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部門4項成果入選

2020-12-10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報導 近日,科技部在「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等重點專項中遴選出24項技術裝備、成果來支撐防汛救災。其中,氣象部門的流域水文氣象實時預報系統、多模式集合氣候預測系統夏季汛期降水預測、北鬥/GNSS大氣水汽含量高精度實時監測系統、短時臨近精細化雨量預報場技術等科研成果獲推薦應用。

  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所研發的流域水文氣象實時預報系統,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支持下,以實時水文氣象監測網、定量降雨估算、定量降雨預報、實時洪水預報技術為基礎,充分利用現有的降水信息,在同一平臺上實現水文氣象的實時預報。該系統已在三峽水庫、洞庭湖、嘉陵江、烏江、漢江丹江口、清江水布埡、漳河水庫等地應用。在今年長江流域汛期服務中,武漢暴雨所啟動水文氣象預報模型,展現出較好的應用效果。

  國家氣候中心研發的多模式集合氣候預測系統夏季汛期降水預測,利用多模式動力統計集成預測、相似誤差訂正、機器學習和雨型診斷預測等多種先進氣候預測方法,給出了我國2020年汛期降水預測圖和預測意見。該成果已在中國氣象局、水利部及湖北、江蘇、安徽、浙江等相關省級區域氣候中心投入示範應用。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與武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研發的北鬥/GNSS大氣水汽含量高精度實時監測系統,利用北鬥/GNSS衛星信號穿過大氣層時由水汽所產生的延遲效應,可精確測量水汽含量,具有全天候、高時空解析度、高精度、低成本等優點。目前我國氣象部門採用該技術初步建立了1小時更新的監測系統,為區域強降雨監測與氣象事件分析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國家氣象中心研發的短時臨近精細化雨量預報場技術,基於多源信息融合的雨量實況場、雷達智能外推和GRAPES-3公裡模式,利用氣象水文耦合技術,將降雨數值預報結果和洪水預報進行耦合,降雨預報精度提高了3%至5%,洪水預報的預見期從過去的1天延長到3天,在今年汛期氣象預報服務中得到較好應用。

  (責任編輯:張琳皓)

