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
文:花木君
"春雷響,萬物長",每年驚蟄時分,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一般雲南地區在一月下旬即有春雷,北方則稍微遲緩。驚蟄源自古曆法,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驚蟄以後,北方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南方播種水稻,這就需要澆水增肥,果樹茶樹等開始萌動,需要修剪管理,可以說全國大部分都進入春耕農忙季節。
驚蟄習俗各地不同,值得一說的是「打小人」,很多地方在驚蟄時會有大小人傳統,有的剪紙拍打,有的焚燒「小人像」,不少地方還有去嶽飛廟打跪在嶽飛面前的幾個奸臣賊子,一方面出口悶氣,去去黴運,另一方面也說明老百姓的美好願望。
在香港,「打小人」還被香港民政事務局初步列為6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獲得香港政府的承認。灣仔鵝頸橋橋底已經成為打小人之集中地。據說「打小人」要在殺氣大的三叉路口最靈驗,而鵝頸橋就位在路面呈現三叉狀地帶,因此每年驚蟄時期橋底下便會出現善男信女聚集「打小人」。
「打小人」時拜神婆口中常會念一些咒語,例如:「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打你只小人手,打到你有眼都唔識偷」、「打過小人行好運」、「打過小人升官發財」等,多是祈福、正向的意味,因此「打小人」求的就是心理的慰藉,並不是惡毒的詛咒,美國《時代》周刊曾在2009年將「打小人」列為亞洲安慰心靈的最佳行為之一。
驚蟄萬物萌蘇,天地雷動,人們祈求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未來,「打小人」習俗正是如此,小編編了一個打油詩以饗讀者,讓我們一起祈禱美好的未來吧。
《驚蟄》
驚蟄天地動,巨龍起酩酊;
蟻曾損麟角,蟲也移性情;
運籌在帷幄,胸中藏萬兵;
不計名與利,只因義在膺;
首揚玉柱傾,尾動翻青鼎;
雲從身下起,電自目中生;
俯瞰五嶽小,仰視遨太空;
冥池吞鯨海,穹碧散瀚星;
陽春施細雨,金秋吹微風;
盛夏少震雷,寒冬多雪冰;
花木遍世界,萬物得甦醒;
福長賜百姓,澤厚披蒼生。
2017-3-6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