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超人的星星達人: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是2010年上映,由姜文執導,周潤發、姜文、葛優三大影帝領銜主演的一部喜劇動作片,也是姜文的「民國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兩部是《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最經典的還是這部《讓子彈飛》,據說這部影片上映沒多久就取得了6億多票房的好成績,有人說如果把這部十年前的電影放到現在來上映,票房一定能突破達到幾十億。 好片就是經典,以至於至今重刷再看,仍然回味無窮。每次都會領悟到一些新的事物、產生一種新的感受。這部電影細看的話,實際上很懸疑很燒腦,它是一部視覺政治學,隱含的劇情很有深度和寓意,是近些年來最好的國產片之一,值得人去反覆推敲、探討和思考。真的由衷地佩服姜文導演的奇思妙想。
影片大部分外景都是在今廣東省臺山市的舊城區、端芬鎮的梅家大院等地完成,臺山市是縣級市,隸屬於江門市,臺山市是中國第一個僑鄉,至今仍保留著清末時期和民國時期的古色古香的建築群。
劇中黃四郎(周潤發 飾)居住的開平碉樓,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風格為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位於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內,2001年已被國務院列為中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種中西建築風格的取景拍攝非常符合《讓子彈飛》這部影片當時的時代背景,同時也讓電影充滿了夢幻神奇的色彩。
圖源網絡 開平碉樓
影片中歷史背景約在1920年民國初期,軍閥割據,天下紛爭。黃四郎(周潤發 飾)繼承家業後,借著亂世,靠販賣煙土、倒賣人口等迅速飛黃騰達,帶領一幫爪牙稱霸一方,平日裡欺壓百姓,坑蒙拐騙,無惡不作,弄得當地民間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當時正處在軍閥割據混亂時期,盤踞南方為首的三大軍閥分別為:以龍濟光為首的民初廣東軍閥,也稱「粵系軍閥」、早期以唐繼堯為首的滇系軍閥以及陸榮廷為首的桂系軍閥。他們都是當時勢力強勁的西南軍閥之一。雖然實力比不上北洋軍閥的皖系、直系和奉系,但實力也是不容小覷。而黃四郎跟當時的廣東軍閥關係密切,為虎作倀,暗中勾結。這樣的黃四郎既有錢有勢又有軍隊撐腰,在當地可以說是隻手遮天了。
葛優在劇中飾演的是湯師爺,實際上身份是馬邦德,如果劇中沒有他,電影會失去很多喜劇味道,他在劇中的經典臺詞和對白為影片增色不少。剛到鵝城時,他對姜文飾演的張麻子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都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很自然又恰到好處的交代了故事的時代背景,由此可見,影片故事背景是在20世紀30年代,是姜文導演有意將時間改為1920年,當時正是天下大亂、軍閥紛爭的混亂年代。
葛優這句誇張的對白,寓意了兩種潛臺詞:一是暗諷當時的官員腐敗墮落,不幹實事,上任都是肆無忌憚的撈錢 ,無法無天;二是告訴張麻子來錯了地方,這裡已經沒有油水可撈了。
圖源《讓子彈飛》劇照
張麻子原名張牧之,原先在松坡將軍的部隊任手槍隊隊長,將軍去世後,形勢所迫下被逼落草,成了天下聞名的土匪,人送綽號「張麻子」,他帶領的一幫弟兄個個身手不凡,平時全靠打劫為生,這次無意中劫持了馬邦德,打算魚目混珠、假借馬邦德的縣長委任狀,走馬上任鵝城,當時目的也是為了撈一票就走。
來到鵝城後發現了當地的「土皇帝」黃四郎及爪牙的種種劣行,激發了他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正義感。於是白天他以假亂真當他的清官縣長,像「包青天」一樣為民申冤 、懲惡揚善,到了夜晚又變成了麻匪,率領弟兄們像「佐羅」一樣劫富濟貧。
圖源《讓子彈飛》劇照
張牧之故意明目張胆的公開跟黃四郎對峙、叫板。二人棋逢對手,各有傷亡,一場接一場的較量、火拼,鬥智鬥勇,驚心動魄。兩幫勢力形同水火,勢必一決雌雄,展開的明爭暗鬥更是不斷升級,整部劇情扣人心弦,帶入感很強,引人入勝。
圖源《讓子彈飛》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片頭和片尾都出現了「馬拉火車」的戲劇畫面,讓很多觀眾覺得荒誕可笑,看似多此一舉的感覺,可能有人覺得虛構,但這個在歷史中卻是真實存在的。馬代表著當時的舊中國,火車代表著當時西方先進的文化科學,這是有意暗諷當時的社會現狀,雖然辮子絞了,進入了民國,表面上是煥然一新,事實上還是舊的封建意識和思想。「馬拉火車」表面上看火車是當時先進的動力機械運輸設備,但其本質核心還是幾匹馬在拉,換湯並沒有換藥。
