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的河南年味,你還記得多少?

2020-12-21 樹冬論

從小到大,過年一直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部分。

那麼你記憶中的年味是怎樣的?是大掃除,是貼春聯?是放鞭炮,是收壓歲錢?是穿新衣服,是團圓飯?但如今,我們許多人都感嘆,年味好像淡了很多……其實,年味沒有淡,人情味在,年味就在。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過年的方式好像越來越單調了,對春節的盼望也沒那麼強了,對很多人來說,過年也就是一個小長假。回想以前,離過年還有半個月,就開始掰著指頭倒計時了;那些充滿年味的經歷,你還記得多少?

小時候,年味就是殺年豬,小的時候,家裡面很窮昂,一年難得吃幾回肉,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會殺豬宰羊,不僅是為了慶祝新年,還用來招待親朋好友。

小時候年味就是炸好吃的,小的時候,每次過年,俺媽總是會炸些東西,像炸丸子,炸雞肉,炸豬肉,炸魚肉什麼的都特別好吃。我喜歡吃我媽炸的丸子,特別是剛炸出來的熱騰騰的,別提有多好吃了,而且我也是特別喜歡喝丸子湯。

小時候年味就是穿新衣,小的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這一天,因為可以穿上新衣服,心裡美滋滋,雖然衣服都提前買好了,但老媽一定要等到初一,那天早上才讓穿,趁大人們不注意的時候,我總會翻出來偷偷試穿。

小時候,年味就是大掃除,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次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來個徹底的大掃除,寓意趕走黴運,迎新納福。

小時候,年味就是辦年貨,過年的前幾天,人們會帶著孩子趕集,買各種年貨人山人海,那場面可真熱鬧了。媽我想吃糖葫蘆,烤香腸,炸雞,晚會買,先陪媽媽把年畫買了。

小時候年味就是貼春聯,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貼門神,有的人家還會自己寫春聯,過年的時候,為什麼一定要貼春聯呢?古代的時候,人們用桃符驅鬼闢邪,再到後來就演變成了春聯,以此來表達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這是一個幾乎全家出動的時刻!吃罷早飯,家家戶戶拿著精心挑選的寓意十足的春聯和工具就開始行動啦,「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如"出門見喜",或"迎喜接福"之類,貼在門口或迎壁牆上。庭樹上貼有"滿院春色"石磨上貼有"白虎大吉",車上貼"日行千裡",牲口槽目貼"六畜興旺",糧食屯上貼"米麥滿倉",床頭上貼"身體平安"等等。很多人家都有幾間房屋,貼完這裡到那裡,有的幾乎整個村子要走一圈,卻忙得不亦樂乎!

小時候年味就是吃年夜飯,吃年夜飯這天,大人們從早到晚忙裡忙外,拔雞毛,殺魚,剁肉切菜,只為做一頓豐盛的團圓飯。紅燒肉,糖醋魚,油燜大蝦,紅燒排骨,炸雞翅。每逢佳節胖三斤,我媽做的紅燒肉是我減肥路上最大的剋星。

小時候年味就是看春晚,吃完年夜飯一大家子就會圍坐在電視機前,磕著瓜子、嘮著家常,等著來看春節聯歡晚會。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看的節目就是趙本山的小品,現在依然喜歡看小品,只是少了當初些許的年味。

小時候年味就是放鞭炮,大年初一的那天,天還沒亮,大人們都早早地起來了,快點起床了,這就下餃子,下餃子之前,家家戶戶還會放鞭炮,來迎接新的一年,放完鞭炮,就可以吃我最愛的餃子了。年味就是記憶中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除夕夜零點,就算已經入睡,家家戶戶都會起來放一串大鞭炮,有條件的還會放一陣煙花,在一陣陣噼裡啪啦的聲響中迎接新的一年!而初一還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但相比於大人放炮仗,點「呲花」可就是小朋友的最愛了。往往一掛炮仗放完之後會有個別沒有炸響,小夥伴們就會一起撿來玩呲花,玩法就是把瞎炮仗掰開(不掰斷)讓它露出黑色的火藥來,然後用燃著的香頭直接湊上去點,那被點著的藥就「哧」地呲了花,有時那被掰開點燃的瞎炮仗還跟火箭一樣,噴著火轉圈。

小的時候,年味就是拜大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要早早起來,因為俗語說:「起得早,過得好」。所以大家都要趁天未亮時就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吃罷餃子後,晚輩先給家中長輩磕頭,然後由長輩帶領,一群人浩浩蕩蕩結夥去別家磕頭拜年,一路上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不亦樂乎。

