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日,打小人丨香港一日

2020-12-16 直播港澳臺

庚子鼠年,二月十二,驚蟄。

香港銅鑼灣鵝頸橋底香菸繚繞、大排長龍,按照習俗,他們都在等著「打小人」。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民間儀祀,藉由驅逐 「小人」趕走黴運,祈求順遂。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群體中,至今仍在流傳。

有意思的是,2009年「打小人」習俗登上美國《時代雜誌》,成為「2009年亞洲最佳事物」,認為其是安慰心靈的最好事物之一。

「打小人」一般會在陰暗的地方進行,比如橋底。在香港,銅鑼灣及灣仔之間的鵝頸橋橋底便是「打小人」的熱門聖地。

每逢驚蟄,都有不少人前往到這裡進行「打小人」活動,有一些擺檔的專業「打手」,專門幫助市民「打小人」,並收取一定費用。

追溯傳統,所謂驚蟄,指的是冬眠蟄伏的蛇蟲鼠蟻因雷鳴驚醒,之後就有可能破壞農作物。所以依農俗,驚蟄這一天,要驅除害物;驚蟄春雷乍動,不少農民會在這天拜祭雷神,不僅祝禱害蟲遠離,也同時帶上了求平安、遠邪佞的訴求。天長日久,「害物」就不止是蛇蟲鼠蟻,還泛指「小人」。

驚蟄日,「打小人」。今年驚蟄,香港雖然沒有春雷乍響,但按照習俗,到銅鑼灣鵝頸橋底,請一位「專業人士」,用鞋子照樣也能給你cosplay一個雷神之錘。

小人蟄伏如蟲,合該露頭便打。

「自助打小人」

大約20多名市民,將7個亂港分子的照片放在地上,進行「打小人」儀式。七個人的照片包括黎智英、李卓人、梁家傑、毛孟靜、郭家麒、楊嶽橋和陳淑莊。市民用鞋逐張擊打照片,痛斥他們是賣國賊和漢奸,期間有市民高呼「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成世冇出頭」,其後將該批照片放進化寶盆內焚燒。

不知為何,李卓人竟有兩張照片

有集會市民表示,要專打「人人得而誅之嘅亂港分子」(人人得而誅之的亂港分子),又批評黎等人「叫啲小朋友去放火破壞」(叫年輕人去放火破壞),搞到不少打工仔手停口停,「香港畀佢哋玩完啦」(香港被他們玩完了),寄望驅除小人可有助香港重回正軌。

據《直新聞》了解,鵝頸橋下「打小人」的價格已經多年未漲:打一個小人,50港幣。按照這個單價而言,打七個亂港分子,應該需要350港幣。不過從現場的狀況來看,這麼解氣的工作,香港市民估計都搶著自己幹了,恐怕輪不到「專業人士」出來賺錢。

習俗的歸習俗。

但香港市民的心願顯而易見:小人莫作祟,別再搞亂香港!

黃之鋒「違約」

作祟的,少不了這一位。

周庭(右)和黃之鋒(左)被控在6月21日涉「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及「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另黃之鋒再被控「組織未經批准集結」。

亂港分子頭目黃之鋒由於去年6月21日參與包圍香港警察總部,被控煽惑、組織和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共3罪。他獲准保釋但不可離港。今年1月,黃之鋒申請更改保釋條件,以「赴英演講和推介其新書」,但遭香港高院法官拒絕。3月5日,香港高院法官頒下判詞解釋理據。

法官在判詞指,根據合約,黃新書的宣傳工作「可能(may)到英國」,用字是「可能(may)」而不是「將會(shall)」。此外,法官更指出,該合約是去年10月籤署,當時黃在港已獲保釋,但不可離港。法官指他籤約時,不可能預計其外遊限制會被撤銷。若黃因此有被控違約的風險,也是他自招。

話說得嚴謹,直白點說就是:第一人家沒非要你去,別自作多情;第二你籤約的時候去不去得了心裡沒個數嗎?去不了被罵活該。

《直新聞》有一說一,黃之鋒這麼一個連「廁所」二字都能寫成「次所」的主兒,居然要去英國演講來「推介新書」,這是否是給英倫紳士們跌份兒不敢說,但從中華文化上,絕對是有辱斯文。

而他此去,什麼演講,什麼推介,想來也不過就是幌子,和反華勢力眉來眼去、勾勾搭搭才是目的;另一方面,若是不斷要求更改保釋條件得逞,看似一切「循例而行」,實則一直在藐視法治,若是香港高院的法官同意了他的申請,毫無疑問就是屈服於亂港勢力,讓法治「跪低」。

不得不說,在過去半年多時間裡,香港法治受到的侮辱和損害,已經夠多了。現在的情況,雖然是理所應當之事,但也不由令人心下稍寬。

「小人」合該被打,難怪一鞋底抽過去的時候,人們會大喊一聲:

痛快!

