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去世,川普連忙提名盼「自己人」補位!大選結果或將推遲

2020-12-19 金十數據

上周五(9月18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去世,第二天,川普就表示將提名一名女性保守派人士來填補這個空缺。

距離美國大選僅剩一個多月,金斯伯格的去世無疑給美國大選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兩黨之間關於大法官職位填補的競爭恐將異常激烈。

01美國大選又添新看點

川普將在本周公布提名人選,今年美國總統選舉首場辯論將下周(9月29日)舉行。分析人士認為,川普之所以如此急著提名新人選,主要有兩個目的:

一是增加輿論的關注度;二是為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首場辯論設置議題。

目前最高法院中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佔比為5:4。金斯伯格去世後,如果共和黨用一名保守派來替代她的位置,那麼保守派與自由派的比例將變成6比3。到時候共和黨將佔據絕對優勢。

川普希望能夠在大選之前對大法官的提名人選進行投票表決,不過,時間上可能會來不及。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2018年一份報告顯示,自1975年以來,從大法官的提名到首次聽證會,平均需要40天,而且聽證會的持續時間也比較長,最短也需要4-5天,有的甚至超過10天。

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則在當地時間20日表示,參院應避免在總統選舉前投票表決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

此外,美國民眾也大都不支持在大選前對大法官提名人選進行表決。一份民調結果顯示,有62%的美國受訪者認為,新任大法官應該由贏得大選的總統候選人來決定。80%的民主黨人認同新任大法官的任命應等到選舉之後,另有50%的共和黨人也持同樣的想法。

如果要等到大選結果出來在對大法官提名人選進行表決,那麼最終表決的時間可能還要往後拖一拖,因為大選結果可能推遲。

期權市場暗示大選結果可能推遲

期權交易商正在減少對美國大選後股市波動性將立即飆升的押注。相反,據高盛集團的策略師表示,他們加大了對投票後至少一個月價格波動將保持高位的押注。

根據該行的分析,標普500指數期權顯示,11月4日,也就是總統大選的第二天,標普500指數的波動幅度為2.8%,低於8月份3.2%的隱含波動幅度。

與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動指數掛鈎的期貨曲線也在發生變化。以本斯奈德(Ben Snider)為首的高盛策略師說,具體來說,VIX 11月合約(指截至12月18日一個月的波動率)今年首次超過10月合約,這表明交易員在大選日之後還在進行對衝措施。

期權市場似乎已放棄波動性將在大選前大幅上升的觀點,而這已在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被消化,策略師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相反,目前市場預計大選日的波動會大幅增加,而且在大選日之後會保持在高位。

對持續波動的關注可能標誌著對選舉風險的看法發生變化。8月初,德意志銀行首席全球策略師賓基查達(Binky Chadha)警告稱,對於VIX指數在美國大選後的大幅下跌,期權交易員過於樂觀地調整頭寸。

高盛表示,波動性定價的最新變化反映出,計票可能會被推遲,投票結果可能會出現爭議。選舉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日期是12月8日,也就是被稱為「安全港」的最後期限,在這一天,各州必須解決有關任命選舉人進入選舉團的任何爭議。6天之後,選舉人將在12月14日進行最後投票,以決定選舉結果。

02小心大選外的另一風險

大法官的補位之爭無疑讓美國大選更受投資者關注,然而,另外一個結果對市場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那就是未來參議院的控制權。

許多政治分析人士目前預計,無論誰贏得總統選舉,民主黨都將繼續在眾議院佔據多數席位。參議院的控制權更難預測。在這100個席位中,有35個席位將在今年進行選舉,共和黨將捍衛其中的23個席位,以其3個席位的多數優勢來決定勝負。

正如Cowen & Co.分析師克裡斯克魯格(Chris Krueger)所說,參議院的多數席位可能會帶來阻止或推動下一任總統議程的權力,使其成為2021年最終的政策仲裁者。

上周五,美國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自由派大法官魯思·巴德·金斯伯格的去世,以及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承諾就川普挑選的新法官人選舉行投票,都說明了這一點。

