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曆法上來看,正月十五過後,就會迎來「驚蟄」節氣,這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據說森林中最先醒來的是白虎,此時很多過冬的動物還都未醒來,而白虎之所以甦醒,是因為需要找食物,這時候許多動物的警惕性都不高,那麼獵物是最容易捕食的,這個日子就被稱為「白虎啟齒日」。由於節氣日期不固定,後來人們就把正月十七定為這個日子,並引申為「祭白虎」、「打小人」的習俗。
這「白虎啟齒日」和「小人」有什麼聯繫呢?從上面白虎為何率先甦醒的介紹中,可以總結出這樣的現象,就是「趁人不備、暗地使絆」,這是不是和人們認為的那些「小人行徑」等同了。而人們之所以在正月十七祭白虎,就是希望不要「暗地傷人」。引申到對於生活中的這類人,人們是非常憎恨的,就有了「打小人」的習俗。
具體的習俗講究「七零八落」。首先在這天用紙或饅頭做成老虎的樣子;之後還要準備金銀紙元寶各八個,形成金銀紙元寶四對,諧音「死對頭」,;然後點燃七根香,再進行簡單的念叨祭拜;這樣就代表把「小人」打的七零八落。當然了,傳統文化到如今都有簡化了,有些地方基本上就是用做個紙老虎,再摺疊一隻紙船,一起燒了就行了。再簡單些就是紙上寫「老虎」倆字,燃燒就可以了。
不過對於「打小人」的做法,主要在東南沿海一帶和港澳地區比較盛行,並且留有所謂的「咒語」(如上圖,有專門的攤位,顧客把自己所謂的「小人」姓名寫紙上,進行所謂的懲罰和詛咒)。但是講到這裡需要強調八個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們痛恨背後使絆的行徑,這無可厚非;如果你卻在小人的背後用這些「打小人」的手段,進行報復,你的行為豈不也是「背地傷人」嗎?與自己痛恨的小人又有何不同呢?所以,這個節日,我建議大家還是選擇「祭白虎」的方式吧。
民間在正月十七「白虎啟齒日」這天,還有拜請財神的習俗。這個財神就有講究了,必須是 「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正財神趙公明。據說因為他的坐騎是「黑虎」,與白虎正好相衝。同時作為正財神,人們祭拜他,為的是「衝散小人,得利得才」,確實也是更好的方式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