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用於軍事目的空襲,一直是空中作戰的主要方式之一,這種作戰方式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卻在二次大戰中逐步發展成熟的戰略轟炸,更將空襲這種作戰模式發展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空軍轟炸東京這一戰役可以說是戰略轟炸的經典之作,這次戰略轟炸及其所造成的平民重大傷亡也一同被載入了史冊。本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美國如何製造了這場震驚世界的東京大轟炸,轟炸東京無疑是一次完美發揮了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的一次經典範例。而談到對飛機的應用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義大利軍事理論家杜黑。
1869年5月30日杜黑出生在義大利南部,一個名字叫做卡塞塔的小鎮,他出身軍人世家,家中幾代都為薩伏依王室服務,由於受家庭薰陶,他自幼立志繼承父業,投身行伍,他以敏銳的眼光看到了飛機對未來戰爭的影響,並率先系統性地提出了制空權理論,從而在世界軍事理論家之裡佔據了不可動搖的一席。
杜黑的制空權理論對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的空軍建設,尤其對轟炸機的發展有過重要的影響,而美國的柯蒂斯李梅將軍無疑是將空襲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襲擊了美軍在太平洋上的重要軍事基地——珍珠港。為了表示戰勝日本法西斯的決心和有仇必報的憤恨,美軍在1942年4月策劃了「杜立特空襲」轟炸東京。儘管此次給日本造成的損失十分有限,但卻大大振奮了軍心,鼓舞了鬥志,更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也讓那位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再次確定美軍的太平洋艦隊依然擁有反擊的能力。
不過遺憾的是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美軍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以及在與日本海軍的交鋒中常常失利,一直都不具備對對東京進行戰略轟炸的條件,直到超級空中堡壘b29問世。
B29戰略轟炸機是一種機長30米,翼展超過40米的超大型戰略轟炸機,它的時速接近每小時600千米,航程可達6000多公裡,飛行高度超過1萬米,載彈量約為9000千克。這種轟炸機的飛行高度在當時鮮有匹敵,即使是敵機能夠爬升到萬米高空,也難以追上,這就讓b29的安全性大大增加。
儘管如此,美軍對東京的轟炸依然不是一帆風順,1944年的11月24日,美軍派出88架轟炸機空襲東京,想要進行一次白天的精準轟炸,飛機在1萬米的高空投彈,結果只有約30架飛機找到了轟炸目標,約有10%命中了預定目標,只有一個飛機製造廠受了輕傷,這是由於美軍在歐洲曾使用日間精確轟炸戰術,但日本的天氣過於惡劣,時常狂風大作,陰雲密布,因此並不適合採用原有的轟炸經驗。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上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燒烤大師」登場。起初李梅依然堅持原來的空襲策略,選擇白天出擊,結果第21轟炸機隊的b29,先後對日本本土白晝出擊16次,傾瀉了5噸炸彈,但沒有一個目標被毀。相反b29轟炸機卻損失慘重,被日軍地面炮火共擊落29架,機械故障損失21架,另有15架損失,原因不明。
面對這種局面,1945年3月李梅將軍在深思熟慮後決定孤注一擲,把價值4億美元的334架b29轟炸機及機組人員的生命作為賭注,傾巢出動夜襲東京,為了保證此次空襲能一舉成功,李梅將軍制定了4項特別措施。
一根據日本缺少夜間戰鬥機和炮瞄雷達,夜間防控能力薄弱的實際情況,美軍一反白晝精確轟炸的常規做法,實施夜間轟炸已達到戰役上的突然性,同時儘量減少損失。