為了壓勝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春節的時候長輩一般都會給小孩壓歲錢。那個時候的小孩不像現在的小朋友每個月都有零花錢,所以特別盼望過年時的那筆壓歲錢。家長一般都會在除夕晚上孩子睡著之後,將壓歲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或塞在新衣服的口袋裡,初一早上醒來,既有新衣服穿又有壓歲錢拿,那種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而到鄰家拜年、走親訪友時,遇到熟悉的長輩,說聲「恭喜發財」,一個大大的壓歲錢紅包就又「到手」啦!每多一個壓歲紅包,就會加上原來的再重新數上一遍,那種數錢的快樂並不在於得到錢的多少,而是覺得只要有壓歲錢花就是無比幸福的事。

中國還有許多地方,仍有著最鮮明最濃鬱的年味兒。它們由光影、色彩、氣息、味道……組成。說到廟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國內,大部分的城市每年都會舉辦規模或大或小的廟會。廟會期間,各種特色小吃、遊樂項目、民俗表演等讓人慾罷不能,還能進香祈福,可以說是熱鬧非凡。在我的老家當然少不了。

小時候年味就是大年初一去芒碭山,看絢麗奪目的打鐵花表演,感受點點星火漫天飛舞,勾勒出巨幅花樣的極致震撼;看聲勢浩大的秦漢戰鼓表演,聆聽鑼鼓聲聲撼動人心,演奏出傳統軍樂得盪氣迴腸;看驚險刺激的馬戰表演,品讀段段歷史回味悠長,重現出三國鼎立的風起雲湧。

還有非遺展演,民俗鑑賞、特色美食、新春祈福等超多活動!

打鐵花是中國漢族民間習俗、民間藝術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看師傅們將鐵熔化成的鐵水迅速舀起,用長板敲擊,迅速運動的鐵水像花一樣四散開來,讓無數觀眾為之驚嘆。鐵花閃現在茫茫黑色中,像許多閃爍的小星星,隨後灑落在地面上,又像散落的小珍珠,起起落落又歸於泯滅,給人一種歡快的感覺。機器上的鐵花旋轉四濺,像風火輪一樣,怒放在夜空下更是壯觀驚豔,好像本不屬於這天地之間。打鐵花一定是慶賀佳節的最好方式了,也是保護傳統民俗的最有效的手段。

.馬戰情景劇

馬戰對於古代戰爭的影響是巨大的。中國在戰國時期開始推廣馬戰,到漢朝馬戰則徹底地取代了車戰。在此之前,人類主要是步兵編制,無論是行動能力還是作戰能力都相當小,遠徵只能是天方夜譚。由於人類自身駕馭能力低下,因此當時的國家都是小國。馬戰,在人類戰爭史上引發了革命性的改變,感受到精彩馬戰帶來的千古豪氣!

秦漢戰鼓

年代久遠,流傳甚廣,廣大群眾喜歡者甚多。作為一種古老的地方民間音樂。秦漢戰鼓起源於秦漢時期。相傳,因秦皇掃六合,統一中國;漢高祖劉邦東徵西戰,建立大漢基業都用過此鼓調,故而得名。秦漢戰鼓流傳承至今,大約有兩千年的時間。該鼓陣容少則三五十人,多則數百人,著古代將士服,主鼓後有"秦"或"漢"字大旗,旁有數面副鼓助敲,百面鐃鑼緊隨鼓調起伏。該鼓調通過"出徵、交戰、凱旋"三部曲調及八卦陣,三星鎮、五星鎮、七星陣等陣法和指揮作戰的"追星棰、攬月棰、沖天棰、撼地棰"等棰法,完整再現了中國秦漢戰樂的恢弘氣勢。

.舞龍舞獅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重大節慶活動期間,都會以獅舞前來助興。過年當然要把咱們的傳統文化拿出來秀一秀,看看這千年流傳下來,至今依舊流行的民俗活動永恆的魅力,也讓更多年輕人能夠喜歡民族文化,繼續把優秀文化傳承下去。

這片漢興之地,孕育著古老的年,芒碭山古廟會」起源於唐而興於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數百公裡內最大的千年古廟會,素有「中原廟會第一鄉」的美譽,集商貿、旅遊、文化、宗教、美食於一體,是充滿濃厚地方特色的中國民俗文化盛會。今年雖然活動取消,但濃濃的年味不散,期待下一年新的味道!

