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見聞: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

2020-12-16 東方網

原標題:香港見聞: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

  新華網香港3月6日電(記者劉歡 王欣)3月6日,驚蟄日。儘管天空飄著毛毛細雨,時代廣場旁的鵝頸橋下卻是煙火繚繞、人頭攢動。不少香港人趁著一年一度「打小人」的正日子,趕到這個據說「煞氣夠重」的「風水寶地」來宣洩內心不滿。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三角民間的巫術,始於盛唐,意在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現在純粹是一種民間習俗,用以舒緩壓力。驚蟄日萬物被春雷驚醒,小人也開始活動,每年驚蟄日雲集鵝頸橋等地「打小人」,已成香港民風習俗。

  「打小人」攤位布置非常簡單,神像、香燭、水果、米粒、符紙和舊鞋,再配上幾個塑料小凳,一切準備就緒,就待顧客上門。據說顧客中很多都是為求消解生活中戾氣而來。雖無「小人」要打,記者也坐上小板凳親身體驗了一回。

  一場「打小人」法事下來,費用約為50港元(約合人民幣40元),並不算太高。來鵝頂橋底「打小人」的張先生說,「打小人」並不是要具體報復某個人,「只要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就會來『打小人』」,純粹是內心情緒的一種發洩和舒緩。