姜文在片頭說的那句「讓子彈飛會兒」也有深刻的寓意,氣勢洶洶的火車和車內的達官顯貴們,表面看似不可一世,實際上虛有其表、外強中乾,只要幾顆子彈打斷了馬拉火車的韁繩,立刻就會車毀人亡。需要的僅僅只不過是耐心等待的片刻時間,所以也應了片名「讓子彈飛」。
圖源《讓子彈飛》劇照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馬拉火車」竟然還是慈禧太后發明的。有一次慈禧太后重修皇陵,第一次看到附近鐵路上飛馳的火車,覺得火車冒出的滾滾黑煙太可怕,發出的聲音太嘈雜刺耳,於是便提出將火車頭去了,改為馬或者驢來拉。不得不說,也是昏庸到了極點。所以清朝滅亡也在情理之中,一點也不奇怪了。
看過電影《讓子彈飛》的朋友,都知道影片結局就是老二死了、師爺死了、黃四郎死了,總之好人壞人都死了不少,最後張牧之代表的正義戰勝了邪惡,老三帶著花姐他們告別了張牧之,去浦東開始新的生活。但是仔細看的朋友會發現劇中有很多隱含的臺詞和情節暗設了懸疑種種,引人思考和琢磨,讓人又細思極恐,覺得看到的結局未必是真實。甚至很多觀眾包括筆者都期待著續集能夠到來。日月如梭,石火光陰,彈指之間這一等就是10年。
圖源《讓子彈飛》劇照
很多網友包括筆者在等待中腦洞大開,經過反覆刷新,通過劇情、細節、臺詞進行判斷分析,展開了一系列推理,得出來以下論證:
第一,從張牧之帶兄弟、師爺上演出城剿匪的那段戲中,可以看出老二的死有點奇葩,常理下不太可能發生。以張牧之和其兄弟多年為匪的江湖經驗,行動前必定會經過周密的計劃和部署。
張牧之是個頭腦靈活、智商頗高、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人物,怎麼會想不到「半路伏擊」這樣的小兒科伎倆呢?他一定會在行進途中可能會設伏的地方提前安插人手,防備偷襲。
但是實力強勁的老二卻這樣不明不白窩囊的死了,除非有一點,就是內部出了叛徒,走漏了風聲,暴露了行蹤,而最大可能知道行動計劃並告密的只有花姐(周韻 飾)和湯師爺(葛優 飾)。
圖源《讓子彈飛》劇照 花姐
第二,黃四郎(周潤發 飾)並沒有死,張牧之看到的黃四郎與碉樓一起消失在爆炸中,並非事實真相。當時的黃四郎已經土崩瓦解,原先鵝城的手下死傷逃離散,自己財產被跟風的百姓哄搶一空,所以他會故意製造假死來蒙蔽張牧之,讓自己得以脫逃。
大家一定還記得劇中黃四郎說他買了6個縣的縣長,潛臺詞也就是告訴大家,他的勢力範圍不只鵝城,除了鵝城一個縣,他在另外五個縣還有著自己的勢力、財力。而且劇中臺詞還隱含了他跟廣東軍閥之間的關係密切,所以他非但可能沒有死,一定還會捲土重來,鵝城還是他的,被老百姓搶奪去的財產最終還是會再吐出來回到他手裡。
劇中張牧之是憑藉著心理戰術和忽悠取得了勝利,他手段雖高明,最終還是贏不了財大勢大、狡黠陰險的黃四郎。
圖源《讓子彈飛》劇照
第三,張牧之屬下的兄弟們很有可能最後已經被黃四郎重金買通並策反了,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大多都是利字當頭、以利為先,他們當初跟著張牧之當劫匪,也是走投無路之下,為了生活所迫混口飯吃,但是每天過著心驚肉跳的兇險日子,是沒有人真正心甘情願的。在這種情況下被花姐勸服、被黃四郎收買不是沒有可能。
就像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周星馳對皇帝說:「如果皇上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鬼才願意當乞丐?」 恰好電影《讓子彈飛》在結尾時,穿插了一段對白,幾個兄弟帶著花姐向大哥張牧之辭行告別,大哥問為什麼的時候,他們紛紛表示跟大哥在一起有些不自在、不輕鬆,這其中包含的意思也暗指了兄弟們不想再跟著張牧之過這種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有繁華的大城市上海可以去,說明老三他們已經做好了美好生活的前景規劃,能過上富裕安定的日子,誰還願意再回到山溝溝繼續當土匪呢?張牧之是個明白人,也隨之說了一句:下次不要不辭而別了……這句話也是有深意的,暗指他們並沒有真正就此分別不再見了,為影片續集埋下了伏筆,也給了大家想像和思考的空間,假若張牧之發現了事情真相,以他為人又豈會善罷甘休?而且活著的黃四郎也不會放過他。從劇中劫黃四郎替身那段戲可以看出,張牧之不僅僅只有老二、老三這幾個兄弟,他還有不少手下。在那個軍閥割據的亂世,百姓民不聊生,以他的智慧和能力,組織一支武裝隊伍還是不難辦到的。
這部由三大影帝主演的精彩絕倫、懸疑燒腦的電影值得人去琢磨、思考和推敲,耐人尋味,劇中暗諷了當時很多社會現狀,也反映和刻畫了現實條件下不同人物的複雜心理特徵。這是筆者近年來看過的最有深度的電影之一。
(勿作伸手黨,禮貌點「在看」或分享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