相關焦點

  • 大年到,2020真的來了,關於年味,你還記得多少?
    小年過了,大年到了,2020真的來了,關於年味,你還記得多少?有人說,年味,不就是吃吃喝喝,不就是走走親戚,不就是忙活一下,休息一下嗎?一家人,圍爐夜話,推杯換盞,這是年的味道。一族人,說說笑笑,彼此寒暄,也是年的味道。
  • 年味夠濃!河南這11家老字號今年要在紫禁城裡過大年啦
    這樣的年味夠不夠濃?別著急,為期9天的「第九屆鄭州精品年貨博覽會暨第三屆中原新春年文化節」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序幕。在展會上,中華老字號和河南老字號、名酒糖果、特色農產品、特色食品、生活用品、珠寶工藝品以及年俗文化用品、進口商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產品和駐村第一書記富民成果產品等共聚展館,足夠你這個春節買年貨一站「配齊」。
  • 那些年我們一起有過的野炊 你還記得嗎?
    「烤番薯是小時候在山上砍柴時的事。老家那有一大片石頭山,石頭長得很不規則,也許你無法想像那形狀,有的上大下小,正好可以搭個灶臺。我們先拾些幹牛糞,用幹茅草助燃。最下面鋪一層幹牛糞,中間放上番薯,上面再放一層幹牛糞……做完這些工作後再去砍柴,砍完柴就可以享受香噴噴的美味了,雖然常常被番薯燙得跳起來,但我們還是拼命地往嘴裡塞,最後每個人嘴上都吃得黑乎乎的。」
  • 那些年徐州捲菸廠出品過的老煙,你還記得嗎?
    那都是小時候美好的記憶與樂趣,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年代物流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我們能收藏的大多是徐州捲菸廠的煙盒:大前門、紅旗、拓、麗華,這些已經消失的名字,卻依然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裡。煙盒有些是向大人要的,有些是路邊撿的,每一個煙盒的背後都會有一個小小的故事。
  • 【年味】開封這些春節習俗,你還記得多少
    你還記得多少就讓小編帶大家回憶一下開封這些傳統年俗吧除夕《東京夢華錄》對於「守歲」有這樣的記載:「是夜禁中寶珠山呼,聲聞於外。人按戶族、輩分集中在一起,成群結隊,三三兩兩,東家出,西家入。除到本戶或本族家給長輩拜年外,還要逐戶給村鄰拜年。「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宋代已開始流行社交性的拜年活動了,在京的文武百官和外國使臣則要趕往宮廷給皇帝拜年;一些仕宦之家不親自上門去拜年,而是派僕人將自己的名片送到要拜賀的人家去,算是他已經來上門拜年過了。
  • 小年至元宵烏鎮過大年,年味一起造!
    年味變淡是從我們變得「隨便」開始的,時光如流水,2019年的記事本即將合上。在這「述往昔,盼來年」之際,到一個心儀的小鎮,奔著嚮往的文化,感受別具特色的民俗,過一個傳統中國年應該是每個人所嚮往的吧。烏鎮,這座小鎮千百年來堅守的信仰,便是那些融入當地人骨子裡的民俗文化情結。
  • 【網絡祝年】博物館裡過大年 讓「年味」更濃
    作者:武俊麗  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國家博物館「新考工記——中法手工藝之美」展覽……春節前後,多地博物館精心打造的「年味」展覽,吸引著人們走進博物館沉浸式體驗濃濃的年味。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博物館裡過大年」已從一個響亮的口號,成為博物館界的一種常態。
  • 你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校園附近小吃攤的美食嗎?
    學生時代是我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記錄著我們由青澀的少年一步步成長為小大人的美麗歷程。現在的你或是正在上學的學生黨,或是已經畢業多年的上班族,亦或是致力於教育一線的人民教師,我們有著共同的東西,那便是關乎校園的記憶。
  • 那一年 在日本旅遊過大年的經歷
    在萬千感慨中,我想起2010年在日本過大年的情景。因父母早逝,每年的春節都成了我最傷心的太平洋,眼巴巴看著人家闔家歡樂過大年,會更加思念遠去的父母,以至於我這個逢喝必醉的小酒量男人天天酩酊大醉,經常不知何處是夢鄉。因而成家之後,每年的春節都會選擇去外地旅遊過年。
  • 網絡中國節·春節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年俗!
    >過年前一個月或者半個月殺年豬、燻臘肉趕年前最後一次圩年二十八去菜市場屯食材年二十九包大粽、做粉利年三十貼春聯、看春晚,和家人守歲、零點放爆竹大年初一去南山上香,要穿紅髮發的衣服出門行大運大年初二左邊一隻雞右邊一隻鴨,去外婆家吃飯.
