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怎麼打小人 臨沂人知道打小人的簡單做法嗎

2020-12-16 今日臨沂

  在驚蟄這一天人們會有一些傳統習俗,其中「打小人」就流傳很廣,那麼「打小人」是什麼意思,以及需要怎樣操作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各位網友說一說。

 

  「打小人」驅趕黴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石灰原本具有殺蟲的功效,在驚蟄這天,灑在門檻外,認為蟲蟻一年內都不敢上門,這和聞雷抖衣一樣,都是在百蟲出蟄時給它一個下馬威,希望害蟲不要來騷擾自己。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打一些小人,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如何打小人:

 

  用紅紙寫上小人名字,然後用鞋子拼命打。把小人打到遠遠,貴人時時在身邊。

 

  5、此石頭即放此處,在每年驚蟄日、農曆二月初二及十二月十六日,再依上述方法供養即可。即一年僅需三次,福報甚多也。

 

  口中宜念念有詞:

 

  1、打你個死人頭;

 

  2、打歪你的小人嘴;

 

  3、劈你損手又損腳撞瘟雞;

相關焦點

  • 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
    驚蟄,這個節氣意味著萬物復甦,身邊犯小人的朋友不妨按照傳統習俗來打一回小人,將影響自己運勢的人統統「除掉」!為什麼驚蟄日打小人?打小人時什麼?這種習俗的由來是什麼?現實中你見過打小人嗎?滴天居士一一在下面為您解答。
  • 驚蟄打小人 打走亂港小人
    圖:昨日是「驚蟄」正日,灣仔鵝頸橋底「打小人」情況墟冚,整天人山人海\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網3月7日訊(記者 吳卓峰)邪佞當道,昨日是「驚蟄」正日,灣仔鵝頸橋底「打小人」情況墟冚,整天人山人海,希望到來祈求闔家和睦,催吉避兇。
  •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文:花木君"春雷響,萬物長",每年驚蟄時分,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一般雲南地區在一月下旬即有春雷,北方則稍微遲緩。驚蟄源自古曆法,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 驚蟄時節如何打小人
    驚蟄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驚蟄打小人 疫情早退散
    舊時,每逢驚蟄,各地常有多種多樣的民俗習慣,如吃梨、祭白虎、打小人等等,時至今日,這些民俗已經被漸漸淡忘,但在香港、廣東等地仍然盛行著驚蟄打小人這一習慣。小人,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中喜歡搬弄是非,背後捅刀,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一些人,日常生活裡,「犯小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所以流傳下來很多對付小人的民俗絕活,驚蟄打小人便是其一。
  • 香港「驚蟄」打小人
    3月5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香港民間傳統會打小人,在銅鑼灣鵝頸橋「打小人勝地」生意最好的梁婆婆燃點香燭,將紙小人放在磚頭上,手執一隻舊鞋,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地走……」。
  • 今驚蟄祭白虎打小人咯,打小人的正確操作方式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驚蟄有三候:初候,桃始華;次候,倉庚鳴;末候,鷹化為鳩驚蟄可能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名氣不是最高的,但是風俗卻是最有趣的。【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
  • 驚蟄節氣 香港市民排隊「打小人」
    驚蟄節氣香港市民排隊「打小人」 (1/4) "← →"翻頁
  • 驚蟄日,打小人丨香港一日
    庚子鼠年,二月十二,驚蟄。香港銅鑼灣鵝頸橋底香菸繚繞、大排長龍,按照習俗,他們都在等著「打小人」。「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民間儀祀,藉由驅逐 「小人」趕走黴運,祈求順遂。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群體中,至今仍在流傳。