二因為是夜間空襲,夜幕是轟炸機最好的掩護,況且日軍缺乏有效的夜間防空手段,因此李梅將軍力排眾議,將b29轟炸機上的10挺自衛的重機槍全部拆掉,以增大攜帶量,加大單機的殺傷威力。
三根據此前b29轟炸機轟炸中國漢口日橋居住區,使用燃燒彈比爆破彈威力大的成功經驗,結合日本的住房廠房多維木質結構的特點,決定採用極速燃燒彈,而不是用爆破彈,實施轟炸。
四為了減小指揮難度和後勤保障壓力,採取單機跟進轟炸,而不是編隊轟炸的轟炸戰術。同時一改b29轟炸機高空水平轟炸的轟炸戰術,為中低空俯衝轟炸戰術,在戰術上出其不意。
1945年3月9日下午,第21轟炸機隊的334架b29轟炸機,在第314轟炸機連隊隊長鮑爾準將的率領下,從關島基地起飛,直撲東京。3月10日凌晨1:00左右,b29轟炸機群到達東京上空,開始按計劃實施低空俯衝轟炸。由於日本缺少夜間戰鬥機,所以極少戰鬥機起飛攔截,美機可以從容轟炸,當然也不需要自衛機槍掩護。
日軍的高炮火力雖然兇猛,但由於缺少炮苗雷達,因而難以瞄準測定b29轟炸機的轟炸航路和高度,只能憑經驗對空盲射,而b29轟炸機又一改高空水平轟炸,為中低空補充轟炸,因而除了直接命中之外,絕大多數炮彈都在129轟炸機轟炸航路的上空爆炸,未對美機構成重大威脅。
每架b29經過加載後起碼載有24枚5000磅的燃燒彈,每枚彈中又有8磅重的m69燃燒彈,這些燃燒彈投擲下去,其燃燒面積可達6500平方米。
這次轟炸共計向東京投下了11,280枚an——m69集束燃燒彈,每枚燃燒彈中裝有38個凝固汽油彈,在此次轟炸中共有451,200枚燃燒彈落在這座城市中,而這些凝固汽油彈是專門針對日本城市設計的,因為日本大多數城市都是易燃的木質房屋非常容易起火,45萬枚燃燒彈引起的大火,很快形成了一場烈焰火爆,中心溫度達到了1000攝氏度,金屬燈柱和電車軌道都被融化了,在這座人間地獄中,任何人都沒有生存的希望。
此時此刻,日本帝國的首都東京,烈焰熊熊映紅了夜空,美軍先導機,以交叉轟炸航路投下燃燒彈,在東京市區劃出一個大大的火十字。後續的轟炸機以大大的火十字為地標,像飛蛾撲火般的瘋狂俯衝,投彈,爬升。此起彼伏,地面大火所產生的熱氣流使轟炸機就像狂濤中的小舟搖擺不定,更使得參加此次行動的機組人員熱血沸騰。
終於有機會一血珍珠港事件的恥辱,要不是為了保證燃燒彈的散布面積,一些飛行員甚至想駕機進行樹梢轟炸,也就是超低空轟炸。烈火焚燒發出的噼啪聲夾雜著人們的哭喊聲,嚎叫聲響徹夜空,整個東京變成了一片火海,連水都被大火產生的高溫直接煮沸甚至蒸發,又因為凝固汽油彈在水中爆炸後依然會繼續燃燒,人們唯一期盼的避難所也不復存在。
據事後拍攝的偵查照片顯示,東京市區約有41平方公裡的地面被焚燒的蕩然無存,東京的1/4被夷為平地,其中20%是工業區,60%是商業區,其他為住宅區。被列入轟炸計劃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被焚毀,26.7萬座建築物付之一炬,約有10萬人直接在大火中喪生,超過了廣島和長崎,在遭到原子彈襲擊後的死亡人數,12萬人受傷,100萬人無家可歸。
火災之後,日本政府用了25天時間才把破磚破瓦清除乾淨,與清理廢墟同樣耗費時間的是清理,在此次轟炸中死亡的平民,大街上隨處可見殘缺不全面目全非的死屍,空氣中瀰漫著令人嘔吐的惡臭,那是死亡的味道。
在這次轟炸中,美軍的飛機損失極其微小,只有9架被擊落,5架身負重傷,勉強飛離東京後,迫降在海平面上,42架負輕傷,在安然返回基地在火攻登機後不到30小時,300多架b29轟炸機又夜襲了名古屋,摧毀了該市的飛機製造中心。
13日300架b29轟炸了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美軍在轟炸中使用了1700噸燃燒彈,約20.7平方公裡的市區在三小時內被焚毀。16日美軍又轟炸神戶,摧毀了其造船中心。之後,美軍大舉空襲日本各大中小城市,如果不是美軍燃燒彈庫存告急,日本還會有更多的城市遭受滅頂之災。
截止到7月4日,美軍宣布日本已遭受10萬噸炸彈的轟炸,更猖狂的是轟炸。東京的總導演柯蒂斯李梅將軍還下令在轟炸的同時撒下傳單,故意告知日本下一個轟炸的目標,這種做法極大地打擊了日本國民的士氣。這裡首相近衛也承認,此次轟炸真正讓日本政府開始認真考慮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小男孩和胖子落到了廣島和長崎,最終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