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白虎啟齒日,民間有「打小人」習俗,講究「七零八落」

2020-12-16 城市船夫起

從曆法上來看,正月十五過後,就會迎來「驚蟄」節氣,這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據說森林中最先醒來的是白虎,此時很多過冬的動物還都未醒來,而白虎之所以甦醒,是因為需要找食物,這時候許多動物的警惕性都不高,那麼獵物是最容易捕食的,這個日子就被稱為「白虎啟齒日」。由於節氣日期不固定,後來人們就把正月十七定為這個日子,並引申為「祭白虎」、「打小人」的習俗。

白虎圖片·來自網絡

這「白虎啟齒日」和「小人」有什麼聯繫呢?從上面白虎為何率先甦醒的介紹中,可以總結出這樣的現象,就是「趁人不備、暗地使絆」,這是不是和人們認為的那些「小人行徑」等同了。而人們之所以在正月十七祭白虎,就是希望不要「暗地傷人」。引申到對於生活中的這類人,人們是非常憎恨的,就有了「打小人」的習俗。

民間「打小人」·網絡供圖

具體的習俗講究「七零八落」。首先在這天用紙或饅頭做成老虎的樣子;之後還要準備金銀紙元寶各八個,形成金銀紙元寶四對,諧音「死對頭」,;然後點燃七根香,再進行簡單的念叨祭拜;這樣就代表把「小人」打的七零八落。當然了,傳統文化到如今都有簡化了,有些地方基本上就是用做個紙老虎,再摺疊一隻紙船,一起燒了就行了。再簡單些就是紙上寫「老虎」倆字,燃燒就可以了。

打小人習俗·網絡供圖

不過對於「打小人」的做法,主要在東南沿海一帶和港澳地區比較盛行,並且留有所謂的「咒語」(如上圖,有專門的攤位,顧客把自己所謂的「小人」姓名寫紙上,進行所謂的懲罰和詛咒)。但是講到這裡需要強調八個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們痛恨背後使絆的行徑,這無可厚非;如果你卻在小人的背後用這些「打小人」的手段,進行報復,你的行為豈不也是「背地傷人」嗎?與自己痛恨的小人又有何不同呢?所以,這個節日,我建議大家還是選擇「祭白虎」的方式吧。

趙公明神像·網絡供圖

民間在正月十七「白虎啟齒日」這天,還有拜請財神的習俗。這個財神就有講究了,必須是 「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正財神趙公明。據說因為他的坐騎是「黑虎」,與白虎正好相衝。同時作為正財神,人們祭拜他,為的是「衝散小人,得利得才」,確實也是更好的方式和寓意。