相關焦點

  • 陝西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十三五』期間開展主動性考古項目103項、配合基本建設項目540餘項,發掘古遺址、古墓葬1.6萬處(座)、出土文物4萬餘件(組)。」據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介紹,「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30年來,陝西有26項考古成果入選,約佔全國的1/10,特別是近3年來,連續每年有2項入選。
  • 我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十三五』期間開展主動性考古項目103項、配合基本建設項目540餘項,發掘古遺址、古墓葬1.6萬處(座)、出土文物4萬餘件(組)。」據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介紹,「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30年來,陝西有26項考古成果入選,約佔全國的1/10,特別是近3年來,連續每年有2項入選。
  • 2017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擬入選名單公示,浙大3項...
    8月11日,2017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擬入選名單公示,公示時間為2017年8月11日至17日。從已公示的名單看,全國共有39項成果入選,比去年減少了9項。其中,浙江大學有3項成果入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並列全國第一,入選數與排名均取得重大突破。
  • 氣象科技滿園春——全國各地氣象科技發展掠影之一
    遼寧  「十五」期間,遼寧省氣象部門大力實施「科技興氣象」戰略,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引領氣象科技工作,促進了氣象業務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取得了豐碩成果。  「十五」期間,遼寧省氣象部門科研課題立項196項,其中,國家科技部項目18項,中國氣象局項目8項,科技廳項目24項,財政廳項目6項。
  • 陝西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十三五』期間開展主動性考古項目103項、配合基本建設項目540餘項,發掘古遺址、古墓葬1.6萬處(座)、出土文物4萬餘件(組)。」據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介紹,「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30年來,陝西有26項考古成果入選,約佔全國的1/10,特別是近3年來,連續每年有2項入選。高陵楊官寨遺址、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陝西氣象部門「火車頭計劃」拉響「汽笛」
    「火車頭計劃」是陝西省氣象局2012年提出的重點工作之一,旨在提升陝西省氣象部門重點領域的科技支撐能力和水平,建設科技骨幹人才隊伍,帶動氣象事業現代化建設。5月31日,陝西省氣象局「火車頭計劃」首批四支省級創新團隊正式成立,拉開了「火車頭計劃」工作的帷幕。與此同時,陝西省氣象部門各業務單位、各地市局也凝練出了各自的「火車頭計劃」創新項目,「火車頭計劃」在陝西全省範圍內鋪開。
  • 杭州讓「紙面」專利邁出「高閣」——疏通氣象科技成果轉化中的...
    摘牌企業每銷售一臺含專利成果的設備,支付轉化效益0.5萬元。不少氣象科技成果在轉化前「停在紙面上」,以智慧財產權等形式存在。杭州市氣象局落實中國氣象局激勵氣象科技人才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在尊重創新價值和市場規律的前提下,疏通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痛點、堵點、難點,釋放政策紅利,打出系列組合拳,讓紙上專利不再束之高閣。
  • 中山七院3項研究成果入選美國血液學年會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
    原標題:中山七院3項研究成果入選美國血液學年會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陳韻)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的3項科研成果登上國際舞臺!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與血液內科和兒童血液專科合作的3項研究成果分別以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的形式入選第62屆美國血液學年會ASH年會,並獲得傑出摘要獎1項。據了解,美國血液學會(ASH)是全球最大的血液疾病病因及治療的專業協會,其使命在於促進血液病研究及診治水平的提升,每年一度的年會內容涵蓋了世界一流的前沿血液病基礎與臨床研究。
  • 成信大科技成果亮相2018中國東協博覽會氣象裝備與服務展
    展會主題為「科技監測氣象,創新推動發展」,共分氣象裝備與保障、大數據應用、氣象預報預警及傳播、人工影響天氣裝備與服務、氣象科普及互動體驗、民用氣象產品等6大方面,集中展示了我國在氣象、海洋、雷達、衛星遙感、航空、生態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的先進氣象設施和現代化成果,來自氣象部門、私營公司、科研院所及高校等的50多家單位參加展覽。
  • 2019年氣象部門創新工作「新」在哪兒?(之二)
    1月7日,中國氣象局確定「創新重大活動氣象服務機制,有力保障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等32項工作為2019年氣象部門創新工作。地方投入2575萬元支持中心建設;推廣23項蘋果氣象適用技術,惠及果園500萬畝。在山西、雲南等省指導花期凍害防禦,惠及果園300萬畝。4個成員單位為47家企業開展蘋果氣候品質認證服務。陝西開展的保險服務通過平臺累計賠付1447萬元,其中為貧困戶賠款640萬元。陝西氣象服務貢獻畝均超過80元,年均增效總量超過8億元。中華和錦泰兩家保險公司入駐平臺。
  • 那些去氣象部門工作的「90後」,現在怎麼樣了?
    青春堤壩」用行動書寫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可上九天攬月」的科研人員嫦娥五號探測器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員1996年出生的周承鈺還有青年扶貧工作者們把青春寫在田野上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這些都讓年輕一代為社會所矚目而那些來到氣象部門工作的
  • 氣象部門參與!首次全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試點完成 !
    氣象部門參與!首次全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試點完成 !試點啟動以來,氣象部門積極參與,完成致災危險性調查和風險區劃等工作任務。2020年至2022年,我國開展首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按相關要求,國家減災委選定北京市房山區和日照市嵐山區開展普查試點「大會戰」,作為試點中的試點先行探索經驗。北京市氣象部門推動「普查+應用」,將試點成果納入業務系統。
  • 美麗瓊州 氣象護航
    2019年,海南省氣象部門26人分別入選海南省領軍人才、「515人才工程」「南海名家」等高層次人才。  海南省氣象部門大力實施人才強局戰略,以高層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人才引進、培養及創新團隊建設機制,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學歷、專業結構得到明顯優化。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4月29日,該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即將在今年汛期投入業務運行,以更強的觀測能力為汛期氣象服務提供支持。  「今年,精細化氣象格點預報業務將在汛期正式投入應用,除了開展常規的氣溫和降水預報外,還包括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高溫、大霧等災害性天氣的格點化預報。」國家氣象中心業務科技處處長毛冬豔說。
  • 廣西:氣象服務創新大賽促成果轉化
    12月21日至22日,第二屆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服務創新大賽決賽舉行,現場角逐參賽作品獎、優秀組織獎共24個獎項。南寧市氣象局《「5G+防災減災」應用徵集大賽》獲氣象服務創新作品一等獎,百色市氣象局《百色天氣預報》、廣西氣象服務中心《看天氣(一)》分獲市級、省級氣象影視節目一等獎。廣西氣象服務中心和桂林市氣象局獲評優秀組織獎。
  • 強基鑄魂 擎旗奮進——「十三五」期間氣象部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紀實
    回望「十三五」時期的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歷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氣象部門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深入開展氣象現代化建設,推動氣象事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即日起我們推出「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梳理「十三五」時期中國氣象事業發展取得的新成就,展現全國氣象工作者攻堅克難、奮力拼搏的新風貌。
  • 600餘項科技成果助力湖北農企疫後重振
    600餘項科技成果助力湖北農企疫後重振2020-10-22 07:52:52來源: 湖北日報  記者昨從省農科院獲悉,今年以來,該院推廣600餘項農業科技成果,為345家企業農業生產、復工復產提供科技支撐,服務農戶約2.41萬人次,為農企疫後重振、全年農業豐收增添底氣。
  • ——江蘇氣象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顯成效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進程中,江蘇省氣象部門緊緊抓住改革機遇,積極對接權力下放,立足問題導向,從滿足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入手,開展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精雕細琢的改革工作,讓群眾共享改革成果。
  • 湖北:600餘項科技成果助力農企疫後重振
    中新網·湖北湖北:600餘項科技成果助力農企疫後重振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22日 10:16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中蒙友誼敘寫溫暖新故事 「安達」的三萬隻羊來了湖北從源頭防貧 「防貧保流感疫苗一針難求:散戶預約成難題,黃牛價格翻番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榜 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美總統競選辯論設「靜音」環節 川普團隊表示不滿日本新增483例新冠病例 東京一醫院集體感染持續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彤、通訊員李瓊傑)記者昨從省農科院獲悉,今年以來,該院推廣600餘項農業科技成果
  • 江西:城市內澇氣象觀測系統入選省03專項
    12月21日,經江西省科技廳組織專家評審,由江西省大氣探測技術中心申報的《基於5G網絡的城市內澇氣象社會化觀測系統示範應用》入選2020年度江西省03專項及5G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