停播香港電臺節目

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3月4日宣布,撤銷要求本地免費電視必須播放港臺(香港電臺)節目的指示。港臺表示,由3月5日起,節目將不會在無線電視翡翠臺播放,觀眾可在港臺電視 31 及 32 繼續收看節目。

此前,根據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的相關牌照條件,香港通訊局可指示持牌機構播放由政府提供的電視節目及其他關乎公眾利益的資訊,而之前無線及香港電視娛樂須按照通訊局發出的指示,每周在其綜合中文頻道分別播放3.5小時及2.5小時港臺節目。

事實上,目前港臺已擁有自己的數碼及模擬電視頻道多年,覆蓋率不低於無線電視,若繼續規定播放港臺節目是不合時宜,既重複也減少觀眾選擇;而港臺對免除有關要求也不持異議。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拿著這件事情大做文章。

便是此人,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他叫囂「對於政府不斷連番打壓港臺,香港人不能視而不見」,並威脅政府解釋及重新考慮有關決定。

說實在的,《直新聞》實在不理解鄺先生的邏輯:香港政府只是根據牌照規例,停掉了港臺的節目在其他電視臺的播放,這與「打壓」有什麼關係?你自去看港臺節目便是,與「香港人不能視而不見」又有什麼關係?

講真,倒是其他電視臺的記者受到了打壓。在以鄺俊宇為代表的煽暴派政棍們的鼓動下,過去半年多,不斷有黑衣暴徒在沿街打砸放火的同時,破壞採訪車、搶奪攝像機、毆打記者、扣押記憶卡……

若這樣的行為都不算打壓,什麼算打壓?

若這樣的行為香港人都可以視而不見,什麼不能視而不見?