那麼,參議院的控制權對金融市場到底有何影響?我們來看看專業人士的分析。

投資顧問公司Veda Partners的分析師亨利埃塔·特雷茲(Henrietta Treyz)設想,如果民主黨人控制了白宮、眾議院和參議院,將出臺一個2萬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擴大失業補貼,同時向學校、州政府、醫療機構和家庭提供援助。它可以與一項以清潔能源為重點、以基礎設施為目標的創造就業機會的計劃相結合。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美國股票和衍生品策略主管格雷格·布特爾(Greg Boutle)認為,投資者應該關注美國政府到時候是分裂還是統一。若民主黨勝出後提高稅率,其影響可能會被財政刺激抵消。在這種情況下,與經濟掛鈎的價值型股票可能會受益。

然而,如果美國國會和白宮的控制權仍存在分歧,政策僵局可能會繼續存在。如果到2021年1月份,失業率仍居高不下,議員們在刺激措施上仍未達成協議,這可能對市場構成威脅。

在最壞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會回想起2011年的危機,當時國會意見分歧,將美國推到違約的邊緣,使美國失去了標準普爾的AAA信用評級。標準普爾500指數在7月初到10月初這一戲劇性的一年下跌了近19%。

目前許多投資者都十分關注,假設拜登上臺後,川普的減稅政策還能剩多少。拜登說,他將對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人增稅,並將企業稅率從21%提高到28%。

SunTrust Advisory Services的策略師勒納(Keith Lerner)和凱斯(Dylan Kase)認為,增稅不一定會導致股市表現不佳。SunTrust的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平均而言,在增稅的年份,市場實際上創造了更好的回報,而且一直保持著正收益。他們寫道,儘管上世紀50年代的稅率相對較高,但美國股市還是經歷了70年來表現最好的10年。

儘管本世紀頭十年的平均稅率是過去50年來最低的,但股市回報率和經濟增長卻是現代以來最糟糕的。他們指出,在提高稅率的情況下,標普500指數在2013年上漲了30%以上。儘管川普實施了減稅,但該指數在2018年還是下跌了。

當然,標普500指數在2017年19%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市場的樂觀情緒,當時人們認為川普的減稅計劃將提高美國公司第二年的收益。但是,假設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高稅收就一定意味著市場下跌,這種邏輯未免過於簡單化。

以塔維斯麥考特(Tavis McCourt)為首的Raymond James分析師在8月底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即便拜登獲勝後民主黨在參議院佔據多數席位,溫和派也可能會限制他的議程。

關於參議院控制權歸屬的每一種可能的結果都為美國國債市場提供了不同的潛在驅動因素。NatWest Markets的策略師認為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拜登獲勝,民主黨控制參眾兩院,目前他們認為這種可能性有40%。

不過,投資者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就像總統大選一樣,參議院選舉結果也可能會引發爭議,2021年的參議院控制權可能不會在選舉後立即揭曉。

03如何影響市場?

距離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還有40餘天,那麼隨著大選越來越近,各類資產可能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

美元:民主黨若勝出,美元將加速下行

首先來看看美元。高盛經濟學家潘德爾(Zach Pandl)認為,美元在大選前將持續疲軟,理由如下:美元的高估值、美國的負實際利率以及全球經濟的復甦(全球經濟復甦往往會對美元構成下行壓力)。

潘德爾表示,如果民主黨在美國大選中大獲全勝,可能會加速這一趨勢,原因如下:

首先,拜登提出的提高美國公司稅率的提議將使美股與其他國際市場相比,吸引力降低,尤其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美國股票表現不佳,這可能導致美元拋售。而且監管的變化,尤其是針對技術領域的任何變化,都可能產生類似的影響。其次,由於美聯儲承諾保持低利率,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也可能削弱美元。學術研究發現,當失業率高和/或央行政策利率停留在其有效的下限時,貨幣在財政擴張後會貶值。最後,美國對外交事務採取更加多邊的態度會降低某些貨幣的風險溢價,尤其是人民幣。出於這個原因,高盛最近將其1200萬美元兌人民幣目標價下調至6.50美元。高盛認為拜登政府可能暗示降低貿易爭端的風險,因此人民幣到時候可能會隨著美元的廣泛疲軟而上漲。

