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驚蟄祭白虎打小人咯,打小人的正確操作方式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2020-12-16 濟才小語種品德德語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

春雷響,萬物生。驚蟄時節最明顯的氣候特徵就是:氣溫回升迅速,雨水明顯增多。

驚蟄有三候:初候,桃始華;次候,倉庚鳴;末候,鷹化為鳩

驚蟄可能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名氣不是最高的,但是風俗卻是最有趣的。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

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驅趕黴運】

打小人源於驅蟲。驚蟄平地一聲雷,會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驅趕黴運、打小人的習俗。

那麼如何打小人呢?

找一張紙,裁剪成小人的模樣,當然上面也可以寫上小人的名字,然後用鞋子拼命打,把小人打到遠遠,貴人時時在身邊。

特別提醒:

你眼裡所謂的小人,可能在對方眼裡你也是小人,自己做人要光明磊落,小人自然消退,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你可以在紙人寫上「小人」兩個字,但不要寫具體的人名,不然定會有損自己福報。

打小人的時候口中宜念念有詞:

1、打你個死人頭;

2、打歪你的小人嘴;

3、打到你沒鞋光腳走,從北方來就南方跑;

5、好人近身,小人遠離。

如何開運,品德德語君只能幫你到這了

如有興趣歡迎私信品德德語君!

【下雨天】相關德語詞彙拓展:

Es regnet.

下雨了。

Es regnet leise.

下小雨。

Es regnet stark/heftig.

下大雨/下暴雨。

Es regnet tagelang.