看來煽動暴力久了,人真的會喪失邏輯能力的。

相關焦點

  • 香港「驚蟄」打小人
    3月5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香港民間傳統會打小人,在銅鑼灣鵝頸橋「打小人勝地」生意最好的梁婆婆燃點香燭,將紙小人放在磚頭上,手執一隻舊鞋,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地走……」。
  • 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
    驚蟄,這個節氣意味著萬物復甦,身邊犯小人的朋友不妨按照傳統習俗來打一回小人,將影響自己運勢的人統統「除掉」!為什麼驚蟄日打小人?打小人時什麼?這種習俗的由來是什麼?現實中你見過打小人嗎?滴天居士一一在下面為您解答。
  •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 →"翻頁
  • 香港又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民俗奇觀
    中新社香港三月五日電題:香港又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奇觀   中新社記者邢健  「霹啪」聲聲、香燭煙火瀰漫,今天是驚蟄日,香港銅鑼灣鵝頸橋下又現眾人爭相「打小人」的民俗奇觀:但見二十多位俗稱「拜神婆」的「專業打手」,手操舊鞋爛鞋,打殘打爛放在磚頭上代表「小人」的紙條,代客驅邪消災,祈福求平安;還有不少人自帶用具前來
  • 驚蟄節氣 香港市民排隊「打小人」
    驚蟄節氣香港市民排隊「打小人」 (1/4) "← →"翻頁
  • 摩登香港的復古情結:古早cosplay、驚蟄日打小人
    當然,香港的特色民俗遠不止這一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的「啪啪」聲此起彼伏、端午節龍舟競渡的號子越喊越響、中秋佳節的舞火龍遊走在大街小巷……正是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民俗活動,讓現代化的香港都市,更多了一分生機。2019年5月12日,香港長洲舉行太平清醮活動。
  • 驚蟄時節 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驚蟄時節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3/3) "← →"翻頁
  • 驚蟄打小人 打走亂港小人
    圖:昨日是「驚蟄」正日,灣仔鵝頸橋底「打小人」情況墟冚,整天人山人海\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網3月7日訊(記者 吳卓峰)邪佞當道,昨日是「驚蟄」正日,灣仔鵝頸橋底今年「打小人」維持公價50元,現場約有20檔「神婆打手」開檔,有神婆不費兩分鐘時間便接完一宗生意,保守估計每小時能穩賺3000元收入,若全日工作便有逾四萬元「袋袋平安」!有滿腔怨懟的市民稱,近年社會氣氛變差,祈求來年社會減少衝突,更希望「語無倫次、對人唔對事」的議員遠離香港。
  • 香港民俗活動:驚蟄「打小人」 市民祈福抒怨氣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3月7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3月6日是中國24節氣的「驚蟄」,香港灣仔鵝頸橋底被一年一度的「打小人」活動(香港驚蟄民俗活動)擠爆。為了約2分鐘的「打小人」,不少人甘願等1、2個小時,20個「打小人」攤位齊現,鞋底拍打紙小人的「啪啪」聲此起彼伏。慕名而來的內地旅客近年增多,有攤主增設微信下單及支付方式,有遊客首次目睹鵝頸橋底的「打小人」盛況,驚嘆「好神奇」!「一雷驚蟄始」,驚蟄意味著春天到來、春雷乍響,驚醒冬眠的生物,象徵萬物甦醒。
  •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文:花木君"春雷響,萬物長",每年驚蟄時分,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一般雲南地區在一月下旬即有春雷,北方則稍微遲緩。驚蟄源自古曆法,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 疫情下的香港驚蟄:打瘟疫「小人」 求平安健康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驚蟄:打瘟疫「小人」 求平安健康  中新社香港3月5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驚蟄:打瘟疫「小人」求平安健康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3月5日迎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
  • 驚蟄打小人 疫情早退散
    舊時,每逢驚蟄,各地常有多種多樣的民俗習慣,如吃梨、祭白虎、打小人等等,時至今日,這些民俗已經被漸漸淡忘,但在香港、廣東等地仍然盛行著驚蟄打小人這一習慣。小人,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中喜歡搬弄是非,背後捅刀,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一些人,日常生活裡,「犯小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所以流傳下來很多對付小人的民俗絕活,驚蟄打小人便是其一。
  • 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中新社香港3月6日電 題:驚蟄香港「打小人」 老「打手」自言心腸不壞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我幷非想打死人(意指被人「打小人」者),只是想幫客人消災解難,理順運氣,化解心中的怨氣。
  • 香港驚蟄「打小人」 啪啪之聲吸引人(組圖)
    香港驚蟄「打小人」 啪啪之聲吸引人(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6日 23:19 來源: 來源:經濟日報  3月6日是農曆正月十七「驚蟄」,在香港鵝頸橋一帶人山人海,街頭處處響起啪啪之聲,有十數位婆婆的專門打小人攤位客人繁多,有的還要排隊,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
  • 驚蟄|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如果在驚蟄日冒犯了白虎,就會常遭邪惡小人,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祭白虎,需準備用紙繪製的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 驚蟄時節如何打小人
    驚蟄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香港「驚蟄打小人」擬申請非物質文遺(圖)
    圖為香港老嫗街邊用鞋底「打小人」現場,包括客家山歌、打小人、盆菜、跌打、「刨花油」、蝦膏蝦醬製作、傳統雨傘製作,以及養豬養雞工藝。客家山歌舞龍獅等登榜初步名單涵蓋63項建議主要頂目,再細分不同形式及地方舉行共計有216個次項目,涉及客家山歌、舞龍舞獅、粵劇、謎語、春秋二祭、點燈、驚蟄祭白虎打小人、神功戲、打醮、七姐誕、天后誕、魯班誕、端午節、涼茶、跌打、養雞、養豬、棚屋工藝、傳統頭髮定型劑「刨花油」的製作、蝦膏蝦醬製作、盆菜等等。
  • 驚蟄習俗:打小人_天氣新聞_東方天氣網
    驚蟄習俗:打小人打小人源於驅蟲。春雷驚醒了害蟲,每到這一天,農戶就要拿著掃帚到田間舉行掃蟲儀式;同時還要手持清香、艾草,燻家裡的每個角落,希望能夠驅走蛇、蟲、蚊、鼠等。人們認為小人就好像害蟲,驚蟄後也開始出來活動。
  • 驚蟄怎麼打小人 臨沂人知道打小人的簡單做法嗎
    在驚蟄這一天人們會有一些傳統習俗,其中「打小人」就流傳很廣,那麼「打小人」是什麼意思,以及需要怎樣操作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各位網友說一說。   「打小人」驅趕黴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春雷未現驚蟄起 治蟲放生打小人
    正月最後一天,驚蟄,2019都過了六分之一,瞬間感覺時間不夠用啊,惶恐至極!說起驚蟄,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開年忙碌起來的一個重要起點,全國各地在這樣一個節氣裡也有著各種傳統風俗,所謂春雷驚百蟲,這也是個除蟲防害的重要日子,所以也就慢慢形成了一個特別的風俗習慣——「打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