不過,高盛指出,其他的選舉結果也有可能意味著美元走弱程度將有所減弱,並影響某些交叉品種的表現。

例如,如果民主黨人入主白宮,但共和黨人保持對參議院的控制,美國對外的政策方式可能會改變,但財政刺激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這可能導致美元表現優於對風險更為敏感的新興市場和G10貨幣。或者,川普的勝利加上共和黨對參議院的控制可能會對美元有利,尤其是相對於歐元和人民幣。

美股:大選前面臨更大壓力

美股在10月份大選前可能會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

人們對即將到來的選舉相當擔憂,考慮到右翼和左翼之間的激烈言辭,這並不令人驚訝。共和黨人聲稱拜登會讓市場崩潰,民主黨人認為川普也是如此。

從投資組合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選舉年期間股市和投資者回報的變化。

自1833年以來,道指在大選前一年的平均漲幅為10.4%,在大選年的平均漲幅接近6%。相比之下,總統任期的頭兩年平均漲幅分別為2.5%和4.2%。2008年是個例外,當時道瓊指數下跌了近34%。

自從1944年以來,在總統選舉年美股只有兩次表現糟糕:2000年和2008年。那兩年正好趕上了「網際網路泡沫」和「金融危機」。平均而言,股市在總統選舉年的表現排名第二。

不過,考慮到當前的經濟疲軟,不能直接忽視熊市再次出現的可能性。

儘管目前有很多關於誰的政策對股市更有利的爭論,但從歷史和統計角度來看,這並不重要。回顧自1960年以來的所有選舉年,市場平均每年增長近2.2%。

這個數字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嚴重扭曲了。如果剔除2008年,在選舉年的回報率就會躍升至每年7.7%。值得注意的是,每次選舉年的9和10月份,美股收益率都會下滑,因此,目前的市場情況符合歷史規律。

潘德爾認為,如果民主黨勝出將導致美股主要股指的情況變得複雜。民主黨勝出可能導致的企業稅增加,股市將受到最直接的影響。但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以及由此產生的貿易政策更具可預測性的前景,至少溫和地推動了美股往另一個方向的發展。