雨連下了好幾天。

der Regenschauer, -n 陣雨,雷陣雨

Regenbekleidung 雨衣

相關焦點

  • 尋源︱今日驚蟄 打小人OR 祭白虎?
    今天3月5日,我們迎來了「驚蟄」節氣。民間有「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的說法,此時正式開始春耕啦。「春雷響,萬物長」春天氣溫回暖,萬物復甦,動物結束冬眠,出來四圍走動。因此驚蟄,驚蟄,驚就是「驚動」,蟄就是「藏納」,驚蟄即系春雷驚動了在洞穴裡面冬眠的動物和蟄伏在地下的昆蟲,大唱「春天來啦」。
  • 驚蟄|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驚蟄吃梨,還有「遠離疾病」的寓意。此外,吃梨還有「離家創業」之意。創業者在驚蟄日吃梨,是對事業成功的美好期望。驚蟄民俗:祭白虎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
  • 今日「驚蟄」:南方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今日「驚蟄」:南方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2015-03-06 00:05:205日下午,文化學者胡野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驚蟄並非節慶,沒有形成固定統一的慶祝儀式,但在各個地方上也有些獨特的民俗活動,「人們會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同時在一些地方還會『祭白虎』化解口舌之爭、『打小人』寓意驅趕黴運,祈求吉祥。」
  • 祭白虎、打小人、炒蟲,原來驚蟄的習俗這麼好玩
    驚蟄的意思是蟄伏的蟲子聽到雷聲,然後受驚甦醒。古文裡有很美的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祭白虎祭白虎主要在廣東一帶。用黃紙做成白虎的形狀,放在神壇前拜祭,然後把塗有豬血的肥肉抹在老虎嘴上,寓意是化解口舌之爭。炒蟲
  • 二十四節氣驚蟄「打小人」、「祭白虎」等習俗,你清楚嗎?
    三、驚蟄習俗1、祭白虎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 今日驚蟄節氣,為何要「少說話」?民間習俗打小人、祭白虎是啥?
    那麼驚蟄節氣有哪些民間習俗呢?一、「打小人」驅趕黴運驚蟄節氣開始打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在古時,驚蟄當日人們用艾草等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漸漸地,就演變為運氣不佳的人,或者不太順心的人,一邊念著咒語一邊拍打著紙人,用以驅趕黴運,這就是「打小人」。二、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國神話和民間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
  • 今日"驚蟄":南方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5日下午,文化學者胡野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驚蟄並非節慶,沒有形成固定統一的慶祝儀式,但在各個地方上也有些獨特的民俗活動,「人們會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同時在一些地方還會『祭白虎』化解口舌之爭、『打小人』寓意驅趕黴運,祈求吉祥。」溯源流變:驚蟄原名「啟蟄」 節氣神為「雷神」二十四節氣在中國流傳已久,但「驚蟄」最初的名稱卻並非如此。
  • 驚蟄打小人 疫情早退散
    舊時,每逢驚蟄,各地常有多種多樣的民俗習慣,如吃梨、祭白虎、打小人等等,時至今日,這些民俗已經被漸漸淡忘,但在香港、廣東等地仍然盛行著驚蟄打小人這一習慣。小人,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中喜歡搬弄是非,背後捅刀,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一些人,日常生活裡,「犯小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事情,所以流傳下來很多對付小人的民俗絕活,驚蟄打小人便是其一。
  • 春雷未現驚蟄起 治蟲放生打小人
    又到一年啟蟄時,你準備好開足今年的馬力了嗎!正月最後一天,驚蟄,2019都過了六分之一,瞬間感覺時間不夠用啊,惶恐至極!說起驚蟄,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開年忙碌起來的一個重要起點,全國各地在這樣一個節氣裡也有著各種傳統風俗,所謂春雷驚百蟲,這也是個除蟲防害的重要日子,所以也就慢慢形成了一個特別的風俗習慣——「打小人」!聽著就是個很有意思風俗,在廣州、香港依然是項流行的習俗,TVB裡大家應該也沒少見。
  • 香港又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民俗奇觀
    中新社香港三月五日電題:香港又見「驚蟄日,鵝頸橋下打小人」奇觀   中新社記者邢健  「霹啪」聲聲、香燭煙火瀰漫,今天是驚蟄日,香港銅鑼灣鵝頸橋下又現眾人爭相「打小人」的民俗奇觀:但見二十多位俗稱「拜神婆」的「專業打手」,手操舊鞋爛鞋,打殘打爛放在磚頭上代表「小人」的紙條,代客驅邪消災,祈福求平安;還有不少人自帶用具前來
  • 驚蟄習俗:打小人_天氣新聞_東方天氣網
    驚蟄習俗:打小人打小人源於驅蟲。春雷驚醒了害蟲,每到這一天,農戶就要拿著掃帚到田間舉行掃蟲儀式;同時還要手持清香、艾草,燻家裡的每個角落,希望能夠驅走蛇、蟲、蚊、鼠等。人們認為小人就好像害蟲,驚蟄後也開始出來活動。
  • 驚蟄怎麼打小人 臨沂人知道打小人的簡單做法嗎
    在驚蟄這一天人們會有一些傳統習俗,其中「打小人」就流傳很廣,那麼「打小人」是什麼意思,以及需要怎樣操作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各位網友說一說。   「打小人」驅趕黴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正月十七白虎啟齒日,民間有「打小人」習俗,講究「七零八落」
    從曆法上來看,正月十五過後,就會迎來「驚蟄」節氣,這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據說森林中最先醒來的是白虎,此時很多過冬的動物還都未醒來,而白虎之所以甦醒,是因為需要找食物,這時候許多動物的警惕性都不高,那麼獵物是最容易捕食的,這個日子就被稱為「白虎啟齒日」。
  • 農村驚蟄的習俗,「驚蟄忌白虎」,「打小人」,是怎麼一回事?
    在農村裡素來對於二十四節氣「驚蟄」比較重視,也有著許多於此相關的風俗習慣。「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節氣,是指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按照公曆來說在每年三月的五號到起好之間,是幹支歷卯月的起始。在老家裡「驚蟄」有吃梨的習慣,但究竟源於什麼時候,村裡的老人也說不清楚,只是把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還有這樣的說法,「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神氣」。當梨上市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儲梨了,雖然用的是土辦法,卻也能儲存半年的時間不壞,到了驚蟄的時候仍然汁水充足。據說「梨」和「離」是同音,到了「驚蟄」這天,各種蟻蟲開始驚醒,人們吃梨就是遠離蟲害和疾病的寓意在裡面。
  • 解小人!廣州純陽觀辛丑年驚蟄祭白虎祈福法事接受報名
    為免虎傷人,就有祭祀白虎的儀式。純陽觀的白虎石是廣州目前最後一處打小人勝地。打小人盛行於粵港一帶,是每年驚蟄的民俗活動,人們透過白虎來鎮壓小人,也希望新一年小人可以遠離,為自己帶來好運。往年驚蟄祭白虎現場。純陽觀對這類民間活動不支持但也不會強硬反對 | 本觀資料圖純陽觀祭白虎打小人的這一傳統由來已久,最早可能是從《紅樓夢》中的打小人演變而來,慢慢被群眾廣泛運用。
  • 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
    驚蟄,這個節氣意味著萬物復甦,身邊犯小人的朋友不妨按照傳統習俗來打一回小人,將影響自己運勢的人統統「除掉」!為什麼驚蟄日打小人?打小人時什麼?這種習俗的由來是什麼?現實中你見過打小人嗎?滴天居士一一在下面為您解答。
  • 今日驚蟄,詩詞民俗分享,據說要打小人哦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 驚蟄打小人 打走亂港小人
    圖:昨日是「驚蟄」正日,灣仔鵝頸橋底「打小人」情況墟冚,整天人山人海\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網3月7日訊(記者 吳卓峰)邪佞當道,昨日是「驚蟄」正日,灣仔鵝頸橋底「打小人」情況墟冚,整天人山人海,希望到來祈求闔家和睦,催吉避兇。
  • 香江漫話:驚蟄日趣看香港「打小人」民俗奇觀
    中新社香港三月五日電題:驚蟄日趣看香港「打小人」奇觀  中新社記者邢健  驚蟄日,「打小人」,是香港坊間流行的民俗。今天一大早,「打小人」之集中地灣仔鵝頸橋下,「霹啪」聲聲,香燭煙火瀰漫。但見二十多位拜神婆「專業打手」,手操舊鞋爛鞋,打殘打爛放在磚頭上的紙公仔,代客痛打「小人」,驅邪消災,求保平安。
  •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
    驚蟄「打小人」有趣習俗文:花木君"春雷響,萬物長",每年驚蟄時分,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一般雲南地區在一月下旬即有春雷,北方則稍微遲緩。驚蟄源自古曆法,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