相關焦點

  • 今日「驚蟄」:南方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今日「驚蟄」:南方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2015-03-06 00:05:205日下午,文化學者胡野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驚蟄並非節慶,沒有形成固定統一的慶祝儀式,但在各個地方上也有些獨特的民俗活動,「人們會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同時在一些地方還會『祭白虎』化解口舌之爭、『打小人』寓意驅趕黴運,祈求吉祥。」
  • 民間習俗打小人、祭白虎是啥?
    今天是2020年驚蟄節氣,開始時刻: 2020年3 月5日10:56:44結束時刻: 2020年3月20日11:49驚蟄節氣的特點: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那麼驚蟄節氣有哪些民間習俗呢?一、「打小人」驅趕黴運驚蟄節氣開始打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在古時,驚蟄當日人們用艾草等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
  • 民間習俗:打小人
    小人,也許是毒如蛇蠍的後娘,也許是仗勢欺人的街霸,也許是給你小鞋穿的公司領導,也許是與你瞄準同一職位的同事,也許是如敵國般的同行,更多可能是迷住了你丈夫的狐狸精二奶……他人即地獄,只要你覺得鬥不過他(她)的,就將他(她)統統撥入「小人」行列。  需要打小人的,都是瀕臨精神崩潰的弱勢群體。  每年三月五日或六日,也就是農曆的驚蟄,也叫「白虎日」。
  • 今日"驚蟄":南方習俗"祭白虎"、"打小人"
    5日下午,文化學者胡野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驚蟄並非節慶,沒有形成固定統一的慶祝儀式,但在各個地方上也有些獨特的民俗活動,「人們會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同時在一些地方還會『祭白虎』化解口舌之爭、『打小人』寓意驅趕黴運,祈求吉祥。」溯源流變:驚蟄原名「啟蟄」 節氣神為「雷神」二十四節氣在中國流傳已久,但「驚蟄」最初的名稱卻並非如此。
  • 祭白虎、打小人、炒蟲,原來驚蟄的習俗這麼好玩
    祭白虎祭白虎主要在廣東一帶。用黃紙做成白虎的形狀,放在神壇前拜祭,然後把塗有豬血的肥肉抹在老虎嘴上,寓意是化解口舌之爭。炒蟲一些少數名族地區有吃炒蟲的傳統,但不是真正的蟲子,而是玉米、豆子等食物啦,寓意是消滅、驅趕害蟲。打小人
  • 二十四節氣驚蟄「打小人」、「祭白虎」等習俗,你清楚嗎?
    三、驚蟄習俗1、祭白虎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 尋源︱今日驚蟄 打小人OR 祭白虎?
    因此驚蟄,驚蟄,驚就是「驚動」,蟄就是「藏納」,驚蟄即系春雷驚動了在洞穴裡面冬眠的動物和蟄伏在地下的昆蟲,大唱「春天來啦」。說白了,還是和驅蟲有關。春雷驚醒了害蟲,驚蟄這天,農戶就要拿著掃帚到田間舉行掃蟲儀式;同時還要手持清香、艾草,煙燻家裡的每個角落,希望能夠驅走蛇、蟲、鼠、蟻等。在人們的眼中,小人仿佛害蟲般令人討厭。因此乾脆在驚蟄這天到廟裡打小人,把害蟲、小人、黴運等統統趕走,這一年就會順順利利。不用多說,這類的民俗活動有著較深的封建迷信色彩。
  • 農村驚蟄的習俗,「驚蟄忌白虎」,「打小人」,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就有這樣的體驗,穿的衣服也不少,外面溫度明明挺高,卻感覺到四肢冰涼。此時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天氣並不十分穩定,非常的反覆,尤其在北方裡,早晚的溫差也特別大,看著暖和其實還很「凍人」,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在老家裡「驚蟄」有吃梨的習慣,但究竟源於什麼時候,村裡的老人也說不清楚,只是把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還有這樣的說法,「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神氣」。
  • 今驚蟄祭白虎打小人咯,打小人的正確操作方式你知道嗎?快來看看
    【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
  • 驚蟄|宜吃梨、祭白虎、打小人
    創業者在驚蟄日吃梨,是對事業成功的美好期望。驚蟄民俗:祭白虎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如果在驚蟄日冒犯了白虎,就會常遭邪惡小人,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 驚蟄習俗知多少?吃龍食、驅蟲、炒蟲、打小人
    原標題:驚蟄習俗知多少?吃龍食、驅蟲、炒蟲、打小人 驚蟄有哪些習俗 驚蟄節的主要習俗有祭白虎、驅蟲、炒蟲、打小人、吃梨等。 祭白虎主要在廣東一帶。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動物。一方面它兇猛無比,能夠闢邪,因而古書說:「畫虎於門,鬼不敢人。」同時老虎是食肉動物,經常會殘害家禽家畜和人。
  • 驚蟄日打小人的習俗!
    驚蟄,這個節氣意味著萬物復甦,身邊犯小人的朋友不妨按照傳統習俗來打一回小人,將影響自己運勢的人統統「除掉」!為什麼驚蟄日打小人?打小人時什麼?這種習俗的由來是什麼?現實中你見過打小人嗎?滴天居士一一在下面為您解答。
  • 驚蟄習俗:打小人_天氣新聞_東方天氣網
    驚蟄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10-17 15:14:07 驚蟄習俗
  • 體驗港式習俗!銅鑼灣鵝頸橋下打小人,婆婆打了才知道問題大了!
    她們沒有發達的肌肉,也不懂近身格鬥,卻能把象徵「黴運」的小人打得退避三舍。說的就是香港地道的生活文化—打小人。這還可以看作是一種釋懷及轉運的渠道呢!打小人,都是由老婆婆負責的,她們打小人時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打你個小人腳,打到你無鞋挽屐走!」。
  • 香港網民票選「打小人」為「香港品牌」照片
    在一場由香港網民參與評選的「見面-見香港」照片徵集活動中,香港灣仔鵝頸橋下的「打小人」照片獲最多票數,成為「香港品牌」照片。此次徵集活動共收到超過1000張照片,得獎照片由市民在網上投票選出。在最後選出的30張得獎照片中,一張介紹灣仔鵝頸橋下「打小人」習俗的黑白照片,獲得最多網民投票選出。
  • 解小人!廣州純陽觀辛丑年驚蟄祭白虎祈福法事接受報名
    為免虎傷人,就有祭祀白虎的儀式。純陽觀的白虎石是廣州目前最後一處打小人勝地。打小人盛行於粵港一帶,是每年驚蟄的民俗活動,人們透過白虎來鎮壓小人,也希望新一年小人可以遠離,為自己帶來好運。往年驚蟄祭白虎現場。純陽觀對這類民間活動不支持但也不會強硬反對 | 本觀資料圖純陽觀祭白虎打小人的這一傳統由來已久,最早可能是從《紅樓夢》中的打小人演變而來,慢慢被群眾廣泛運用。
  • 【民俗】香港民間的大小人習俗
    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廣東民間的巫術儀祀。希望藉由此種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的「小人」。
  • 香港至今流行的神秘習俗"打小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
    她們打小人時口中念念有詞:「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打你個小人腳,打到你無鞋挽屐走!」*。  *廣東話,意即「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無法呼吸!打你的小人腳,打到你轉身就得逃。」有這個習俗的香港人幾乎都會在驚蜇那天「打小人」,可以自己打,也可以請職業神婆代打,目的都是驅趕小人,迎來貴人。
  • 春雷未現驚蟄起 治蟲放生打小人
    說起驚蟄,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開年忙碌起來的一個重要起點,全國各地在這樣一個節氣裡也有著各種傳統風俗,所謂春雷驚百蟲,這也是個除蟲防害的重要日子,所以也就慢慢形成了一個特別的風俗習慣——「打小人」!聽著就是個很有意思風俗,在廣州、香港依然是項流行的習俗,TVB裡大家應該也沒少見。
  • 香江漫話:驚蜇日,鵝頸橋下劈啪「打小人」(圖)
    記者見識了根植於香港民間的習俗-─「驚蜇日鵝頸橋下打小人」。  據說,「打小人」習俗早在唐代已盛行,當時被稱為「厭詛」或「厭勝」。這種民間巫術是藉助神靈的力量,以詛咒方式對付小人。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和二十三日,以及每月「收日」、「除日」、「破日」都是「打小人」的旺日。而「驚蟄」(新曆三月五或六日)更為最多人打小人的日子,因為在此日後,不論害蟲或益蟲都會全部甦醒,意味著小人亦開始多起來,所以男女老幼皆去打小人,以求新一年事事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