不過,高盛認為,目前市場的不確定性依然很高。

相關焦點

  • 大選白熱化:羅姆尼將支持川普提名新大法官,民主黨無力阻擋?
    美國《洛杉磯時報》在9月22日(周二)報導,共和黨人及參議員羅姆尼表示,他將考慮投票支持川普總統的最高法院提名人,從而進一步支持了參議院共和黨人確認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繼任者的努力。
  • 川普不小心說了一句話,暴露一重磅秘密,拜登這次只能認輸?
    拜登無可奈何 除此之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巴雷特的首場提名聽證會,於當地時間10月12日舉行。這其中揭露了一個重磅信息,由於目前參議院中共和黨佔53個席位,民主黨和獨立派佔47個席位,因此,巴雷特的提名有極大獲得批准的可能,民主黨對此也只能自嘆無可奈何。
  • 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美兩黨加速提名博弈 成為選舉戰中的一張牌
    現在她的去世,使得最高法院內9位大法官的左右格局失去平衡,您預測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司法格局會否直接影響還有50天不到就要展開的大選? 季衛東:目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中有五名屬於保守右派陣營,包括金斯伯格在內的另外四名是自由左派。
  • 川普已經找到他理想的大法官了
    由於大法官金斯伯格的去世而在最高法院造成的空缺會被美國總統快速填補。因為這樣一來最高法院的保守多數就會持續幾十年。這是確定的:他已經決定了一個候選人。艾米·康尼·巴雷特提名保守派律師艾米·康尼·巴雷特作為美國最高法院去世的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的繼任者的跡象越來越多了。
  • 曾4次打敗癌症,美國女大法官去世讓大選增添變數
    這個結果對自由派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災難,種族平等、男女平等、環境保護等一系列進步事業都會被套上緊箍咒。這位有著27年任期的美國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大法官的去世,引發美國民眾關注與不安的是,在選情緊繃的當下,她的去世給川普總統提供了一個提名自己人的機會。川普將在任內第三次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這樣保守派變成6人,自由派3人。這對美國司法、社會制度影響甚至要超過美國總統大選。
  • 北美觀察|直擊大選:攸關宗教與未來,美國大法官「補席戰」涵義關鍵
    而就在此前一天,民主黨剛剛提出一項新法案,要將大法官任期由終身制改為18年,並且限制在任總統任內任命大法官的次數不超過兩次。可以說,圍繞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後的空位補席問題,共和黨與民主黨間之角力不斷。金斯伯格去世引發新一輪黨爭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補缺職位程序是由總統提名,再經國會參議院確認生效。目前美國總統大選正處於白熱化階段,由共和黨人控制的參議院也將有三分之一的席位改選。
  • 美國最高法院會不會改變2020大選結果?川普翻盤有望嗎?
    美國大選進行到現在,眉目日漸清晰。隨著美國總務署確認開始交接,拜登團隊的一隻腳,實際上已經踏進了白宮。拒不認輸的川普,恐怕只能享受他在白宮的最後一個聖誕了。不過,理論上,川普仍然擁有挑戰拜登的餘地。至少在部分人看來,在州法院層面折戟沉沙後,川普團隊還可以求助聯邦最高法院,讓最高法院還他一個「清白」。
  • 最高法院駁回賓州計票訴訟,川普已翻盤無望
    這也是川普最新提名的大法官巴雷特(Amy Barrett)首次就與選舉有關的爭端進行表決。川普此前一直把最高法院視作獲取連任的最後一道「防火牆」,為此他趕在大選前提名巴雷特補位已故大法官金斯伯格,使大法官隊伍中的保守派人數增加至6人,佔絕對優勢。
  • 最高法院駁回賓夕法尼亞州對大選結果質疑,川普身後卻空無一人
    即便外界普遍認為這次美國總統大選是拜登成了最後的贏家,但川普卻一直都沒有承認自己的敗選,甚至一直都不願意積極進行權力交接,聲稱這次大選結果有著嚴重的欺詐,要重新進行投票,以至於美國政壇一直動蕩不安。12月8日,美國最高法院駁回了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人提出的請求。
  • 大法官金斯伯格:川普最頭疼的女人,從淑女到「悍婦」的傳奇
    儘管最後金斯伯格罕見地表示,自己針對唐納·川普的競選資質發表的言論有欠考慮,示意歉意,但這一事件也無疑擴大了兩者的在政治場上的隔閡。作為最高法院四位自由派大法官之一,金斯伯格的逝世為川普政府在2020年11月美國大選前提供了一個任命大法官的大好機會,這也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保守派在最高法院佔多數席位的態勢將進一步擴大。
  • 美國大選結果有可能被推翻?共和黨人開始選邊站了
    美國大選結果有可能被推翻?50州承認選舉結果後,共和黨人開始選邊站了!讓當選總統拜登沒有想到的是,50個州承認他拿下306張選舉人票的大選結果,正為2021年1月20日有望順利入主白宮感到高興時,德克薩斯州出手了,要求推翻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辛州、密西根州、喬治亞州的選舉結果。
  • 美最高法院席位之爭:共和黨再次團結在川普麾下
