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蟄指動物在冬天潛伏起來,不食不動,驚蟄便是春雷乍動,驚醒了一直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各種動物。
小道士我忽然很有感觸,這哪裡是在說動物,分明就是指這段時間的我們呀!
從春節開始在家蟄伏,不食是做不到滴,但是不動還是能夠的,所以這次冬眠估計人均也就大概胖了幾公斤而已…
惟願我們這段時間的蟄伏,能夠成為展翅未來的一次蓄力。
舊時,每逢驚蟄,各地常有多種多樣的民俗習慣,如吃梨、祭白虎、打小人等等,時至今日,這些民俗已經被漸漸淡忘,但在香港、廣東等地仍然盛行著驚蟄打小人這一習慣。
小人,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中喜歡搬弄是非,背後捅刀,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一些人,日常生活裡,「犯小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所以流傳下來很多對付小人的民俗絕活,驚蟄打小人便是其一。
將驚蟄節氣與打小人深度結合很可能源於驅蟲,因為舊時每逢驚蟄,春雷驚醒蟄伏動物,害蟲也一併醒來,農戶們就要拿著掃帚到田間清掃害蟲,同時還要點燃清香、艾草,燻一燻家裡的各個角落,希望能夠驅走蛇、蟲、蚊、鼠等。
久而久之,對害蟲的憎惡就轉化成對小人的討厭,借著驅蟲之際,順便也打打給自己生活工作帶來不順的小人們,以此祈求一年裡順順利利,不受小人糾纏,討個吉利。
大家都在打小人
實際上,每個人的一生裡,都有著不少所謂「小人」和「貴人」,想遠離「小人」,想多接近「貴人」,小道士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自己變成別人的「貴人」。
道祖老子在《道德真經》中開示我們:將欲奪之,必固與之。也就是說如果想獲取,必將先要付出。通常我們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予人玫瑰之手才能留芳香滿懷,這個道理同樣用於遠小人親貴人。
而且,所謂貴人或小人也未必長久,今天的貴人可能就是明天的小人,今天的小人也或許在危難時刻反而會扶你一把,我們每個人要做到的,就是珍惜當下,認清楚並善待身邊的貴人,同時也做好他人的貴人。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庚子之春的我們經歷了太多,有曾經的小人甚至惡人吟唱「山川異域日月同天」,有曾經的君子甚至兄弟對我們豎起了高牆。
不是每個民族或者每個人都要去經歷這麼多苦難和挫折,但是這些挫折絕對不會輕易讓我們經歷,生命一定會回饋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驚蟄已到,願所有美好,都與春天一起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