  • 2008年冰災舊照:那年你都經歷了什麼?還記得當初溫暖過你的人嗎
    2008年冰災舊照:那年你都經歷了什麼?還記得當初溫暖過你的人嗎雖然已經進入三月下旬,但是似乎還是擋不住雪花的降落,東北大雪『捲土重來』!最近的天氣變化真的快,一波接一波的冷空氣不斷的來臨。這個雪天,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以及人在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你是否還記得2008年的那場冰災嗎?直到今天,我還記得高速上那些令人驚顫且極其煎熬的日子,我很感激那些幫助我的人。那一年那年你都經歷了什麼?你還記得當初溫暖過你的人?下面,小編分享一組2008年冰災舊照,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那一年感動的畫面吧!2008年冰災舊照:那一年。物價瘋漲。停水停電。
  • 那些年 我們一起玩過的遊戲你還記得嗎?
    記得當年網吧裡到處都是連紅警對戰的,那會它真是紅極一時!《仙劍奇俠傳1》 遊戲類型:角色扮演遊戲(RPG)開發商:大宇資訊(狂徒創作群)發行商:大宇資訊;雙語公司;晶合時代發行時間:1995年1993年:美國參議員們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暴力視頻遊戲不僅對兒童還對成年人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力。在那個時候日本世嘉公司推出了重磅大作《格鬥之王》,榮登最受期待的遊戲名單榜首第一名。
  • 那些年玩過的4399小遊戲,多少人的童年回憶,你還記得幾個?
    那些年玩過的4399小遊戲,多少人的童年回憶,你還記得幾個? 我的世界 這款遊戲也是全世界流行,玩法就是憑藉開放自由的遊戲世界,還有超乎想像的玩法,可以說非常的深受大家的喜歡,自己一個人玩也可以和朋友一起玩
  • 那些年一起吃的雪糕,你還記得嗎?
    雖然現在的雪糕琳琅滿目但對於很多小夥伴來說最難忘的還是兒時記憶裡的味道今天,不妨我們就一起回顧一下兒時的雪糕光明冰磚 上海光明冰磚,是至今為止吃過的奶味覺得最醇厚濃鬱、口感細膩爽滑的雪糕,沒有之一。五羊雪糕 「五羊雪糕咁過癮,香滑好味真開心!」廣州的小夥伴們還記得五羊雪糕的這句廣告詞嗎?
  • 禾木雪鄉過大年,濃濃年味使人憐
    間仙境不冬眠雪鄉禾木過大年 禾木歡喜冰雪節去禾木 · 過原始年感受小時候的熱鬧「年氣濃濃年味使人戀當第一縷曙光還未來得及梳妝打扮久久地難以平息不管是霧色迷濛的街道還是連天一色的山頭絲毫不會掩飾著空氣中充斥的年味
  • 2021年西安/山西春節價格已出 年味西安,一起去陝西過大年
    2021-01-04 16:29:32 來源: 一起出發去哪玩 舉報
  • 那些年我們一起徒步的驢友
    還沒來得及欣賞冰湖的美,一大片烏雲疾馳而來,壓在我們頭頂,黃豆大的冰雹就噼裡啪啦的砸在我們頭上。趕緊冒著雹雨快速地紮好帳篷,就一頭鑽進去,再也不想動彈。帳篷紮好了,冰雹也不下了。有點老天捉弄人的感覺。然而好景不長,還沒來得及把氣喘勻。就又下起了鵝毛大雪,同行的驢友在帳篷裡做好了熱湯飯,吃了一點就鑽進了睡袋。經過雨,冰雹,雪的一番折騰,身心俱疲。
  •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幕後,還記得當年你追過的她嗎?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由九把刀編劇和執導,講述了柯景騰和沈佳宜的校園青春愛情故事,本片在2011年上映,過去了這麼年今天再把本片翻出來看看,也算是對自己學生時代的一種回憶吧!也就是這部電影讓我們認識了九把刀,話說當年九把刀拿著這部《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的劇本去找投資,可根本就沒人投資他,最大的投資也在開機前撤出了,沒辦法九把刀最後只有自己墊資,最後籤他的母公司也出資,最終才拍完了這部電影,而就是這麼一部片子拿下了當年臺灣和香港的最高票房紀錄,我想那個搞投資的自此之後也成為了行業內笑話。
  •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2020-02-13 1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沒有年味,那是我們長大了,欽州的這些過年習俗你還記得嗎?
    兒時那些過年習俗,也要告知長大了的兒女,也是一種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吧。我國民間流傳的諺語,比如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