客家老婆婆聞知此事,走家串戶動員客家鄉親烹製大量擂茶供將士們飲,將士病情大減。從此,客家擂茶盛名遠揚。陸河擂茶是客家擂茶的傳承與異化。據《明海豐縣誌》《明一清•陸豐縣誌》及陸河多姓「譜牒」記載,陸河客家先民多於唐宋年間為避戰禍,從中原舉族一路南遷至「蠻夷之地」。隸屬於南海郡博羅縣,為畬族居住地;東晉鹹和六年,隸屬東官郡海豐縣,為漢畬雜居地。
  • 寧願少米飯,不可無擂茶
    史料記載宋代在中原地區已流行擂茶,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漢族傳統文化之傳承。南宋詩人黃升《玉林詩話》所載《肝胎族舍》一詩中曰: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足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足以證明研麻,泡茶款客,已是當時江南地區的一種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