  有人因為工作不順利和同事結伴而來,也有人因為婚姻生活不美滿單獨前來。據記者觀察,前來「打小人」的雖然不乏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和男士,但更多的還是中年婦女。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香港又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民俗奇觀
    中新社香港三月五日電題:香港又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奇觀   中新社記者邢健  「霹啪」聲聲、香燭煙火瀰漫,今天是驚蟄日,香港銅鑼灣鵝頸橋下又現眾人爭相「打小人」的民俗奇觀:但見二十多位俗稱「拜神婆」的「專業打手」,手操舊鞋爛鞋,打殘打爛放在磚頭上代表「小人」的紙條,代客驅邪消災,祈福求平安;還有不少人自帶用具前來
  • 讀城 鵝頸橋下「打小人「,在香港原來這樣對付小三?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珠三角民間的巫術,始於盛唐,將可恨之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拍打抽擊,最後徹底焚燒,意在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據說「驚蟄」時打小人的效果最好,這一天冬眠的動物睡醒,兇神之一的白虎開始覓食,小人也在驚蟄出口傷人,為求平安,驚蟄日要祭白虎、打小人,以求小人遠離自己。
  • 鵝頸橋打小人千人擠爆
    有「小人婆」稱,香港社會近期紛爭不斷,亂事頻生,遇上經濟不景氣,料生意額微跌。「小人婆」又指,今年有市民希望打走「旺角暴亂小人」,讓香港社會更和諧,港人可以安居樂業。\大公報記者 葉漢亮 實習記者 張愛林  昨天是農曆廿四節氣驚蟄正日,民間有打小人的傳統習俗,認為可帶來好運。
  • 香港民俗活動:驚蟄日「打小人」 市民祈福抒怨氣
    中新網3月7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3月6日是中國24節氣的「驚蟄」,香港灣仔鵝頸橋底被一年一度的「打小人」活動(香港驚蟄民俗活動)擠爆。為了約2分鐘的「打小人」,不少人甘願等1、2個小時,20個「打小人」攤位齊現,鞋底拍打紙小人的「啪啪」聲此起彼伏。
  • 銅鑼灣鵝頸橋下打小人,婆婆打了才知道問題大了!
    她們沒有發達的肌肉,也不懂近身格鬥,卻能把象徵「黴運」的小人打得退避三舍。說的就是香港地道的生活文化—打小人。這還可以看作是一種釋懷及轉運的渠道呢!打小人,都是由老婆婆負責的,她們打小人時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打你個小人腳,打到你無鞋挽屐走!」。
  • 香江漫話:驚蟄日趣看香港「打小人」民俗奇觀
    中新社香港三月五日電題:驚蟄日趣看香港「打小人」奇觀  中新社記者邢健  驚蟄日,「打小人」,是香港坊間流行的民俗。今天一大早,「打小人」之集中地灣仔鵝頸橋下,「霹啪」聲聲,香燭煙火瀰漫。但見二十多位拜神婆「專業打手」,手操舊鞋爛鞋,打殘打爛放在磚頭上的紙公仔,代客痛打「小人」,驅邪消災,求保平安。
  • 驚蟄打小人 逼爆鵝頸橋
    驚蟄打小人
  • 疫情下的香港驚蟄:打瘟疫「小人」 求平安健康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驚蟄:打瘟疫「小人」 求平安健康  中新社香港3月5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驚蟄:打瘟疫「小人」求平安健康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3月5日迎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
  • 香港網民票選「打小人」為「香港品牌」照片
    在一場由香港網民參與評選的「見面-見香港」照片徵集活動中,香港灣仔鵝頸橋下的「打小人」照片獲最多票數,成為「香港品牌」照片。此次徵集活動共收到超過1000張照片,得獎照片由市民在網上投票選出。在最後選出的30張得獎照片中,一張介紹灣仔鵝頸橋下「打小人」習俗的黑白照片,獲得最多網民投票選出。
  • 民間習俗:打小人
    是時也,小人兇猛異常,非打不可。  不過打小人的民間習俗在大陸已經式微。要打,得到香港的鵝頸橋去打。  鵝頸橋,是香港打小人的集散地。那橋,其實是一條高架橋,橋底乾爽通風,終日有叫賣聲不絕於耳,人來人往,四季興隆。它位於港島,正好是灣仔與銅鑼灣的交界處,一條大路,宛如一條人間長街。街的這邊,住著多數的窮人;街的那邊,住著少數的富人。
  • 香港「驚蟄」打小人
    3月5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香港民間傳統會打小人,在銅鑼灣鵝頸橋「打小人勝地」生意最好的梁婆婆燃點香燭,將紙小人放在磚頭上,手執一隻舊鞋,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地走……」。
  • 香港民俗活動:驚蟄「打小人」 市民祈福抒怨氣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3月7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3月6日是中國24節氣的「驚蟄」,香港灣仔鵝頸橋底被一年一度的「打小人」活動(香港驚蟄民俗活動)擠爆。為了約2分鐘的「打小人」,不少人甘願等1、2個小時,20個「打小人」攤位齊現,鞋底拍打紙小人的「啪啪」聲此起彼伏。慕名而來的內地旅客近年增多,有攤主增設微信下單及支付方式,有遊客首次目睹鵝頸橋底的「打小人」盛況,驚嘆「好神奇」!「一雷驚蟄始」,驚蟄意味著春天到來、春雷乍響,驚醒冬眠的生物,象徵萬物甦醒。
  • 驚蟄這天的鵝頸橋
    對於香港人來說,驚蟄這天,有個不算習俗的習俗,就是「打小人」。        「打小人」是一種在香港和廣東珠三角地區民間的巫術儀祀,目的是希望藉助儀祀來驅逐所謂的「小人」。當下,將「打小人」習俗較完整延續至今的地方,卻是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香港。
  • 驚蟄打小人 打走亂港小人
    圖:昨日是「驚蟄」正日,灣仔鵝頸橋底「打小人」情況墟冚,整天人山人海\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網3月7日訊(記者 吳卓峰)邪佞當道,昨日是「驚蟄」正日,灣仔鵝頸橋底「打小人」情況墟冚,整天人山人海,希望到來祈求闔家和睦,催吉避兇。
  • 摩登香港的復古情結:古早cosplay、驚蟄日打小人
    當然,香港的特色民俗遠不止這一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的「啪啪」聲此起彼伏、端午節龍舟競渡的號子越喊越響、中秋佳節的舞火龍遊走在大街小巷……正是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民俗活動,讓現代化的香港都市,更多了一分生機。2019年5月12日,香港長洲舉行太平清醮活動。
  • 香港媒體教民眾「打小人」 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人慕名來打
    本周六(5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民間傳統會「打小人」,廣東、香港地區尤盛。4日,港媒專門報導了在香港銅鑼灣——俗稱「打小人勝地」的幾位資深「小人婆」。報導稱,包括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遊客也慕名來港體驗打小人傳統文化。
  • 驚蟄時節 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驚蟄時節 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3/3) "← →"翻頁
  •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 →"翻頁
  • 驚蟄日,打小人丨香港一日
    香港銅鑼灣鵝頸橋底香菸繚繞、大排長龍,按照習俗,他們都在等著「打小人」。「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民間儀祀,藉由驅逐 「小人」趕走黴運,祈求順遂。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群體中,至今仍在流傳。
  • 香港至今流行的神秘習俗"打小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
    原來,她們是在「打小人」這項充滿中國民俗的活動,還被香港旅遊局列入了官方旅遊攻略呢辣麼您只需要去銅鑼灣的鵝頸橋底。這裡面對 三岔路口,是風水裡面最佳的「三煞位」,so,也是最理想的打小人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