    近日,由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一事引發的美國最高法院席位之爭持續發酵,美國總統川普意欲快速提名繼任者接任,大部分共和黨人對此表示全力支持,甚至連少數反對川普的共和黨人也出面支持這一舉措,美媒分析稱,最高法院席位之爭正使得共和黨再次在川普麾下團結起來。
  • 金斯伯格去世引爆美國路線鬥爭
    又比如川普上任之初曾經想廢除民主黨主推的DACA(兒童入境暫緩遣返)項目,結果被最高法院否決。大法官的相對不受監督也是美國其他職位所不具備的。而被某個總統某個政黨提名上去的大法官也未必就是他們的政治工具,在歷史上,立場與任命自己的黨派不同的大法官時有出現,比如David Souter大法官是共和黨總統老布希提名上任的,共和黨是保守派政黨,但他後來逐漸向左,成為了自由派大法官。之所以金斯伯格想要熬到2020年大選之後,是因為大法官提名程序的第一步就是總統。
  • 川普不服不行!美國50州敲定結果,拜登選舉人票將超300票
    第一軍情作者:君劍12月9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稱,美國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已經對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進行了確認,預計民主黨領袖拜登將獲得306張選舉人票。按照規則,美國總統大選一共有538張選舉人票,只要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就具備入主白宮的資格。接下來,美國的選舉人團會在12月14日投票選出下一任美國總統和副總統,而到明年年初,美國國會就會統計選舉人票並舉行聯席會議,宣布選舉結果。拜登獲得超過300張選舉人票,已經大幅領先於川普,這意味著拜登將在明年年初就職。
  • 美參議院投票通過新大法官提名:緬懷逝去的金斯伯格時代
    2020年9月26日,川普在金斯伯格去世僅僅8天之後就提名了現任聯邦第七上訴法院法官艾米·康尼·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她也是被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第一位(二十世紀)七零後。2020年10月22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按著嚴格的黨派劃線投票,12:0,12名共和黨參議員投票支持而10名民主黨參議員反對。
  • 美大選最緊迫的議題是什麼?敬請期待川普和拜登下周首場「鬥嘴...
    這是疫情時代美國首場大選辯論,也是兩名候選人首次當面交鋒。有消息稱,兩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鬥嘴」做準備,都在努力定義2020年大選最緊迫的議題。也有評論質疑,美國人一直痴迷的電視辯論,實際意義究竟有多大?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辯論場上旗開得勝、咄咄逼人的一方,未必能成為披荊斬棘、笑到最後的贏家。
  • 川普慘遭「背叛」,三位法官大頭照被掛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報導,美國最高法院駁回了德克薩斯州總檢察長提出的一項訴訟請求,該請求試圖推翻拜登在賓州等4個關鍵搖擺州的選舉結果。針對於此,川普發推稱:「最高法院沒有智慧,沒有勇氣!讓人感到失望」。
  • 德州訴訟被駁回,川普大招失敗!為何他提名的法官都不支持他?
    12月14日已經過了,美國各州的選舉人團已經選出了美國的新總統拜登,似乎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了,而川普團隊在最後時機發出的殺手鐧被最高法院駁回了。本來川普團隊是很寄希望於這場訴訟的,由德州的總檢察長提出訴訟,他認為美國有4個搖擺州,你們在大選投票的時候,在郵寄選票的時候有很多舞弊,所以他要求最高法院介入,要求最高法院判決這4個搖擺州的選舉結果無效,由這4個搖擺州的議會來作出選誰當總統。而且大家知道嗎?
  • 如果大選失敗,川普已做好打算,現在;川普已敗選
    川普接受採訪時做出了表態回應,川普稱如果自己在今年的大選中落敗,那麼他將承認自己的失敗並不再試圖繼續把控總統大權。「當然,如果我們贏不了的話,那就贏不了,我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這對我沒什麼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我輸了,拜登當選美國總統,這對美國而言將會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 2020美國大選結果公布時間已定!美國選舉必知詞彙Get√
    說起2020年,本來是有兩件國際大事要舉行的,一是東京奧運,疫情原因被迫推遲了,二就是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這件事沒辦法推遲,11月3日公布2020美國大選結果。各州初選後,政黨將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以推舉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   第三步﹕大選。為贏得選民支持,兩黨的總統候選人將舉行政策辯論,在全國各地展開競選,說明他們的施政政策。Presidential Debate辯論,兩位候選人吵架,誰厲害就可能拉攏到更多票數。還有一次副總統吵架。   第四步﹕選舉人團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