  • 尋源︱今日驚蟄 打小人OR 祭白虎?
    今天3月5日,我們迎來了「驚蟄」節氣。民間有「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的說法,此時正式開始春耕啦。「春雷響,萬物長」春天氣溫回暖,萬物復甦,動物結束冬眠,出來四圍走動。因此驚蟄,驚蟄,驚就是「驚動」,蟄就是「藏納」,驚蟄即系春雷驚動了在洞穴裡面冬眠的動物和蟄伏在地下的昆蟲,大唱「春天來啦」。
  • 驚蟄|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驚蟄吃梨,還有「遠離疾病」的寓意。此外,吃梨還有「離家創業」之意。創業者在驚蟄日吃梨,是對事業成功的美好期望。驚蟄民俗:祭白虎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
  • 農村驚蟄的習俗,「驚蟄忌白虎」,「打小人」,是怎麼一回事?
    「驚蟄」的天氣最為特殊,俗話說,「凍人不凍水」,雖然氣溫上升開始解凍,卻讓人感覺到寒冷。最近就有這樣的體驗,穿的衣服也不少,外面溫度明明挺高,卻感覺到四肢冰涼。此時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天氣並不十分穩定,非常的反覆,尤其在北方裡,早晚的溫差也特別大,看著暖和其實還很「凍人」,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
  • 驚蟄習俗:打小人_天氣新聞_東方天氣網
    驚蟄習俗:打小人打小人源於驅蟲。春雷驚醒了害蟲,每到這一天,農戶就要拿著掃帚到田間舉行掃蟲儀式;同時還要手持清香、艾草,燻家裡的每個角落,希望能夠驅走蛇、蟲、蚊、鼠等。人們認為小人就好像害蟲,驚蟄後也開始出來活動。
  • 香港又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民俗奇觀
    中新社香港三月五日電題:香港又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奇觀   中新社記者邢健  「霹啪」聲聲、香燭煙火瀰漫,今天是驚蟄日,香港銅鑼灣鵝頸橋下又現眾人爭相「打小人」的民俗奇觀:但見二十多位俗稱「拜神婆」的「專業打手」,手操舊鞋爛鞋,打殘打爛放在磚頭上代表「小人」的紙條,代客驅邪消災,祈福求平安;還有不少人自帶用具前來
  • 春雷未現驚蟄起 治蟲放生打小人
    又到一年啟蟄時,你準備好開足今年的馬力了嗎!正月最後一天,驚蟄,2019都過了六分之一,瞬間感覺時間不夠用啊,惶恐至極!說起驚蟄,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開年忙碌起來的一個重要起點,全國各地在這樣一個節氣裡也有著各種傳統風俗,所謂春雷驚百蟲,這也是個除蟲防害的重要日子,所以也就慢慢形成了一個特別的風俗習慣——「打小人」!聽著就是個很有意思風俗,在廣州、香港依然是項流行的習俗,TVB裡大家應該也沒少見。
  • 香港民俗活動:驚蟄「打小人」 市民祈福抒怨氣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3月7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3月6日是中國24節氣的「驚蟄」,香港灣仔鵝頸橋底被一年一度的「打小人」活動(香港驚蟄民俗活動)擠爆。為了約2分鐘的「打小人」,不少人甘願等1、2個小時,20個「打小人」攤位齊現,鞋底拍打紙小人的「啪啪」聲此起彼伏。慕名而來的內地旅客近年增多,有攤主增設微信下單及支付方式,有遊客首次目睹鵝頸橋底的「打小人」盛況,驚嘆「好神奇」!「一雷驚蟄始」,驚蟄意味著春天到來、春雷乍響,驚醒冬眠的生物,象徵萬物甦醒。
  •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驚蟄日香港鵝頸橋下「打小人」 (1/4) "← →"翻頁
  • 驚蟄時節 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驚蟄時節香港「打小人」攤位生意興隆 (3/3) "← →"翻頁
  • 祭白虎、打小人、炒蟲,原來驚蟄的習俗這麼好玩
    今天11點44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 疫情下的香港驚蟄:打瘟疫「小人」 求平安健康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驚蟄:打瘟疫「小人」 求平安健康  中新社香港3月5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驚蟄:打瘟疫「小人」求平安健康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3月5日迎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